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索(1921年-2022年8月20日),
内蒙古鄂温克族人,著名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
茅盾文学奖)的原型,使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当地政府在2002年就在
内蒙古根河市的西边为“敖鲁古雅”所有243名鄂温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房子由芬兰贝利集团设计,一水的
芬兰木制结构,小楼幽雅,冬暖夏凉,但山林中生活了一辈子的玛利亚·索,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她的一百多岁的姐姐玛利亚·布,被子女们送到山下的敬老院。玛利亚·索不想去敬老院,她只想坚守在山林中,坚守最后的鄂温克驯鹿文化。
2012年报道,面对鄂温克民族驯鹿和
狩猎文化的逐渐消亡,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向林外的人们悲怆倾诉:“一想到鄂温克人没有猎枪,没有放驯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梦都在哭!”“我只想回到驯鹿身边”……
2022年8月20日2点27分,玛利亚·索因年岁已高,各项
身体机能逐渐衰竭而仙逝,享年101岁。
玛利亚·索的父亲是猎人,这让她从小就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年轻时的玛利亚·索高个头,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岁,是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在男性世界的鄂温克人心目中,族里和家里都是男人说了算,但在拉吉米家里,却是玛利亚·索当家作主,原因在于拉吉米嗜酒。为了保证丈夫的健康,玛利亚·索独揽了家庭大权,渐渐成为了家族的核心。拉吉米去世后,她不仅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还把原来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来。性情和善的玛利亚·索对酒却有深深的仇意。因为酒曾夺走了她很多族人的性命,其中包括她的二儿子应刚。应刚
酗酒而亡,给她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玛利亚·索的表妹古丽梅说,玛利亚·索酋长一生很勤俭、细心,真正保留了很多民族特有的财富,其中包括狩猎所获得的
野生动物标本和祖辈遗留的工艺器皿。她还采集了很多的猎民草药,每天忙完该忙的事之后,还能亲手一针一线用
鹿皮线做一些皮制的手套、小挎兜、首饰包等实用品和工艺品。
现实中,玛利亚·索话语不多,沉默寡言,长相和一身装扮会让外人误以为她是个
俄罗斯老大妈,脸上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酋长”的威严,更多是一个年长者的慈祥和岁月的沧桑。做针线和烤
列巴都是她的绝活。玛利亚·索最清楚驯鹿的习性,驯鹿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她很了解,猎民们按照她的吩咐去寻找放养的驯鹿,一找一个准。
2007年,导演
顾桃因为偶然翻起父亲曾经拍摄的关于大兴安岭与
鄂温克族人的照片,而萌生了纪录鄂温克族人的念头,便一个人带着机器去了大兴安岭,制作了纪录片《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这是一部讲述居住在大兴安岭的使鹿鄂温克部落的故事,镜头中的玛利亚·索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但她仍惦记着大兴安岭的山川、森林、河流,惦记着驯鹿的未来和鄂温克族人的命运。
2010年8月26日至29日,以“女酋长”玛利亚·索为原型,中国首部使鹿鄂温克大型原生态舞台剧《
敖鲁古雅》,在
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把使鹿鄂温克几近消亡的
民族文化搬上了舞台。该剧通过原生态歌舞、绝世罕见的
民族乐器、纯
手工制作的服装饰品等
弥足珍贵的文化素材,把使鹿鄂温克部落纯真天然的
民族风情展现给观众。各界反响空前热烈。鹿鄂温克走上了舞台,玛利亚·索十分欣慰,她亲临演出现场(此次为了去北京特意临时办理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张
身份证)。当老酋长被《敖鲁古雅》总导演
乌日娜搀扶上台时,全场沸腾了,观众全场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长达十多分钟。年迈的老酋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酋长真切的希望能将使鹿鄂温克的艺术文化带给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了解敖鲁古雅
使鹿鄂温克族,共同守护中国最后的
使鹿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