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ceramic pillow),是就寝时使用的一种陶瓷材质枕头。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
宋代瓷枕运用最为广泛。最初,瓷枕用作随葬的冥器,后用作寝具、医用诊脉器具与传承文化的载体。
简介
瓷枕,即瓷质的枕头,枕上用
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有诗句。隋唐已有烧制,宋代以
磁州窑、当阳峪窑 、
扒村窑 、
登封窑所出为多。
枕头是人们
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中国古代的枕头最早是以天然石块制作的,以后又逐步扩大到使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同其它
日用陶瓷一样,它是随着制瓷
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
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
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
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
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
人物纹、
山水纹、
文字纹等。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
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最为明显。
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按照不同朝代、不同产地也各有差别。唐和五代(公元7~10世纪)以前的瓷枕多以模印、细划
绞胎等为主;宋金时代(公元10~13世纪)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随着制瓷业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手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瓷枕所展现出的工艺、艺术成就也越来越辉煌。
除了宋代的
磁州窑系之外,中国南北各地的许多著名瓷窑都曾烧制过精美的瓷枕,各地所产的瓷枕在工艺造型、
胎釉纹饰等方面也各有特色,其
总体风格与相应的时代和瓷窑特色相一致。
瓷枕形状
瓷枕形制有很多形制,有六角形、八方形、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也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的。
定窑孩儿枕极为罕见,有卧女瓷枕、
童子荷叶枕。
纹饰
瓷枕的纹饰有瓷枕、动植物纹、人物纹、
山水纹、
文字纹、双狮花卉瓷枕、黑花荷莲纹瓷枕 、
牡丹纹瓷枕
人物纹、山水纹。
资料
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
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
竹枕、
木枕,玉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瓷枕是一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据说最初是作为陪葬的
冥器出现的,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治病号脉的工具。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
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
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物历史
谈瓷枕,离不开宋枕。我见过的宋枕十有八九是磁州窑的。形容宋枕,得用许多话,简单一点说,就是丰富。
兽形枕中有龙枕、虎枕;
人形枕中有孩儿枕、仕女枕;几何式样中有长方、八方、椭圆、
银锭等;还有腰圆、
鸡心、云头、花瓣等,随意造形……
宋朝有“张家造”,此外还有“赵家造”、“王家造”等等。今天看来,千余年前宋人生产的瓷枕仍可谓之“美不胜收”,比如一
鹭鸶置身芦苇之中,双腿岔开,回首相望,用笔寥寥,一派生机;一孩童持竿垂钓,神情专注,几条小鱼欲咬欲溜,意趣盎然;两束萱草,丰满柔韧,舒展大方……
这些图案都让我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瓷枕发展总的来说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见不足一拃长(张开拇指和中指间的长度)的,人称脉枕,是否为
号脉专用有待考证。宋枕尺寸适宜,辽金以后,尺寸加大,可达尺半,显得笨拙。瓷枕为生活用器,常随亡者下葬。因历史淘汰,极少见传世品。瓷枕为平民百姓所用,皇帝老子大概嫌硬,另有所枕。于是,瓷枕中透着一股市井气,
说白一点是
俗气。这股俗气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人的情趣。宋人图安逸,不尚浮华,干不出唐人那等辉煌热烈的事来。两只
鹌鹑,一行飞雁;顽童
蹴鞠,赶鸭捉鸟,无不流露宋人知足常乐的
