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
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节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1789年7月,攻克巴士底狱中,妇女们亲身参与法国革命的进程,她们要求“平等”的愿望更加强烈;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阐明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但关于女性是否能享有权利的问题,绝大部分议员仍带有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天生的弱者,无能力参与公共政治事务。因此,议会明确否认了妇女选举权。
1791年9月,法国的女权主义者玛丽·古兹(又名奥琳帕·德·古日)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地反抗性别歧视,提出妇女政治权利要求的文献,展现出完整的女权思想。1793年,法国妇女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空前高涨。
1908年5月,正值美国社会党在芝加哥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左翼女权活动家们借机在报纸上掀起性别平等大讨论,号召女工们到会场外抗议,要求社会主义党成立全国妇女委员会,专门负责女性运动的组织与宣传工作。尽管多数男性党代表对此极为不屑,但最后迫于压力,还是采纳了这一提案。
1909年,美国社会党人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一斗争得到美国和世界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
1910年,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上以克拉拉·蔡特金为首的来自17个国家的100余名妇女代表筹划设立国际妇女节,但未规定确切的日期;8月,将每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1913年2月,俄罗斯妇女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庆祝国际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游行。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为纪念在一战中丧生的近200万俄罗斯妇女,俄罗斯妇女举行罢工,拉开“二月革命”的序幕,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权。
20世纪初这一系列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马上禁止在德国庆祝妇女节,并取消了妇女的选举权。在党代会上,希特勒曾说:“党的任何基层组织中,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职位,也不能让女人担任……我敢说,99%的讨论议题都是男人的事务,女人是没这份判断力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则心照不宣地对外宣布:“议会民主的阴谋诡计左右了德国政治,我们让妇女远远避开,不是因为我们不尊重妇女,而是因为我们太尊重她们了!”在取消妇女节的同时,设立了母亲节。母亲节也是希特勒为纪念自己母亲想出来的点子,他想用母亲节鼓励年轻女子生产报国。
节日发展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以后,由于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因此,1919年—1921年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选在3月5日,这天是卢森堡的生日。列宁于1920年和1921年发表《迎接国际妇女节》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两篇纪念文章。
1921年9月,蔡特金主持的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妇女节的具体日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开始关注到妇女问题,在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后来一以贯之的妇女运动指导方针。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就提出“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亦甚重要”、“本党女党员应随时随地指导并联合这种种运动,口号应是“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妇女更快地觉悟了,以女工和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1924年3月5日,广州的《民国日报》发表“庆祝国际妇女日”的社论。1925年3月8日,广州的女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界被压迫的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举行了第一次纪念大会,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同工同酬”、“保护童工、孕妇”、“禁止童养媳、多妻制”、“禁止蓄婢、纳妾”、“同等教育”等口号,会后举行了游行。
1926年3月6日,广州河南各界妇女联欢大会上,何香凝提到:“三月八日,就是全世界女子们求解放的日子;3月8日,广州举行“三八”妇女节大会,大会通过《统一广东妇女运动的决议》,会后,国民党中央妇女部率领2万多名各界人士分别向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请愿,提出修改法律、各行政机关开放容纳女子和实现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的要求,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全国,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
节日变迁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同年,广州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不仅成为中国首次公开的“三八”节纪念活动,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重要场域,“国际妇女节因而也成为广大妇女教育、检阅自己力量和加强团结的盛大节日。”
1924年2月,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部会议上,何香凝提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由中央妇女部负责出面发起集会和游行示威,会后何香凝承担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3月3日,广州执信学校开展介绍妇女节的历史与意义的专题演讲;3月4日,呼吁广州女性参加游行示威的号召被发出;3月8日,在广州第一公园开会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会毕后整队游行,还有十余人乘着汽车散发传单,并沿途演讲。”
19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各地妇女代表齐集北平,为抗议段祺瑞政府视女性为非国民的荒唐选举权规定而举行示威游行。1926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的劳动妇女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纪念运动。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瑞金庆祝,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群众纪念大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检阅了苏区的妇女赤卫队”。
陕甘宁边区建立后,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不仅有常规的庆祝活动,中共中央还会有针对性地提前发布文件、指示,比如:1938年,《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部的指示》。1941年,《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943年,《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三八”节和围绕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年一度发布妇女工作政策、建立妇女工作统一战线、动员基层妇女参与妇运的重要抓手。
1949年以后,《人民日报》每年发表“三八”国际妇女节社论,该社论成为了“由全国妇联主持的代表国家行为的“三八”节大型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0年,“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更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女劳模”为象征的“新中国妇女”形象赋予了更明确的性别属性。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
1977年,联大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节日日期
