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
中国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
彭玉麟(1817年1月30日-1890年4月24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人物生平
坎坷早年
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1817年1月30日)夜,彭玉麟生于安徽布政使司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怀宁县三桥镇(也有说法认为是在梁园巡检司署,但被考证为误记),其父彭鸣九时任怀宁三桥镇巡检。他的籍贯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查江(湖南省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先祖为江西太和县人,明洪熙年间因彭显明仕于衡州,故举家迁居于此。
道光十年(1830年),彭玉麟在家读书。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六岁的彭玉麟随父母回籍,为祖母胡氏奔丧。同年,他就学于衡州府城的石鼓书院。因彭鸣九久未归乡,其田产已被亲党霸占,彭鸣九气愤不已,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病发逝世。这时年仅十八岁的彭玉麟为免继续遭乡人欺凌,只得听从母亲王氏的建议,避居石鼓书院,后游学四方。当时,他的生活颇为艰难,一度投衡州协标营充任司书,每月支饷,以此养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衡州知府高人鉴偶于客坐见到彭玉麟的文章,极为称赏,招其入署读书,次年(1843年)得隶诸生籍,并在不久后受到学使陈坛赏识,补附学生员,入衡州协标。
诸生从戎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湖南爆发新宁李沅发起义,影响湖南、广西各地。次年(1850年)二月,三十五岁的彭玉麟从衡州协标兵随往镇压,渡湖南靖州神滩、过黄罴岭,路至藕团、贵州黎平牙屯堡,又于下温击败起义军,四月至金峰岭,生擒李沅发。彭玉麟虽是文官,却在此战中崭露头角,受到协将的重视。战后,彭玉麟被拔补为“临武营外委”,赏戴蓝翎。但他辞拒封赏,选择去耒阳朋友经营的当铺,做了管账先生。
咸丰二年(1852年)春,彭玉麟补博士弟子员,又替人管理质库,居耒阳南关外。同年,在太平军攻打长沙,逼近耒阳时,他变卖所有钱财,资助县令招募丁勇抵御。太平军得知此县有所防备,于是放弃进攻。事后,彭玉麟不求叙功,只请偿还所借钱财,因此声名远扬。七月,彭玉麟辞归衡阳。八月,母亲王氏去世。当年,湘军首领曾国藩听闻彭玉麟之名,力邀他加入湘军。彭玉麟同意,在衡州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
湘水扬波
咸丰四年(1854年)初,湘军衡州船厂毕工。是时,湘军水师初具规模,有湘勇五千人,被编为十营,其中在湘潭的有四营,以褚汝航夏銮等为营官;在衡州的有六营,以彭玉麟、杨岳斌等为营官。当时其余九营多为武员,奏事都要倚仗彭玉麟,于是彭玉麟成为了实际上的水师领导者,“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不久后,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督湘军水师、陆师共计一万七千余人,自衡州启程,开始北伐。不久后,太平军石祥祯部击败曾国藩湘军,再占岳州,湘军水师往长沙撤退。与此同时,太平军林绍璋部攻占了湘潭,长沙也被围困,湘军大本营被威胁。曾国藩召集诸营官议战守,推彭玉麟决策。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力主以主力攻打湘潭。按照彭玉麟的规划,曾国藩派褚汝航领湘军水师五营驰赴湘潭,助塔齐布所率陆师攻打西征军。但他违背彭玉麟事先的规划,自督战船四十艘、陆勇八百,合乡团进攻靖港太平军,水陆俱败。曾国藩羞愤投水自杀,左右援救以出。不过就在靖港兵败的同日,彭玉麟分领的一营水师进至近湘潭十里,侦知塔齐布陆师已大胜,于是相约水陆循城进攻,尽焚太平军辎重。城中守军仓卒无计而弃城逃跑。湘军一举收复湘潭,不仅解了长沙之围,且使曾国藩重新拾回东征的信心。这是湘军出师以来的首次告捷,使交战双方的攻守态势从此开始改变,在十年后的《李秀成自述》中被李秀成指斥为“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是天朝十误之一。这是彭玉麟的军事才能、胆识谋略的初露锋芒,他被朝廷叙功任为知县
