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书院坐落于衡阳市
雁峰区东洲岛,为清末最著名的书院、
衡阳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脉。光绪四年(1878年)在
兵部尚书
彭玉麟的支持下,
张宪和创于
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四年后(光绪八年),
曾国荃将家藏《船山遗书》332卷珍本捐给书院。光绪十一年改建东洲岛,并由彭玉麟亲聘,国学大师
王闿运任山长。从此,
东洲岛船山书院名之日显,“海内传经问学者踵相接”,“岳麓、城南,渌江书院学子纷纷南下”,一时有“学在船山”之称。大清著名书画家
曾熙主讲于此。船山书院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湖南省艺术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此门。帝王之师、旷代奇才
杨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书院简介
船山书院坐落于衡阳市
雁峰区东洲岛,为清末最著名的书院、
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阳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脉。
船山书院位于湘江衡阳段的东洲岛上,东洲岛是古衡州八景之一,与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船山书院处于岛的中偏北位置。在书院与罗汉寺之间,有一块长形石碑,为当年规划开发东洲岛时的题字,有“东洲展翅、
衡雁腾飞”、“开发东洲、造福衡阳”、“八景之首”等,还有一位衡阳台胞的“赞东洲”诗。
船山书院因祭祀
王船山而建立,以王船山为先师,以船山思想陶冶学生,始终至力于弘扬王船山思想。
书院历史
初建王衙坪
清光绪 8 年( 1882 )湖南提学使
朱逌然倡议建立“船山书院”
衡州乡坤
彭玉麟、
王之春、杨概、程商霖、蒋霞初等集捐,将王船山出生地衡阳城内王衙坪的“
船山祠”,创办为“船山书院”;书院内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学习、研究“船山学说”、传播“船山思想”,这是中国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学堂。
清光绪10年(1884),船山书院正式招收生徒,择师主讲;聘请李杨华为首任山长,书院章程由衡阳知县张宪和奉学院令仿照广东学海堂制定,“不重科举之学,授经经史诗赋”。当时的两江总督
曾国荃也“将家藏所刻《
船山遗书》322卷板片捐置书院”(《彭刚直公奏稿》卷6《改建船山书院片》)。
迁往东洲岛
清光绪11年(1885)3月15日,
彭玉麟认为“船山书院”逼近城市,不适合读书,上书奏请朝廷,并独捐银12000两将“船山书院”迁建于湘江中的东洲岛,初时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筑。
王湘绮与二王
清光绪27年(1901),
彭玉麟亲自聘请王闿运【(1832~1916)晚清著名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因居住船山书院“湘绮楼”,固被后人称为“
王湘绮”。湖南湘潭人。清咸丰举人。太平军起义时,曾依曾国藩于军中。后讲学于成都尊经书院,清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湘学界治“船山学说”的著名代表,后来一些学者将他与王船山并称“二王”;“船山命世大儒,湘绮当今太斗,二王齐德,通人并称”。诗文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门人辑其诗文《
湘绮楼全集》】为山长,因为
王闿运嫌该书院后房狭小,
彭玉麟又捐银在书院后重建楼房5间(于1902年建成),题名“湘绮楼”,作为王闿运的书斋及住房,自此王闿运在此主持书院达20余年。
经费来源
船山书院的经费为
衡永郴桂道下属的衡阳、
永州、郴州、
桂阳四府州所属士坤捐集,每年田租2500余石;以及
衡州团防捐余款购置田地(由丁良骏、程商霖提议),每年田租15000余石;加上每年省里拨给的补助费和书院自收款项;船山书院每年总收入,共计折谷达5000余石。
学在船山
船山书院每年2月初旬,定期招收生徒;“该书院集
衡永郴桂道之
衡、永、郴、桂府州所属举、贡、生、监。肄业其中”,“延聘师儒,甄别生徒,整饬院规,给发膏奖,皆应归
衡州分巡道主持其事”(《彭刚直公奏稿》卷6 ,《改建船山书院片》);即衡、永、郴、桂四府所属县经考试,择优选送,再由衡州道应试录取,方可入院就读;书院规定王船山先生后裔,每届可保举1人入院读书,免收费用;对遵守学规,成绩优异的生徒,给发膏奖(即奖学金);书院山长及掌教人选,须推举学识、名望皆优秀的人才,由四府士绅“商请”(协商聘请对象,不准滥荐),报送巡道,再由巡道转报学政聘请;掌教不到院授课者不发薪金;
船山学说
船山书院因祭祀王船山而建立,所以书院以王船山为先师,以船山思想陶冶学生,以“讲明夫之之学”为办学宗旨,不课八股,以实学造士;在教学中,始终致力于弘扬王船山思想。
船山书院还借助其经济实力翻刻增补《
船山遗书》【光绪13年(1887)对曾国荃赠送的《船山遗书》板片进行修补,增刻使其达65种,328卷;光绪19年(1893年)又重刊《船山遗书》64种】及其他著作10余种;如《湘绮楼全集》、《周易说》、《尚书笺》、《周官经》、《尔雅集解》、王之春的《国朝柔运记》、《何东洲集》、《旷庵文集》卷6等,为研究和传播船山学说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历任山长
历任山长清泉李杨华、武岗邓辅纶、湘潭王闿运、秀山江淑、掌教杨柏寿、夏彝恂等都是当时国家级的学术大师、教授名流。
院内有一千年古樟,由于其型状如人的手掌,故名为“五指樟”。
历史影响
由于船山书院拥有一批“学问名望素优”的教师,在教学实行“门户开放”,倡导“讲会”;书院讲课,其他书院学生和学者也可以来听讲,这种方法有利于学术交流;在教学方法上则采用“问难论辩式”,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海内执经问学者踵相接”。
当时船山书院的经费充足、治学制度严谨、研究气氛浓厚,具有“讲学、研究、藏书、供祀”等多项功能;“船山书院”据此成为了晚清时期湖南著名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船山书院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湖南耆老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其门下。被四川、山东、江西等省聘为教师的就达百人之多。
人才辈出
“帝王之师”的
杨度(1875—1931),曾在此船山书院读书多年;肄业后留学日本,任“日本留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以及《游学译编》的编辑;1904年回国参加反对列强我国掠夺路矿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后,到天津被袁世凯聘为府幕和其子之师;之后加入同盟会员,帮助孙中山粉碎了陈炯明的叛乱;晚年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和其他进步组织,掩护共产党人;1927年经
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上海因病逝世。
梁镇中,
衡阳市耒阳人,18岁进船山书院学习,学业优良,有“政治之想”、“种族之思”、“怀抱伟略”(《旷庵文集》卷7);他立志革命,
