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是竹简与帛书的统称,亦作竹帛,古书中所言“书于竹帛”,是在古代中国人书写所用的主要材料,直到六朝时期才完全为纸所代替。现代所称的简帛多是
出土文献,大概可分为书籍与
文书两类。
有关殷商的文献及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典册的踪迹,已知当时的人们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到了春秋时期,又采用白色的帛作为书写材料。此后“书于竹帛”便成为大众常谈了。
作为简帛的一类,此是狭义的“书”。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有六艺(六经)、诸子、诗赋、兵书、
数术、
方技等。法律在《
汉书·艺文志》中未收入,但若依后来的目录传统,亦可列入。
文书一类指的是当时朝廷及地方的文件、簿籍、档案。还包括边远地区所出与屯戍、津关、
驿传等关联的材料。一些私家的簿籍亦归于此类。
秦至汉初的简帛多为隶书,但
篆意较深,是
秦篆走向汉隶的过渡型态。过去讲
古文字学一般止于先秦,
李学勤则认为应放宽至汉初,理由是当时的文字仍含有较多的古文字因素。
有些简帛有
避讳字,能提供判定抄写年代。例如长沙马王堆
帛书《老子》甲本不讳“邦”字,乙本则讳“邦”字,知乙本抄于汉高祖或以后,甲本则是在汉兼天下之前,此类证据提供作探讨当时文字演变的标准。
又如有些书的
成书与抄写的年代极近,例如
马王堆帛书之《
五星占》曾叙及
汉文帝初事,距出帛书的墓下葬时间不久,此是因为占书目的在于实用,内容有
时间性,与其他的书籍不同。
出土的简帛多为
佚书秘籍,且年代久远,自是无庸置疑的善本,但就已知的研究里,有传本可比较者,其间有差异者,不一定简帛比传本好。
《简帛(第4辑)》
内容简介:《简帛》是由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简帛资料为主的古文字研究,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
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为”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08”
会议论文集,共收录国内外学者的论文三十七篇,涉及出土简牍帛书的文本抄写、篇章结构、简序编排、文字释读与内涵解析等多个方面,对简帛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方法问题也展开了深入研讨。此外,本辑增设”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专栏,对国内外秦简的整理和研究现状及
研究方法作了回顾与展望。相信,本辑相关论文的发表必将引起学界对简帛研究的冷静思考与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