六月,彭玉麟等率水师再攻岳州,太平军据守南津抵御。彭玉麟与杨岳斌分别埋伏在君山、雷公湖,派小舟引诱太平军船队出战,然后伏兵四起,击毁太平军船只一百余艘,并多次击退其反攻。之后,湘军水师对擂鼓台发起进攻,彭玉麟与杨岳斌各自乘着舢板冲入数量上远超于己的太平军船队,烧其坐船,迫使太平军救援坐船,被湘军击败。此役中,彭玉麟手指受伤,流出的血染红了襟袖,军中都认可他与杨岳斌的勇敢谋略。随后,总兵陈辉龙等率广东水师等新军抵达,军容强盛,彭玉麟“偕诸营从观战”。太平军韦俊等部反攻岳州,陈辉龙、褚汝航、夏銮等率湘军水师下驶抵御,轻敌中伏。陈辉龙、褚汝航、夏銮先后受伤落水身亡。彭玉麟、杨岳斌驾驶舢板前往援救,奋力作战,也兵败退走。自此之后,湘军水战全靠彭玉麟、杨岳斌。
血战湖北
咸丰四年(1854年),湘军陆军多次获胜,水师于是随同进发。八月,湘军进屯沌口,准备攻取武昌。彭玉麟与各军会同商议,决定先渡江攻克武昌城外的太平军据点。沿江太平军自塘角分布至青山,在岸边发砲轰击湘军水师,但湘军水师稳步推进,保持了秩序。沿岸太平军见状,纷纷东退。武昌、汉阳同日被湘军攻取。战后,彭玉麟论功被升授同知
在太平军放弃武昌、汉阳动撤后,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命燕王秦日纲在湖北田家镇严密布防,依据有利地形,“连舟断江”,设置铁索相连,以竹木大放置大炮,列在船队之后,再后布设辎重。田家镇太平军的这一阵势,“望之如大城”。十月十二日,彭玉麟、杨岳斌在距敌营田家镇仅九里的峰觜,与塔齐布、罗泽南共商水陆合攻田家镇破江防铁索之策,当晚即召集水师各营宣布明日开战,分战船为四队:第一队专管斩断太平军战船铁索;第二队专攻打太平军炮船,掩护第一队斩关断索;第三队待铁索打开后立即冲关,直通下游,火烧太平军战船;第四营坚守老营,防守太平军乘虚回攻上游。开战后,湘军水师孙昌凯等驾驶快船直达横江铁链前,椎断铁钩,抽去承链之船,烧起火炉,将铁链烧红后,即用大斧斫断。彭玉麟率舢板船猛攻太平军炮船,掩护孙昌凯等人的行动。铁链既断,杨岳斌率舢板小船顺流直下,直达武穴,然后纵火而上,恰东南风大作,太平军船无法下驶,“烧毁贼舟四千馀艘,夺获五百馀艘”。为防止军士“贪虏获”而军心涣散,彭玉麟纵火焚毁夺取的太平军船只船。次日,太平军自焚营垒,弃田家镇,东退黄梅。湘军趁胜追击,彭玉麟部进至九江府江面。田家镇在武昌与黄石下游的长江北岸,是安徽的门户;隔江而立的半壁山临江耸立,悬崖陡峭,是太平军扎大营拱卫九江的天险要寨。故“田镇已破,湘军水师名天下”。战后,清廷赏彭玉麟巴图鲁名号,“以知府记名”,并“采其战法”,颁下江南北诸水军仿效。
田家镇战后,为防止湘军继续东进,太平军加强了石钟山湖口九江的防守。咸丰五年(1855年)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增援,坐镇湖口,罗大纲部扼守对岸的梅家洲,林启容据守九江,互为犄角。曾国藩亲率一万五千余湘军围攻九江,死伤颇多,仍未能破城;彭玉麟率水师参与围攻,虽一度在小池口、湖口获胜,但随后便被太平军夜袭大营,损失了曾国藩驻扎的帅船。九江不下,曾国藩借水师优势转而攻扑梅家洲和湖口。彭玉麟部营官萧捷三率一百二十多条触板从长江冲入鄱阳湖,企图歼灭太平军水营,结果被太平军封锁入江通道,断了后路。行动灵活的轻舟被困在湖内,与外江水师隔绝;而外江巨舟由于失去舢板掩护, “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多次被太平军夜袭,焚毁大半,曾国藩只得下令退师。彭玉麟救援不及,随外江水师残部返回武汉。自此,湘军水师分为内湖和外江两部分。
之后,曾国藩命彭玉麟率尚存较好的七十余艘战船,以援鄂为名,驶赴沔阳州新堤修理。就在此时,武昌、汉阳再度被太平军攻陷,彭玉麟则招募士卒、打造船只,使外江水师恢复到三千人的规模,由他和杨岳斌分别统领。在恢复一定的力量后,彭玉麟应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邀,水陆齐进,进攻汉口。彭玉麟自金口进军,在鲇鱼套破太平军,并解救了被太平军打败的北岸陆军,趁势攻塘角,焚毁太平军船只二百余艘。他因功被授为浙江金华知府。
咸丰五年(1855年)七月,彭玉麟自沌口出发,攻克蔡店及其南北两岸的石城。随后,他在围观五显庙不下的情况下,决心先搁置该处,深入虎穴,从太平军船队后发起攻击,疾驰至襄河口,夜袭汉阳,擒获太平军将领酋萧朝富、吴会元。在攻取汉阳后,他转而攻陷五显庙,摧毁晴川阁木城,并在叶家洲焚毁太平军船只二百余艘。
当初,湘军水师由沙口还屯沌口途中遭遇太平军炮击。彭玉麟所乘战船桅杆折断,难以前进,形势危急。此时,杨岳斌乘战船经过,彭玉麟急忙呼救,杨岳斌假装没听见,迅速离开。恰好彭玉麟部将成发翔驾驶舢板路过,彭玉麟跳进舢板,才逃过一劫。战后,胡林翼上疏称赞彭玉麟“忠勇冠军”,胆识沉毅,清廷下诏嘉奖,“以道员记名”。
此时,塔齐布去世,萧捷三中炮阵亡,内湖水师群龙无首,于是曾国籓札调彭玉麟前来江西统领内湖水师。彭玉麟之前告假回到长沙,曾国藩屡次催促他来江西统领内湖水师。但这时袁州、瑞州都被太平军攻陷,自湖南往江西的道路阻塞,彭玉麟只得伪装成游学乞食者,敝衣徒步七百里,躲过沿途太平军重重关卡的盘查,只身赶到南昌的曾国藩大营。湘军水师被隔为两支之后,水师力量大减。彭玉麟接管内湖水师后,大加整顿,使内湖水师扩充到了“十营,船六百艘”的规模。
