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已知茶碱类药物及其衍生物有300多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有
氨茶碱、
二羟丙茶碱、
胆茶碱、
茶碱乙醇胺和思普菲林等
特征
作用
氨茶碱比
茶碱水溶性高,易于溶解和吸收。但氨茶碱碱性较高,局部刺激性大,口服易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
肌注局部可有红肿疼痛等。氨茶碱的全身副作用包括对中枢神经的和心脏的兴奋作用,如焦虑、震颤、烦躁不安、头痛和心慌等。
静脉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还可引起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胸闷、躁动、
惊厥甚至猝死。因此,应用氨茶碱,尤其是静脉使用时,应监测血浆茶碱浓度,在无血浆茶碱浓度监测下应密切注意日用药总量,结合考虑机体对茶碱代谢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响茶碱代谢的诸因素,并注意有无氨茶碱中毒的前兆症状,如精神症状或心悸等。
用药
常用口服量为每次0.1克,每日3次;
极量为每次0.4克,每日1克;
静脉注射每次0.25克,加25%~50%葡萄糖稀释后缓注。
新成果
茶碱的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茶碱分子有两个有效部位,第3位的甲基与
平滑肌松弛特性有关,也与其抗炎作用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它在肌肉和
炎症细胞中对某些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PDE)起非特异的抑制作用。第1位的甲基负责与
腺苷竞争受体,而且对神经肌肉的呼吸
效应器的作用有利,但也有一些毒性作用。此外,在治疗水平上,茶碱可提高血浆
儿茶酚胺水平。在狗的气管,茶碱可以使钙从
肌浆移到
线粒体,从而减低
肌张力。
茶碱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
支气管舒张作用主要通过抑制PDE而实现的,现在已知
环腺苷单磷酸(cAMP)PDE家族含四种PDE酶。虽然呼吸
平滑肌的整个提取物的总PDE活性中只有5%~10%为PDEⅢ(也称“low-km cAMP PDE”),但它似乎与平滑肌的舒张有密切关系。治疗水平的
茶碱可抑制PDEⅢ活性10%~20%,这一点可能非常有意义,特别是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cAMP产生的化合物协同时。
抗炎作用
茶碱的抗炎作用同样引起人们的注意,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
磷酸二酯酶和
神经肽的释放而实现。在适当的水平上,茶碱强烈地抑制抗原激发的晚相反应,这大多是抗炎作用的结果。Nielson等认为这与
中性白细胞的激活受到抑制和PDE抑制所引起的介质释放有关。这些作用是由于
微粒体碎片的PDEⅣ抑制之故,由此推测是cAMP升高的结果。事实上,很早就发现经茶碱治疗的患者,所得到的中性白细胞产生
氧自由基的能力受到很强的抑制,而相当低浓度的
异丙肾上腺素也能明显地增强这种作用。
平滑肌也存在这种特殊的PDE,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平滑肌的舒张有关。
在支气管,由于C-纤维
神经末梢刺激的增加,神经激肽A、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
感觉神经肽释放是导致气道张力反应性增高,炎症和分泌的机制之一。但是,动物不同,所报道的结果可能不一,然而,电刺激
豚鼠支气管时可见
茶碱和2,6-氧基,3-丙基
嘌呤(enprophylline)均能显著地抑制这些多肽的释放,这表明茶碱对气道的作用可能与抗炎机制有关。人与豚鼠的反应相似。
茶碱对膈肌和呼吸的作用
茶碱增强
膈肌力量(Pdi),增强低氧呼吸驱动(Edi),抵抗低氧呼吸抑制的能力均与
腺苷拮抗作用有关。然而,许多相反的作用,如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过度兴奋、室上性
心律失常,震颤等也与腺苷的抑制作用有关。
茶碱对呼吸肌力影响的临床意义目前尚有争议。1981年Aubier等报道,健康男性在
静脉注射氨茶碱,使平均血浓度达到13 mg/L时,双侧
膈神经电刺激所引起的膈肌力量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减缓了外部阻力导致疲劳的产生,加速疲劳状态的恢复。其后明确这些作用依赖于茶碱的腺苷拮抗作用,因为另一种