人生观。你可以想见宋人在人口增殖、物阜民丰之际,陶醉于这种“小家碧玉”的气氛之中,自得其乐。
文化
在瓷器中,再没有比文字装饰更能
直接反映时尚的了。唐代的铜官窑,也就是
长沙窑中,常有书写诗歌的,许多诗还可以在《
全唐诗》中查到,显然,这与唐代诗歌兴盛有
直接联系。而宋枕,却大量书写词曲,如
磁县出土个瓷枕上写着“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
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岸,限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你们听听:“烟波名利不如闲”,可见宋人有点儿看破红尘了。于是,
大宋江山就成全了
赵佶这位国政庸碌无为,艺术却颇有造诣的皇帝。
评论
枕头与人关系密切,要睡觉难免先看一眼枕头。宋代的工匠们就利用了这一眼,在枕面上写上“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写上“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写上“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写上“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写上许许多多通俗的格言,这些格言与宋人生死不离,
生时指点迷津,死后警醒来世。
枕在
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画面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分类
孩儿枕
现藏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
定窑孩儿枕是一价值连城的珍品。此枕为一卧式男童,他双臂环抱,伏卧在木榻上,头侧垫在左臂上,右手拿个
绣球,双脚交叉跷起,一副天真顽皮的神态。胖胖的圆脸,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长袍,外穿
坎肩,下着
长裤。衣纹线条和衣着、木榻上的
刻花装饰简洁流畅。定窑白润的色调和质感,给人以自然恬静、雅致高洁的艺术感召力。
宋代民间用瓷,现珍藏于
云南省博物馆。长22.2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
该枕的枕面呈一长方形,中间稍凹,两边微翘,面上刻画花卉形图案。枕面下塑两只对称排列的狮子形象,
狮子呈伏卧状,分列左右两边,
面部表情呈龇牙咧嘴状。左边一狮的右边
嘴角上有一小洞,应为
出气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两狮的中间雕一只彩球,
并系有彩带。全器除底部素面外,其余地方皆施以黄、绿、青等釉色,色泽均匀,且浓淡有别。
长12.2厘米,宽9.8厘米,高5.5厘米。枕长方形,枕面微凹,正面开光内刻两鸳鸯,四角衬以四对小鸳鸯,施彩以蓝为地,枕面四边饰以蓝色斑点,枕身四周以黄彩为地,饰以白色斑点。鸳鸯纹自隋唐以来便在瓷绘中大量出现,此枕为唐代随葬用之
明器。唐代
三彩鸳鸯图案源于织锦刺绣工艺,用于釉陶器上又别具一格。此枕造型精巧,纹饰
结构协调,色彩班驳,特别是点缀于枕面四周的
蓝彩,衬托得器物主次分明,华美之极。
宋
磁州窑烧制,1983年从北京文物总店调拨,现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长24.5厘米,宽19.5厘米,高11匣米。
圆形
台座上有如意头状枕面。白釉为底,枕面周边用墨彩绘出
宽边,中间黑色方形开光内绘黑花荷莲纹,
荷叶上的叶脉又用
锐器划出,黑花白线,简洁明快,
立体感强。开光外两边绘花结纹,台座底部黑色宽边。胎青灰,瓷化程度高,侧有小孔。此枕绘画技艺精湛,用笔简练洒脱。这种用锐器划出细部的装饰手法,富有一种笔情墨趣。
磁州窑观台镇遗址发现了许多如意头形台座枕残片,和此枕特点有相似之处,由此判断此枕可能是
观台窑生产,为宋代流行的式样。
明代的青花蝴蝶枕(如图1)。该
青花瓷枕面长29厘米,底部长11厘米,宽14厘米,高9厘米。整个枕面是一只正在
扇动翅膀的蝴蝶,生动可爱。蝴蝶的翅膀上还有眼状或锯齿状的花纹,连蝴蝶的触须
都看得清清楚楚,栩栩如生。在蝴蝶的腹部中心,有一个钱币状的孔,不知何用,估计是储钱或是注水之用。在瓷枕四周的壁上,装饰有
藤蔓状花纹,还点缀有花朵。在壁的内侧,写有“
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如果不是伪作的话,当为瓷枕中的精品之作。
古代死人有专用瓷枕,以保护墓葬。
粉彩幅钱矾红料釉瓷枕(清)
这是一件清代的粉彩幅钱矾红料釉瓷枕,长形腹空,下端平整,上部中间微凹两端翘起,形似马鞍。瓷枕两侧平面,充满吉祥意味的黄色底色上饰以红、白、蓝相间的纹饰,中间位置相对开有
古钱孔用以出气通风,亦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
矾红釉又名
铁红釉,是在
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
红釉,创烧于明代
嘉靖年间,到了清代康熙时期烧制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呈色稳定。整件器物形态端庄,色彩明艳、斑斓,用色吉祥、丰富,枕面上遍布规整有致的几何形图案,纹饰细腻,结构协调,特别是锦地上点缀的32个幅钱
矾红料
吉祥图案,衬托得器物主次分明,图案中的花卉、禽鸟等内容丰富,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