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
明末清初画家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其绘画以山水为主,山水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六家”。同时他还是虞山派鼻祖。
艺术风格
王翚自幼嗜画,继承家学,又随学黄公望画法的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但他所画山水不拘于一家,广采博揽,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王翚在王时敏、王鉴发展南宗画派的基础上,借鉴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较全面地对山水画传统进行整理,形成具有综合概括性质的法则。王翚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用笔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因而他所画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灵动。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也有评者指出王翚用笔过于圆熟,某些画则显得刻露,墨法少有变化,构图略感壅塞。
生平经历
明崇祯五年(1632年)壬申二月二十一日生。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八十六。传说他出生之时“墨香满室,三日不散”,王翠故乡虞山为东南名胜,亦是江南人文荟萃之地,元明至清初以来,虞山一直是绘画艺术昌盛之地,以元代大家黄公望为首,对当地的画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翚祖上几代均染指丹青。王士祯《居易录》有载:王翚四世祖王伯臣擅长花鸟,师崔白画风,沈石田很称道王伯臣的画。《常熟县志》载:“王伯臣之子王载仕山水花鸟皆擅,为当时名流所推崇。”王载仕“邑诸生,志尚高雅,隐居白茆。山水人物画俱擅长,与严道士交酬唱无虚日,晚年结茆桃源涧左。孙即石谷。”
清史稿有传,评价其为:“古今笔墨之龃龉《齿吾》不相入者,翚罗而置之笔端,融冶以出。画有南、北宗,至翚而合。”
个人作品
作品集:
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芳洲图》(常熟博物馆藏)等传世。著有《清晖画跋》。 王翚的画历来价格较高,至今仍大受藏家欢迎。从最新的成交价可证明这一点。1989年6月1日佳士得中国重要古画拍卖会上,拿出一件王的摹古山水册,为清内府归藏,石渠宝籍著录,是王摹古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做价15-18万美元,最后一举达到396000美元。以后所拍画作虽然价格降低,但相比其他清代画家作品还是可观的。同年佳士得另次“精美中国书画”拍卖会上,其价格又有下跌。王翚的秋林赋诗图轴,构图严谨,远山近陂配轩得宜,水墨设色自然浑成。图上附有画家双题,自言有曹云西韵味,反映了这位大家摹古的清湛功力。此图估价为二万五千至三万五千美金,拍至五万二千八百美金。1990年11月26日,苏富比在纽约拍卖了一幅他的《太白观泉图》手卷,价格达71500美元,两天后佳士得也在纽约拍卖他一幅作品,《仿董源夏山图》浅设色绢本,立轴,以62000美元成交,从这三个例子可看出他现今的市场行情
人物关系
祖上五世均善画,曾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父亲王云客也善画山水,画风秀雅。
同乡:张珂。
师父:王时敏王鉴
父亲:王云客
评价
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21:47
目录
概述
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