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麻子品牌始创于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是
中华老字号。其传统锻制技艺已被
国务院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月26日,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20年5月,老字号王麻子由民营企业传承。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百年厨刀专家王麻子通过“
中华老字号”复核。
品牌历史
王麻子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数百年来,其刀剪产品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民间。
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的北京厨刀品牌—王麻子,长期专注于厨房刀具研究,是一家专业从事厨刀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市场营销及提供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中华老字号”最具代表性品牌之一,历代口碑相传的王麻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6年,在公私合营的背景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设立,成为昌平区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王麻子的刀剪依然是百姓家中的抢手货,最红火时,一个月可以卖出7万把菜刀、40万把剪子。1985年,王麻子剪刀厂还被当时的国家内贸部批准为
中华老字号。
1956年3月4日,
毛主席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的好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个恢复,而且恢复的更好一些”。12月7日,毛主席对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指出:“王麻子、
东来顺、
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同年,北京68家刀剪作坊联合在一起,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注册“王麻子”商标。
1959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后又在北郊
沙河建起了新厂房,充实了设备,进一步改进工艺,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因此,更加受到用户的欢迎,并远销港澳及
东南亚各国。
1964年,北京市政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能力,在
昌平沙河镇重新建厂。
1965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迁至
昌平沙河镇,步入了规模化生产的轨道。
1979年,王麻子刀剪厂的产品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1980年,荣获国家银质奖。
1984年,经全国评比,王麻子“黑老虎”剪刀名列全国第一。
1999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与其它企业投资成立了
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王麻子”刀剪产品。
2006年,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对下属生产厂的调整,蓄势待发,加快发展。
21世纪初,被国内新媒体节上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被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游客心中北京十大必购旅游商品”、在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荣获“最受欢迎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奖”等。
2020年,王麻子作为“出口免验企业”,累计生产超50亿把刀具,产品畅销全球48国。王麻子在传承非遗锻造工艺的同时,融入了当代领先的制刀技术。未来,王麻子将继续传承百年文化以弘国粹,再创百年厨刀专家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传统工艺结合领先技术,铸就王麻子,再续百年厨刀辉煌。
2020年12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王麻子品牌“中国厨刀专家”荣誉称号。
2022年,王麻子成为中国集成厨电峰会独家礼品供应商。王麻子总裁吴勄受邀出席本次峰会,创新引领,持续赋能集成厨电行业,与行业大咖共话集成厨电新跨越,共谱集成厨电新篇章。
2023年3月17日,王麻子智造基地暨年产6000万支厨刀示范项目奠基仪式在阳江举行。王麻子新智造基地预计在2025年初建成投产,建成后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达产后年产刀具6000万把,产值达10亿余元。
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王麻子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
近400年来,王麻子始终以匠心浇筑品质,铸就国人心中厨刀专家美誉。王麻子斥资5亿元打造全新智造基地,这座标杆工厂也将成为王麻子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里程碑。“王麻子旨在开创行业之先河,引领中国刀剪行业进一步升级转型。项目建成后,将从多方面、多维度为王麻子市场赋能。”钟嘉良介绍,智能制造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应用在新基地的生产、管理中,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
