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
陕西省咸阳市辖区
秦都区,隶属陕西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区西半部,周边与兴平市、礼泉县、渭城区,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接壤,总面积25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秦都区辖12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秦都区常住人口63.93万人,城镇化率为95.73%。
历史沿革
秦都区辖境,商代渭河以北为程国毕国两个封国的辖地;渭河以南为崇国的辖地。
西周时,为首都丰京、镐京近畿。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定都咸阳,遂置县,为都城的西部。
末,为雍国的辖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咸阳县改名新城县;七年(前200年),新城撤并长安,改属长安县。元鼎三年(前114年),复设县,改名渭城,为县西部和南部。元平二年(前75年),在今平陵乡大王、李都村附近析置平陵县。
东汉建武六年(30年),渭城(新莽时更名京城)并入长安县。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平陵县更名始平县。
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建平二年(331年)于旧渭城置石安县,前秦皇始二年(352年)废。
北魏复设石安县,西魏北周沿置末变。
武德元年(618年),分泾阳县南部及始平县东部复设咸阳县,县治杜邮。
历经民国,一直为咸阳县地明洪武四年移县治于(今咸阳旧城),建置、境域基本末变化。
1952年12月,在咸阳县城区和郊区置县级咸阳市,隶属咸阳专区。
1953年,改为省直属市,原市政府驻今电影院什字广场北部。
1958年12月,撤咸阳县并入咸阳市。
1961年1月,咸阳市下辖1958年合并的大县乾县、彬县、兴平、周至4县,同年10月,以上4县分出与原咸阳市均归咸阳地区管辖。
1966年8月,咸阳市改属西安市。
1971年10月,复隶属咸阳地区。
1983年9月,撤销咸阳地区,设咸阳市,原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属咸阳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区设渭城区,区境乐育路以东划归渭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全区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37.1万人,辖4街道9乡:人民路街道、西兰路街道、茂陵街道、吴家堡街道、沣东乡、沣西乡、马泉乡、渭滨乡、钓台乡、古渡乡、平陵乡、双照乡、马庄乡,区政府驻人民中路东段北侧。
1997年,马庄乡改为马庄镇;沣东乡改为沣东镇;钓台乡改为钓台镇;渭滨乡改为渭滨镇;古渡乡改为古渡镇;沣西乡改为沣西镇;撤销茂陵街道,其辖区划归马泉乡管辖,马泉乡改为马泉镇;双照乡改为双照镇。调整后,秦都区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
2001年,撤销古渡镇设立渭阳西路街道、古渡街道,撤销平陵乡并入双照镇;撤销沣西镇,设立陈阳寨街道,原沣西镇部分行政村划归钓台镇。
2002年,全区辖6个街道、6个镇:人民路街道、西兰路街道、吴家堡街道、渭阳西路街道、陈杨寨街道、古渡街道、沣东镇、钓台镇、渭滨镇、马泉镇、双照镇、马庄镇。共有149个行政村、46个居委会。
2006年,秦都区撤销沣东镇、钓台镇、马泉镇的建制,设立沣东、钓台、马泉3个街道。2006年底,全区辖双照、马庄、渭滨3个镇和人民路、西兰路、陈杨寨、渭阳西路、古渡、吴家堡、沣东、钓台、马泉9个街道,146个行政村、48个社区。其中,渭滨镇由陕西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
2011年,撤销渭滨镇、双照镇,设立渭滨街道、双照街道;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1个镇。
2015年6月,撤销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设立马庄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全区辖12个街道。
2017年4月8日起,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市15个乡镇街道,其中秦都区上林街道(原沣东街道)交由沣东新城管理;秦都区双照街道交由秦汉新城管理;秦都区钓台街道交由沣西新城管理。
2017年,西咸新区托管陈杨寨街道,由沣西新城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秦都区辖12个街道。秦都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秦都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城区西半部,东界渭城区,东南接西安市,南连长安区鄠邑区,西与兴平毗邻,北和礼泉接壤。介于东经108°37′—108°45′,北纬34°18′—34°26′之间,南北长28.5千米,东西宽21千米,总面积2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秦都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双照街道东三支渠入口处,海拔527米;最低为上林街道渔王村沣河入渭处,海拔382米,最大高差145米。受河流盆地与具继承性活动的基底断裂控制,构成阶梯式现代河谷地貌景观。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倾向渭河谷底。按形态成因分为黄土台塬、河流冲积平原两种类型。北部黄土台塬区可划分出台塬与塬间凹地2个亚类;南部河流冲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区分为三级河流阶地、河漫滩与河床等5个亚类,共2类7个亚类。
气候特征