咸丰六年(1856年),彭玉麟被擢升为广东惠潮嘉道。他在樟树镇、临江吴城、涂家埠等地多次击败太平军,收复了南康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回乡处理父丧,彭玉麟与杨岳斌共同代领曾国藩所部湘军。九月初,湖军与太平军之间的胶着状况出现新的变化,鄂东拉锯战结束,江西援军毕集,湖北湘军在攻占池口后全师东下,第二次湖口战役开始。彭玉麟约同杨岳斌夹击湖口,但内湖军水师被太平军阻遏石钟山、梅家洲外。在这种情况下,彭玉麟率内湖水师分三队,依次冲突出湖,杨岳斌率湘军外江水师至湖口,发炮声援。湘军内湖水师和外江水师,时隔两年半后,重新会合,将士“欢声雷动”。湘军趁势攻克湖口及对岸梅家洲。彭玉麟因功加按察使衔。
咸丰八年(1858年),彭玉麟、杨岳斌率湘军水师接连拔除枞阳、大通、铜陵、峡口的太平军据点,配合李续宾部湘军陆师攻克九江府城。因克复九江之功,清廷赏加彭玉麟布政使衔。
连战克捷
咸丰十年(1860年),彭玉麟拔营与杨岳斌合兵一处,并分兵援救被太平军攻击的彭泽、湖口,攻克都昌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彭玉麟抵达下巴河,调度水师,成功阻止太平天国陈玉成部渡江南下。一个多月后,清廷以彭玉麟补授广东按察使。其后,彭玉麟、李续宜率部水陆齐进,攻克湖北孝感、天门、应城、黄州、德安等地。清廷擢升他为安徽巡抚,命其帮办钦差大臣袁甲三军务,“颍、寿各军悉归调遣”。但彭玉麟认为已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朝廷勿弃长用短,于是一连三次辞谢。朝廷嘉奖他的诚恳,于是改任他为水师提督
同治元年(1862年),彭玉麟被授为兵部右侍郎,奉诏节制镇将。他担心自己跃居杨岳斌之上,会使他有不满情绪,于是苦心调和,最终使二人相安无事。同时他还兼管新设立的太湖水师。同年,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曾国荃部陆师进攻江宁府(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湘军先克安徽太平府,随后水陆齐进,一路“克铜城闸,复巢县、含山、和州,袭破雍家镇、裕溪口,夺东西梁山,进攻采石”,又攻克长江天险金柱关。每次诸将冲锋时,彭玉麟都乘坐小船督战,命人举红旗作为标识,使将士不敢懈怠。有时,他也潜入陆军查看作战情况,往来飘忽不定,但凡他途经之地,军民都不敢违法作乱。之后,彭玉麟督部将王明山等会同曾国荃部攻陷江宁头关。曾国荃驻师城南雨花台,彭玉麟率湘军水师,进抵江宁护城河口。太平军自东坝拖出战船数百艘,布满固城、南漪两湖,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小划入湖作战。
同治二年(1863年),彭玉麟、杨岳斌率领湘军水师,进袭江浦。驻守江浦的太平军撤退。彭玉麟等分兵猛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攻克天险九洑洲。从此以后,湘军水师往来江宁上下,再无阻碍。随后,他又率军回解青阳之围,与鲍超部水陆齐进,攻陷高淳东坝、溧水等地。至此,天京的所有物资补给线全部被切断。清廷根据彭玉麟他立下的前后战功,赐他黄马褂。不久后,杨岳斌赶赴江西督师,彭玉麟得以独自统领湘军水师。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论功行赏,因彭玉麟创立湘军水师之功,赏加其太子少保衔,赐封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筹防江海
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命彭玉麟署任漕运总督,他再度疏辞,理由是自己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见识迂愚,不会与各方圆通相处。同治帝鉴于其言辞诚恳,只得作罢,但让他与曾国藩等商议湘军水师善后事宜。
同治七年(1868年),彭玉麟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次年(1869年)春疏请终制回籍,得到允准,由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掌管长江水师事。
彭玉麟回乡后,长江水师逐渐不守规制,崇尚奢靡,篙工、舵工竟不能驾船,以至于有人建议废除长江水师。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逝世,同治帝起复彭玉麟巡阅、整顿长江水师。他上奏清廷,详酌长江水师事宜,认为将才宜慎选、积习宜力除、军政宜实讲、体制宜复旧。并认为长江水师不宜兼习弓箭。此外,他弹劾不称职的将官一百余人,还为黄翼升申请开缺回籍养病,推举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接替其任职。经他整顿后,“长江水师又大振”。年底,彭玉麟入京觐见,在养心殿东暖阁接受同治帝及两宫太后的召对。慈禧太后问及长江水师利弊、筹防江海等事宜,彭玉麟一一作答。随后署任兵部右侍郎,获赐“紫禁城骑马”的荣誉。适逢同治帝大婚,他充任宫门弹压大臣。随后彭玉麟辞去朝中职务,仍回巡长江。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6日,彭玉麟行抵瓜洲江岸,与新任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面晤,将长江水师应办事宜商酌周妥,交代布置一切。11月5日,彭玉麟巡阅长江完毕,回到衡州原籍。