王麻子新智造基地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9.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生产性厂房、办公楼、研发楼、宿舍楼等,预计在2025年初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高端餐厨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及出口,达产后年产能三千万把刀具、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为当地创造税收逾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人次。“王麻子旨在开创行业之先河,引领中国刀剪行业进一步升级转型。项目建成后,将从多方面、多维度为王麻子市场赋能。”王麻子总经理钟嘉良介绍,智能制造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应用在新基地的生产、管理中,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王麻子智造基地将运用ERP、MES等智能化系统,开设下料、焊接、水磨、干磨、开刃、包装等多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全新的智能化生产线将颠覆传统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传统人力的输出和操作风险,同时确保产品的精确性和标准性,为王麻子厨刀产品提供强而有力的品质保障。
品牌荣誉
王麻子1980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最高奖;
1985年王麻子刀剪厂被国内贸易部批准为中华老字号;
1990年获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
21世纪初,王麻子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被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游客心中北京十大必购旅游商品”、在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荣获“最受欢迎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奖”等。
2020年“王麻子”以全新的形象耀世登场,并斩获“中国厨刀专家”荣誉称号。
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确定了复核结果,并予公布,百年厨刀专家王麻子入选中华老字号。
王麻子刀剪产品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市场,近两年连续保持行业增长率第一、销量全球第一。
申报非遗
2007年,北京昌平区“王麻子”剪刀制作工艺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国家级和市级专家论证。来自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的专家与学者共同讨论,并同意项目申报。
2008年,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11月,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中华老字号王麻子复核结果为通过。
产品特点
王麻子剪刀表面乌黑油亮,刀口锋利、被群众誉为“黑老虎”。这种剪刀的特点是:轴粗有力,剪尖灵巧,槽口易磨,不崩不倦,刃薄锋利,头长把宽,轻松口顺,经久耐用。
五大升级
1.标准升级:达到欧盟食品级安全标准;
2.钢材升级:选用德国1.4116钢材,品质追求,只为更好;
3.锋利升级:锋利度提升超139%,达国际锋利度测试ISO8442-5标准;
4.耐用升级:1040°高温炙炼,结合-196°深冷冰锻,耐腐防锈更出众,锋利持久提高达3.4倍;
5.舒适升级:刀身、刀颈采用3D圆弧光磨,湿手用刀不伤手。独创真空防收缩技术,木柄不收缩,握刀不刮手。
王麻子锻造技艺的独特性
传统王麻子锻造技艺在炉上,从选料到平活有13道工序;在炉下,从开刃到盘活有13道工序,完全靠师傅们的经验选钢、凭眼力熟火、以技法锻打、钢性据蘸火,而且还需技巧控水温和入水的深度、次数、时间,凭感觉圈剪股。“王麻子”工艺技术,是先人经验的积淀和历代传承人智慧的结晶。其技艺全都是印在历代传承人的脑海里、体现在他们的制作过程中。特别是那些促成传统“王麻子”产品尽善尽美的绝活,是当今现代技术无可替代的,只能在实践中心领神会、总结体验。
精湛的传统锻打复合技术
这项技术贯穿于炉上活全过程。锻打的目的不仅在于成形,更重要的是使钢铁黏合牢固,均匀平整,内无夹灰和断裂。钢铁熔化在于炉中炭火温度,炉上工一边观察炉中钢铁的变化,一边利用风箱控制火力大小。火急了钢铁着热不均匀,火软了钢铁烧不透;欠火候钢铁黏合不好,过火了钢铁会熔化。要使之恰到好处,全凭历代传承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炉上工观察钢铁颜色变化,捕捉锻打时机。
独一无二的蘸火技术
传统王麻子蘸火,在刀、剪上会抹上特制的“药”。经过抹“药”蘸火处理,剪刀钢线分明,硬度高,剪体发亮,刀身经久耐用、持久锋利。现今,这门技艺历经王麻子传承人代代相传,并结合当代先进机器工艺,时代又赋予它更具鲜活持久的生命力了。
品牌故事
王麻子始创于 1651年,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专业的中华刀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华老字号。
自古就有“南有张小泉,中有曹正兴,北有王麻子”的相传。是国内刀具行业三名状元。
自
明代以来,中国刀剪业逐渐形成了一家最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那就是历经三百余年沧桑变化的“王麻子”。在
北京城乃至全国一提“王麻子刀剪”,那可真是
家喻户晓、誉满中华。要问“王麻子”刀剪为何这么有名,还得从头说起。
明朝末年,山东
青州有个铁匠叫田老万,九代以
打铁为生,他早年丧妻,膝下无子,有一女儿名
田青,自幼聪明可爱,视为
掌上明珠。他还带有两个徒弟,一名
李顺,一名张兴。
