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波斯战争
萨珊波斯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
罗马波斯战争是萨珊波斯罗马帝国为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霸权而进行的长达400年的征战。
背景介绍
由于西亚乃欧亚交界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这里展开的东西方大战经久不息。
公元前247年建立的安息王国崛起后,从公元前1世纪起抗衡罗马长达数百年,为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平稳发展,特别是萨珊波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安息与罗马的战争,是萨珊波斯与罗马帝国战争的前奏。
战争经过
公元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萨珊波斯继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在亚美尼亚、小亚细亚、叙利亚边境与罗马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长达400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
232年,萨珊波斯同罗马交锋,打败罗马军队,并通过和约获得亚美尼亚。
公元256年,萨珊波斯大王沙普尔一世率领2.3万大军,对罗马人防守的东部重镇杜拉欧罗波斯发起围攻,凭借精妙的围攻技巧夺取该城(杜拉欧罗波斯之围)。
260年,沙普尔一世埃德萨之战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当代在波斯波利斯附近仍留存着纪念这次胜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现瓦勒良跪着为萨波尔一世骑马上鞍垫脚的情景。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派军队远征波斯,但未取得显著战果。
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起事,萨珊被迫撤退,以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
公元362年,罗马皇帝尤利安举国动员,在363年率领实力强大的军队攻入波斯境内,进攻到泰西封并获得泰西封战役的胜利,但未能成功破城,并在转进中在萨迈拉战役被沙普尔二世的军队重创,尤利安本人也战死。
375年以后,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人白匈奴的侵扰无力继续向罗马挑战。
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续占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地区,是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487年,萨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执政,他好大喜功,梦想再现其远祖的辉煌。他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
502年,联军又围攻阿米达城,经80天鏖战,攻陷该城,后又连续击败拜占庭军队的反击。
505年,双方媾和,拜占庭以1000磅黄金为代价复得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处于和平状态20年。
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继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世。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西两个方向举兵扩张。他向东方的征讨重开了罗马波斯战争。在以后的100多年内,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
第一次战争:528—531年。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征大元帅。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烈进攻,在529年的尼亚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军队,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达拉城。530年的达拉之战,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531年的卡利尼库斯战役,波斯挫败了贝利撒留的军队。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达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540—545年。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府安条克。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拜占庭在卡尔奇斯的要塞佩特拉堡垒也在541年被波斯军占领。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尼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549—562年。547年,库斯鲁一世派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占据庇特拉要塞。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佩特拉之围)。554年,拜占庭军队在奥诺古里围攻战惨败,在高加索地区的主将贝萨斯被马丁替换,公元555年,萨珊大将纳乔拉根率领六万大军对拜占庭人控制的法尔塞斯发起围攻,却被马丁反击而惨败(法尔塞斯之围)。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571—591年。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达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撤军。586年,拜占庭帝国皇帝莫里斯一世麾下的名将菲利皮库斯在索拉孔会战中大破波斯军队。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于巴拉拉图斯河战役击败波斯军,杀掉篡位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高加索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久和平协定”。
第五次战争:603—631年。库思老二世乘拜占庭内乱之机于606年派大军西征,战火又起。波斯军经过9个月战斗攻陷达拉城。608年,波斯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威胁君士坦丁堡。这时,拜占庭内战方酣。波斯大军长驱直入,609年攻下叙利亚,611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攻下耶路撒冷城,并把该城洗劫一空。616年,沙赫巴勒兹又率波斯大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到619年征服整个埃及。同时,另一支大军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620年,沙赫巴勒兹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君士坦丁堡战役)。在海上攻势受挫后,双方达成休战协定。利用休战之机,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种准备。622年,他亲率大军避开正面敌人,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的伊苏斯港登陆。
波斯军慌忙派军火速赶往伊苏斯,拜军大败波军(伊苏斯之战),乘胜收复失地,占领科尔奇斯、亚美尼亚、阿特罗帕特尼美地亚。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公元625年,希拉克略长驱至被萨珊波斯控制的高加索地区,凭借内线优势各个击破了沙欣和沙普坎的军队之后,奇袭波斯名将沙赫巴勒兹的军队。最终波斯三路大军全部被击破,损失数万人(阿里奥维特战役)。同年,希拉克略又在奇里乞亚击败沙赫巴勒兹(萨鲁斯河战役)。
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626年,波斯-阿瓦尔人联军夹击拜占庭,败绩于君士坦丁堡战役,627年12月,希拉克略在尼尼微战役重创萨珊波斯精锐部队。628年,波斯发生政变。631年,科巴德二世与拜占庭议和: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波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深远影响
罗马波斯战争历经400年,双方交战数百次。战争结果虽然波斯失败,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的结果只不过恢复了交战双方的战前状态罢了。
战争中,波斯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占有优势和主动,但由于缺乏一支可与拜占庭海军相抗衡的海军舰队,无法对拜占庭的欧洲部分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几次围攻都以失败而告终。
拜占庭拥有许多伟大的将帅,如贝利撒留、腓力皮库斯、希拉克略等,他们颇负胆略和指挥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军队的弱点,在局部战场上争取了主动,做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后在决战中击败敌人。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虽然已开始衰落,但仍有相当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波斯虽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但经济和军事实力不能与拜占庭帝国相抗衡,加上长达几个世纪的征战耗尽了国家的财政和经济潜力,因而在最后一战中遭到失败。
罗马波斯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弱,后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20年后的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可以说,历时4个世纪的罗马波斯战争加速了罗马帝国特别是拜占庭帝国衰亡的步伐,也为萨珊波斯敲响了丧钟。
战争意义
这是一场古代史上著名的两败俱伤的帝国争霸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几乎同萨珊波斯共始终,它是古代西方势力同东方势力千余年冲突的一个缩影。战争的结果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日趋衰落,萨珊波斯遭到惨败,不久便在阿拉伯帝国的铁蹄下灭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24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战争经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