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出自姬姓,
周厉王少子
姬友受封于郑地,是为
郑桓公,桓公生武公,与
晋文侯共同辅佐
周平王东迁洛邑,武公十三世孙郑幽公时
郑国为韩国所灭,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幽公生公子鲁,郑鲁六世孙荣,号郑君,为西楚霸王
项羽的部下,郑君有子
郑当时,任西汉大司农,始居
河南郡开封县,为荥阳郑氏始祖。
开封县是汉朝至唐朝前期
荥阳郑氏家族的族籍所在,治所在今天开封市
祥符区朱仙镇东南的
古城村,原属河南郡管辖,因自魏晋以后开封县改属
荥阳郡管辖,中古士族
称郡望,遂称“荥阳郑氏”,郑氏族人多称“荥阳开封人”,唐中叶,开封县(今祥符区)治所又迁至濒临
大运河的汴州城(今开封市
鼓楼区一带),根据现代考古论证,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
启封城外西侧有荥阳郑氏家族墓。
荥阳郑氏起自
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
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
郑浑历任
魏郡、上党太守,是
曹魏名臣。
郑泰是
扬州刺史,汉末名臣。
郑冲西晋太傅,
开国元勋。
郑袤是密陵侯,西晋初名臣。
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
郑浑八世孙
郑羲是
北魏中书令,
郑羲子
郑道昭为
兖州刺史,号称北方书圣。
郑羲兄弟六人都为
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
郑浑十一世孙
郑孝穆为
北周中书令,
郑伟为北周
襄城郡公、
龙骧大将军、
江陵防主。
郑孝穆子
郑译为北周内史,
上大夫。助
杨坚建立
隋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
郑译子
郑元寿历仕隋、唐两朝,官拜
鸿胪卿。
郑元寿堂兄
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
工部尚书,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
唐朝
显庆四年,唐高宗
李治下禁婚诏,禁止“
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唐神龙年间,朝廷再次申明显庆四年旧诏,继续禁令“
七姓十家”间互相通婚,郑温的三子都被列入禁婚家范畴。
唐代
郑氏宰相十三位,其中出身荥阳郑氏的宰相十二位。《新唐书·宰相
世系表》记载:“郑氏定著二房:一曰北祖,二曰南祖。宰相九人。北祖有珣瑜、覃、朗、余庆、从谠、延昌;南祖有絪;荥阳郑氏有畋。沧州郑氏有愔。”这个记载遗漏了
郑綮、
郑肃、
郑涯、
郑昌图四位宰相,但是这四人担任宰相的记载却又分别体现在相关
唐朝皇帝本纪和传记等资料中(比如郑昌图,
唐僖宗本纪有记载其担任宰相,但世系表不云其相某某宗)。另外,
郑愔,
唐中宗时期宰相,出自沧州郑氏,故不记入以下名单中。
荥阳郑氏有关郑温之子数量以及郑晔之后北祖房支数量的记载在诸多文献中出现了分歧,有关郑温之子数量,《
元和姓纂》记载郑温有三子:郑晔、郑恬、郑兰,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郑温有四子:郑晔、郑恬、
郑简、郑涛,本表暂采《新表》说法,即郑温有四子。有关北祖房支数量的争议主要有“七房”、“六房”两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郑氏七房为:白麟、胤伯、叔夜、洞林、归藏、连山、幼麟。《
元和姓纂》记载的郑氏七房为:白麟、小白、叔夜、洞林、归藏、连山、幼麟。《
魏书》和《
北史》均记载郑氏则为六房:白麟、小白、洞林、叔夜、连山、幼麟。据此情况,赵超先生结合出土墓志等其他文献进行了考证,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一书中指出应以《
魏书》所记载的荥阳郑氏北祖六房为准,故本表采用《魏书》六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