黄嘌呤制剂enprophylline,缺乏腺苷拮抗作用,就没有上述作用。在
茶碱的治疗水平上,这种作用基本上是由于Pdi增强之故,而主要不是Edi增加的结果。茶碱水平为14.8 mg/L时可减少时间-张力指数和
膈肌疲劳的程度。也有人认为COPD患者膈肌功能的改善与
功能残气量减少,膈肌位置的改善有关。总之,大量的证据均证明,茶碱对膈肌功能有显著的作用。茶碱对中枢疲劳和神经肌肉连接功能的传导疲劳也有作用。
茶碱与β激动剂的相互作用
轻症哮喘患者,单纯使用小剂量β2激动剂即足以使呼气流率恢复正常。但对于
支气管痉挛严重的哮喘患者,加大β2激动剂的剂量是需要的,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时参与支气管收缩的内源性收缩激动剂的共同作用出现了功能性拮抗。也就是说,当收缩激动剂增加达到抗争浓度时,支气管
平滑肌需要更强的舒张反应以恢复正常功能,但这时收缩激动剂对舒张激动剂的各自反应变弱。这种现象已由许多体外实验所证实。
异丙肾上腺素对
乙酰甲胆碱所引起的狗或
豚鼠的气管收缩的
拮抗作用比
茶碱更为显著。而茶碱加上异丙肾上腺素或
沙丁胺醇时出现了超相加的气管舒张作用,也就是说,只要茶碱浓度增加到20 mg/L,茶碱与异丙肾上腺素和沙丁胺醇的
协同作用就会增强。Barnes等报道使正常人出现最大的支气管舒张所需的吸入β激动剂的浓度比稳定期哮喘患者小,而且势必使这些人的最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提高。尽管茶碱和β激动剂之间是否有超
相加作用还不清楚,但它们的作用至少是增强的。从茶碱的药理学作用推测,两者的协同作用也是合乎道理的,因为
茶碱是通过抑制PDE而起作用的。事实上,茶碱的全身用药还可能有利于吸入药的穿透。
Barclay等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逐步增加吸入
沙丁胺醇的剂量,结果发现达到各自的最大
用力肺活量(FVC)所需要的量为200~3000 μg,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大多需要600 μg以上。若单独使用茶碱,即使达到最有效的平台浓度,其肺功能也只能达到最大FVC的一半左右。但若再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则很容易达到最大FVC。
对于COPD患者,茶碱肯定能够增强常规剂量的吸入β激动剂或
溴化异丙托品的作用。它能够显著地提高吸入制剂所形成的
FEV1峰谷水平。气道对每一剂量的吸入β2激动剂的反应是短暂的,其作用大多在4小时内消除,但如果与溴化异丙托品合用,则其作用时间就会延长。就对于
乙酰甲胆碱或
组胺激发的保护作用而论,吸入β2激动剂的作用时间就更短。
茶碱与新一代的长效β2激动剂
沙美特罗(salmeterol)、
福莫特罗(formoterol)合用时,茶碱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吸入这些长效β2激动剂的患者
FEV1的谷值,因而改善了症状。
评价
茶碱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
就病情而论,
茶碱的适应证为:(1)严重COPD;(2)严重哮喘,以减少口服
皮质激素的使用;(3)
夜间哮喘。茶碱的最适血药浓度为接近治疗范围的中间值,即12~15 mg/L,但一般认为维持血浆浓度5~10 mg/L即可有抗炎和
免疫调节作用。
茶碱的缺点是代谢不稳定和
治疗指数狭窄,需要小心用药并应监测血清浓度。然而,实际上没有一种药是绝对满意的。而茶碱相对来说服用简单、便宜、有效,因而哮喘儿童很常用。另一方面,因为哮喘的性质是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此吸入皮质激素无疑是很重要的,为中、重度哮喘患者所必须。但文献报道即使中等量也可能影响某些儿童的骨骼发育,大剂量还可影响老年人的骨骼。敏感的人可能出现发声困难。大剂量对垂体-
肾上腺轴有副作用,因此最好定期测定早晨
皮质醇或24小时
尿游离皮质醇。
皮质激素吸入尽管可使患者症状缓解,但吸入皮质激素并不能完全消除
气道高反应性。夜间支气管痉挛对睡眠的影响是常见的,而
茶碱水平的调节有助于缓解这种症状。随着哮喘严重度的增加,必定要加大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以减少口服激素剂量,这时β2激动剂和茶碱联合治疗的价值是公认的。重症哮喘患者即使大剂量吸入β激动剂也难取得满意效果,因为吸入药并不到达预定的受体,因此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这时,于
