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国务大臣(1711~1794年)。1740年他进入奥地利外交界,负责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对外政策,并为
玛丽娅·特蕾莎和她的继承人服务。1748年他代表奥地利到
艾克斯拉沙佩勒出席和谈会议,1750~1752年任驻
巴黎大使。
生平简介
考尼茨-里特贝格(WenzelAnton Furst Von Kaunitz-Rietberg,1711-1794年)文策尔·安东·菲尔斯特·冯·考尼茨-里特贝格。
奥地利政治家、外交家,
七年战争到1792年之间的奥地利
君主国首相,亲王。长期负责
哈布斯堡王朝的外交政策,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及其继承人的主要外交顾问,一生敌视
普鲁士。
早期生涯
他生于
维也纳一贵族官僚家庭。其祖先是位于
摩拉维亚的一个古老的
波西米亚贵族。
当他还是孩童时期,想成为一名牧师,但不久决定改学法律。青年时先后在
维也纳大学、
莱比锡大学、
莱顿大学求学,并周游全欧洲,对各国的人文、地理、政治、风俗都了如指掌。
20岁时开始任宫廷顾问,后来又出使罗马、1741年出使
都灵、
布鲁塞尔和伦敦。他是个法国通,在都灵时不仅外交才能初露头角,而且潜心研究了法国的历史和现状,当然也研究了法国的奢侈与排场,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卡尔亲王结婚后出任奥属尼德兰总督,特蕾西亚就专门挑选了这位出色的外交官做他的助手。不过据说他在去的途中情绪低落,他不愿将自己困在一个距都城遥远的小城里。
1744年10月至1746年6月,此时正值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卡尔·亚历山大·冯·
洛林亲王正对外作战,于是考尼茨成为
奥属尼德兰的总督,事实上在1744年12月,女王的妹妹
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娜因难产而亡后,他就执行着总督的职务。
外交革命
1748年他代表
奥地利到
艾克斯拉沙佩勒出席和谈会议,期间他开始一项政策,这项政策数年来将改变欧洲传统的联盟体系。
他想设法拆散奥地利和英国及
荷兰的同盟,因为他们对
普鲁士友好,并想把法国、俄国拉到
哈布斯堡帝国的轨道上,以孤立普鲁士。
1749年3月特蕾西亚女王召开御前
枢密院顾问会议时,当女王让他发表见解时,他从容不迫地从怀里掏出一沓126页的草案宣读起来。草案读了两小时之久。草案总的来说与特蕾西亚女王的观点不谋而合,就是如何摆脱现状,振兴奥地利。女王感到领略了一个高超外交艺术的风采,听起来回肠荡气。她完全赞同考尼茨的见解,并情不自禁地把手递给他亲吻,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谢。
1750年,一届大使任期已到,女王派考尼茨到法国任大使。10月,考尼茨到
巴黎上任去了。冷冰冰的递交国书仪式,几分钟就完事了。他仿佛觉得他和他的女王是以一张热情的面孔迎了一个冷屁股。 考尼茨在自己的寓所苦苦彷徨了许多天,怎样才能打开法国人的铜墙铁壁,使敌对百年的两个巨人握手言和?
