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NMN)是一种简易的
记谱法,分为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历史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
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
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记载入史册。
法国人
卢梭1742年在法国
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式学堂”,其中的“
学堂乐歌”课直接效法日本的音乐教育,也沿袭了日本使用简谱的做法。在许多中小学里开设唱歌课。当时的唱歌教材,以中国音乐教师填词的日本歌曲居多,其中
五线谱,也有简谱。简谱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1903年,留学于日本
东京音乐学校的
曾志忞在留日
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辑出版的
中文杂志《
江苏》第六、七期上发表《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
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被是认为是所见中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近代音乐教育家
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
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
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中国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从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由于它的简明易学和排印方便,在年代兴起的中国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简谱对于歌曲的传播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简谱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普及。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
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
文字谱——
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
阿拉伯数字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
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长短,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因此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
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
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
聂耳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创作《
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
音乐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在数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点“˙”.“︰”符,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波长,越高音波长越短,反之亦然。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的时值长短。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现为
振幅的大小。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样的音色;
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注。
知识
调号
调号是表示乐曲所用调域的记号。简谱的调号一般是用“
主音=
音名”来表示,如“1=C”则表示该简谱是
C大调来记谱,如果要表示主音为
变化音级的调,则在字母前加
变音记号。
以下同一表格中的调号各不相同,但1~7代表的音一致:
注意表格二中的7代表升F,这意味着在乐谱中,♯7代表重升F,而♭7代表本位F。
音符
音符是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简谱中的音符是七个阿拉伯数字,它们是:
以上各音其相对关系都是固定的,除了3~4、7~1̇是
半音外,其它相邻两个音都是全音。
高音与低音
为了标记更高或更低的音,则在基本符号的上面或下面加上小圆点。在简谱中,不带点的基本符号叫中音。
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下面的小圆点,叫低音点,它表示将基本音符降低一个
音组,即降低一个纯八度。在基本符号下面加一个点叫低音,加两个点叫倍低音,加三个点叫超低音。
记在简谱基本音符号上面的小圆点,叫高音点,它表示将基本音符升高一个音组,即升高一个纯八度。在基本符号上面加一个点叫高音,加两个点叫倍高音,加三个点叫超高音。
音符长短
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
音乐术语----
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
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按时值分为
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等。
拍号决定了作为基本参照度量长度的音符,例如“四二拍”中的“四”即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2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
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
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横线有标注在音符后面的,也有记在音符下面的,横线标记的位置不同,被标记的音符的时值也不同。在四分音符右边加横线是延时线、延时线越多,音持续的时间(
时值)越长。相反,音符下面的横线越多,则
音符时值越短。
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
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
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音程
音符之间在音高上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称为
音程。
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
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
全音。
变化音级
将
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就是
变化音级,用
变音记号表示,变音记号一般写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图所示:
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节奏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要能准确的击拍。击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下一上是一拍。
节拍
乐曲或歌曲中,
音的强弱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就形成节拍。节拍和节奏的关系,就像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节拍)和变化着的
鼓点(节奏)之间的关系。
单拍指每小节一个强拍。复拍每小节有一个强的,有若干个次强的。
调式
按照一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几个音(一般是七个音左右)组成一个有
主音(中心音)的
音列体系,构成一个
调式。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关系排列起来的音列称为
音阶。
大调式: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
自然大调。一般来说,一首
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
大调音乐。比如《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大调音乐。
小调式: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就是
自然小调。升高自然
小调音阶的第VII级称为
和声小调,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第VI级和第VII级而下行时还原则称为
旋律小调。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或3开始,而结束在6上。比如《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装饰音
装饰音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装饰旋律。它们用记号或小音符表示,装饰音的时值很短。
(1)
倚音: 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倚音时值短暂。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
(2)
颤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
滑音分
上滑音、
下滑音两种。滑音除声乐能演唱这一技巧外,一切
弦乐器都可演奏,但钢琴等
键盘乐器是无法演奏这一技巧的。
顿音记号
用三角符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跃。
连音线
用上弧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
(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节拍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如下面的2的连线;
(2)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重音记号
用“-”或“□”或“sf”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坚强有力。当“-”与“□”两个记号同时出现时,表示更强。
保持音记号
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在唱(奏)时要保持足够的时值和一定的音量。
小节线
终止线
终止线是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
换气号
用记号“v”标记。表示在此处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