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牌
军用识别牌
狗牌也即军用识别牌。每一位美军胸前都佩戴狗牌,是美军现役必配的配置,用于士兵的身份识别;它是一套(两张)不锈钢薄板,两张尺寸都为5cm X 3cm,主牌有一条24英寸不锈钢的长颈链,而副牌有一条4英寸的短颈链。两张都加上黑色消音垫圈(当然您可以要求配上不同颜色的消音垫圈),是军事爱好者的必备收藏。
发展历史
南北战争
军人身份牌最早出现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在林肯所领导的北方军队里,参战官兵为了能使自己的身份在伤亡时得到尽快确认,纷纷私下购买或制作了5厘米见方的牌子,在上面写上或刻上自己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用绳索或细皮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或装在衣袋里。当时的身份牌仅仅属于官兵的自发行为,大多是纸质的,也有木质和皮质的。战斗中如有官兵伤亡,救护队就可根据其身份牌上的记载,很容易识别出伤者血型、亡者姓名,为快速救护伤员赢得时间,为准确辨别阵亡遗体提供依据。虽然这种身份牌质地粗糙,做工简单,但它却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戴身份牌的先河。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早把身份牌作为正式装备配发官兵的是美国。1916年,美国为驻法国的海军陆战队员正式装备了身份牌,要求所有军官和士兵在执行野战任务时必须挂在脖子上。在其它时间,可以佩戴,也可以保存在安全处。从1918年开始,美、英军队还为每位参战官兵编制了一个代码出现在身份牌上,官兵称之为军号。开始时是一人一枚挂在脖子上,战争末期增加到每人两枚。当官兵阵亡后,其战友会把阵亡者两枚身份牌中的一枚放入死者嘴里,另一枚随死者衣物一同包裹,供善后人员根据身份牌上的记录妥善处理。当死者无法及时运回国内安葬时,救护队员也可以带走一枚身份牌作死亡证明。官兵退役时,一枚需要上交所在部队统一保管,另一枚可由个人终身保留。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初期,各国军队对身份牌又作了新的改进。形状由形、六边形八边形改为椭圆形或两边为拱形的长方形,材料上也用铝合金取代了铜、铝,链子也由布条、细皮绳改为珠串式的铝合金链条,使身份牌更加坚实耐用。 1939年德国为军人统一发配了身份牌,二战期间,日本也为官兵统一配发了铜制身份牌。 二战时的美军各军身份牌的外形都不一样,这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朝鲜战争
但二战时的美军身份牌有一个缺点,就是各军种的形状都不一样,陆军偏小,陆战队与海、空军的大小也不一样,这给后勤保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各兵种的身份牌都改为统一的形状及尺寸,同时边缘上的缺口也消失了,比起二战时的身份牌,这种统一的身份牌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其材质采用不锈钢,比铝合金更加坚固耐用。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期间,50年代研制的身份牌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首先,越战时美军因为在热带丛林作战小金属牌子扔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宗教符号的标志或和平纪念章。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军方对这种身份牌又做了改进。先是在牌子四周包上一层塑料薄膜以改善其上述缺陷。这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由于塑料膜不结实,容易磨损,所以很快就不用了。很快地,一种新的改进方案被提了出来,就是在其四周套上橡胶圈。这样,不锈钢身份牌的上述缺点就不存在了,美国大兵们又把这些小牌子重新挂到了脖子上。
21世纪后
21世纪后,美国三军身份牌的内容排序变得稍有不同,但都包括姓名、社会保险号、血型、宗教信仰、服役军种。 外军使用的身份牌与二战时的区别不是很大,主要差异是在制作工艺上。二战时身份牌上的铭文是用机器冲压,成本高且字体死板,后来外军的身份牌都改为由高科技的激光雕刻制作,它能制作出冲压机器不可能冲压的微小字体和精美图案,使身份牌不但成本降低,而且还美观实用。 军人身份牌已经发展了好几代,在信息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美国军方正在对军人身份牌进行高科技改造,计划在身份牌中加装磁条条形码或微型芯片,这一芯片除了传统的官兵信息存储内容外,还可以把人体信息如指纹、面像、DNA和医疗史等详细资料存储在军人身份牌上,为识别伤亡军人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准确的途径和渠道。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历史悠久的军人身份牌又将增加一个新的功能——存储医疗、生物特征等信息功能
种类
基本
A 圆形单侧打孔,尺寸:半美圆银币左右;
B 圆形两侧打孔,尺寸:半美圆银币左右;
C 椭圆形单侧打孔,尺寸:宽1.25英寸(3.18厘米),长1.5英寸(3.81厘米);
D 椭圆形两侧打孔,尺寸:宽1.25英寸(3.18厘米),长1.5英寸(3.81厘米);
E 长方形两端圆头,有一个V形切口,单侧打孔,尺寸:宽1.125英寸(2.86厘米),长2英寸(5.08厘米);
F 长方形两端圆头,单侧打孔,尺寸:宽1.125英寸(2.86厘米),长2英寸(5.08厘米)
A和B
1 官方正式使用始于1916年;
2 材质:铝;
3 狗牌数目:一个或两个;
4 狗牌链:编织布带,绕在布条外;
5 狗牌标识制作:蚀刻或冲压;
6 第一面内容:冲压刻制个人数据;
7 第二面内容:空白或蚀刻右食指指纹或刻制AEF军人号(自1918年开始)
注:在一次大战中被编入驻法国的美国远征军(AEF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s)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使用A型和B型狗牌,1921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国家紧急状态
军官狗牌冲压内容:
1 名的缩写及姓
2 军阶及任命日期,按月、日、年的顺序-如 1.5.16.