这位堪称18世纪最杰出的外交家,正在用艰辛的岁月向世人证明,丰功伟绩并不是那么光彩夺目和轻而易举的。
苦苦思索之下,大使终于想到了“好朋友”
蓬帕杜夫人。这两人也谈不上是什么好朋友,他们是在前年认识的。在亚琛谈判的穿梭外交中,他们有过接触,考尼茨这次决定再找找这位夫人。她对考尼茨的到来感到惊喜,这第一次是礼节性的拜访,考尼茨没说什么政治,只是泛泛回答了此次出任大使的目的。以后次数多了,自然免不了说服蓬巴度夫人当路易十五的说客,不过反正一年过去了,还是没什么进展。
于是在1751年秋考尼茨给特蕾西亚女王写了个汇报,总体来说就是收复
西里西亚及法奥同盟很困难,这份报告让女王看了后非常寒心,考尼茨的分析无疑有理,他是根据他安插在英、法的间谍和女王不断交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这可是女王最不愿听到的话,偏偏又被她最信赖的大臣说中。
正当女王灰心丧气之时,考尼茨又传来了好消息。他告诉女王,蓬巴度夫人已经成为了法国的主宰!这可真是一大怪,让一个情妇坐到国家最高权力的宝座上发号施令!难怪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
腓特烈大帝)也不无挖苦地称她为“衬裙二世陛下”。
1753年元旦,特蕾西亚女王急招考尼茨回国。任命考尼茨为内阁枢密首相,他在
奥地利翻开了新的一页——考尼茨时代。春风得意的考尼茨,在巴尔豪斯广场设置了自己的新首相府,精心挑选了十多名诵读官和文书以供使唤。
在特蕾西亚女王的授意下,考尼茨一年前就筹建了一所专门培养未来外交官的“东方学院”,1754年8月19日召开的枢密会上女王决定向法国提出结盟建议。当奥地利向法国送来情报:英俄签订了同盟条约,英普正在谈判。路易十五吓坏了。 这是一场紧张的外交战。奥、普、英、法、俄都心怀鬼胎,拉拢新的同盟者。尤其是1756年当路易十五及俄国女皇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知道英普联盟让他们更极为愤怒。这两国君王长期有着秘密通信,而不告知自己的大臣,通过苏格兰流亡者道格拉斯和法国骑士迪恩·德·博蒙(
双面骑士的原型)从中秘密沟通,春天,法俄恢复了联系。
与此同时,俄国加强了与
奥地利的联系,它要培养一个从西方打击
普鲁士的力量。3月25日,女沙皇放弃了英俄条约,与奥地利缔结了攻守同盟。
路易十五对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政策十分气愤,加上
蓬帕杜夫人的软磨硬泡,形成了一个看法:现在新的敌人正是过去的盟友!
1756年5月1日,两国终于签订了《法奥攻守同盟》,亦是第一次《
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在欧洲各自提供2.4万人的军队,援助另一方反击任何侵略者。法国绝不对
奥地利所占地区发动进攻;英、法在海外爆发战争,奥地利将持中立态度;对其他国家加入该同盟条约的可能予以保留。正因为有最后这一条,接着,法国的外交家门就把萨克森
选帝侯兼波兰国王
奥古斯特三世也拉了进来,他们还不遗余力地以补助金和领土扩张诱惑瑞典也加入进来。 弗里德里希二世万万没有料到,“三条衬裙”竟然合在一起来算计他了。这是他后来深以为恨的。
整个欧洲天翻地覆了,两个新的阵营重新组建完毕。但个个心怀鬼胎。英国的目的是夺取法国的殖民地,确立完整的
制海权;
普鲁士打算吞并
萨克森,并把波兰变成自己的
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普鲁士,以夺回被占去的
西里西亚;法国则打着英国在大陆的领地汉诺威的主意,同时要保护自己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势力的加强;俄国主要想阻止普鲁士向东方的侵略,同时还想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瑞典是想夺取普鲁士的
波美拉尼亚。
1756年5月15日,法国正式对英国宣战。这就拉开了“
七年战争”的序幕。
1756年8月28日,
弗里德里希二世率9.8万人,突袭萨克森,当时萨克森
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兼波兰国王