秦都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夏持续时间长,春秋持续时间短,春季少雨,夏热伏旱,秋凉雨霖,冬寒干燥。气象部门通常将四季分为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按照平均气温小于10℃作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标准划分,区境内春季68天,夏季100天,秋季55天,冬季142天。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497.9毫米,年平均日照2045.2小时,年平均风速2米/秒,年平均湿度69%,无霜期212—223天,适宜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市农产品的主产区之一。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其次为干热风、暴雨、霜冻和冰雹等。
水系水文
秦都区境属黄河流域,地跨泾、渭两大水系。境内有属于渭河水系的渭、沣、新、沙等支流,其流长达39.87千米。
渭河横贯全区,在区境内东西长20.30千米,平均比降0.6‰,年平均流量16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50.61亿立方。最大洪峰出现在1954年8月18日,为72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出现在1973年4月5日,仅3.4立方米/秒。
沣河在本区南部,境内流长13.1千米。70年代之后,因大量采砂,境内中上游河床下降2—3米,河堤悬空,险段多有出现。沙河系沣河的分洪支流。
新河为人工河,境内流长4.5千米,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12亿立方米。河系中单位水体泥沙含量渭河大于沣河,输沙率沣河大于渭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秦都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4401.04公顷(66015.60亩)
其中水浇地4397.75公顷(65966.25亩),占99.93%;旱地3.29公顷(49.35亩),占0.07%。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198.54公顷(62978.10亩),占95.40%;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90.17公顷(2852.55亩),占4.3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08公顷(61.20亩),占0.09%;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03公顷(0.45亩),占0.0007%;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8.22公顷(123.30亩),占0.19%。
(二)园地4922.66公顷(73839.90亩)
其中果园4881.61公顷(73224.15亩),占99.17%;其他园地41.05公顷(615.75亩),占0.83%。
(三)林地2171.02公顷(32565.30亩)
其中乔木林地16.10公顷(241.50亩),占0.74%;竹林地0.32公顷(4.80亩),占0.01%;灌木林地2.36公顷(35.40亩),占0.11%;其他林地2152.24公顷(32283.60亩),占99.13%。
(四)草地398.32公顷(5974.80亩)
全部是其他草地。
(五)湿地385.62公顷(5784.30亩)
全部是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341.81公顷(170127.15亩)
其中城市9365.22公顷(140478.30亩),占82.57%;村庄1695.04公顷(25425.60亩),占14.95%;采矿用地98.95公顷(1484.25亩),占0.8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2.60公顷(2739.00亩),占1.61%。
(七)交通运输用地1401.38公顷(21020.70亩)
其中铁路用地227.67公顷(3415.05亩),占16.25%;轨道交通用地29.17公顷(437.55亩),占2.08%;公路用地832.42公顷(12486.30亩),占59.40%;农村道路312.12公顷(4681.80亩),占22.27%。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47.01公顷(12705.15亩)
其中河流水面535.26公顷(8028.90亩),占63.19%;坑塘水面97.44公顷(1461.60亩),占11.50%;沟渠91.95公顷(1379.25亩),占10.86%;水工建筑用地122.36公顷(1835.40亩),占14.45%。
植物资源
秦都区仅存的自然植被有分布在河漫滩的漫滩型草甸。因河流周期性泛滥发生的堆积作用,土壤肥沃,植被生长良好。常见的双子叶植物有马兰、小蒸草、苦马豆、茶叶花、草木樨等;禾本科植物有白茅、狗牙根、雀麦、芦苇、稗等;莎草科植物有莎草、异穗苔、细叶苔、蔍草等。
另外,北部黄土台塬上的大小陵冢周围及台塬边缘的沟壑,多长有酸枣、黄蒿、蓬蒿、苍耳、枸杞子、黄鼠草等野生植物。农业合作化后,陵冢地被开垦种植,原有的野生植物日渐减少。
郊区的一些零星生长的野生植物有:蒲公英、野艾、马鞭草、野菊、马齿苋、地丁、地黄、香附子、迎春花、麦瓶草、王不留、茴茴蒜、秃疮花、瓦松、疾藜、白茅、菅草、野燕麦、木贼、牛蒡、狗尾草等。
动物资源
野兽
秦都区内兽类约有26种。食肉类以狐、狗獾、黄鼬、艾虎(地狗)为主。食虫类有小麝鼬,长尾鼹等少数种类。翼手类以夜蝠、阔耳蝠、兔蝠等较多,亦有马铁菊头蝠的分布。啮齿类以达吾尔黄鼠、中华鼢鼠(俗称“瞎老鼠”)、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长尾仓鼠、大仓鼠、野兔为主,另有岩松鼠、花鼠等。这些鼠类广布于农田地埂,崖畔沟边,出没于麦地、棉田、菜园,不仅危害农作物,还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野兔在区境内亦分布广、数量多,对作物危害亦较大,是主要狩猎对象。
