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2017年10月易地搬迁,新院区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现开放床位2980张,拥有77个临床
医技科室。
简介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2017年10月易地搬迁,新院区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创下了广东省最大医疗
单体建筑的纪录。规划床位3000张,现开放床位2980张,拥有77个临床
医技科室。在职员工3022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00人,副高以上职称657人,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我院同时是广东省30家高水平医院
建设单位之一,
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和湛江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均设在我院。医院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进入中国
地级市医院竞争力100强,连续两年在广东省130家二级以上
公立医院群众
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结果中排名粤西地区三级医院首位,在全省三级医院
绩效评价中排名第17位。
随着搬迁,医院迎来了
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医院正在实施六大战略举措:全面提升信息化程度,助推现代医院管理
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措施,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公共科研平台,提升医院的科研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特色重点专科建设,打造特色显著的环北部湾急救
医疗中心,拓展医院
医疗服务的承接能力和辐射范围;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
互联网+”为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院的
医疗服务质量和
品牌影响力;美化医院环境,营造人文和谐的医院氛围,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布局传承优秀
文化基因并融入国际化元素。随着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有力推进,医院正朝着“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医疗研究型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大步迈进,将建成医疗、教学、科研
协调发展,省内一流,北部湾有影响力的区域性
医教研中心。
科室设置
设有55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个健康体检中心,拥有血液
风湿内科、
感染性疾病科、
消化内科、
重症医学科、
急救中心、耳鼻喉
头颈外科、产科、烧伤
整形外科等8个广东省重点专科。
近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儿童保健康复区顺利引进并开展了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据悉,该院是目前粤西地区获得该
测评工具应用资格的首家且唯一一家医疗机构。
医院历史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是湛江市政府直属的承担区域性重大急救、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学培训和临床科研的综合大型现代化医院。她的原始之身——
寸金桥公共医院,在发展进程中,伴随湛江的历史演变经历过
广东省高
雷区中心卫生院、粤西人民医院、
湛江专区人民医院、湛江地区人民医院、湛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和
广东医学院附属湛江中心医院等七次更名和一次增名。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前的湛江称
广州湾,还在法国人的占领中,卫生条件差,是
鼠疫、
霍乱、
天花、
疟疾等恶性
流行病的高发区,疫情流行时,染病者无处求医,民众恐慌,到处逃难避疫。
1938年
在社会缺医少药多病的情况下,广州湾与
遂溪县的绅商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开始筹划在
赤坎区创办 “寸金桥公共医院”。
1940年
为做好人才准备,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先开办“寸金桥公共医院护士学校”培训
护理人员。
1941年
“寸金桥公共医院”于民国三十年二月(1941年2月)落成开业,开业时,只设门诊室。
1943年
刚过两岁、还在摇篮中的寸金桥公共医院,厄运降临:民国三十二年2月(1943年2月),日本
侵略军占领广州湾,医院亦被日军侵占,被迫停业。
1946年
日本投降后,经多方协商筹划,至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一日(1946年7月1日),医院重新恢复门诊。
1949年
1949年12月19日,
湛江解放并成立军事管理委员会,随即派员接管“寸金桥公共医院”,接管时医院床位30张,员工17名。从此,医院由民办转为公立。
新中国诞生后,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名称经历多次变革,医院的名称也随着湛江的变革而更新,规模随湛江的发展而扩大。
1950年
9月,广东省政府派出的
行政管理机构“高雷区专员公署”成立,“寸金桥公共医院”被划归高雷区管辖,并于1951年3月更名为“广东省高雷区中心卫生院”,年末床位50张,职工47人。
1952年
11月,
省政府将“高雷
专员公署”与“粤中专员公署”合并成立“
粤西行政专员公署”。12月,又将高雷中心卫生院与在
江门市的“粤中区中心卫生院”和在阳江县的“
解放军七一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合并,在高雷中心卫生院院址成立“粤西人民医院”。同时,省
卫生厅从省人民医院调派多名医疗护理专家支持粤西人民医院建设,医院
全面发展快速起步。
1955年
粤西人民医院至1955年12月,床位增至200张,另有24张为新生儿床位,员工增至211人。
1956年
2月,粤西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同月,粤西人民医院随之改为“湛江专区人民医院”。在这一时期,医院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支持帮助
县级医院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从1962年开始贯彻《广东省医院工作条例(草案)》,使医院在
管理制度和技术
操作规范上与国家统一标准接轨。在
临床专业配置上,已设立了9个建制科室,内科原来只有内
儿科和传染科,到1963年增设了循环、呼吸、消化、神经、
血液等六个专业,
外科系统开展专业技术已达12个。
1966年
1970年
湛江专区人民医院至1970年,床位280张,员工248人。
1970年
10月,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改为湛江地区专员公署,医院跟随更名为“湛江地区人民医院”。在这一时期,医院致力于消除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响,加强自身的建设,专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1971年
一患者的断腕已埋入土里30分钟,后送到医院外科进行
断肢再植取得成功,在粤西属第一,在全国为第十例。
1974年
又二例断肢再植取得成功。
心血管内科从1974年开始承担
卫生部历时11年的湛江
渔区心血管病流行学及人群防治的科研任务,结题后获得省
科研成果二等奖。
1976年
在
中西结合对
腐植酸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取得对多种疾病的良好疗效,全国有177个医疗单位到医院参观学习。1978年由何炳贵、陈家璇、
黄元熹等主持完成的“
湛江蛇药”医疗科研项目获全国医药
卫生科学大会奖。
教学能力增强,除培训
赤脚医生外,接受七间大中专院校临床实习生,受省卫生厅委托承办了七期具备大专学历的
专科医师进修班。
1981年
8月,根据医院党组织发展情况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湛江地委组织部批准将医院党总支建成
基层党委,并批准经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共湛江地区人民
医院委员会成员。
1983年
19月,行政区域建制改革,撤销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县体制。湛江地区人民医院至10月床位490张,职工714人。11月,市政府将湛江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湛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986年
由于1983年11月,市政府将湛江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湛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但这一次变更对医院的任务、服务范围定位不够明确,也给粤西地区人民与医院的联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和误解。鉴此,湛江市委、市政府于19868月决定,将“湛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新更名为“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并确定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医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快速稳定发展,开始走上科技兴医之路。
1990年
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临床医学研究所(1995年11月改为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