光绪元年(1875年),彭玉麟上奏清廷,认为欲图自强,需从清吏治、严军政、端士习、苏民困四个方面着手。
光绪二年(1876年),彭玉麟由衡州出发,巡阅长江。
光绪七年(1881年),彭玉麟被署任为两江总督,他接旨后即上疏请辞,隔日后又再次上辞疏。清廷无奈,于是让大学士左宗棠接替,但仍留彭玉麟督江防、海防。有朝臣建议长江提督应该驻于吴淞口外,彭玉麟上疏提议:“江南提督的职责在海防,请多添置兵轮(军舰),使其独立一军于海上。长江提督职责在江防,请仍由臣督同巡阅,改驻吴淞,会同操练兵轮,以通江、海。”
光绪八年(1882年),彭玉麟在京察考核中得一等,次年(1883年)被擢升为兵部尚书,他仍推辞。在之后的京察中,彭玉麟仍列一等,是罕见的“以既开缺之侍郎、未任事之尚书而三载考绩与焉”的官员。
复起抗法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奉旨赴广东会同筹办防务。他招募四千人随行,驻军大黄駪。派部将王之春、黄得胜防守琼州钦州灵山娄云庆、王永章等驻守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同时增加士卒、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人家和渔舟,分派其把守内海港口。不过法军最后没有到来。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获胜。不久后,清廷决定议和,停战撤兵。彭玉麟疏请严备攻守之势,以防后患,并陈述六条关于海防善后的建议。光绪十二年(1886年),彭玉麟捐俸银一万二千两,建船山书院
病重离世
彭玉麟之前在西湖时,已得偏瘫之症。在广东三年,被瘴疠侵蚀,旧病发作。等到自广东北上时,已经不能饮食、言语,行走都需要四个人搀扶。他屡屡疏请致仕,均被清廷温言挽留。光绪十四年(1888年),彭玉麟扶病巡阅长江水师,这是他最后一次巡阅。当到安庆时,安徽巡抚陈彝见彭玉麟病势沉重,将其病情奏报清廷。清廷这才允许他开缺回籍,仍保留巡阅差使。此后彭玉麟的病逝日趋沉重。
光绪十六年三月初六日(1890年4月24日),彭玉麟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享年七十五岁。据说其临终前身边仅有老兵数人。四月壬寅日,光绪帝闻其遗疏,下诏褒奖彭玉麟,追赠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赐谥号“刚直”;又下诏于衡州原籍及其立功省份为他建专祠,将彭玉麟生平的战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擢升彭玉麟之孙、候选员外郎彭见绅为郎中,彭见绶、彭见粹也得到吏部引见。十一月,葬于衡阳章木寺附近。
主要影响
军事
彭玉麟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骁勇善战,善于谋略,应变有方,擅长驾驭部众,在湘军中有很高威望。
咸丰三年(1853年),在曾国藩的授意支持下,彭玉麟购买洋炮,制造大船,训练将士,为创建和领导湘军水师做出了贡献。次年率湘军水师于湘潭败太平军,后随军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后来率湘军水师在湖口被石达开打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军大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接着,率湘军水师攻占湖口、九江、安庆。在攻占天京(今南京)的战役中,亲率水师策应曾国荃陆师沿长江东下,堵截天京护城河口。第二年他攻下江浦、九洑洲、浦口,断绝了天京粮道,是攻陷天京的功臣。
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他一心扑在清军长江水师的建设中,会同曾国藩参与了湘军水师的改制工作,将其改组创建为长江水师,成为清廷经制之师。在长江水师弊端丛生之际,他不顾年老体衰,巡阅长江水师多年,革除长江水师弊端,惩治不法水师官兵,为长江水师的发展延续作出一定贡献,同时受自身学识和湘军身份所限,他固守旧式治军方法和武器装备,又限制阻碍了长江水师向近代化方向的转变。后来长江水师被李鸿章全盘接收,成为北洋水师最主要力量。彭玉麟也被视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
书画