武昌起义后,与同学刘生上南京投奔孙中山;袁世凯当总统后,他出游日本,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其后,任广东临时政府秘书,深得孙中山器重。
蒋啸青(1880--1928),字式嘉,号常青,生于
衡州耒阳肥田乡一个书香世家。6岁入塾,14岁考中秀才,1903年求学于船山书院,1907年入南路师范学堂速成班,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从1916年起,先后在
衡州府中、新民、成章、道南、
蒸湘等中学和省立三师、三中、三女师讲授物学和社会学,并在三师、三中、三女师当过多年校长,直至“
马日事变”;他治学有方,被尊为“湘南教育王”;1921年10月,毛泽东来衡亲自发展他为中国共产党,是衡阳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马日事变”后,他出走武汉,没有找到党组织,1928年1月转回耒阳参加“湘南起义”,在家乡建立苏维埃政权,4月初,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他率部在耒永交界的上架、大义等地打游击。4月18日在上架古楼山被敌人包围,他负伤被捕,4月26日在耒阳肥江桥头遇害牺牲。
王船山
王夫之(1619-1692),衡阳人,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与
顾炎武,
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
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辗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王夫之三十三岁以后就开始“栖伏林谷,随地托迹”,甚至变姓名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刻苦研究,勤恳著述,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这是一个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又以“絪蕴生化”来说明“气”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由“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又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随环境习俗而变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养其习于蒙童”。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文学方面,善诗文,工词曲。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
清代的思想,是对历代思想的一次大综合。清代学者们对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但他们为时代和知识所限,除掉经籍的考证与训诂一途外,绝少能把历代思想发扬光大。在发扬光大方面,王夫之最为博大精深,但却及身而绝,没有传人。
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读通鉴论》有三十卷,《宋论》有十五卷。据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的说法,王夫之-末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由此可看出这些书的写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岳麓书院建船山专祠,以纪念这位不朽的大师。著作编入《清代船山全书》。
发展动态
清光绪 8 年(1882),湖南提学使朱逌然倡议建立“船山书院”,是中国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学堂。
清光绪10年(1884),船山书院正式招生,李杨华为首任山长,书院章程由衡阳知县张宪和制定。
清光绪11年(1885)3月15日,彭玉麟将“船山书院”迁建于湘江中的东洲岛,初时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筑。
清光绪27年(1901),彭玉麟亲自聘请王闿运为山长。
民国2年(1913),船山书院一度被改为“农业学校”(当时王闿运和部分师生不在书院,书院被农业学校占用),半年后经王闿运出面干预,
衡永郴桂道主管教育的胡道台同意,农业学校被迫解散,船山书院得以恢复。
民国5年(1916)年,
衡州府和湖南学政改船山书院为“衡、永、郴、桂船山崇古学堂”,后来改为东洲讲堂。
民国11年(1922)春,船山崇古学堂改称“船山国学院”,曾熙任船山国学院院长。
民国14年(1925)改名为“衡阳船山文科大学”,设国文、哲学、英文、历史、地理5个系。
1917年因经费拮据,改为“船山中学”,雷孟强任校长;后在该校添办一所高级农业学校;1939年将农校改成普通高中。先后任校长的有郴州黄士衡、衡阳颜方珪、魏业坤、谢彬、罗晴珊、杨晓麓等;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夏明翰、蒋先云、陶铸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1944年9月,
衡阳保卫战结束后,日军在此关押方先觉部被俘的将战;有数百名将士为逃脱敌人的魔爪,死于日军屠刀之下。
1949年衡阳解放,
衡阳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船山中学,1950年船山中学改名为“
衡阳市第一中学”,后迁出东洲到现址。
光绪四年(1878年),
兵部尚书
彭玉麟的支持下,张宪和创建船山书院于
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
光绪八年(1882年),曾国荃将家藏《
船山遗书》332卷珍本捐给船山书院。
光绪十一年(1885年),船山书院改建
东洲岛,并由彭玉麟亲聘,国学大师
王闿运任山长。
1982年9月,船山书院被
衡阳市文化局列为
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5月2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将船山书院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18日,
衡阳市文化局将船山书院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4月13日,衡阳市委副书记
李金冬率领市直有关部门,对
衡阳市部分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衡阳市以此为契机,启动衡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衡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谢宏治一同考察。李金冬一行先后来到周家祠堂、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旧址、
酃县故城遗址和船山书院等地考察,调研相关保护与开发问题。
2013年5月17日,衡阳市委书记
李亿龙深入船山书院、
衡阳日报社和
衡阳市广播电视台,就衡阳市宣传文化工作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强调宣传工作要突出主题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