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长卿(1852—1937),男,
武术家,广东梅县城南白土堡(今梅江区
三角镇泮坑)人,家名起日,他十七岁随父习熊氏易筋经,后来为使国人能强健体魄,把族内秘传的熊氏易筋经向外界公开传授,曾创办广东精武会(后改称广州精武会)、汕头精武会和《
潮报》,曾任上海精武会干事,上海派驻佛山精武会国操部、游艺部主任。熊长卿还曾是清朝的一位武官,1911年辛亥革命时,在
肇庆率部归附民国。参加
同盟会后,曾任孙中山的国策顾问,后旅居香港。1937年逝世。
清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邝其照在广州创办《
广报》,馆址设在华宁里。两年后主笔为劳胜保,撰述武子韬、编辑朱鹤,继有熊长卿。该报内容有著论、本省新闻、中外新闻及物价行情。
农历辛亥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1月9日)
隆世储率驻肇庆府3个营,李耀汉率驻新兴巡防营1个营,共4个营,还有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民军颜启汉3个营、熊长卿2个营和孔祥辉的二三百人共同在肇庆举事,宣布独立,脱离清廷,归附
民国。
1912年3月,陈炯明设广东总经略处,同时,肇罗军政分府改称肇罗经略处,周之贞仍任肇罗经略。并将肇庆巡防营改为“
肇军”,肇军正式成立。周之贞以民军督办名义遣散颜启汉、熊长卿、孔祥辉等民军。
1915年军阀
陈炯明主持粤政时,为筹措军饷,欲将增沙总医院产业变卖。这时红十字会已改组为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分会。陈炯明亲临医院向红十字会广州分会熊长卿会长索要医院产业执照,当众撕毁后,又派宪兵来医院催迁,红十字分会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半年之后只好将医院业务结束,伤员出院。
1919年2月,国民革命军“福军”司令广惠镇守使李福林筹组广东精武会,李福林、魏邦平、熊长卿、简照南、杨梅宾为理事。1919年4月19日,广东精武体育会正式成立。
1919—1920年间,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扩建,原大元帅
孙中山的军事顾问熊长卿慨捐万金,医社董事中如祢翩云,社员如阮君镜,毕业生如唐太平等,亦莫不分别认捐巨款,使改建工程得以顺完利成。
民国19年(1930年)
张杜鹃在广州赋闲,以笔耕度日。当时挚友熊长卿等把他推荐给广东省主席
陈铭枢,陈委派张任
儋县县长。
《熊式易筋经》是
武术家熊长卿先生经过多年的经验改编而来的。熊式易筋经分三级,共三级共十四式,前两级都非常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之用。每式从九个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熊氏易筋经秘传于禅门之内,直至民国年间,梅县武术家熊长卿在社会上公开传授。
“熊氏少林大易筋经”(
熊氏大易筋经)是为熊长卿的家传秘本,严格来说,因需要区别于少林或者其他派别的《易筋经》故命名为“熊氏少林大易筋经”。2020年5月,《熊氏少林大易筋经》被列入广州越秀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熊式易筋经进入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有资料考据显示,熊长卿是广东一名著名的多妻者。中山收藏家张仲伟先生所藏文稿中,记有熊长卿自吟之诗一首—《熊长卿之诗》。从诗中可见,虽然熊长卿是
一夫多妻制的践行者,娶有少妾三十二人,且每妾年龄均不超过十六岁。但他也算是一名开明的人士。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熊氏的妻妾们却经常“学书学剑”,熊长卿本人也时常对其亲自指导。旧时妇女的活动范围往往限制于闺房之内,但熊长卿的第十二位秀闺不仅留学日本,还曾经代表国家参加了
远东运动会,成为熊家第一位出洋竞赛者。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的
李佩弦,在1936年拜熊长卿为师学习熊氏易筋经,1947年李佩弦移居广州,传授熊氏易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