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科
食肉目动物
犬科(学名:Canidae):犬科动物全球共有13属36种。包括狗、狼、豺、狐狸等。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过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毛粗而长,一般没有花纹。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尾多毛,一般较发达。身体构造已演化成特别适合狩猎生活的形态。
物种学史
化石记录的犬科动物可追溯到渐新世和中新世,使它们成为现存最古老的食肉动物群之一。犬科动物包括狐狸,家族成员有36种生物。生活在世界各地。在食肉动物中,犬与熊和鼬鼠的关系比猫科动物、果子狸、猫鼬和鬣狗更密切。犬科最初是北美特有的物种,化石表明在始新世晚期(大约3500万年前)和晚中新世(大约1000万年前)存在广泛的化石。在旧大陆,最早的化石来自西班牙晚中新世。然后,在900万年前,犬科动物迁徙和蔓延到欧亚大陆,400-500万年前蔓延到非洲,200万年前扩散到南美洲。
食肉类总科(Carnivoramorpha)出现在4300万年前。这些分类中其各物种从3400-1190万年之前发生分支,出现了狐狸属和犬属的动物。胡狼在1000万年以前在北美洲存在,而上新世早期大约有600-500万年,土狼侵入欧亚大陆。中新世(600万年前),在北美,早期的狼属(Canis)出现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在500万年中,较大的莱坡菲古斯狼(Canis lepophagus)出现在同一地区。
约五百万年前的上新世纪中期,狼起源新大陆,并在一百五十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分化发展。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突然灭绝给了哺乳动物繁荣昌盛的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
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细齿兽(Miacis)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正式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犬属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当时地球活着一种小尾长,善跑的食肉动物细齿兽。它是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在4000多万年前始新世末和新世初,细齿兽分化出几个分支,其中有一分支发展为“犬”。后到新世进化为新鲁狼(Cynodesmus),到上新世又进化为汤氏熊。大约又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发展变化,才进一步分化发展成现代的狼、狐、貉等犬科动物。
犬科起源在始新世晚期,大约四千万年前,它们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古老的群体,最先从小古猫中分化出来。犬科动物的进化有三条主线,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现代犬亚科,古代犬亚科和恐犬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古代犬亚科亚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个分支,4000万年前在北美洲起源并发展,它们长的仿佛是狐狸和黄鼠狼的杂交产物。大约在1500万年前,这一支逐渐灭绝,其中的汤氏属进化成为恐犬亚科而留存下来。而恐犬亚科,则是在3400万年前出现的。和古代犬亚科一样,它们只存在于北美洲。它们的体型比古代犬亚科的大很多,外观在鬣狗和狗之间,一张大而有力的嘴是它们的特征。250万年前这一支也灭绝了。
最后的一支,就是现代犬亚科则进化成为所有的犬科动物。这一支几乎和另两支同时出现,但一直不繁荣,直到1500万年前,另两支开始衰落后,才开始发展壮大。这个亚科同样只存在于北美洲,直到700万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后期,才通过大陆桥来到了亚洲。那些穿过大陆桥的就是成为那些当代的犬科动物的直系祖先,它们继续穿越大陆桥,在两个大陆间来回迁徙。这就是红狐灰狼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的原因。
形态特征
犬科是中等体型的食肉动物,体形矫健,四肢细长,擅长跑,颜面部长,吻端突出,尾较粗长,尾毛一般浓密蓬松。毛被丰密,毛色单一或稍有斑点,少数属有变色情况(如白狐属冬毛纯白色,夏毛青灰色)。豺和灰狐的皮毛有一些鲜艳的颜色,貉有黑色面具,非洲野犬体上有黑色、黄色和白色的斑点,大多数物种的腹部颜色较浅。在沙漠物种中,耳朵是尖的,直立,而且通常是相当大。除了检测声音外,大耳朵被认为在诸如大耳狐等物种中起到热调节剂的作用,允许在炎热气候中消散更多的热量。北极狐的耳朵往往小得多,在热量保存对生存非常重要的地区提供更少的热量损失。
大多数犬科动物的腿较长,特别是南美洲的鬃狼。这个特征使得犬类很适合跑步,而它们在脚趾上行走的事实也是这样。犬有着非凡的耐力,但是不能以极快的速度爆发。在冬季,北部的物种经常在脚垫上生长毛皮,以提供雪地上的牵引和防寒。除非洲猎犬外,所有的犬都有四只发育良好的脚趾,前足5指,后足4趾;趾行性。另外还有一只爪子(大多数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的脚上出现退化的第五位数字)缺乏趾爪。每个脚趾都被一个钝的非回收爪(即没有可以抽出的鞘)封住,爪钝不能伸缩。具有臭腺和肛腺,体味腺通常生在尾巴的底部,用在标记领地。
大多数犬科动物有42颗牙齿,具有非特异化的门齿,犬齿粗大,裂齿较发达,用在杀死猎物。前臼齿狭窄而尖锐,胎体发育良好。磨牙形成宽阔的表面,可以粉碎骨骼。
栖息环境