机械通气以前或机械通气期间的麻痹状态下,胃肠道外β激动剂或
氨茶碱的使用可能是很有价值的。
在我国
茶碱临床应用广泛的另一理由是便宜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大大节约开支。
COPD时茶碱的应用
广义的COPD包含慢性支气管炎和
肺气肿的病理学改变。具有典型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较肺气肿患者
气道炎症较严重。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良好。近年研究表明COPD时气道的可逆性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异丙托品(2喷)、
沙丁胺醇(2喷)和
茶碱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异丙托品或联合使用茶碱及沙丁胺醇。尽管茶碱对肺功能的改善不明显,但茶碱有减少肺陷闭气量(TGV)的作用,而且与剂量相关。茶碱血药浓度与TGV的减少和步行距离的增加之间呈线性相关。当陷闭气量下降时,COPD患者6分钟内行走距离约增加20%,普通工作强度时呼吸困难减轻。一旦停药则因呼吸困难而致运动能力下降。Chrystyn等报道,呼气峰流率(PEFR)并不随血浆
茶碱升高而显著增加,但达到慢
肺活量(SVC)时,茶碱浓度只有8.2 mg/L。其斜率的增加相当于FVC增加的2倍,表明肺的慢排空部分(slower emptying portions)所受影响最明显。McKay等让20例重度COPD患者随机口服
安慰剂或茶碱(使血清茶碱水平达到9.1 mg/L和17.6 mg/L),结果发现在大剂量时,胸腔气量(thoracic gas volume)减少38%,呼气
峰流速增加,平均步行距离增加48%,疲劳评分降低18%。然而
FEV1和FVC的增加并不显著,这些效应的测定结果与患者活动的实际改善之间很不一致。
用
动力学法测定显示
茶碱浓度平均为12.3 mg/L情况下,踏车运动每小时1.2英里时,呼吸功总减少16%。COPD患者由站立变为步行时,呼吸功的增加总共减少23%。呼吸困难的缓解与个体FEV的改善有关,但与FEV1无关。
Murciano等报道,经茶碱治疗的患者
动脉血氧分压(
PaO2)由8.3 kPa(1 mmHg=0.133 kPa)提高到8.8 kPa时,平均动脉
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由6.4 kPa降至5.9 kPa。在普通
工作负荷下,患者较少发生呼吸困难。COPD患者还可见茶碱降低平均
肺动脉压,增加
右心室的排血分数。这在COPD加重时具有保护右心功能的作用。
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轻、中度哮喘作为茶碱类药物的适应证是公认的,但重度哮喘患者是否应该使用
茶碱则颇有争议。
1.急诊室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美国全国心肺血液病学会(NHLBI)和国际哮喘医师协会不提倡让急诊室的急性发作哮喘患者,在已加强β激动剂和
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常规使用
氨茶碱。
DiGiulio等和Carter等报道,使血药浓度达到15 mg/L的茶碱与不同剂量和频度的雾化
沙丁胺醇合并治疗时,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然而,有的作者认为茶碱的作用是“抢先作用”(head start),也就是说,对于相当严重的哮喘患者,氨茶碱在最早阶段起作用,这个阶段可能为开始的数小时(有报告为8小时)。此结论的意义在于避免持续静脉滴注
茶碱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2.氨茶碱和机械通气:在欧洲,经常用沙丁胺醇静脉滴注治疗
哮喘持续状态。遗憾的是缺乏有说服力的资料,说明这些药的肠道外应用对需要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茶碱对
膈肌和呼吸的作用有利于
呼吸衰竭的逆转和脱离
呼吸机。茶碱抵抗低氧呼吸抑制的能力均与
腺苷拮抗作用有关。由于危重患者茶碱廓清和分布容积的变化不能预测,因此持续静脉滴注茶碱的患者必须测定其血药浓度,而且应当每天检查。最近的报告表明在
败血症时茶碱的廓清范围很大,而且发现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病和持续发热时茶碱的廓清减慢。因此有的作者认为在加强治疗病房(ICU),
