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懋(
1289年—
1353年),是宋太宗
赵炅之弟
赵廷美的后裔,于蒙元灭宋后改姓潘,
占籍通州(今江苏
南通市),治平三年(
1353年)正月随
张士诚起兵
泰州,同年病逝,草葬在
海陵(今泰州
海陵区),享年六十四岁。长子
潘元明为张士诚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次子潘元绍娶张士诚女儿,任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龙凤十一年(
1365年)八月,论功封爵,追赠潘德懋
荣禄大夫,
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柱国,追封为
郑国公。
潘德懋,是宋太宗
赵炅之弟
赵廷美的后商。赵廷美在
宋徽宗时,曾被改封为魏王。蒙元灭宋后,赵廷美十世孙避地通州(今
南通),匿姓潘氏。潘德懋因继潘嗣,
占籍通州,与宋宗室之外孙戴妙宁结婚,又与早年的
张士诚颇有交情,其妻戴妙宁很看好当时操舟贩卖
私盐的张士诚,劝长子
潘元明好好侍奉张士诚,为次子潘元绍向张士诚求婚,终娶得张士诚之女为儿媳。
治平三年(
1353年)正月,张士诚起兵
泰州,潘德懋率两个儿子居其麾下,其妻戴妙宁总理家务,给战士们送吃送喝,昼夜为战士缝补衣服,抚士卒如己子。
当时,
吕珍自
兴化来投,其妻戴妙宁见其
俶傥,于是对潘德懋说:「如今大业开创之初,你们父子都在行伍里,必须要有人辅佐,我看吕珍不简单,是个人才,这是天派来兴起国家的啊!你们多照看照看他。」,潘德懋与吕珍聊了一下,大喜,即刻分兵给吕珍统领,使其隶属在张士诚之弟
张士德麾下。
天佑三年(
1356年)张士诚渡江南下,攻克
平江路(金苏州)后,
潘元明与潘元绍把戴妙宁接到吴地,戴妙宁当时也六十多岁了,不论寒暑,依然自己织布,虽是贵且富了,衣食住行还是如同平时,独好施予邻里,谁有什么缺吃少穿戴妙宁就赶紧帮助,教诲
潘元明等人说:「你们都是由平头百姓起家的,遭遇非常,才有了今日,我听说大丈夫所自许的,忠与义而已,你们尽力侍奉主上,勿要懈怠了职务,让我担忧。」
龙凤十年(
1364年)正月,戴妙宁染病,潘元明当时是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右丞,镇守
杭州路。潘元绍当时是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统帅张士诚的警卫兵,朝夕给戴妙宁喂药,不离开左右,戴妙宁:「我病不算啥,你们受国家重任,勿要因为我而懈怠你们的事。」
龙凤十一年(
1365年)八月,张士诚论功封爵,赠潘德懋
荣禄大夫,
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柱国,追封为郑国公,妻戴妙宁封郑国太夫人。册命下达时,戴氏病已重,即呼潘元明等人说:「夫妻合葬,是礼仪。你爸草草葬在浅土,这还能等吗?!如大王有国于吴,你们亲则是娶大王之女,任职则是左膀右臂,不能随意离开。坟墓在泰州,不是我所能安息的地方。我死后必你爸合葬于吴,这是我的心愿。」此年冬十月二十五日(11月16日)病逝于家,享年六十有六,有儿子十人:长潘元明,次潘元绍,其余都余都早逝了。孙子十三人,孙女八人。
十一月一日,潘元明等把潘德懋与戴妙宁合葬于
长洲县习义乡上苎之原。先前,戴氏病逝后,
陈基前往吊祭,
潘元明与潘元绍拿着其客前江浙行枢密院都事
姜渐所作的
行状,对
陈基哭着跪拜说:「我们兄弟的先祖,是宋朝魏王
赵廷美十世孙,宋朝亡后避地在通州。当时,先祖年龄才十三岁,匿姓于潘氏之所,于是成了潘氏之子。母亲戴氏亦是宋宗室外孙,元明等遭时多故,未来得及请于上恢复姓氏。如今不幸先夫人弃我们而去,虽累
齐衰,不敢忍死去
苫块。然而合葬之命不敢忘,今谨奉先公之柩至,卜以本年十一月甲申合葬于长洲县习义乡上苎之原,希望先生哀而铭之。」于是陈基撰墓志铭,
周伯琦篆额。
陈基:弈奕宋胄,匿姓民间。低佪草野,备尝险艰。提携二季,择主而从。曰有内助、克昌厥宗。子服戎行,母躬蚕织。以给馈饷,以供矢石。有来孔武,视如己子。曰惟二季,无间兄弟。天启吴邦,臣忠母贞。生臂显爵,殁垂令名。我作铭诗,以告来裔。上苎之原,有崇弗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