田老万手艺高超,他所打的刀剪等铁器特别好使。即使铁锹、抹子也和泥不沾泥。他的活就是地道。田老万把打铁的全部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女儿。而对两徒弟各授一半,师徒四人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话说到了1648年(清顺治五年),山东大旱,齐鲁大地寸草不生,又加上瘟疫流行,与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田老万一病不起。有一天他把女儿叫到床前问道:“爹教你的手艺都记住了吗,它可是咱田家的命根子,日后能靠它活命。”事隔几日病情加重,他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离开了人世,当时青儿才十六岁。
田老万
撒手而去,青儿和两个师兄按照父亲生前的指点,走了十几天的路程来到了
举目无亲的
北京城,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一个外号叫汪驼子开的“喜客来”客店,打工度日。
因“喜客来”客店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师兄妹三人商量要
重操旧业,拣起自己的手艺,干一番事业。后来在汪驼子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山东铁匠铺”。师兄妹三人把个小铁匠铺干得红红火火。数年后青儿长大成人,由汪驼子为媒,大师兄作主将青儿嫁给了一常来京城拉运货物的山西王姓商人为妻。
王掌柜虽其貌不扬,满脸麻子,但他为人厚道、精明能干,又颇善经营,小两口决定开一个经营刀剪等的杂货铺。于是1651年(清顺治八年)在
京城菜市口的刀剪杂货铺
开张了。
王掌柜通过青儿得到打造刀剪的真传,开始自制刀剪,独家经营。前店后厂,
自产自销。其不足部分采取收购方式,但质量要求严格,
按质论价,因此,生意兴隆,名声大作。当时大伙不知道掌柜真名,只知老板姓王,面带麻子,日子长了,人们便习惯地称该店为“王麻子”。
到了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王麻子的后人正式在店铺外挂出了“三代王麻子”招牌,并在刀剪上打上王麻子标记,使王麻子这一名牌在市场上的地位确立下来。盛名之下,仿冒者甚多。清朝文人李静的诗这样描述:“刀剪传名本姓王,两边更有万同汪。诸公试目分明认,三横一竖看莫慌。”
“
七七事变”,日军占领了
北平(今
北京)。日本侵略者对一切
金属制品限制生产,工商业遭到摧残。三代王麻子刀剪店挣扎度日,濒临倒闭。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下,沉重的苛捐杂税使民族工商业步履维艰。王麻子刀剪店为了维护这块三百年的牌匾勉强支撑。
“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北平得到解放。1954年,
毛泽东主席在《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的好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恢复得更好一些。”在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大力支持下,三代王麻子刀剪店如枯木逢春,获得新生。王麻子刀剪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1959年,北京市政府命名成立“王麻子刀剪厂”。1964年由国家投资在北京昌平沙河镇建起了新厂房,从此,王麻子刀剪厂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经过了多次技术革命,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生产工艺,实现了剪刀生产机械化。王麻子剪刀以头长把宽,剪头灵活,槽口耐磨,不崩不卷,经久耐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
黑老虎”。
1999年,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与其它企业投资成立了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王麻子”刀剪产品。当前,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决心充分发挥“王麻子”这一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优势,发挥与时具进的精神,依靠技术进步,打好“
中国创造”这张牌,搭建王麻子刀剪通往国际市场的平台,加快王麻子的发展,为民族刀剪业的强盛做出贡献。
王麻子开设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掌柜的姓王,因脸上有麻子,故同行人及顾客直呼其“王麻子”。他的柜上并不制作剪刀,全靠从民间剪刀作坊收购。为保证质量,掌柜的亲自下去选货,坚持以“三看”、“两试”进行验收。三看是: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两试是:试剪刃、试手感。凡经不起三看、两试的一律不收。只有上品才能拿到门市柜台上去卖,所以这个杂货铺的剪刀以质量好而四远闻名,不论本市和外地的都慕名而来选购。人们都
不约而同地称这个货铺为“王麻子刀剪铺”。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王麻子后代接办杂货铺,正式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改以经营剪刀为主,并在所销售的剪刀上均镌有“王麻子”三字作标志。为了作宣传,闯牌子,
王麻子剪刀铺不光在门市上售货,还要派人
走街串巷、赴
庙会、下农村,以扩大销路。王麻子剪刀铺卖出的剪刀都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里,上边印着如在一年之内,发生某种损坏情况,包换包退字样。它说到做到,即使有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
民国后,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北京很多地方出现了“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等招牌,企图用以假乱真的办法争取顾客,但都没有能够立足。宣武门菜市口这家挂着“三代王麻子”招牌的老字号始终在商品质量上领先。
20世纪50年代初期,
东便门至
天坛一带仍有20余家手工业刀剪作坊继续为王麻子刀剪铺加工,进货仍按过去的标准进行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