奥古斯特三世(特蕾西亚女王的堂姐夫)还在睡觉。不久他的宠姬、珠宝、国库钱币甚至连王后玛利亚·约瑟珐(特蕾西亚女王的堂姐)的钻石也被普军掠去了。10月1日,普奥两军在罗布西茨打了一仗,普军胜利。
1757年4月18日至20日,弗里德里希二世首先对奥开战,进攻了波希米亚的
布拉格,奥军被迫退守城中,普军则在城外围困。普军进攻波希米亚,促进了法奥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5月1日,两国签订了第二个《
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提供的军队不是2.4万人,而增加为10.5万人;还给特蕾西亚以1,200万古尔盾的补助金;
奥地利国内应征兵8万人,并将佛兰德沿岸地区让给法国,把尼德兰的大部分让给
菲利普亲王。帕尔玛-皮亚琴察和瓜斯塔拉归还原主;待打败
普鲁士后,奥地利、萨克森、
普法尔茨可以收回被普鲁士占领的土地,还可瓜分
普鲁士国王的重要领土。特蕾西亚女王对这个条约非常满意,再一次通过考尼茨对
蓬帕杜夫人表示感谢,而夫人也非常满意。
当然这个美女情妇毕竟没有政治头脑,在
弗里德里希二世因
科林战役失败后,决定派出秘密谈判代表巴尔比与
蓬帕杜夫人接触,夫人的态度就有点模棱两可了,虽然她恨这个国王,可是看到这个国王向她献地乞和时,她只觉得挺高兴,毕竟她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赠送给她“终身受用”的两块领地,她完全看不出这是她的敌人的绝望情景。
1762年初,普军早已被打得晕头转向,若不是俄国女皇
伊丽莎白的突然逝世,新上任的
彼得三世要求退出战场,
普鲁士恐怕就被瓜分了。弗里德里希二世真感谢女沙皇死的及时。当
彼得三世向各盟国发表宣言,打算同普鲁士缔结和约时,盟国的君王们都惊得目瞪口呆。直到特蕾西亚女王收到
奥地利驻俄大使梅西伯爵的报告,才清楚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在干什么。总之,他是想追随弗里德里希二世也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不过很快他就妻子被赶下了台,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她毁弃了同普鲁士的军事同盟,但并没有撕毁和约。
终于在1762年11月3日,法国、普鲁士、英国、西班牙签订了《枫丹白露临时条约》,11月24日,弗里德里希二世和特蕾西亚女王也签订了停战协定。
1763年2月10日,英国、
葡萄牙与西班牙、法国签订了《
巴黎和约》。第二天,
巴伐利亚、
符腾堡和
普法尔茨宣布中立。2月15日,在俄国丝毫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以
奥地利与萨克森为一方,
普鲁士为另一方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
七年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奥地利被迫放弃收复
西里西亚。
均势外交
1764年考尼茨受封里特贝格亲王。
1765年8月17日夜,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在儿子利奥波德婚礼的12天后,因心脏病突发过世。女王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拼命的工作,正准备召开枢密内阁会议时,会议却不得不推迟,因为几位元老重臣也相继病倒去世,这对女王的政权可是个不大不小的冲击,环顾左右,可信赖的抗鼎大臣只有考尼茨一人了。
考尼茨没有辜负女王的期待与信赖,他尽到了一个忠臣和密友应尽的一切。为了
奥地利,为了事业,为了女王,他能容忍任何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只要他有才能,并愿意为女王的江山效劳。也只有他敢于力谏女王,改进决策的失误。考尼茨还成为了女王和
约瑟夫二世的调停人。
自弗朗茨皇帝去世后,考尼茨就成为了女王唯一可倚重的密友,这种情感直到她离开人世也没有改变,“对我来说,考尼茨的名字在所有场合都意味着尊严和幸福”。这是女王在逝世前8天对自己和考尼茨关系的最后评价。
为了奥地利,为了和平,他们呕心沥血,为帝国繁荣做出了无尽的努力。多年后,在
俄土战争中,当考尼茨作为
约瑟夫二世的副手,参与普奥和平谈判时,