野禽
春夏季北徙的鸟类途经秦都区,秋冬有较多的水禽在此越冬,鸟类种属比较丰富。森林鸟类以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三宝鸟、寿带鸟、黑脸噪鹛、锈钩嘴鹛等多见;越冬鸟类中常见的有豆雁、赤麻鸭、绿翅鸭、秋沙鸭、绿头鸭等,其次针尾鸭、花脸鸭、赤颈鸭、鹊鸭、大白鹭、大鸨、灰鸨等鸟禽在渭河滩地一带也可见到;苍鹭、池鹭、白鹭、夜鹭等水禽多在沿渭河水域地带觅食,并混群于高大的树上营巢。夏候鸟有四声杜鹃、大杜鹃、楼燕、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等。经常见到的留鸟有麻雀、喜鹊、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红嘴山鸦、灰喜鹊、原鸽、环颈斑鸠及环颈雉、石鸡等。
秦都区猛禽数量很少,在田野、沟壕、塬区上空可见到以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的鸢、雀鹰、灰脸鵟鹰、红脚隼和红隼;夜间活动捕猎鼠类的猛禽主要有领角鸮、普通雕鸮、纵纹腹小鸮及长耳鸮等。近年来大量投毒灭鼠,使猛禽类二次中毒死亡,加之人为捕猎,其数量大为减少。
两栖、爬行类
秦都区两栖类动物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林蛙等。爬行类有无蹼壁虎、黄纹石龙子,斑丽麻蜥,北方草蜥等。蛇类有赤键蛇、玉锦蛇、白条锦蛇、黄脊游蛇、虎斑游蛇等,其种类和数量皆不多。
虫、鱼
秦都区昆虫类有蜜蜂、马蜂、萤、蚊、蝇、蝎、螳螂、虻、蝴蝶、蜻蜒、蜘蛛、蚯蚓、棉蛉虫、红蛉虫、造桥虫、土元、狗蝇、跳蚤、螟虫、蚜虫、盲椿象、蚱蜢、蚂蚁、天牛、蟋蟀、秋蝉、蝼、蝈蝈、金龟甲、地老虎、草蛉虫、赤眼蜂、拟纸螨、食虫蜘蛛、七星瓢虫、蝗虫等。鳞介类有鲤、鲫、鳝、鲢、草鱼、鳅、鳖、虾、蟹等。
矿产资源
秦都区境内岩石资源种类贫乏,可开采利用的有黄土沙子地热及少量的砾石卵石。黄土主要分布于双照街道、马庄镇塬面和三级阶地,沙子主要分布于渭河沣河沙河河床、滩涂及古河道,地热主要分布于一、二级阶地。因环境保护因素,黄土和沙子的开采受到限制或已接近枯竭。地热资源丰富,具有温度高、压力大、水质优、储量丰富及用途广泛的特点,还处在开发期。温泉水主要用于采暖、洗浴、水疗、游泳等。境内共建成505大学、咸阳服装学院等地热井30余眼,井深在1464至3608米之间,出水温度高达90℃—120℃,单井最大流量303立方米/小时。建成的海泉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温泉游乐场所。矿泉水品位较高,境内开发矿泉水点3处,分别是渭店村、火车西站和天运公司,资源储量2800立方米/日。
人口
截至2023年末,秦都区常住人口63.93万人,城镇化率为95.73%。总出生2318人,出生率5.18‰,自增率0.75‰。
政治
经济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
2022年,秦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04.12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44.9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44.1:52.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3.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6%。
2023年,秦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5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91.72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257.17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3.1:41.4:55.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1.4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秦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5%,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7个百分点和22.2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21.1%;房地产完成投资下降19.8%。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下降50.3%,商品房销售额22.1亿元,下降5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4.2%。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0.1%,其中道路运输业同比下降44.7%;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同比下降17.1%;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30.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4.0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2%。
财税收支
2023年,秦都区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1.86亿元,同口径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8.23亿元,下降7%;非税收收入3.63亿元,增长49.4%,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69.4%。
2023年,秦都区财政支出31.05亿元,增长8.6%。
人民生活