很多国家将妇女节规定为节假日,如哈萨克斯坦全民在国际妇女节期间可以休假三天,假期时间为3月6、7、8日。在阿富汗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古巴格鲁吉亚几内亚比绍厄立特里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达加斯加摩尔多瓦蒙古尼泊尔、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赞比亚等国家,这一天是法定假日。
一些国家,如喀麦隆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智利,这一天不是公共假日,但仍被广泛庆祝。
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三条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
节日风俗
活动宗旨
每逢“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各国妇女组织和女权活动家努力推动妇女权利进入国家、区域和国际人权领域的重要议程,提示国际或国家关于对妇女议题的性别盲点。她们鼓励和组织妇女们分享个人的经历,讨论托儿所性骚扰强奸家庭暴力(如殴打妻子、虐待儿童)等问题,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网站反映妇女生活与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报告文件,采取制定相关政策。
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社会更加包容、充满活力。
年度主题
价值影响
国际影响
文化上: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中国19世纪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像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政治上:3月8日,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的日子。
思想上:1911年,第一个国际妇女节在德国奥地利丹麦欧洲其它一些国家举行。从那时起,这个日子在许多国家被作为全国性假日来庆祝。它标志着女性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国的妇女们都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与发展。
经济上:联合国将庆祝“倡导推进变革性技术和数字教育”的妇女的成就,并探讨数字性别鸿沟对加重经济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影响。2022年9月,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名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2022年性别快照》的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里,由于妇女被排除在数字世界之外这一问题,中低收入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共损失1万亿美元。据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25年,这一损失将增长到1.5万亿美元。
中国影响
文化上:“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到21世纪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这一节日,至2015年已有90个年头。1960年,中国第一批万名(个)“三八红旗手(集体)”诞生,这个光荣称号也已经年过半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妇女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这一节日:北伐路上的游行、抗战街头的募款、内战时的示威、阮玲玉的自杀、丁玲的随笔,等等。“三八”国际妇女节这百年的历史,与中国的妇女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公共文化空间。
政治上:广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中国妇女争得了第一次庆祝自己节日的权利,而且体现了革命妇女力量的大联合,成为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结成妇女统一战线的标志。”“为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
思想上:与其它节日——诸如国庆节植树节圣诞节等不同,“三八”国际妇女节有其鲜明的性别属性——它是妇女专属的节日。以“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主题的罢工、集会、游行示威等,正是中国妇女在20世纪以来形成新的“社会性别”认同的最重要的场域之一。
消费主义
1913年,俄罗斯女性庆祝要求平等权利的节日。部分俄罗斯妇女厌倦在该节日大吃糖果、巧克力及节后丢枯萎花,希望始终有关爱。不少民众抱怨,俄罗斯有妇女节,但不能助女性在经商或从政中与男性享受平等待遇。
19世纪上半叶起,各国妇女为自身利益努力。“三八”国际妇女节因纪念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贡献而生。“妇女”指年满14周岁女性,是中性词。妇女节非已婚女性专属,“已婚”非贬义。如今妇女节被女神节、女王节等替代,“妇女节”三字让人难以启齿。
2014年,各大电商平台开发国内女性市场消费力,以三月八日为试点,宣传“女神节”为打折促销预热。此策略获市场认可。后各大电商争相将这一天打造成消费节日。
代表人物
国际代表
克拉拉·蔡特金(1857年-1933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1907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当选为书记处书记,领导国际妇女运动。1910年,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期间,她建议把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中国代表
何香凝(1878年-1972年),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3月8日,中国妇女第一次组织活动纪念国际妇女节,何香凝组织并主持此次活动。
金学曙(1922.01.23-2014.03.17),是新中国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杰出代表,被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誉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之一。
向警予(1895年-1928年),原名向俊贤。1919年10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2年,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25年5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并增选为第四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局委员。
节日轶事
美国堪萨斯州罗伦斯市的纺织女工罢工打出的标语就有“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这表明她们不仅要求温饱,而且要过像样人的生活。受其影响,诗人詹姆士·奥朋汉(James Oppenheim)写下《面包加玫瑰》之歌:
当我们前进,前进在美好的时光
在成千上万个昏暗的厨房和灰蒙蒙的厂房里
我们感受到突然照射进来的和煦阳光
为了要人民听到我们的歌声
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
当我们前进,前进,我们带来更美好的阳光
妇女的觉醒意味着一个族群的崛起
在别人休息的时候
不再有苦工和临时工在辛苦劳动
我们要分享生命的荣光
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
相关纪念
二战妇女纪念碑
2005年7月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伦敦为二战妇女纪念碑揭幕,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二战期间七百多万妇女所做的重要工作而建造的。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作为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以收藏、展览和研究妇女儿童类文物,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为主旨。目前,博物馆已收藏各类藏品一万九千余件(套)。首期展出大量与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有关、最具妇女儿童特色的实物、图片、文化艺术作品。
《妇女参政论者》
妇女参政论者》是由莎拉·加芙隆导演,艾比·摩根编剧,凯瑞·穆里根海伦娜·伯翰·卡特布莱丹·格里森梅丽尔·斯特里普萝玛拉·嘉瑞等主演的电影,2015年10月12日在英国上映。影片讲述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妇女为了争取选举权而不懈斗争的故事。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妇女选举权倡导者。
参考资料
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政府网.
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16: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