1994年
从1994年开始,相继与一军大、
广州医学院、省药物所、省
细胞工程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成立“生物技术
临床研究基地”、“
蛇伤防治中心”、“药物研究基地”、“生物技术
协作中心”等机构,开展对
分子生物学、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分析研究,为临床医疗提供支持。
1995年
建成粤西首间百级层流病房,并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
1996年
广东省
卫生系统在“九.五”期间实施“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中,高焱明被列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耳鼻喉科列为重点专科,
肖桂元承担的GM—CSF单克降抗体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1997年
湛江市
新生儿筛查中心在医院成立,为新生儿的先天缺陷早治疗开辟了途径。
1998年
湛江市
急救指挥中心在医院挂牌运作,使湛江市急救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0年
医院根据自身发展和广东医学院根据其临床教学的需求,经双方协商和市政府批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成为 “广东医学院附属湛江中心医院”(非直属),签字持牌仪式与内科综合大楼落成启用仪式于2000年9月29日同时举行。
2001年
湛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在医院建成并开始运作。
2002年
医院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共同建立“心血管病诊疗协作中心”,为提高医院的
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医院沿着“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强院战略,发扬“团结、博爱、敬业、精进”的医院精神,实践“性命为上、健康为本、诚信为事、勤作为民”的
服务理念。根据医院的
发展水平和社会要求,不断增加和调整专业配置。建立系统的健康
体检中心,为集体和个体体检提供一条龙的良好服务。
2004年
将相关专业组成
心血管疾病、脑系疾病、心血管检查、介入诊疗、骨科疾病、肝胆胃肠疾病、
泌尿系疾病等七个诊疗中心。与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联办湛江
教学点,为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课程创造便利。
2005年
又相继组成
医学影像、
临床检验、骨髓移植、
产前筛查、
内窥镜诊疗
等中心。国际AO学会(中国湛江)培训中心在医院挂牌成立。
2006年
在继续开展全国
医院管理年活动中(2005年开始),医院被列为广东省三级医院管理评价试点单位,经过两年的全面
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于是年11月顺利通过
广东省卫生厅、省医师协会专家组的考评。
2011年
医院作为湛江市政府直接管辖下的龙头医院,一直面临医疗用房紧缺,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医院整体迁建,医院新院于2011年11月29日奠基,新院首期
建设规模为2000张床位。
2017年
10月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至赤坎区
源珠路236号,总占地面积为216亩,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南北长306米,东西宽251米,地下停车位近3000个,有功能完善的门诊楼和住院大楼,有百级标准的净化手术室,创下“广东省最大单体
医疗建筑”记录。
2020年
医院历经80年的光辉历程,发展到2020年,现有在职职工2270多人,开放病床2000张,副
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33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湛江市特殊贡献专家4人。设有55个临床
医技科室和1个健康体检中心,拥有血液
风湿内科、
感染性疾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急救中心、耳鼻喉头颈外科、产科、烧伤整形外科等8个广东省重点专科,骨科是广东省特色专科,并附设心血管、肝胆、耳鼻喉、骨科4个研究室。已成为粤西地区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中心,是一家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医疗设备先进、服务质量上乘的综合性现代化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领导
陈志辉
陈志辉,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在内科临床诊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有丰富的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经验。医学管理硕士,兼任湛江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湛江市医院协会副会长。
杨志刚
杨志刚,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以MICM精准诊断为基础的
血液病
个体化治疗,以及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
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率先在粤西地区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项新技术项目。主要从事
血液病的免疫机制研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兼任科技部中国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常务理事,湛江市医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
周宁
周宁,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急诊医学及呼吸内科。各种
急性中毒、危重急症及
呼吸系统疾病。《中华
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委,参编出版《
急危重病临床救治》。
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急诊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门急诊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湛江市医院协会急诊急救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何日东
何日东,副院长兼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
医师、教授。擅长
重型肝炎、
肝硬化、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肝性脑病及其它
肝脏疾病;重症及耐药肺结核病和
肺外结核病;重症
手足口病;重症
破伤风;
艾滋病;不明原因
发热病症;疑难及危重
感染性疾病;各种微生物及
寄生虫疾病等诊疗。现任广东省医学会
肝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分会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感染学分会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卓军
张卓军,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营养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
微创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
抗癌协会、
肿瘤营养与支持专业常务委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委,湛江市医学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湛江市人大代表。精于胃肠外科、
血管外科、肝脏移植等疾病的诊治,擅长运用腔镜技术开展各种
微创手术,
腹腔镜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
直肠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张永红
副院长。
杨若华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湛江市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特聘人口
观察员,《
中国人口报》
特约评论员,广东省卫生系统政研会理事,湛江市
妇联第十届执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后勤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陈嬛
易达新
党委副书记。
获得荣誉
2020年10月,荣誉广东省抗击
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挂号方式
预约挂号有多种方式:1、电话预约。2、现场预约:预约挂号服务点设在医院南大堂19、20号窗口内。3、自助机预约:设在医院南、北大堂自助预约服务点。4、
诊间预约。5、电话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6、
微信公众号预约。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下
二维码,进行预约挂号。
医院地址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源珠路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