茶碱的使用应当只限于住院时已确定为阻塞性气道疾病,而其它方面情况稳定的患者。虽然尚无对照性研究证明,但一般认为
氨茶碱同样适用于撤离呼吸机的患者。
有的作者给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滴注
甲基黄嘌呤(methylxanthine)。Fernandez等报道,6mg/kg的氨茶碱可降低气道峰压和自主呼气末峰压(auto-PEEP)10%~15%。将
沙丁胺醇或
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剂通过特殊装置滴入气管内管,其作用效果是一样的。茶碱的衍生物多索茶碱(doxophylline)的疗效大概相似。这些茶碱制剂可以使平均呼吸阻力降低30%,使经气管内管校正的
内源性PEEP降低40%。
使用
茶碱时,可先给6mg/kg的
氨茶碱,接着以0.5 mg-1.h-1维持,用药后30分钟、4~6小时(特别是儿童,因为儿童对茶碱的代谢较快)测定血药浓度。在这种疗法下,18~24小时内仍可保持茶碱的血药浓度。其后可适当应用茶碱以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中等治疗水平。
氨茶碱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接近气道受体的机会,至少在其运载工具上加上β2激动剂,而且可以增加
呼吸肌的效能。由此可见,如果患者对单纯吸入β2激动剂没有反应就应当使用茶碱,这是明显的适应证。由于我们对某些特殊病例的最适用量和吸入β2激动剂的沉积不了解,因此对于治疗反应不好的患者,特别是准备使用麻醉药或
镇静剂,以减轻气压伤的患者应在
茶碱和β2激动剂间选择其一。
3.茶碱对睡眠和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在临床上应当注意到茶碱对正常人和哮喘、COPD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睡眠的影响。Fitzpatrick等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茶碱对健康成人的睡眠质量有什么影响,而哮喘本身倒反过来影响睡眠。因此茶碱对夜间哮喘患者的睡眠应起改善作用。Zwillich等将中效的缓释茶碱(TheoDur)与中效β2激动剂必复特罗(bitolterol,其作用同
沙丁胺醇和
特布他林持久)进行比较。Theo Dur的用法为每日口服2次,并使平均晨血浓度达到11.4 mg/L,bitolterol的用法为每天吸入3次。结果晨血(
FEV1)分别为2.47 L和1.79 L,缓释
茶碱(Theo Dur)的效果好于bitolterol,
低氧血症的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对于睡眠质量来说,虽无客观指标说明两者的差别,但服Theo Dur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好。
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者,Malloy等发现,服茶碱每日2次4周者,呼吸暂停和呼吸不全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也有不同的结果,如Espanzoa等以1次静脉滴注
氨茶碱的方法发现OSA没有减轻,但在减轻
过度通气以后,的确消除了呼吸暂停的发作。Malloy等的结论认为,茶碱对OSA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对那些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术或持续气道正压的患者可能有好处,然而,效果不能预测。
茶碱的血药浓度必须保持在中等治疗水平。这些警告适于所有有夜间症状的患者,如果每日2次使用茶碱无效,那么每晚服1次日效茶碱也许能达到所需的夜间茶碱水平。
剂量与临床反应
剂量
茶碱的起始剂量不应超过400mg/d,除非已准备监测其血药浓度。文献曾报道83例茶碱
药代动力学发现,患者所需茶碱最大量为400~3 000 mg/d,以产生治疗水平的血药浓度。10例受试者的茶碱
半衰期不过3~10小时。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而且多为吸烟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人比较,茶碱的廓清减少25%。对于青年人,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委员会(U.S.FDA)所推荐的阶梯式增加的茶碱最大剂量为13mg/kg,同时测定血清茶碱水平。1992年,Hendeles等将推荐的成人最大茶碱剂量减到600 mg/d,并测定血清茶碱水平。老年人或身材矮小者,茶碱的剂量还要进一步减少。对于非吸烟者,这样的剂量是安全的,其所产生的血药浓度处于低治疗水平。最安全的方法是由1/2或2/3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以使不
