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价格是按照价格形成理论,设计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基础体系,亦称“宏观理论价格”。企业在具体计算和确定价格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公式和数据计算出来的尚待最后决定或核定的价格,亦称“微观理论价格”。宏观理论价格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体系,也不是立即执行的价格。它可以作为衡量现行价格体系是否合理及偏离程度的标准,还可作为计划价格调整的目标体系。
2.可用来研究
价格体系中的各种关系,为国家编制长期价格计划和价格改革提供经济依据。
按照
马克思主义价格形成理论,根据价格构成因素和有关作价原则,用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
价格。计算理论
价格并不是直接用以制定商品的
实际价格,而是作为测度实际价格高低的一种基准,用来考察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的偏离程度。它是可用于反映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比较企业与社会经济效果的计算
价格。
对于理论价格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理论
价格是一种基础价格,是
商品价值或价值变化形态的货币表现。它不考虑由于国家政策等因素引起的
价格同
价值的背离。其构成是,由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
平均成本,合理的
流通费用,加上应纳
税金和合理的
利润。但是,对于按照什么样的
利润率来分配社会盈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价格的测算,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概括起来,大体有按照
工资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
综合利润率分配社会盈利和计算理论价格的几种不同主张。
主张
工资利润率价格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
计划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价值,而不是其转化形态;只有以价值为基础定价,才能真实地反映各种商品的
社会劳动消耗。他们认为,采用这种
价格有利于国家准确地计算各个部门所需要的全部必要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为各个生产部门制定出具有正确比例的生产计划;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
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
劳动消耗,不断提高
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等价交换的原则和体现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有利于贯彻社会主义
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劳动者通过购买商品的形式能取回包含等量劳动的消费品;有利于发展农业、
轻工业、
原材料工业和
燃料工业等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以及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等等。
又称
生产价格或计划生产价格,即以部门
平均成本加按平均资金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制订的计划价格。其公式为:
式中H为该产品平均占用的
固定资金和
流动资金,∑M为全社会利润总额,∑H 为全社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额。
在
中国,经济学家
孙冶方首先提出以
生产价格为基础制订计划价格。其主要理由是:①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劳动的高度社会结合、
社会分工深化和各部门间紧密联系为特征的社会化大规模经济,因而具备
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的客观条件,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物质技术装备程度,物质技术装备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②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上存在生产不同产品的部门和行业间
资金的一定程度的转移,这促使各部门和行业间的
利润率平均化,
生产价格保证等量资金得到等量利润,对
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如有利于合理地选择生产和投资方案、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提高
资金利用效果等等。
式中(C+V)为该产品的
平均成本,∑M为全社会利润总额,∑(C+V)为全社会产品成本总额。
主张
成本利润率价格的学者认为:按成本比例来分配利润,能够比较全面地估计到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对
价格形成的作用,因而比较客观地反映了
价值中的
剩余价值部分;可以把成本与利润这两个价格构成的要素直接联系起来,企业只要降低个别成本,就可以增加利润,使企业对改善经营管理以增加利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比较简便可行,而且不需要大量调整变动价格。
综合
利润率价格 又称
双渠价格,即以部门
平均成本加按综合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为基础制订的计划价格。综合
利润率就是既按
资金(包括
固定资金和
定额流动资金)又按
工资分配利润,反映了商品价格中
利润与
资金、
工资的关系。综合
利润率价格的公式是:
主张综合
利润率价格的学者认为,把社会利润总量依一定的比例分别按
资金和
工资分配,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劳动者和资金的作用,兼顾了各行业所提供的劳动量和各自资金的回收,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价值中的剩余劳动。其主要理由是:①科学技术作为
生产力,既体现在
固定资产上,也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不能简单地以
资金占用量来代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同量的
固定资金可以表现为不同效率的生产技术装备,而且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从而同量的资金占用量在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资金有机构成。②在实行
按劳分配的条件下,
工资额在单位产品中的比重并不是一直下降的,而是呈现出
劳动力质量提高、工资额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劳动力数量减少、工资额相应降低的趋势。
主要有:①市场供求因素会使商品
价格高于或低于
价值,特别是长期供不应求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反映
价格在供求因素作用下偏离
价值或价值转化形态的价格体系,才是理论价格。②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对
价格的调节作用很明显,这些规律通过国家的
经济政策在价格形成中起作用。反映政策因素作用的
价格体系可以作为
计划价格的目标,所以可称作目标价格。目标
价格才是理论价格。③基础
价格、供求价格、目标价格都可以称作理论价格。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基础
价格可主要用于核算
社会劳动、比较经济效益;供求价格、目标价格可主要用于衡量价格高低、编制长期价格计划、制定
计划价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