彭玉麟多才多艺,诗书画俱佳,他一生画了上万幅梅花图,在每幅梅花图都题上以梅花寄情的咏梅诗。这些号称“梅花百韵”的咏梅诗,寄托了彭玉麟一生对梅姑的思恋、愧恨。他笔下的梅花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意随笔至,笔随气行,画成后只见老干虬枝,全树满花,观者只觉得淋漓墨气扑面而来。后人评价其梅“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曾国藩称之为“兵家梅花”。
彭玉麟的《墨梅图》是一幅画梅杰作,入选“衡阳民间国宝”,与郑板桥的墨竹齐名,被称为“清代书画二绝”。该画以水墨绘一老梅蜿蜒横斜,上不见结顶,下不见根底,主干铁骨挺拔,周身苍皮藓苔,枯眼斑斑。虬枝曲折盘环,枝蕊参伍交错,给人以老树繁花、生机勃勃的感觉。画上题诗,让人更能体悟到“儿女心肠,英雄肝胆”的意境。
彭玉麟的书法超伦拔萃,字体非颜非欧,气格亦豪亦秀,颇为一时士大夫所称道。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评彭玉麟的书法为:“书能观人,信不虚矣。”
(书画图册部分参考资料)
文学
彭玉麟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一生作诗近百首,主要见其好友俞樾整理编成的《彭刚直公诗集》。俞樾曾对彭玉麟的诗文水平曾作出评价:“和章行云流水,随笔抒写,风韵神味,无一不胜,真天才也!”
彭玉麟平生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是不断变化的。他早期的文风被王闿运概括为“清雅”二字,如在《游语溪》诗中,他善用“小桥”“苔藓”“细雨”等朴素的自然景物,营造出清新脱俗的环境,展现其对自然的细致体悟,也同时反映出早期的彭玉麟身上就已经具有了淡雅的“寒士”气质。
不过,彭玉麟自称学诗“五古则规摩《文选》;七古则祖述昌黎(韩愈);五七律喜读杜(甫)作,兼求苏(轼)、黄(庭坚)”。正因对韩愈的推崇,彭玉麟大部分诗歌的风格更偏向壮阔绮丽。他“刚介绝俗,素厌文法”,不讲求古韵,不刻意雕琢,偏好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如在《秋日车中漫兴》诗中,他以“垂杨”“菊花”“秋柳”等平常的景物,与征战后的疲乏形成自然的呼应。作诗之人虽然身心俱累,但又未曾拖沓延缓,短暂的停留之后,又再次踏上征途。大漠美景皆留在身后。即使是在平淡的描述中,也能透露出彭玉麟不畏艰险,心忧天下的豪迈气质。总之,不管是用词的斟酌还是整体风格的打磨,彭玉麟都遵循著“自然”二字,以韩为师,描绘自然绮丽之景,抒发豪放雄浑之情。
除却文学风格上的绮丽,彭玉麟的诗歌中也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尤其是《从征草》《巡江草》《北征草》三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彭玉麟出征作战的路线和过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史学
在史学方面,彭玉麟十分重视书籍编纂工作,亲身参与了《衡阳县图志》《衡阳县志》《希贤录》《国朝柔远记》等书的编撰。
历史评价
曾国葆:“是二君(指彭玉麟、杨岳斌)者,吾观其部分诸事,皆大将才,非从人俯仰者也。”
胡林翼:“忠勇冠军,胆识沉毅。”
李孝笙:“元老壮猷重拥节(指彭玉麟在中法战争中在广东抗法),令人却忆武安君。”
光绪帝:“前兵部尚书彭玉麟,忠清亮直,卓著勋勤。以诸生从戎,转战东南各省,所向有功。会同原任大学士曾国藩,创立长江水师,筹画精详,规模悉备。历受先朝知遇,由知府荐擢封圻,内陟卿贰。……十馀年来,力疾从公,不辞劳怨。……方冀调理就痊,长资倚畀。兹闻溘逝,悼惜殊深。”
曾国荃:“下为河岳,上应日星,一旅起衡湘,志量不居三代后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大勋垂宇宙,忠清无愧九重褒。”
郭嵩焘:“收吴楚六千里,肃清江路之功,水师创立书生手;开国家三百年,驰骋名扬之局,亮节能邀圣主知。”
陈士杰:“同侪只几辈仅存,那堪雾暗星沉,南岳又惊奇士殒;隔岁向三潭小住,际此风和日丽,西湖应盼主人回。”
李篁仙:“长江数千里之间,论荆楚将才,惨淡功名全在水;危崖百十寻以上,对梅花片石,轮囷肝胆尚思。”
周崇傅:“曾侯之正,左傅之刚,惟公鼎足其间,中兴大业三人杰;宏景无才,长源无识,折我私心所仰,南岳诸峰一老臣。”
李瀚章:“得祖豫州(祖逖)之直,得刘并州(刘琨)之刚,每思击楫中流,慨旧雨凋零,江左功名成一恸;于曾文正则师,于左文襄则友,总是昔时同泽,望衡云黯谈,中兴人物并千秋。”
沈秉成:“天上将军,比伏波战舰,下濑戈船,晚年缓带轻裘,犹为九边镇群牧;山中宰相,想衡岳瞻云,圣湖泛月,此后啼猿唳鹤,空传十赉在人间。”
许振祎:“江湖遥领老尚书,洒泪飞腾为从古,上将元勋,别开生面。天壤如公真国士,忠清刚毅赞中兴,平夷荡寇,特立长城。”
陈彝:“何以吊孤忠,有正气一歌、出师二表。斯人竟千古,剩西湖水碧、南岳峰青。”
陈宝箴:“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是公生平得力语,万古气节功名,都从此出;癖于诗,癖于画,癖于游,他日苍茫堕泪处,绝好湖山亭榭,更待谁来。”
