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钺(1454~1510),字秉德,南宫县南白塔村人,白圭次子。成化十六年(1480)乡试第一,县人为之立“解元坊”。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及第,排名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县人为之立“榜眼坊”。成化二十三年(1487)升为文林郎。弘治元年(1488),同修《宪宗实录》。弘治六年(1493)迁侍读学士,兼东宫讲读官。弘治九年(1496),修《大明会典》,完成后升侍讲学士,继而修撰《历代通鉴纂要》。弘治十七年(1504),命为主考官,主考南畿乡试。次年进为翰林院学士,充日讲官,赠朝议大夫,从四品散官,并赐以纱帽、靴袜等物。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以白金、彩缎、帑、车驾等物,并准以巡视太学,赐坐“彝伦堂”。正德二年(1507),擢任礼部右侍郎,并训教庶吉士,兼署翰林院事,仍任日讲官。不久改任吏部右侍郎,继而迁礼部左侍郎,擢任礼部尚书。正德四年(1509)七月,加赠资政大夫,赐以玉带。正德五年(1510)二月,以翰林院学士入内阁,执掌詹事府事。九月,赠太子少保。
正德三年(1508)十月,任
礼部尚书,赐
玉带。任期内正值宦官
刘瑾用事,遇有两难之处,宁可稍为逊避,这在当时亦不失其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