2023年,秦都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6840元,较上年增加2423元,同比增加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60元,较上年增加2486元,同比增长5.4%。
第一产业
2023年,秦都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
农业
2023年,秦都区粮食播种面积11.61万亩,粮食总产量4.54万吨,同比增长1.78%。其中,夏粮产量1.95万吨,同比增长1.51%;秋粮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1.99%。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70万吨,同比增长0.96%。水果产量6.61万吨,同比减少3.47%。新建高质量果园520亩,新发展设施蔬菜种植200亩。创建“吨粮田”8600亩,完成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3.7万亩,推广夏玉米密植技术3.1万亩。
生产条件
2023年,秦都区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679.24万元,发放农民实际种粮补贴54.43万元,农机具补贴575.902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秦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同比增长3.4%;非能源工业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0%,产销率94.4%。支柱产业起支撑作用。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5.7%,占全部规上工业的94.7%。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5%;装备制造业增长4.3%;能化增长6.0%;医药制造业下降6.4%;食品工业下降0.9%。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5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营业利润30.68亿元,比上年增加38.52亿元。2023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建筑业
2023年,秦都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秦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从经营地看,限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81亿元,同比增长4.1%;限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5亿元,同比下降52.9%。从消费形态看,限上餐饮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0.7%;限上商品零售101.68亿元,同比增长3.7%。从销售类别看,限额以上粮油、食品同比下降17.5%;饮料类同比下降24.1%;烟酒类同比下降71.9%;服装、鞋帽类同比增长25.6%;化妆品类同比下降16.8%;日用品同比增长38.4%;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8.2%;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13.7%;家具类同比增长397.6%;中西药类同比增长12.8%;石油制品类同比增长13.3%;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86.0%;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23.2%;汽车类同比增长1.9%。
招商引资
2023年,秦都区获2023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县市区,招引投资10亿元的百佳年代光伏组件EVA封装胶膜项目获重大项目奖。2023年全年共引进项目75个,引进合同资金165.0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目前跟踪洽谈项目9个,投资总额65亿元。举办了秦都区2023年商贸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工业类重大项目专场签约仪式,两次活动签约项目18个。新建、续建的工业及商贸类项目共计94个,累计完成投资127.36亿元。策划包装项目7个,引进外资500万美元。
旅游业
2023年,秦都区发展万达广场、丽彩潮流港广场、汇通夜市、福园巷子等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聚集植入文化演艺等,提升文旅+商业质量。2023年共接待游客约19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9亿元。
交通运输
陇海铁路、312国道、连霍高速、福银高速穿秦都区境而过,距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15千米,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是进出西北五省的交通要道。
公路
2014年末,区境公路总里程511.1千米,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条(312线)26.4千米,省道2条(104线、208线及渭河渭城桥线连接)10.7千米,区道7条52.02千米,乡道22条84.44千米,村道301.54千米;按技术等级分:过境高速公路3条(连霍高速福银高速公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36千米;公路密度2.2千米/平方千米。
全区共有一级货运站1个,一级客运站1个(客运北站),二级客运站1个(客运南站),四级客运站4个。全区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主干,纵横交叉的公路交通网路。
