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和脉象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对病脉的分类不够一致,有的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有的则述21脉、24脉、27脉或28脉不等。常见的
病脉有:
脉来快速,一息五至以上。主
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主见于热证,包括某些
热性病的全过程。如邪在
卫分,则脉浮数;邪入
气分,则脉洪数或滑数;邪入
营分,多脉细数;邪传
血分,则脉细数或
虚数。
数脉可见于
窦性心动过速,因感染因素引起的数脉多数而有力。若有心肌
兴奋性增加,或因心肌力量减弱,心搏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每分钟的
输出量而见数脉的,则必是数而无力。
指下空虚,搏动无力。主虚证(机体功能衰弱,对疾病反应性降低)。因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血不足以充盈脉道,故
脉体空虚,脉来无力。可分
气虚、
血虚、阴虚、
阳虚。
应指有力,长大而坚。主实证。邪气盛而正气不虚,病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坚满,
三候有力。
脉来如线,细直而软。主诸虚
劳损,尤主阴虚、
血虚。或见于水湿内阻。一般情况下,细弱为血虚,细数为阴虚。可能是由于
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降低,以致血管收缩而脉细。湿邪压抑脉道,亦可见
细脉,但必细而有力。细脉可见于
贫血、热性病后期或
慢性消耗性疾病。
脉来绷急,状如车绳转索,弹指有力。主寒、主痛。浮紧为
外感风寒、表实。沉紧为里寒痛证。
紧脉形成,可能与心搏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强等因素有关。
迟缓脉中止,止
无定数(不规则的脉搏间歇)。主气郁、
寒痰、瘀血(包括
心脏病、
期前收缩、
传导阻滞、精神紧张等)。气郁者,必兼胸胁闷胀、
窜痛;寒痰者,必兼胸脘闷痞、呕恶、血瘀者,必兼心胸刺痛、唇舌紫暗。
张景岳认为;结脉的形成,“多由气血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见久病者多有之,
虚劳者多有之”。但是,气血凝结,痰食停滞以致脉道阻塞,血行不利而现结脉者,并不少见。
脉有规律间歇,止有定数,良久复动(有定数的若干至一止,歇止后复来较迟)。主惊悸、疼痛、脏气衰弱,
气血不足(见于多种心脏病)。
代脉的歇止具有一定的规律,歇止而后的中间间隔,比结脉的间歇为长。代脉一般由脏气衰、血运乏力所致,但惊悸扰乱气机,或疼痛导致
气逆,也可有代脉。心肌损害及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代脉。
(1)象多兼见:
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
舍脉从证”(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
诊断依据)或“
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
虚胀),当舍证从脉。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
四诊合参:诊断不能
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不可不问病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面地从
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
平脉或
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
尺脉候肾,如两尺
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在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的因素,以避免误断。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脉多稍浮;胖人脉象多沉伏。另外,当长途旅行、重
体力劳动、
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较弱;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天的脉象微弦(
春弦),夏季的脉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脉象微浮(
秋毛)、冬季的脉象微沉(冬石)。至于“
反关脉”(脉不见于
寸口,而见于
腕关节的背侧)、“
斜飞脉”(脉从
尺部斜向虎口),都因
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一般不是
病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