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掌握朝政的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于是派刚成君
蔡泽在
燕国作大臣。蔡泽经过三年努力,使得燕国国君
燕王喜派
太子丹到秦国作
人质。吕不韦准备派
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打
赵国、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我曾经替
秦昭襄王攻打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吕不韦听后很不高兴,但没有什么办法勉强让张唐前往,于是令张唐退下。甘罗说:“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吕不韦说:“我让刚成君蔡泽事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吕不韦厉声斥到说:“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
项橐七岁就作
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十二岁,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于是吕不韦同意让甘罗劝说张唐。
甘罗前往拜见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
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唐回答说:“白起在南面挫败强大的
楚国,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则胜,攻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问:“您果真自知功不及白起吗?”张唐回答说:“是的。”甘罗又问:“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
范雎与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张唐说:“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甘罗说:“您确认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吗?”张唐回答说:“是的。”甘罗接着说:“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可白起阻拦他,结果范雎在离
咸阳七里处绞死白起。现在
吕不韦亲自请您前往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将身死何地啊!”张唐听后便说:“那我就因您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
张唐的行期确定下来后,甘罗便对吕不韦说:“请君侯替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吕不韦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
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名叫甘罗,年纪很轻,然是
名门之后,所以诸侯都知道他。最近张唐打算推病不去燕国,甘罗说服他,使他答应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为张唐清除障碍,请大王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甘罗,于是派他前往赵国。
赵国国君
赵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甘罗分析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悼襄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
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甘罗回到秦国后,秦始皇封赏甘罗担任
上卿(相当于
丞相)之职,并将甘茂原来的田地、房宅赐给甘罗。其后事迹史籍无载。
甘罗虽然年龄小,但却能想出奇计,使秦国不费
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由此受到
秦始皇的封官赏地,并让自己
名垂后世。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
谋士。
根据甘罗出使赵国是在
吕不韦为相时的时间来看,不能晚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其次,甘罗出使赵国时赵王是
赵悼襄王,他的在位
时间是公元前244―公元前236年,即
秦王政三年至九年。而他一共三次攻打
燕国,即:
①赵悼襄王元年(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年)派将领
李牧率军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
武遂和方城。
②赵悼襄王三年(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当时燕国国君
燕王喜见赵国的军队多次遭到秦军的围困,而
廉颇离开赵国,便趁赵国衰败之机派
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
庞暖指挥军队抵抗燕军,庞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并俘获燕军二万人。
③赵悼襄王九年(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狸阳城。战事还未结束,
秦国将领
王翦、
桓齮、
杨端和趁机率军进攻赵国,夺取邺地的九座城邑。同年赵悼襄王去世,赵迁继位,史称
赵王迁或
赵幽缪王。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载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於燕,三年而
燕王喜使
太子丹入质於秦。又曰是年甘罗使赵,秦归燕太子,赵攻燕。而
秦王政三年,即
赵悼襄王元年,此年赵国恰好攻打
燕国。
综上可知,甘罗使赵是在
秦王政三年,即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这年他十二岁。而
秦始皇(此时还只是秦王政)十三岁即位,此时十五岁。所以可以依此推出甘罗比始皇仅仅晚出生三年,即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甘罗墓位于
安徽省颍上县东25公里(今杨湖区甘罗乡)
颍河北岸,是“颍上八景”之一。明
万历年间,
颍上知县何豸为其墓立碑。后因河水冲击,墓塌于河内,河岸倾圮,遗址已没。清
光绪十五年(1889年),安徽巡抚陈彝于墓后(北方)约70米处,堆土为坟,并立碑于其前,题字“秦上卿甘罗碑”。
民国十一年(1922年),颍上县知事黄佩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颍上县长
张鼎家曾先后为其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