3 连队(自1917年开始)-如 95 CO.
4 团或军(自1917年开始)-如 6 REG.
5 USMC
士兵狗牌冲压内容:
1 名的缩写及姓
2 入伍日期,按月、日、年的顺序-如 7. 1. 18.
3 军阶(自1917年开始)-如 PVT.
4 连队(自1917年开始)-如 95 CO.
5 团或军(自1917年开始)-如 6 REG.
C和D
1 官方正式使用始于1921年(最初的美国海军制式狗牌 originally U.S.
2 材质:蒙耐合金(注2)或抗腐蚀材料(黄铜、不锈钢等);
3 狗牌数目:两个;
4 狗牌链:蒙耐合金在棉条外,或蒙耐合金链,或钢索外包塑料套等;
5 狗牌标识制作:早期制式样品为蚀刻(注3),后期为冲压;
6 C型狗牌正式使用-见于192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手册(单侧穿孔型
7 D型狗牌正式使用-见于194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手册(双侧穿孔型)
注2:蒙耐合金材料为抗腐蚀的镍铜合金,含少量铁和锰的成分。
注3:早期制式狗牌在第一面蚀刻手写个人数据,第二面蚀刻右食指指纹。
据是以海军(USN)的格式制作的。(见USMC在狗牌上的位置)
第一行:姓
第二行:名及缩写(或只有缩写)
第三行:军官军阶或士兵服役号-12345,123456或1234567,并留出三个字符的空格至右侧信仰栏,宗教信仰只用首字母表示,如C表示天主教(CATHOLIC),H表示犹太教(HEBREW),P表示新教(PROTESTANT)
第四行:以字母T开始的破伤风疫苗注射日期(如T-8/40)和血型-A、C、AB或O
第五行:USNC或USMCR
蚀刻(只有L.DIAMONDS的狗牌)和冲压狗牌的示例:
E型狗牌
1 官方正式使用始于1940年(最初的美国陆军
2 材质:蒙耐合金、黄铜或不锈钢;
3 狗牌数目:两个;
4 狗牌链:珠串式不锈钢链;
5 狗牌标识制作:冲压;
注4:在二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制式狗牌为C和D型,美国陆军M-1940狗牌在海军陆战队的广
泛使用是在二战结束后开始的。能收集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使用的M-1940
狗牌上多数没有刻制破伤风疫苗注射日期,而该日期是二战中C型和D型狗牌的标准内容,因此
这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使用的M-1940狗牌应该是二战后或二战晚期的。战后M-1940
狗牌逐步代替了C型和D型狗牌。
狗牌刻制内容:这是统一格式,但各单位的狗牌的格式可能会有不同。
第一行:姓
第二行:名及缩写(或只有缩写)
第三行:服役号-12345,123456或1234567
血型-A、B、AB或O
首字母BT(BLOOD TYPE 血型)也有使用。
第四行:USNC或USMCR
第五行:宗教信仰
只用首字母,如-C表示天主教(CATHOLIC),H表示犹太教(HEBREW),P表示新教
(PROTESTANT)
使用全称,如-CATHOLIC, HEBREW, PROTESTANT
F型狗牌
1 官方正式使用始于1959年(与所有美军单位相同)
2 材质:不锈钢;
3 狗牌数目:两个;
4 狗牌链:珠串式不锈钢链;
5 狗牌标识制作:冲压;
第一行:姓第二行:名及缩写(或只有缩写)
第三行:服役号-12345,123456或1234567
社保号(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123 45 6789(自1965年开始使用)
血型-A、B、AB或O以及Rh因子(注5)
第四行:USNC或USMCR以及防毒面具尺码-XS, S, M, L, XL
第五行:宗教信仰使用全称,如-BAPTIST, CATHOLIC, EPISCOPAL, HEBREW, PROTESTANT等
备注: 越战时期狗牌的陆军士兵号开始有前缀了,例如大家看到的RA就是Regular Army(常规陆军,指志愿入伍者),US(强行征召入伍者),NG(National Guard 国民卫队),ER(Enlisted Reserve 应征后备役者),O(Officer,军官)。
社会保险号码为9位数字,1967年,美国陆军引入社会保险号码后,一直到1969年这期间,狗牌上两个号码是并存的,到了1969年后,狗牌上的识别号码就只有社会保险号码了。
而现役狗牌中,除了陆军以外的军种在狗牌上都会打上相应的军种名称,例如USN,USMC,USCGR,USAF等。
参考资料
美军的身份牌.铁血社区.2009-07-0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7 16:2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