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希孟(1901-1976),字次敏,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4年公费出国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9月,转入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年,在巴黎出席国民党驻欧各支部代表大会时,结识许德珩,并成为挚友。1928年,公费留学停办返国,在上海大陆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并为北新书局译书。
人物生平
程希孟,字次敏。幼年从父家读,父母双亡后由长兄希文抚养,先后就读于临川第八中学和南昌第一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期间受到“五四”新文化的熏陶。1922年毕业,受聘于师大附中及女高师附中任教。
1923年,程希孟考取公费留美,次年出国,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9月,转入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是年底,经冯寿、莫耀2人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伦敦通讯部宣传委员。1927年,在巴黎出席国民党驻欧各支部代表大会,认识了当时在巴黎勤工俭学的江西同乡
许德珩,并结为挚友。1928年7月,公费留学停办,程希孟辍学返国。先后在上海大陆大学及复旦大学任教,并为
北新书局译书。
1930年,江西省教育厅恢复了程希孟的留学公费,他再度赴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就读。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党员
何松亭等人的影响下,程希孟夫妇积极参加了中共留英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10月,应
《申报》记者
戈公振之邀,赴日内瓦参加了国际联盟就日本侵华问题举行的辩论会。年底,结识了
“一·二八”事变后赴欧洲考察的19路军将领
陈铭枢,商定归国后协同开展抗日反蒋斗争。
1933年春,他的毕业论文《巴贝夫的平等主义》经答辩通过,被伦敦大学授于博士学位。不久,赴香港与
李济深、陈铭枢等聚首,然后同往福州与
蒋光鼐、
蔡廷锴等会合,酝酿发动
福建事变。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程希孟在新政府中任文化委员。
1934年1月,福建事变因
蒋介石的武装进攻和
王明的“左”倾关门主义而招致失败,程希孟悲愤离闽,退隐香港。8月应爱国将领
方振武之邀同赴欧洲,先后至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参观访问。程希孟还只身赴苏联进行考察,重新寻求救国之道。
1935年6月,程希孟离欧回国,经许德珩推荐,至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积极支持和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6年,程希孟、彭道真夫妇作为北平文化界救国会的成员,与
徐冰、
马叙伦、
涂长望、许德珩、
许寿裳、
黄松龄、
张晓梅、
曾昭伦、
刘尊棋、
齐燕铭等联名发表宣言,坚决反对卖国投降,呼吁“全国文化界火速起来,促进全国民众的抗敌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后,程希孟进一步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先后陪同许德珩奔走于晋、冀、鲁、赣等地,代表北平进步文化界或以爱国学者身份,动员国民党地方实力派
阎锡山、
宋哲元、
韩复榘、
熊式辉等参加抗日,并协助熊式辉创办战时政治讲习所,宣传抗日,培养干部。
1938年7月,国共合作的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成立。程希孟经陈铭枢等推荐,被遴选为参政员。此后历任该会第二、三、四届参政员。在此期间,程希孟还参加了一些外交学术团体的活动,发表过数篇论述中国抗战之国际意义的论文,翻译出版了《欧洲外交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等书。1942年春,出任中国文化服务杜出版部总编辑,负责主编《青年文库》等。
抗战胜利前后,程希孟除参加国民参政会活动外,还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外交部兼职。 1947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携眷赴美,参加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工作。1949年4月国共和平谈判破裂,
周恩来向国民党政府驻外人员发出了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号召。程希孟得知这一消息,积极响应,先后委托回国友人
舒舍予(老舍)、
王作民,并致函国内朋友许德珩等,请他们向党和政府转达自己归国的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程希孟不顾自己的身份,携眷参加了纽约中国进步学生举行的庆祝晚会。国民党外交部随即解除了他的顾问职务,并电令回部。程希孟拒绝去台湾,毅然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不久,程希孟接到许德珩的回函,得悉周恩来总理对自己的回国要求表示欢迎,即着手安排回国事宜。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在1950年5月中旬,以去加拿大旅游为掩护,转道回国。
回国后,程希孟目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于1951年12月11日在
《光明日报》上发表《我如何回到了祖国》一文,决心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工作。1952年6月,他被安排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室工作。后任该室主任。负责研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活动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情报等,数次出国参加经济贸易会议。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临终前,是中国国际委员会顾问。
后世纪念
程希孟逝世后,有关方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姚依林、许德珩、
严济慈、
周培源等参加了葬礼,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