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
苏州市)人。中国
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
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
吴县(今江苏省
苏州市),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
绍兴十二年(1142年),
宋高宗生母韦氏(
显仁皇后)从
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
昆山荐严资福
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
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
司户参军,于此年春季抵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临安,监管
太平惠民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政所
检讨官,兼敕令所。
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
枢密院编修官。十二月,任秘书省
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范成大被改授为
校书郎。六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调任
著作佐郎。次年二月,任尚书吏部
员外郎。三月,被人诬陷逾越等级,遭罢职,旋即领
宫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范成大被朝廷起用,出知
处州。次年五月,入宫
陛对,向
宋孝宗“论力之所及者三”,分别为日力、国力、人力,他认为这三力如今都被不急之务空耗,孝宗予以嘉纳。七月,赴处州任,至八月抵达。范成大为处州创设
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
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
义役既行,公私都称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为礼部
员外郎兼
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规定以绢统计赃物数量,估价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说:“
承平之时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估的价超过几倍。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有三千足够了。如今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孝宗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条文。”于是绢价增为四千,而刑罚减轻了。十二月,任
起居舍人兼
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
使不辱命
宋廷在与
金国签订
隆兴和议时,忘了议定接受
国书的礼仪,孝宗曾为此感到后悔。
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孝宗任命范成大为
起居郎、代理
资政殿大学士、左
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
侍读,封丹阳郡开国公,充任祈请
国信使,向金国索求
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范成大因所奉国书仅提及陵寝事,请一并写入受书一事,孝宗不许。临行前,孝宗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
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离任,吏部侍郎
陈良祐因谏阻派遣
泛使一事而被贬居
筠州(今江西高安),大臣
李焘畏惧而不敢受命出使。在此情况下,范成大慨然而行。当时金国负责迎接范成大的使者仰慕其名声,效仿他在头上戴
巾帻,以示崇敬。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受书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国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
金世宗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打范成大,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奏章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跪着,坚持要献上奏章,金国朝臣议论纷纷,太子甚至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最终,范成大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同年九月,范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南宋方面奉迁陵寝,同意归还
宋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
揽辔录》。
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
中书舍人。最初,孝宗亲笔抄写东汉
崔寔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认为:“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
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孝宗称赞他的建议为“
知言(明智的话)”。宠臣
张说被任命为
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最终阻止了任命,但他也因此遭外调。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
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
经略安抚使,此即为“南宅交广”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吴郡(今江苏苏州)出发,南经湖州、
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随后经桐庐、兰溪入衢江,又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赣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
临江军(今江西
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
盘园,给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
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
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著有《
梅谱》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
衡山,并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此次水陆路程共三千里,历时三月,著游记一卷,取
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
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赵昚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利害吗?”上疏赵昚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赵昚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
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这个意见发给有关部门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旧法规定政府所买之马以四尺三寸为限度,赵昚下诏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说互市四十年,不应该突然改变。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
敷文阁待制、四川
制置使、知
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说:“吐蕃、
青羌两次侵犯
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其狡黠,轻视中国。臣应当教练将兵,外修堡寨,还要讲明训练团结的方法,使人人能够作战,这三方面没有钱不行。”孝宗赐给度牒钱四十万
缗。范成大还未就任,其四川制置使之官便被改为管内(成都路)制置使。
范成大就职后,认为黎州为西南边境要地,应该增补能战士卒五千人,并请设置路分都监;在吐蕃入侵的十八条路线上,均修筑栅栏,分别派兵戍守。奴儿结侵入安静寨,派飞山军一千人前往阻击,估计他们三天就会逃跑,后果如所料。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以重赏使蛮人互相猜忌,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将其斩杀。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被
监司、郡守私自役使,
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将此事阻拦。蜀地名士孙松寿、樊汉广都不愿出来做官,范成大表彰他们的气节。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其优秀突出的上书推荐,往往扬名于朝廷,位至
二府。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离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进入吴郡盘门。此行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留游记二卷,取
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
吴船录》。
东薄邓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
奉祠。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十月,返回临安
召对,
赵昚命他权任
礼部尚书。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
礼部尚书知
贡举。四月,以
中大夫拜官
参知政事兼权
监修《国史》、《日历》。六月,遭谏官弹劾罢免,奉命主管祠观。
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知
明州,兼
沿海制置使。他奏请罢除进献海物及前任
赵恺移用的数万
缗钱,以宽简
民力。获朝廷允准。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孝宗因范成大“治郡有劳”,任命其为
端明殿学士。三月,改知
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调军队储蓄的二十万
石米以赈饥民,并请减去租米五万石。
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应对旱灾、赈济饥民有功,朝廷“转其一官”以奖赏。十一月,特授
太中大夫。水盗徐五暗中兴事,号称“静江大将军”,范成大将其抓获诛杀。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请开仓赈济饥民外,还下令境内驱捕