黄体芳:“于要官、要钱、要命中,斩断葛藤,千年试问几人比;从文正(曾国藩)、文襄(左宗棠)、文忠(胡林翼)后,开先壁垒,三老相逢一笑云。”
王之春:“洁清方文靖,劳瘁似武乡,高尚绍邺侯,丰裁超忠介,使车持节,犹是布衣。当年爵禄频辞,岂忘天下乐忧、民间疾苦。荩臣捐性命,自甘剑浙矛炊,迨至国狗全歼,狂鲸永息,东南奠定,中外安攘,置酒方歌风,何遽大地陨星,又弱一个;伟业著鄱湖,芳踪留浙水,勋名垂粤峤,遗爱遍长江,兵法传薪,实难负担。畴昔戎机参赞,曾以干城属寄、国士相期。知己感生成,愿倚泰山北斗,谁料灾缠二竖,梦兆两楹,甲马辰飞,酉鸡夜变,无缘再立雪,愧未于场筑室,独居三年。”
吴熙:“先声震朔漠炎荒,疆寄虽辞,边防终赖,谁敢当江海楼船,持节任优游,于今古名臣列传中,创格独新,要不外退省为怀,战战兢兢无坠志;余力辟东洲讲舍,十年树木,万卷藏书,已非复关山戎马,骑箕犹眷恋,原二三豪杰为时出,通经致用,以仰答爱才如命,勤勤恳恳之深心。”
高鹏年:“南岳西泠,大地茅庐两个;吴头楚尾,中流砥柱一人。”
徐琪:
奎斌:“能让高位,闻危事则不辞,完一世功名,是谓真廉兼大勇;最爱苍生,遇奸人则必剪,问后身因果,若非菩萨便金刚。”
苏元春:“是衡岳间气所钟,百战余生,依旧驰驱劳国事当海上虏氛未靖,九原遗憾,还应慷慨策边防。”
丁义方:“公比武乡侯,讨贼筹边,赢得大名垂宇宙。我事文中子,感恩知己,难禁老泪洒江滨。”
樊森:“大业著中兴,是良将、是名臣,湘乡以还,此为元老秀。才任天下,亦江湖、亦廊庙,希文(范仲淹)而后,仅见斯人。”
欧谦:“紫光阁毛发一新,问凌烟功臣,可有此癯仙面目。黄龙府泪痕犹在,只西湖明月,还照著铁石心肠。”
柳均煦:“品似范希文,当为秀才时,即任天下。心同岳少保,行到黄龙府,痛饮诸君。”
盛元音:“肝胆英雄,书画寄余闲,一颗图章留本色;根柢秀才,勋猷元老,河山资保障,千秋史笔有灵光。”
张志尚:“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刘思训:“起家杀贼,垂老筹边,三十年林下尚书,望杨柳旌旗,留得清风动江渚;冰铁须眉,神仙标格,一万幅人间图画,问梅花消息,顿惊明月冷孤山。”
恽炳孙:“其为气至刚,从孟氏得来,斯称善养;人之生也直,经孔门论定,不惭古愚。”
唐家丰:“公殁没存,在天为日星,在地为河岳;我生憾晚,深未见江汉,高未见华嵩。”
黄节:“中兴祠庙满西湖,衡岳尚书早退居。未可白衣呼李泌,也随青笠学髯苏。风流顿尽东西泠,名迹何如大小姑。博得瀛洲分一席,江山如此再来无。”
葛存虚:“然雪琴天资忠孝,功业烂然,称中兴名臣,足以慰节母地下矣。雪琴以诸生从戎,在军中二十年,战功卓荦,中外共见。然其人实温温儒雅,善画墨梅。”
赵尔巽等:
郭则澐:“惜同时将帅如刚直者,曾不多观。”
唐浩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求官、跑官、钻官、买官,又有多少人为了升官,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干得出,还有多少人或颟顸无能,或老迈病弱,却依旧占着一个职位不放。像彭玉麟这样一生辞谢六项崇职要缺,甘愿做苦役实事,甘于做普通百姓的人,衡之古今官场,实在是凤毛麟角,难寻难觅。”
轶事典故
字号别名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根据其字,时人多称为“彭雪琴”,如左宗棠,曾国藩曾称之为“雪琴仁弟”;又有人摘其字中“雪”字,单称为“雪帅”,如曾国藩、刘坤一郭嵩焘及李鸿章等,沈葆桢称之为“雪帅仁兄大人”;因其位加保傅,也有“彭宫保”之称。
铁血寒梅
彭玉麟以画梅名世,据称是思念梅姑之爱情之物,“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学者罗尔纲考证,梅姑名为王竹宾,本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竹宾,以辈分而言,可以说是彭玉麟的阿姨,较他年长几岁,人称梅姑,据说彭玉麟称她“姑姑”。彭玉麟童年时,在安庆与舅父王家同居,与年纪相近的梅姑“少小相亲意气投”,成为青梅竹马,而彭玉麟自少“玉貌风流,丰姿俊雅”,与梅姑情愫渐生,至私许终身。十七岁,彭玉麟跟父母回到他的家乡衡阳来。过了十二年,舅父死了,把外祖母和梅姑接来衡阳。这时候,他已经娶妻邹氏。梅姑到衡阳后不久后便出嫁别家姚氏。在梅姑出嫁前,他和梅姑曾有一种“非常的图谋”,只因“决断迟”了,便把时机错过。四年后,梅姑因难产而亡。彭玉麟闻讯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发誓要用余生画十万梅花以纪念两人之情。他每画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彭玉麟说到做到,他画了整整四十年,才完成了以万幅梅花纪念梅姑的承诺,丧妻后终生未娶。他画的梅花: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辞官隐居期间,一是在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二是在家乡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诗作画。
