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
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
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颅骨
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
颅底骨折、
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
脑震荡、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挫裂伤、
脑干损伤。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
原发性颅脑损伤和
继发性颅脑损伤。按
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
闭合性颅脑损伤和
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和平时期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为
交通事故、
高处坠落、失足跌倒、
工伤事故和
火器伤;偶见
难产和
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战时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屋或工事倒塌、
爆炸性武器形成高压
冲击波的冲击。
(1)
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
嗜睡、蒙眬、
浅昏迷、昏迷和
深昏迷。
(2)
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
光反应消失,病人
意识清醒,一般为
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
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
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
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
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
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
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
颅骨变形、
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婴幼儿以
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小儿易出现
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婴幼儿及
学龄前儿童伤
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
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
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
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X线平片检查包括正位、
侧位和创伤部位的
切线位平片,有助于颅骨骨折、
颅内积气、颅内骨片或异物诊断,但遇有伤情重笃病人不可强求。颅骨
线性骨折时注意避免与颅骨
骨缝混淆。
CT检查可以快速如实反映损伤范围及病理,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与
转归,但诊断
等密度、位于
颅底或颅顶、脑干内或体积较小病变尚有一定困难。
(2)颅骨骨折CT能迅速诊断线性骨折或凹陷骨折伴有
硬膜外血肿或脑实质损伤。CT
骨窗像对于
颅底骨折诊断价值更大,可以了解
视神经管、眼眶及鼻窦的骨折情况。
(3)
脑挫裂伤常见的脑挫裂伤区多在额、颞前份,易伴有
脑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表现,呈混杂密度改变,较大的挫裂伤灶周围有明显的水肿反应,并可见脑室、
脑池移位变窄等
占位效应。
(4)颅内
血肿①
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透镜形密度增高影。②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在脑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
高密度区。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③脑内血肿表现为在脑挫裂伤附近或深部
白质内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
对于等密度的
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
外伤性脑梗塞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伤情:
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眼部
征象、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小脑体征、头部检查、
脑脊液漏合并损伤。另外要考虑影响判断的因素如酒后受伤、服用镇静药物、强力脱水后、休克等。颅脑损伤早期诊断除了根据病人的致伤机制和临床征象之外,还要选择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首选
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