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庐
台湾茶艺馆
紫藤庐,位于台湾的传统茶座茶艺馆,占地约120坪(约396平方米)。。
由来历史
在台湾,最具有传统的茶座当数台湾第一座称为典范的茶艺馆--紫藤庐。紫藤庐坐落的建筑物已有80多年历史,因屋前有3棵老紫藤攀缠而得名。由于2层高的日式古老楼房被绿荫掩蔽得太彻底,以至于走到茶馆的大闸外也辨不清茶馆在哪儿。显然,位处交通繁忙的新生南路的紫藤庐没有被城市烦嚣侵扰丝毫,于是安心地踏小石路步入绿荫更盛的静谧庭园。
早在1945年台湾光复之前,此处是日本殖民当局的高级官舍。国民党当局光复台湾之后,这幢官舍成为当局的公有产业。1950年,这幢日式木造平房,成为“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周德伟全家居住的公家宿舍。
那时的紫藤庐还不叫紫藤庐,周德伟把自己的住所命为“尊德性斋”,这是他作为自由主义者尊传统的一面。1950年代的自由主义沙龙,到了1960和1970年代时,台湾民主运动出现,它又变为岛上党外运动的聚会场所,像今天台岛的政治人物陈文茜等,当年就经常出入此地。待至1981年,周德伟已定居美国若干年,由其子周渝将此宅辟为茶馆,并命之为“紫藤庐”,而后它便脱离政治向文化场所转化,逐渐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品茶论道的地方。
1961年,因遭逢台风肆虐,紫藤庐原址屋舍灾损严重,屋主周德伟曾经自费重新整建,把部分房舍改造成两层楼西式建筑。改建之后与原貌略有改易,然而,基本格局未作更动。信步走进紫藤庐的庭院,不太熟悉日式房舍格局的朋友,还是不易察觉经过改建之后的紫藤庐,和纯粹的日式平房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只能从是否席地而坐,来界定是纯日式或中式、西式。
紫藤庐进门的左手边,有一处小型庭园,从鱼池、花草和园艺设计观察,依旧保有日式庭院雅致与细腻的神貌,但是,从庭院的氛围之中,又可感受到中国道家随性浑然的气势。游客进入紫藤庐品茗喝茶,可以选择坐在原始风味的日式房间,不习惯盘腿而坐的朋友,也可以选择西方和中式的房间,大家各取所需,随意入座。
内部环境
走进茶馆大厅,这里的景致颇为幽雅,特别是靠窗的位置,晌晴天,园中的老紫藤把过猛的阳光滤过,余下散碎的柔光透过落地大玻璃洒满全身,照得人暖洋洋的;再看园中一片绿意盎然,流动的水和鲜活的锦鲤让人陶醉。
厢房
日式厢房中,蛋黄色的灯光透过垂吊的两盏纸灯徐徐散下,隔了一层纸灯罩,光变得轻轻柔柔,坐在榻榻米上,人也格外的祥和。呷一口用乌来泉水泡之、味道微甘的冬茶,感觉踏实又自在。
如果你是初次下座,也许会被桌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泡茶工具弄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服务员会不慌不忙地把一切摆弄妥当,笑说:“茶具不需要太多太复杂,太多反会被牵绊;泡茶过程亦不须太繁复,只要有次序地把茶具准备妥当,煮水泡茶,心很安宁,自会享受到茶的真谛”。
历史传承
老主人周德伟
紫藤庐充满生命与美感,也充满吊诡与探索。前任屋主周德伟教授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企图为台湾引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制度,当时聚集许多知识界的重要学者如殷海光张佛泉徐道邻夏道平等在这里开展紫藤庐特殊的公共性。紫藤庐本身是由旧栋的日式平房,与一九六一年因为台风损坏的缘故,而将主屋外半部改建为二楼的洋房格式所构成。虽然是不同的建筑风格集成,但在器物、艺术品与家具的精心配置和历史色泽调和之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衍生出另一种特殊的美感气氛。
新主人周渝
1975年,周德伟退休赴美,紫藤庐老家由周德伟的幼子周渝接管。这段期间,紫藤庐一度是台湾民主运动的党外人士聚会场所,走了乱骂当局的老主人周德伟,周家幼子周渝接手后,这里照样是国民党特务经常前往“关切”的“老地方”。周渝父亲周德伟的年代,紫藤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周渝把老家接手之后,更扩而大之,把紫藤庐变成台北远近知名的一处开放空间,他无条件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他们有一个展现成果的平台,紫藤庐的自由主义特质,也因而使它散发着一种波希米亚式的浪漫气息。
紫藤庐于一九七六年后由周渝先生陆续发起艺文活动,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耕莘实验剧团”在这里酝酿创办,成为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先河。一九七九年“美丽岛事件”前后,这里成为政治异议者、前卫文化及艺术工作者的聚会场所。一九八一年,周渝先生将其改成茶艺馆,开台北品茶艺术风气之先,因屋前的老紫藤缘着屋檐蔓伸,遂命名为“紫藤庐”。紫藤庐在“茶道”上有其特出成就,并且创新地继承文人美学与修道哲理。此外,它是社运积极份子及批判性学者的聚会场所,也有许多文化团体在此不定期举办座谈与展演。此特殊的组合造就了紫藤庐独特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文化魅力。
孕育出色艺术家
在紫藤庐,孕育出无数的出色艺术家。像是林丽珍,就在这里排练第一支舞《不要忘记你的雨伞》;陈建华带领的青韵合唱团定期在这里练唱。海内外知名的作家尉天骢白先勇、施叔青、李昂、辛意云,奚淞、王津平等人,都是紫藤庐的常客。周渝始终坚持,紫藤庐是一个充满包容精神的平台,它有三个重要的支柱:一是自由主义的精神,以社会活动,文化发展为根本;二是左派精神,洋溢人文关怀,及对弱势贫穷者的关怀;第三只脚,则是中国传统文化
1981年,紫藤庐改成茶馆形式,成为台湾第一个具有艺文沙龙特色的人文茶馆。紫藤庐不但成为二十余年来,台湾批判精神的象征,更汇聚了各种艺文活动,也为茶文化和思想论坛,提供了最佳的舞台。紫藤庐的场地不大,装潢设备更谈不上豪华新潮,但是,在周德伟、周渝两父子传承的文人精神烘托之下,它在台北文化场域上发挥的作用,却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台北首座市古迹
一九九七年,财政部基隆关税局欲收回紫藤庐的房舍,引起市民陈情,各方人士发起古迹抢救运动要求保存紫藤庐。同年,被指定为台北市第一座市定古迹。二○○三年元月,台北市文化局经公开招标评审作业,正式委托交由紫藤文化协会经营管理紫藤庐,开启了“市定古迹紫藤庐”新时代意义,发扬其“公共道场”特色。
评价
龙应台曾说过,台北市有五十八家星巴克,台北市只有一个紫藤庐。在文化人心中,紫藤庐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20:36
目录
概述
由来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