铁路
秦都区铁路网络发达,全境贯穿有陇海线、西安枢纽货运北环线、西平线、西兰高铁西宝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等5条营业线,全长约53千米。铁路专用线有5条,咸阳西站至彩虹厂线、茂陵站至西北橡胶厂线、茂陵站至茂陵油库线、陇海线至咸阳造纸厂线、黄家寨站至铁一局沙场线。营业线设立四等及以下车站4个(黄家寨站咸阳西站茂陵站咸阳秦都站)。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秦都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完成率112%;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351家,完成率100%。2023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认定9.81亿元。全年引进外国专家30人、55人次。全年共申报外国高端专家引进项目4个,获批执行项目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个。全区新增研发机构12家,市级及以上双创孵化载体8个、科技服务机构47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企业33家。推荐申报市级瞪羚14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5家。国家平台登记科技特派员123人,新增科技经纪人76名,推荐“秦都拔尖人才”9人,7人通过评审。认定“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5支,新增“新双创”队伍43支。
教育事业
2023年,秦都区高考一本上线2319人,上线率55.3%;二本上线3978人,上线率94.9%。2023年投资9.72亿元实施彩虹第三学校、彩虹高新学校、城投时代小学等5个续建项目,启动秦都职教中心新校区、幸福家园学校等15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天王学校2号综合楼室内外配套改造提升、空压小学改扩建室内外改造提升室内部分等42个改造提升项目,改造面积15.91万平方米。彩虹第三学校、文华学校、博雅学校、古渡家园幼儿园、京都佳苑幼儿园、珺樾坊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新增学位共9480个。全区普惠园共有75所,占比83.3%。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8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9所,区级示范园3所,星级幼儿园26所,陕西省学前教育示范基地3所,优质资源覆盖率占比达65%。坚持实施15年免费教育,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995.18万元,受益学生21439人次。
文化事业
2023年,秦都区“迎新春送万福”义写春联、“非遗闹元宵文化进万家”社火巡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广场文化展演等3项27场活动,服务惠及人民群众共15万余人次。举办“嗨翻全场,齐聚福园”咸阳市第三届啤酒狂欢节活动、大地欢歌“和谐邻里幸福秦都”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展了广场舞、声乐、器乐、朗诵、秦腔、模特、书法、绘画、摄影、面花、锣鼓等11个门类群众才艺大赛,10个街办承办,参与人次共1万余人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大赛。
体育事业
2023年,秦都区举办2000余人“乐享秦都·向春天出发”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组建168人的代表队参加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18名运动员参加9个项目比赛,秦都健身瑜伽队,柔力球队,太极拳队三个项目荣获比赛第一名;秦都代表团荣获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获“全民健身活力县”称号。举办陕西省“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秦都赛区)73场比赛50支队伍300余人参加;举办“乐享秦都健康你我”庆七一机关干部工间操比赛,来自全区19个党委参赛。组织全区18支队伍,300余名队员参加“乐享秦都健康你我”干部职工篮球赛。
卫生事业
2023年,秦都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所,医院、卫生院床位0.84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111人。全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98632人;建立预防接种证3469人,建证率100%,各种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0—6岁儿童管理28260人,保健覆盖率95%;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报告率100%。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签约居民268660人,其中签约重点人群126652人。2023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共计1266人,发放资金15.19万元;2023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544人,发放资金504.7万元;2023年农村独女户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59人,发放资金3.10万元。2023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12506户29310人。