弗里德里希二世虽然不耐烦的听完了考尼茨的长篇大论,但却觉得他非常可怕,“他的秘密是深不可测的。”不过这两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德意志充当俄、土之间的调停人。
考尼茨把这次看做是自己外交战线的巨大胜利。一回到
维也纳就向女王做了汇报,甚至设计出一个大胆的外交蓝图,积极主张建立与
普鲁士的结盟,以共同阻止俄国的扩张。虽然女王也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但她并没有忘记法国。因为她刚与法国建立起联姻关系,对东西方这两个强国她是非常谨慎的。
考尼茨参与了1772年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分得最大的一块蛋糕。但
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中,
奥地利再次和普鲁士敌对。1780年
约瑟夫二世独揽政权后,其政治影响日益缩小,1790年曾竭力反对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与普鲁士签订莱亨巴赫协定。1792年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弗朗茨二世与普鲁士结成
反法同盟后,愤然辞职。但其名言“一个被罢黜的王后在政治上已无关紧要了”仍在指导奥地利王室。发动这场看上去是为了解救安托瓦内特的战争的人,其实一点也不在乎她的安危。
生活作风
自1750年重用考尼茨以来,女王始终是抱着“用人不疑”的态度对待考尼茨,由信赖发展为偏爱。她非常钦佩他的“欧洲均势”思想,信任他的内外政策。 当然,有时开朗热情、干脆果断的特蕾西亚女王对考尼茨的“女人气”感到厌恶反感,嫌他讲话拿腔拿调,衣着打扮刻意修饰。
他有几顶不同寻常的假发,而在假发上扑粉则成了他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为此,他设有一个专门的扑粉厅,每天侍从都要重复这些动作:先在扑粉厅将数量不少的粉撒得弥漫全屋,然后走进六名仆人,手拿手帕站好两排,这时考尼茨戴着假发从他们中间走过,仆人们便有节奏地对着他的假发摇动手帕,考尼茨认为这样就可将发粉均匀地扑撒在假发上。这种方法是他从巴黎学来的。这种发粉主要成分是面粉和香精,即使战争和饥馑也改变不了这种成分。
他的衣服都要拿到巴黎去洗烫,并撒上
法国香水。每年洗衣费高达6,000古尔盾。他对法国时装了如指掌,自己的衣服从质量、花色、品种和剪裁式样都是世界潮流的。
考尼茨生活奢侈。为了保持面部皮肤的鲜润,他用鸡蛋黄做美容品,涂抹得满脸都是;为了保护牙齿,每顿饭吃完后,他总是当时就用海绵和刮刀把牙齿拾掇干净——当然是他的假牙。宴请时要上18道很讲究的菜。他自己却只吃专门的厨师为他专门烹制的,清淡而富营养的饭菜和饮自己特制的葡萄酒,午饭后还要骑马做运动以助消化。当三匹马都被轮流骑过后,便回宫大睡一觉。
他还怕死,曾要求下属不能在他面前谈论天花。在给他过手的所有文件中不准出现“天花”这个词,已有的,必须删掉。因此,下属们遇到要说有关死亡的事时,就得想方设法曲意表达。如:“某某大人永远搁笔了!”或“某某先生出远门不再回来了!”
弗里德里希二世病逝,下属就说“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了,”仆人们都觉得好笑,但他就是我行我素。
做为首相,口才辞令自然相当了得。一次女王指责考尼茨竟然骑马带着情人在
维也纳大街上招摇过市。考尼茨也不甘示弱,“夫人,我来这里是商讨您的大事的,不是我的小事。”
婚姻子女
1736年5月6日,他与玛丽·爱内斯坦·冯·施塔海姆贝格结婚,她是乔治·亚当·冯·施塔海姆贝格亲王的堂姐兼表姐。他们有两个孩子: 恩斯特·克里斯多夫·冯·考尼茨-里特伯格和 多米尼克·安东·安德列斯·冯·考尼茨-里特伯格。
他的孙女埃莉诺·冯·考尼茨(Eleonore von Kaunitz)在1795年9月27日嫁给了后来的
奥地利首相
梅特涅,埃莉诺在梅特涅的眼中并不漂亮,但她的门第对梅特涅太重要了,能攀上这门姻缘,就意味着梅特涅告别了莱茵土贵族的身份,跻身于
维也纳大都市上流人士中了,因为她能使他成为具有“伟大政治传统”的一个家族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