与此同时,彭玉麟的家庭生活却是十分的不幸。他曾在上皇帝的奏折中直陈“臣无家室之欢”,大概与夫人邹氏相处不睦。
廉洁奉公
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虽六辞高官,却在国家危难之时,抱着年迈多病之躯,临危受命。如他自述:“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性犹不耽安逸,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甚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彭玉麟平生崇尚简朴,显贵后偶尔微服出行,也是穿戴布衣草履,一幅村夫打扮。他巡阅长江时,每次前往营官驻地视察,营官都急忙将厅中陈设的古玩及奢华的装饰一律撤去,才敢迎接他入门。曾经有一名副将花费千金购置一尊玉钟,听到彭玉麟来到的消息,慌忙捧着玉钟躲避,结果不幸将玉钟打碎在地。已经入厅的彭玉麟见到,只是微笑道:“真是可惜了!”副将大惊失色,伏在地上,不敢仰视他。一次,彭玉麟在友人家中宴饮,见珍馔满席,皱眉不悦,始终难以下箸。在饮食习惯方面,他仅爱吃辣椒和豆酱而已。彭玉麟晚年退居西湖退省庵时,曾有客拜谒,见他“衣茧绸袍,加羊皮外褂,已裂数处,冠缨作黄色”,虽陈旧而不改。其屋内除笔砚外,只有两个竹。不到一会儿,彭玉麟招待客人用餐,桌上是自家栽种的蔬菜,桌中只有一盘肉而已。
早在咸丰四年(1854年)冬,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陷了田家镇后,清廷奖励4000两白银,他却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他在给叔父的信中说:“想家乡多苦百姓、苦亲戚,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还要求他叔父从中拿出一些银两在家乡办所学堂,期望为家乡“造就几个人才”。对自己和家人却甚为严苛。当他得知儿子花费2000串铜钱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即去信严辞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说他一贯将“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并不来信告示于我,遽兴土木;既兴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谓吾反常,不能实践,则将何颜见人!”其实,他儿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过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
同治三年(1864年),他曾说:“顾十余年来,任知府,擢巡抚,由提督,补侍郎,未尝一日居其任。应领收之俸给银两,从未领纳丝毫。……未尝营一瓦之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彭玉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按清朝制度,凡文武官员于正式薪俸之外,由国家另行发给养廉金一份,于离职之日一次发给,以奖官守,并杜绝贪污。据此计算,彭玉麟自咸丰五年(1855年)至同治元年(1861年)间,应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但他分文不取,全数上交国库充作军饷。彭玉麟考虑到他一个人这样做可能使人怀疑他沽名钓誉,因而又请求曾国藩出面向朝廷说明。彭玉麟在去世前,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经费等等加起来上百万两的收入全部捐出来做了军费。
刚强疾恶
彭玉麟为官秉公办事,疾恶如仇。清廷也知晓彭玉麟的廉直奉公,对其委以重任。如言官弹劾两江总督左宗棠、刘坤一,湖广总督涂宗瀛、两广总督张树声时,清廷都命彭玉麟负责审查。彭玉麟公平裁决,务求真实,受到舆论称许。
曾国荃是曾国藩亲弟,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部纲纪废弛,还抓住了曾国荃两名吸鸦片的战将。曾国藩是彭玉麟恩师,但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曾国荃也曾向其兄抱怨彭玉麟“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彭玉麟卸掉实职后,清廷委托他每年巡阅长江水师一次。在巡阅使一职上,彭玉麟“以长江巡阅自任”,更充分体现他嫉恶如仇、执法峻厉的为官特色。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首次巡阅长江水师,便会同当地督抚特参庸劣总兵副将等将弁一百一十六名,长江沿岸千里为之一震。