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
社会生产分为
农业、
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
重工业、
轻工业、
种植业、
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
分工介绍
社会分工,是指动物进行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
动物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来说,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
市场经济也就
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社会分工,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人类社会分工的优势,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
社会劳动时间最大缩短。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
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深刻的含义就是由社会分工得出的。
其他
哺乳动物的社会分工跟人类差不多,都是按照个体所擅长的去分工,比如雌狮擅长捕猎,于是雌狮就担负养育家族的责任,雄狮擅长打斗,因此雄狮担负起保卫家园责任。而昆虫的社会分工则往往由
幼虫期的发育情况决定,比如雌性蜜蜂如果在幼虫期一直食用
蜂王浆,就会发育成蜂王,负责繁殖,如果在幼虫期只吃两三天
蜂王浆,则发育成不育的
工蜂,负责
采蜜、分泌蜂王浆、建造巢穴、养育幼虫、保卫巢穴等。
产生过程
对于所有群居动物都是一样,分工的产生是由于
群居生活,为了使群体更能生存下去,因而要加快群体中各种工作的效率,因而产生了分工,最早的分工是自然分工。社会分工是在
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下文以人类的分工为例。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在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形成的自然
地域分工,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
生产部门,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是
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
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在满足本部落的共同消费之外,还出现剩余。进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一些氏族
部落首领开始把
剩余产品据为已有,
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共同体开始瓦解,在此基础上,
奴隶制社会随之产生。随着
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
生产工具制造的
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这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
商品生产。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中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于是又有了人类历史上的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
手工业者和商人活动的集中地,逐渐产生了
城市经济,又有了城乡的分工。分工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完全摆脱了
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监督生产、管理国家及科学、艺术等活动,最终形成了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历史沿革
另外,提到社会分工,必然要说到“三次社会大分工”:
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东大陆
原始社会后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标志: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形成牧民、农民,养殖业牧场,种植业耕地,
简介:人类在早期的征服自然过程中,有些部落学会驯养动物以取得乳、肉等
生活资料,随着较大规模
畜群的形成,这些部落就主要从事畜牧业,使自己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成为游牧部落。游牧部落生产的生活资料不同于其他部落,而且数量较多,从而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放牧一群牲畜,只需要少数人,于是,
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相应地出现了私有制,家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男子从事的畜牧业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男子在家庭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后来,农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谷物成为人类的食物,出现了
织布机和青铜器,人们开始掌握矿石冶炼和
金属加工。一切部门生产的增加,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于是战俘不再被杀掉,而被吸收为劳动力,成为奴隶。这样,就零散地出现了
奴隶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标志: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出现简陋的手工业作坊,极少数手艺工人,
简介:铁制工具的使用和
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手工业向多样化发展。如此多样化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使贵金属成为占优势的
货币商品。在社会上一旦出现了货币财富,它便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和重要的生活目的,一些人会想方设法
积累财富。在
剩余产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提高了人的
劳动力的价值,在前一阶段还是零散现象的奴隶制,成为
社会制度的本质组成部分。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标志:商人的出现,有了商品、商人、商业,
简介:由于
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交换的商人阶级。他们作为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人,促进商品生产,并取得了生产的
领导权。交换发展的需要产生了
金属货币。
货币借贷、利息和
高利贷也相继出现。
土地私有权被牢固地确立起来,土地完全成为
私人财产,它可以世袭、抵押以至出卖。除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间的差别。这是随着新分工产生的新的
阶级划分。财富更加集中,奴隶人数增多,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成为整个社会的
经济基础。由于有了阶级对立,于是产生了国家。
恩格斯对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论述,是与他把
人类社会划分为
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的论述相结合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野蛮时代的中后期,经过这三次大分工,人类进入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