社会保障
2023年,秦都区城镇调查失业率5.3%,全区失业保险参保3.7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5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净增58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6万人。
社区改造
2023年,秦都区完成7个社区主体建设,创建健康社区26个,创建率74%,打造示范点8个,典型案例5个,市上样板点3个;12345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对象2971人;秦都区陈杨寨街道华府御园社区、渭滨街道锦华社区荣获2023年陕西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社会救助
2023年,秦都区在册低保对象1127户2058人;发放资金1982.27万元;在册特困人员74人,发放资金169.78万元;临时救助63户157人,发放救助金32.89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81人,发放资助金33.5万元。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
2023年,秦都区保障10名孤儿和32名事实无人抚券儿童,发放补贴51.87万元;为2名弧儿大学生发放生活费及学费共计4.32万元;对孤儿,孤儿大学生,事实无人抚券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商到每人每月1400元,1800元。900元。2023年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4448人,发放补贴434.61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人次,发放各类救助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2.6万元。福彩销售收入1500万。
2023年,秦都区办理结婚登记3367对,离婚登记1840对,婚姻登记合格率100%。
2023年,秦都区已建成运营日间照料中心93家,运营83家;发放运营补助各项资金共计3042万元,同比增长474%。适老化改造140户,投入改造资金58万元,为2022年改造投资的5.8倍。
环境保护
2023年,秦都区优良天216天,较去年增加32天。
2023年,秦都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气类、医药、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涉及4家企业10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完成5家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核发简化、重点排污许可证单位104家,纳入登记管理748家。
2023年,秦都区出动执法人员5385人次,检查企业1795家次;办理案件8件处罚金额21.5万元。投诉案件查处办理及时,全年环境信访投诉149件,均按期办结,公众满意率98%。
历史文化
秦都曾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周、秦、汉、唐等11个封建王朝先后京畿于此,是古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站、历代商贾云集之重地。区内文物荟萃,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秦风、秦韵、秦文化氛围浓厚,素有“地下文物宝库”和“天然博物馆”的美称,是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魅力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都牛拉鼓
牛拉鼓是咸阳独具特色的民间锣鼓乐舞。其特点是大鼓大舞大阵容。牛拉鼓,直径在五尺开外,因鼓之大,不便抬移,非用车载牛拉不可而得名。《诗经·大雅》中曾有“贵鼓维庸”的记载。牛拉鼓表演场面宏伟浩大,除两面直径两米左右、饰以龙凤呈祥的大鼓之外,还辅以数面小鼓、马锣、大锣、螺号和少则四五十副,多则二三百副的铙钹,再配以数十名绑子和绞子伴舞。鼓手穿对门襟白衬衫,外套黑背心,腰系绿色腰带,黑裤黑鞋,头裹白毛巾,斜挎一条红绸带(或写着字的绶带);梆绞舞者穿对门襟白衬衫,外套天蓝背心;铙钹、大锣、马锣、螺号敲击者穿白色对门襟衬衫、黑裤、黑鞋、黑腰带,头裹白毛巾。
秦都咸阳民间剪纸
咸阳秦风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其他地方剪纸所不同的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也决定了咸阳秦风剪纸具有一定的半文物的性质,其富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风格,为研究中国的民俗学、文化史、艺术史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咸阳秦风剪纸内容多以古风民俗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在表现手法上十分注重内涵,追求寓意;技巧上体现了秦人特有的粗犷、朴实、率真的特点。传统的咸阳民间剪纸是中国古文化的艺术再现,许多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的图案纹样其发源的鼻祖都能在咸阳秦风剪纸中看到它的发展脉络。例如,咸阳秦风剪纸中的许多主题纹样,均保留着人类早期活动的史影,纪录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足迹,十分可贵。“鹿鹤同春”、“鱼儿钻莲”、“女娲补天”、“五毒闹蛙”等,这些图案在民间司空见惯,示意吉祥,实际为史前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原始图腾文化和早期人类生殖崇拜的遗风的体现;“老鼠吃葡萄”、“莲里生子”、“麒麟送子”是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的反映;“龙凤呈祥”、“鸳鸯戏荷”是对男女爱情的赞美;“八宝献寿”、“五福捧寿”是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岁寒三友”、“青竹腊梅”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颂扬等等。