耐受性降到最低水平。吸烟者一般需要800~900 mg,但以600 mg为起始剂量是最好的方案,因为这个剂量是安全的。
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茶碱:(1)有癫痫发作史;(2)有
心律不齐史;(3)复发性
左心衰竭;(4)
肝脏疾病;(5)心血管状态不稳定;(6)
败血症。
下列情况下茶碱剂量应减少:(1)使用
西米替丁(cimetidine)、
环丙沙星、
红霉素等;(2)甲状腺功能减低、肺心病、
长期发热。
下列情况下茶碱剂量需要增加:(1)吸烟;(2)使用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利福平。使用茶碱时应教会患者如何观察和避免茶碱的副作用,如恶心、头痛、胃肠道反应和精神紧张等,并应监测茶碱的血清浓度。
药物中毒
临床表现
(1)
轻度中毒:恶心、呕吐、头痛、不安、失眠及易激动等。
(2)中度中毒:除上述反应外,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
心律失常或呼吸不规则等。
(3)重度中毒:可有
室性心动过速、
精神失常、
惊厥、癫痫发作、昏迷,甚至呼吸和
心脏骤停。
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国内报道15例儿童(年龄12天至16个月)误用
氨茶碱逾正常剂量10倍以上;其中11例,机内注射和
静脉注射各2例,其余口服,用药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哭闹不安、
肌肉震颤、惊厥和
谵妄,呼吸加快、衰竭,心律失常,急剧而频繁呕吐;2例死亡。老年人中毒常出现心脏意外。曾有报道6例老年人用0.25~0.5g氨茶碱经50%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静脉注射,发生
急性左心衰竭。其中4例在1~2分钟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和
窦性心动过速;另2例在2分钟时
昏厥。经对症处理,于15~20分钟后症状缓解。
有些患者予静脉注射后不久发生过敏性体克,表现为出汗、烦躁、
发绀、气急、口麻及血压下降等。须与
静脉注射过这所致的
毒性反应相鉴别,因两者处理不尽相同。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 凡接受
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有条件时均应测定血药浓度。测定时间应选择在:①输入
负荷量前;②输入后1~2小时;③用药后24小时;④危重患者用药期间应每12小时测定1次。茶碱血浆浓度<5 mg/L时几乎无药效反应;5~10mg/L生效;10~20mg/L达最佳疗效;>20mg/L即有毒性反应表现;达到30~40mg/L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
急诊处理
1.清除毒物
(1)口服中毒者尽早洗胃,洗胃液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导泻,大量输液,酌用
利尿剂,促使毒物排泄。
(2)中毒危及生命者可行
血液透析或
腹膜透析;树脂血液灌注也有效,灌注2~2.5小时即可,疗效比血液透析快。
(3)反复大剂量口服活性炭,初次用40g,然后再2~3小时服20g,并于每次服用后加服20%山梨醇溶液50~70ml,此法可使体内
茶碱清除加快1倍。
2.对症治疗
(1)腹胀、呕吐者可
肌内注射或
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 mg;也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
(2)兴奋、烦躁不安、
谵妄或
惊厥时可用地西泮、
苯巴比妥或本妥英钠等安定、
镇静剂。
(3)
心律失常应根据具体类型选用药物,如
室性心律失常可用
利多卡因,房性
心律紊乱用
维拉帕米,也可用
普罗帕酮等。
(4)低血压时可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升压药知
间羟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