飞蝗。因苦于
风眩,从夏至秋,五次请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为
资政殿学士,再次提举临安府
洞霄宫。
退隐闲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
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
吴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孝宗起用范成大知
福州。范成大多次请辞,均未获允,只得入朝召对,获孝宗慰劳,并赐
丹砂及
手书的
苏轼诗两首,太子
赵惇(即后来的宋光宗)也赐“寿栎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论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
婺州(今浙江金华),称病坚请奉祠,获朝廷允准。其后向新即位的光宗上陈“当世要务”。同年,封吴郡开国侯。
绍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为
资政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请辞未获准,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因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辞官回乡。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编的诗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
杨万里求《
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请求
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命特赠
五官。十二月十三日,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赠
少师、崇国公,
谥号“文穆”。
主要影响
政治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
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范成大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学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与
杨万里、
陆游、
尤袤合称
南宋“中兴四大
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他早年一度深受
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
白居易、
王建、
张籍等诗人
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
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
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
纪行诗和
田园诗。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
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记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如《青远店》《
州桥》《
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范成大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
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事实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如王维、孟浩然诗中的田园风光都是作为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出现的。除了少数陶诗以外,古代田园诗中对田园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农事反而是忽略不顾的,偶尔出现的樵夫、农人也往往被赋予隐士的性格。至于农村生活的主人公农民的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唐代诗人如
元稹、
张籍等往往把此类内容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这些诗中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在习惯上也不被看作田园诗。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钱钟书在《
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范成大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
夜坐有感》《
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理之作。
近人
钱基博称范成大诗“异陆游之圆润,同万里之清迥”,且“风趣幽隽,音节清脆。大抵得笔之峭秀于西江,得味之幽隽于晚唐,味幽而格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他:“初年吟咏,实沿溯中唐以下……自安新安掾以后,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但钱基博认为此言“似矣而未尽”,于是又细论范成大、陆游、杨万里三人道:“其实得山谷(
黄庭坚)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
苏轼)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万里之幽瘦,而避其俗俚。万里善用其长,肆意有作;成大则避所短,敛手勿犯。陆游语多乐易;万里、成大意含怅惘。皆出入江西,而欲有所变以自名家者也。”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时期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明人
蒋一葵称“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到清初,其作品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
石湖”(“剑南”指陆游《
剑南诗稿》)的说法。
书法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
陶宗仪《
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
黄庭坚、
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
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五十四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明代
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
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
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历史评价
龚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其地为人爱重。”
赵惇:“卿以文章德行,师表缙绅,受知圣父,致位丞弼,均佚方面,乃心王室,于天下事,讲之熟矣。”
姜夔:“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未作龙蛇梦,惊闻露电身。百年无此老,千首属何人。安得公长健,那知事转新。酸风忧国泪,高冢卧麒麟。未定情钟痛,何堪更悼亡。遗书知伏枕,来吊只空堂。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
崔敦礼:“包罗百氏,磅礴九流。以辉煌汗漫之作而执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资而盱衡士类。”
张鎡:“石湖仙伯住吴门,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东西曾遍历,焉哉乎也敢轻论。桂园柳色金丝织,笠泽桃花锦浪翻。小大风烟俱自适,鹪巢终莫拟云鲲。”
黄震:“公喜
佛老,善文章。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为世歆羡,往往似东坡(
苏轼)。”
脱脱:“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
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王鏊:“昔在有宋,吾苏入参大政者,有两范公(
范仲淹、范成大)。文正公当仁宗朝,开
天章阁求治,更张庶治,将大有为焉。未一年,以小人不悦罢。文穆当孝宗朝,在政府两月,未及有焉,以言者罢。前宋之治,莫盛仁宗;南渡后,莫盛孝宗,皆锐意太平。二公皆以身许国,可谓千载之遇,而皆不能少其志。呜呼,道之难行其已久矣!忠良不可容于时,自昔然矣!文正子孙,今在吴中最盛,所谓岁寒堂者,有司春秋享祀不绝;而文穆之后无闻焉。文正为宋人物第一流,文穆其流亚欤。观其使金受书之仪,举朝皆悚,有苏子卿(
苏武)啮雪之操;缴还阁门
张说词头,有
阳城裂麻之忠;奏罢明洲海物之献,盖与
孔戡之政同;其在成都,演武修文,奖用名节,间与陆务观(陆游)诸人
赓唱,流风余韵,渐被岷峨;而吴中民风士俗,人情物态,尽悉备见其时。”
王夫之:“至若
周必大、
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石韫玉:“达於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
蔡东藩:“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
石湖诗集》《
石湖词》《
桂海虞衡志》《
揽辔录》《
骖鸾录》《
吴船录》《
吴郡志》等著作传世。清沈钦韩有《范石湖诗集注》。《
全宋诗》亦录有其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富寿蓀校点本《
范石湖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
范成大佚著辑存》。
人物争议
关于范成大的
表字,南宋人
周必大所作《范公成大神道碑》作“至能”,元人所编《宋史·范成大传》则作“致能”。清人
陆耀遹曾据范成大留在桂林的部分题名石刻中自称“至能”判定《宋史》记载有误。当代学者
于北山所著《
范成大年谱》亦采信“至能”。
据学者
方健考证,“至能”作为范成大的表字,不仅出现在《神道碑铭》,还有如下佐证:(1)与范成大时代相仿的部分南宋人的记述中为“至能”;(2)其他南宋文人在与范成大的诗文唱酬中使用“至能”,如
胡铨《送范至能使金序》;(3)《永乐大典》中提及范成大的文集有《范石湖至能集》,同样使用“至能”字样;(4)范成大同辈兄弟的字为“至X”(如“至先”、“至忠”等)而非“致X”;(5)范成大在今江苏、浙江和广西桂林留下的若干题名石刻,均作“至能”。此外,方健指出,南宋也有部分记载称为“致能”,但记载者的时代大多晚于范成大,“致能”虽被采入《宋史》、并得到当代论著的大量使用,但并不可靠。据此,范成大的表字当为“至能”而非“致能”。
后世纪念
诗词
纪念祠
范成大祠位于
江苏省苏州市郊石湖行春桥畔的茶磨屿下,始建于明
正德十四年(1520年),正式落成于正德十五年(1521年),由监察御史
卢雍为纪念范成大而建。祠背山面湖,风光绝胜。原有
宋孝宗御书“石湖”御碑,田园诗碑,范成大像为三大镇祠之宝。现仅存明代摹刻的范成大手书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范公祠又称石湖书院,为明代
唐寅、
文征明、
沈周等文人才子读书作画之地。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平园续稿·卷二十二·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