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水,是
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
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园林理水艺术介绍
简介
原指
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
造园的
传统手法,也是
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
荷花睡莲等,使
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
掇山与理水
不可分,所以《
园冶》一书把池山、溪涧、曲水、瀑布和埋
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造池
一般最简单的理水方式是造池,然而简单的池中也有相当多细节,如池中植物的种植,是否要养水族的考量,池水要如何循环流动,和它周围的布景,如亭子的方位,进园的走向等,古籍中往往有所记载。比较进阶的
理水方式,则将池的规模扩大到水路的安排,如恰好园外有溪,则想办法将它引进到园中来,或是起假山,造小型瀑布如帘。更大型的理水方式则扩充至人工湖泊跟水路的营造,湖中甚至有小岛,小溪则有造桥等。 经典的
中国园林中,理水方式皆具有巧妙的对比,如有池如镜,也有瀑如帘,一动一静,以符合园林最终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历史
考究历史,
里水原名郁水,其原因有二:一为
佛山市
南海区里水镇境内,
北江支流横亘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里水的河道多为弯曲,有“九曲十八弯”之说: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
杜凤书,原籍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继出1名进士、4名举人。兴建了3间书院——里水的同声社学、丰岗的凤歧书院、邓岗的崇正书院。文人学士,多来此讲学,因此,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便成为文化鼎盛之乡,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现存的里
水八角右亭,创建近500年,为南海
古亭之冠,省重点保护文物。有古庙
门联为证:“郁水长流光庙宇,落霞反照耀乾坤”。
理水艺术
在
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
曲桥、
沙堤、岛屿、
汀步无价泻流、
涌泉、
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当你看到那千变万化的喷泉、
壁泉,定会
信心百倍;当你看到和现代化建筑相适应分布于街头、公园、广场等的叠泉、水涛等,定会为它的雄伟壮观所折服。颇具现代气息的园林水景设计,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
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由于建筑、山石、树木的点缀和组合,象一件件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的喷泉、
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豪华壮观。现代园林中的水景设计表现比较直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觉。
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理水艺术的不同,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创造出了生动逼真、惬意舒适、多姿多彩的景观。水已经成为现代
园林城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园林要素,不论
是公园、游园、广场,因为有了水必将创作出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富有艺术品味的景点和景区。
园林理水艺术类型
综述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
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
艺术真实;各类水的
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
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
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运用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
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
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
经济意义。
泉瀑
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
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
水口和递落
叠石。水源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
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
渊潭
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
溪涧
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
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
汀步(见
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
九溪十八涧”。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
寄畅园的“
八音涧”。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
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
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
石槽,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法已演变成为一种
建筑小品。
河流
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
层次感。例如北京
颐和园后湖、扬州
瘦西湖等。
池塘湖泊
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
荷花、
睡莲、荇、藻等
观赏植物或放养
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因其
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
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
主景,如
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
佛香阁,北海与
琼岛白塔。园林中的
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
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
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
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
尽之意。
其他信息
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
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
花池,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
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