尤其是秦风剪纸中的挂历剪纸,利用挂历的原有色彩巧妙的进行构图、剪制,使剪纸图案更具感染力,挂历剪纸是剪纸中独具风格的品类,可谓剪纸中的极品。秦风剪纸图案均以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思维,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形式上的优美,而且是通过剪纸艺术弘扬了传统文化道德及体现了传统文化对民间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咸阳民间社火,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季节性、节日性强的民间艺术活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幽默风趣。有芯子、高跷、竹马、龙灯狮子、旱船、花轿、牛拉鼓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特征。
民间刺绣
咸阳民间刺绣品种浩繁,是实用性、装饰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构图多变,针脚细腻,气韵流畅。
民间编织
很早以前,咸阳人民就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把随处可见的杨柳、枝条、麦秸、玉米皮等精心编制成各种漂亮实用的日用品和工艺品。在咸阳农村,民间编织工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浓厚的地方风情和现代色彩。
风景名胜
综述
秦都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宝库和天然博物馆之美称。拥有各类文物遗址遗迹4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汉平陵、秦汉沙河古桥遗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清刘古愚墓),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细柳仓遗址、马跑泉矶遗址、尹家村遗址)。相传姜子牙渭滨钓鱼遗址在今钓台街道钓鱼台村,汉上林苑野韭泽在今钓台街道东张村之北,驰名中外的“咸阳古渡”,为关中八景之一。
景点
著名人物
姓壤驷,名赤,字子徒,汉族,东周春秋秦国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长于诗书。作品虽散佚,但受到人们尊崇。东汉安帝时配祠阙里,唐太宗追赠北征侯,宋真宗加封侯。
窦融(前16—62年)
东汉开国功臣。字周公,平陵人。王莽时任波水将军,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受赐黄金千两,昆阳之战王莽失败后,他投归刘玄,先任钜鹿太守,后任张掖属国都尉。结交地方贤明,与羌族和好,得到河西各方拥戴。更始三年(25年),刘玄失败。他权衡形势,主张河西各郡同心协力,求得自存,以观时变,被推举为张掖、武威、酒泉、敦煌、金城(今兰州)五郡大将军。他先依附于天水隗嚣,后欲投靠洛阳称帝的刘秀,遂派使者投书献马。双方达成联合协议,刘秀任命他为凉州牧,并在平陵重修窦氏祖坟,促其与隗嚣决裂。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统军西讨隗嚣,他率五郡太守,联合羌人首领,组织数万军队参战,击败隗嚣。讨平陇蜀割据势力后,被任命为冀州牧,后升任大司空,封安丰侯,是云台画功臣32人之一。
东汉大臣。字孟孙,平陵人,窦融侄子。少时好览《书》《传》,喜兵法。同光武帝女儿涅阳公主婚配,任黄门侍郎,明帝即位,任中郎将,监御林士(禁军)。因窦融子窦穆犯罪受株连,罢官居家10余年。永平十五年(72年),随窦融征战河西,任奉车都尉,率兵屯凉州。次年由酒泉出发,达天山东端,击败北匈奴呼衍王,直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庐(今哈密),置宜禾都尉。留部分官兵屯田守边,派假司马班超出使鄯善,开通西域,率部凯旋还朝。永平十七年,率兵1.4万骑,再次出玉门关,击败匈奴控制的车师,前后二王皆降(前王庭在今吐鲁番,后王庭在今吉木萨尔),重置西域都护及戊、巳校尉。他用武力威慑匈奴的同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羌人、胡人待客,肉还未熟,即劝进食,他毫不嫌忌,加之军纪严明,帮助恢复发展生产,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西域局势迅速安定。回朝升任光禄大夫、卫尉,位在三公九卿之列。
刘光蕡(1843—1903年)
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是于右任张季鸾李仪祉等人的老师。
王嘉(?—前2年)
西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建昭中,任光禄掾。建平中,迁御史大夫汉哀帝时为丞相,封新甫侯。元寿元年,哀帝宠幸董贤,欲封董贤为侯,王嘉反对,称“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王嘉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哀帝怒将王嘉下狱。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诸葛亮评:“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2月,荣获陕西省双拥模范区。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
陕西省(陕、秦) - 咸阳市 - 秦都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08: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