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渔隐图
元代王蒙绢本画作
《花溪渔隐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细节
全图境界南深,气势雄浑,山峰实开涟绵,景物丰茂,两岸桃花盛开,春意盎然。桃红柳绿,山重水复,观其画即如身临其境。花溪前一渔者摇船而过,山场中的人家,是点明隐居者的环境。
图绘山泖之间,溪水聚而成潭,山角下茅舍一区,杂树环绕、绿树成荫,房中有妇人活动。门前有潭水曲折,坡岸参差,水中一舟轻渡,高士垂钓其间;画面下部有树木坡岸、屋宇、人物;画面中部山坡逐渐向上,其势愈陡,至上部而成高山大岭。
题跋
款题:御儿西畔霄溪头。两岸桃花绿水流。东老共醉千日酒。西施同泛五湖舟。少年豪侠知谁在。白发烟波得自由。万古荣华如一梦。笑将青眼对沙鸥。
黄鹤山中樵者王蒙。 敬为玉泉尊舅画。 并赋诗其上。前篆书“花溪渔隐”四字。后有沈梦麟题云。游尘野马日纷纷。 溪上群峰紫翠分。欲趁渔舟问津去。桃花源上下灵氛。洪武癸酉九月晦日。霜睛策杖。过宗侄口口隐居。索题俚句云。华溪沈梦鳞。
左方中又题:终日垂竿古渡头。时人谁识旧风流。暂依此处种桃者。还忆当年载药舟。对景使人怀角绮。入山容我问巢由。得鱼活酒共妻饮。一醉忘机笑狎鸥。后署都良次韵。
左方上有李绍私印一印。下有半印不可识。右方上有兰亭居士鉴赏一印。
上方有乾隆甲戌御题诗一首。鉴赏宝玺。五玺全。叉乐善堂图书记一玺。
另鉴藏玺印有:五玺全、“乐寿堂图书记”“石渠继鉴”、“重华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收传印记有:“李绍私印”、“兰亭居士鉴赏”等。
创作背景
赵孟頫是吴兴人,作为元代渔隐山水之首倡,与这种地域因缘不无关系:“害有华溪,胜国时,人多写华溪渔隐,盖是赵承旨倡之。王叔明是赵家甥,故亦作数帧。《花溪渔隐图》右上王蒙用篆字书写“花溪渔隐”四个大字,后面诗云:”黄鹤山中樵者王蒙敬为玉泉尊舅画并赋诗于上,“可知此图是画给他的舅舅的,诗的内容反映了他对泛舟五湖和隐居山水中的向往,当然也是他舅舅的向往。这是当时多数知识分子渴望远离尘俗的烦嚣喧闹,而归于自然之中,过着泉石啸傲、渔桃隐逸式生活的共同向往。王蒙虽然要做官,但内心未必不想于明山秀水中过着离世绝俗的生活,否则他就不会自号“黄鹤山中樵者”了。而此图的构图及山石、树木的画法与晚年作品略有不同,因而大致可以推测此图的创作时间应较《葛稚川移居图》略晚,属于王蒙隐居时期的作品。
艺术鉴赏
主题
这幅画中,其画的意境幽深,山重水复,渔村茅舍,似进入了世外桃源,引人入胜。反映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眷恋对于隐居的流连。
构图
此图的构图呈“S”形,开合有度,虚实相生,虽与晚年饱满充实的构图法略有区别,但画面总体的安排亦是相当充实饱满,体现出王蒙一贯的作风。构图繁密,以平远式布局由近推远,近处是平静的水面。
技法
作者基本上用细柔的线条漫不经心地皴写,写得繁繁复复,但也显得十分潇酒。他先敏写出山石的结构和凸凹明暗之后,又用小苔点根据结构繁繁密密地点了一通,加强了山石的分量。王蒙画树几乎是一树一法,或点或勾,皆很认真。然后着色演染。 在技法上,山石用长线条的披麻皴,自上而下,由密而疏,由浓面淡,自然纷披而下;山头用重墨点苔,远望郁郁葱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南方山石所特有的温润清秀的质感。图中人物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葛稚川移居图》中的人物画法颇为相近。
《花溪渔隐图》全幅上部留白,三面环山,山的轮廓线十分明确,系用秃笔勾就用干笔皴擦加上不多的浓墨点苔,内轮廓线不清,用的系南朱画家的方峭之笔,又近似北宋山石皴法。画底部小树数丛,系用细笔勾皴,山石环抱,江水一泓,山村汀渚落英缤纷。树旁屋舍数椽,远处小亭翼然,板桥横卧。旁有一舟,一人似在划船,下面又似董源江山画法,充满雅淡的山水之气。
名家点评
清代书画收藏家吴其贞:丘壑平远,甚幽邃;桃花皆为双勾墨水者;画法甜媚;风韵过人;神妙作也。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王今栋:从全画看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等人的笔墨痕迹,并赋以融合变化。创造出王蒙的个人风格,具有线条繁复、点苔茂密、苍苍茫茫,深郁浑厚的特点,抒发了王蒙淡泊尘俗、静心养气、隐逸林野的心怀,是元代风格独特的山水画卷,笔墨虽然稠密,但又令人觉得疏明深厚,十分独到。
后世影响
《花溪渔隐图》因江南树木葱茏,新篁杂柯互相辉映,王蒙为真实地表现这江南山色的特点,在董、巨笔墨的基础上稍作了一些改变。经过改变,发掘出了一种新的皴法—解索皴。解索皴是对披麻皴演变的产物。它的运笔,不如披麻皴的平实,而是略带转折,由集而散,笔致修美。这一皴法,后来成为山水画中又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沿用至今。
历史传承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王世懋、康熙年间名臣宋荦、清内府曾收藏此画,后原故宫博物院藏,后国民党败退大陆,从故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在“元四家”中,他年岁最幼,却是元四家中技法最全面、功力最精深的一位。他擅长诗文书法,喜画山水,早年师法赵孟頫。在元代,王蒙曾人仕,做过刑部理问之类的闲散小官,元未大乱之时,他隐居于杭州附近的黄鹤山中,一住就是多年,明代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谋反罪,王蒙曾在胡府中看画而受到株连,被捕入狱,竟病死于狱中。王蒙的山水画多是表现深山隐居的生活,皴法在董、巨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解索皴。运笔用墨及写景布势都富有丰富的层次变化,景色郁然深秀,章法稠密,并能画人物,功底颇深。王蒙的创作方法大致分为水墨和设色两种面貌,《青卞隐居图》是水墨山水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太白山图》《丹山瀛海图》《秋山草堂图》是设色山水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17:31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