光绪三年(1877年)巡阅时,他又将诱劫友妻、谋杀其友、淫恶藐法的湖北忠义副营营官副将谭祖纶就地处决,又上奏请将有失察之责的提督刘维桢交部严议。光绪四年(1878年)巡阅时,他又奏请将年近七旬精力衰弱的岳州镇总兵彭昌禧开缺回籍。光绪十年(1884年)巡阅时,又奏请将江西水师统领万重暄、江西南赣镇总兵王永胜等人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又建议将江苏候补道朱麟成等七人一并革职,以儆官邪而肃吏治。接下来,他又参劾江南军需局道员赵继元恃势揽权妄自尊大。光绪八年(1882年),参劾提督萧泰来私购房产用兵丁当工役等事,请降其为副将以示薄惩。同时又奏请革除揽权纳贿之道员王诗正、知县柳葆元。彭玉麟的这些刚正严明的参劾,令长江水师及两岸府县那些不法文武官员提心吊胆,生怕一朝落到他的手里。
此外,彭玉麟常乘小舟,穿戴“草笠短褐”出巡,无人识得。遭遇游勇会党不法扰民时,他即刻将其刻斩首示众。他曾经同时上疏劾提督以下的官员达一百九十余人。在彭玉麟的努力下,长江沿岸治安得到保障,有“江路顿肃”之誉。此外,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也被彭玉麟处死。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民间流传下一句佳话:“彭公一出,江湖肃然。”
彭玉麟晚年罹患风疾,口齿不清,每次要发出一封奏折,都先在腹中成稿,然后口授他人。旁人有时猝然之下无法理解其意,彭玉麟便会发怒,用手敲击桌案,或者在哂嘲一番之后才告诉他。
彭俞交往
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到杭州养病,住在学者俞樾提供的孤山南麓“诂经精舍”的第一楼(俞樾时为“诂经精舍”山长),因此相识相知。俞樾趁此要彭玉麟画梅花,彭玉麟应命,除画梅以外,还回诗称:“画梅一幅当房租。”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巡视长江,路过苏州,俞樾带着十岁的孙子俞陛云去看望,彭玉麟看中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决定将长孙女彭见贞许配给他,于是彭、俞二人成了亲家。两人互有诗词互赠,来往频繁,相交甚欢。彭玉麟去世后,俞樾为其撰写神道碑,并整理其遗著,相继刊印了《彭玉麟奏稿》《彭刚直公诗集》。
八大生员
同治、光绪年间,有八位读书人未曾参加科举考试,而以军功进身,最终官至尚书、督抚级大员,被时人称为八大生员。这八人是:两江总督曾国荃优贡)、兵部尚书彭玉麟(附生)、两江总督刘坤一(附生)、云贵总督刘长佑拔贡)、两广总督张树声廪生)、两广总督李瀚章(拔贡)、陕西巡抚刘蓉(廪生)、安徽巡抚李续宜(附生)。
人际关系
亲属
(表格参考资料)
友人
俞樾(见“轶事典故-彭俞交往”)
张之洞:与彭玉麟因中法战争而成为同僚,彼此相处融洽,共同抗敌,成为忘年交,张之洞曾有师事彭玉麟的愿望。
主要作品
彭玉麟虽以战功闻名,但亦擅于文墨。他自为官以来,“幕无僚友”,上到朝廷章奏,下到与朋友的书札,都是自己亲手撰稿,不假手于他人。彭玉麟死后,由友人兼亲家俞樾整理奏疏、诗,结集付梓,分题为《彭刚直公奏稿》与《彭刚直诗集》(各8卷,诗集收录诗作500余首)。彭玉麟著作结集刊行于世的,除此两种以外,尚有光绪年间湘阴郭巉站堂摹刻本《彭大司马手札》一册,收集了彭玉麟致郭崑焘手札16通。2003年8月,岳麓书社整理出版《彭玉麟集》,2008年再版重印。
后世纪念
庵祠
主词条:退省庵
退省庵,又名彭玉麟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江东文化风光带。清同治八年(1869年)春,彭玉麟回衡州后,“以渣江旧居久荒圮,于府城东岸作草楼三重自居”,亦号“退省庵”(今杭州西湖亦筑有退省庵),“皆自建,不烦公费”。彭玉麟逝世后,后人以退省庵之右作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彭公祠被改为浙江先贤祠,祀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四人。
纪念活动
2017年1月11日,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衡阳师范学院主办,衡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衡阳师范学院期刊社承办的“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影视形象
2017年电影《龙之战》:李子雄饰演彭玉麟。
史料索引
俞樾《彭刚直公神道碑文》
王闿运《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10《彭玉麟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8 10:2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