除南极洲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每个大陆都有原生的犬科家族成员。澳大利亚的澳洲野狗是由人类引入的,尽管数千年前。犬类不在新西兰和大多数海洋岛屿。每个主要生态系统都有一些犬类居住。例如,北极狐就占据了北极荒芜的苔原,而耳廓狐栖息在撒哈拉沙漠。然而,一般来说,犬类往往是生活在开放或草原地区的动物。南美洲稀有的薮犬仅限在森林和湿稀树草原;通常栖息在树洞中,入口接近地面。灰狐喜欢树木繁茂的地区,并会攀树,而红狐倾向在占据草地和农田。因此,在这些狐狸存在的北美地区,它们占据着略微不同的生态环境。
生活习性
集群
犬科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亚科的划分有很多不同意见,这些意见甚至差异极大。简单的从体型和习性来说,犬科可以分成体型较大,食肉性较强,可以捕食较大型猎物的犬类,以及体型较小,食性略杂,主要捕食小型动物的狐类。
多数种昼夜活动,少数种晨昏活动,仅貉属有冬眠习性。肉食性,偶尔也食植物性食物。多数种毛皮珍贵,有些种以鼠为食,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种残害家畜和家禽,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狼、狐是多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
交流
犬类与各种声音进行交流。声调系统在社会性物种中最为发达,包括嚎叫、呼喊、咆哮、哀鸣和低吟。这些声音通常与特定的视觉信号有关,包括耳朵和尾巴的运动,抬高某些身体部位区域,以及禁止使用牙齿。在社会群体中,根据年龄,配对,身体状况和性状态存在复杂的优势等级。声音和视觉信号能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害性的相互作用,例如可能会损害食物的争吵。在单独的物种中,发声发音用在宣示领地,阻止侵略者,并与队友和年轻人交流。
捕食
犬科中的狼不仅体型较大,而且还有成群捕捉猎物的习惯,因此可以捕捉原比自己大很多的猎物,成为北方地区最强大的捕猎者之一。与狼同属的其它成员还有北美洲的郊狼、赤狼和非洲及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几种豺(胡狼),它们体型比狼小,不及狼凶猛。家犬也与狼同属,是狼的后代,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狼以外另外两种集体捕猎的动物是非洲的非洲野犬和亚洲的,它们体型虽然小于狼,但是凶猛程度可能更甚,其中非洲野犬可能是犬科中唯一纯粹肉食性的成员。类似狐的小型犬科动物的习性更加多样化,典型的狐如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赤狐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浆果、鸟蛋等。非洲的大耳狐食物基本限制在昆虫,以白蚁为主。大耳狐和其它犬科动物成员的关系均比较疏远。犬科唯一爬树能力比较强的成员是北美洲的灰狐,常会爬上树木。东亚的也偶尔会爬上矮树,貉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外形在狐和浣熊之间,食性比较杂,也是犬科中吃植物性食物最多的成员之一。
犬类主要是肉食动物。灰狼、非洲野犬和亚洲的豺都是严格肉食性物种,而狐狸,胡狼,郊狼和貉则食水果和浆果以及小型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犬的视觉和听觉是敏锐的,嗅觉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灵敏的。严格食肉性的犬类倾向集体猎食,那些杂食的物种则往往有独自狩猎的习性。肉食性物种通常跟随驯养动物如驯鹿或羚羊的迁徙群,或者进入其他猎物更多的地区。非洲猎犬非常具有社交性,总是在复杂的组织群中狩猎,而杂食动物的各种饮食减少了组织攻击的必要性,并延长了旅行的程度,使得一些南美狐狸独自或成对生活。
分布范围
犬科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科,除了少数岛屿、南极洲外,几乎遍及陆生食肉类的全部分布范围,澳洲野狗是唯一在白人前到达澳洲的陆生食肉目成员。
繁殖方式
取决于物种,在怀孕期51-80天后,犬窝通常约有4-6只出生的幼仔。食肉动物中的北极狐每窝产仔数最多,平均约11只,有时达20只以上。北极狐在地下窝穴,空心圆木或树木,隐藏的清洁区域,巨石之间或岩石裂缝中分娩。非洲野犬常常在被遗弃的土豚洞穴中分娩。犬属动物在冬末繁殖,而幼仔出生在春季中后期。它们的眼睛通常在2周左右睁开,每兽养护幼仔4-6周。较小的犬科物种可以在只有一岁时开始繁殖,但是体型较大的物种,如狼,直到两三岁才达到性成熟。
下级分类
犬科分为3个亚科:犬亚科薮犬亚科狐亚科。共有13属、36种。
犬亚科
薮犬亚科
狐亚科
种群现状
一些犬类动物的皮毛在贸易市场很重要。曾经有一种叫做银狐的突变型狐狸形成了毛皮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在美洲水鼬之后,红狐是第二大毛皮养植的重要动物。在俄罗斯和芬兰的一些地区仍然生存。灰狐、北极狐,土狼和灰狼也是毛皮的重要来源,但其他几种也被毛皮贸易偶尔使用。在欧洲,红狐主要用于一项“猎狐”的体育运动。
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是最具经济意义的犬,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因为它作为宠物的重要性。这可能是第一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并且发现狗与超过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关。
许多犬科动物,特别是红狐,对狂犬病病毒敏感。在欧洲,通过扑杀和分发疫苗负载毒饵来管理狐狸狂犬病是一项昂贵的计划。人类没有这种致命疾病的治疗方法,但宠物和人在发病前接种以及人类接触后接种可提供针对该疾病的免疫力。狗很少被人类用作食物,但是一些美国原住民曾经把狗肉视为在特殊场合下吃的美味佳肴。亚洲东部也有消费狗肉的市场和习性。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参考资料
Canidae.Hubstatic.
Canidae.Animal Diversity Wel.
Canine.ENCYCLOP/EDLA BRITANNICA.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20:10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