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燕国墓葬
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的墓葬
西周燕国墓葬是位于北京地区境内的墓葬,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的墓葬。
时期定义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
区域定义
历史上有很多燕国,但多指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也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消灭,又称北燕国;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西汉、魏、晋时期,燕国曾作为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后又有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大燕、五代燕及明封国。
遗址分布
北京地区已发现的西周燕国墓葬有黄土坡墓地(见琉璃河遗址)、白浮村木椁墓和金牛村墓葬等。
白浮村西周墓 西周早期燕国贵族墓葬。位于昌平白浮村龙山脚下。1975年共发掘3座。3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位按发现先后的顺序排列呈倒品字形。3座墓口均已遭到破坏,残存有木椁、椁底及椁的四壁板,东西二壁板存2块,南壁板存2块,北壁板存3块,均用方木从下往上垒成,四周铺填白膏泥。墓底用11根长3米余、宽0.2米左右的方木纵向排列而成,在椁底板下垫有东西向的方木2根及竹席,为椭圆形腰坑,坑内殉狗。随葬品以2号、3号墓较多,1号墓较少,主要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陶器、玉器、象牙器以及带字卜甲等。出土随葬品400余件。青铜礼器有鼎、簋、壶及车马器中的当卢、铜泡等。其形制与琉璃河西周墓中发现的同类器物相同。兵器主要有戈、戟、剑、刀、匕首、矛、盾饰等,其中有鹰首剑、马首剑、鹰首刀、带铃匕首等。在2、3号墓中发现有100余片人甲残片,是西周墓葬中最早发现的带字卜甲。卜甲的背面有方形平底的凿,排列整齐,并有灼痕,契刻的字体很小。卜骨为圆形平底凿,骨臼经修整未见契刻。墓葬殷墟中发现的带字甲骨均为商代遗物,西周带字甲骨数量较商代少。2号墓保存最好,墓长3.35米,宽2.5米。墓室两端横放2条枕木,其上用方木垒出椁室,方木间以榫卯相接。随葬品均在椁室内,装饰品在尸骨附近。出土鼎、壶各1件。在人骨左上方发现卜甲数十片,其中有两小片刻有文字,一片刻有“贞”字,另一片刻有“不止”2字。3号墓出土鼎2件。在椁室右侧发现破碎的卜甲残片百片以上,其中1片刻有“其祀”2字,另1片刻“其尚上下韦驭”。该墓青铜兵器以戈的数量居多,其中尖喙状銎戈和三角形斜刃四穿戈均为罕见的器形;青铜短剑有的剑格与剑身之间有凹缺,有的柄首作马头状或鹰头状;铜刀的柄首也有作鹰头状的;另有柄端带铃的匕首。
金牛村墓葬 西周燕文化墓葬。位于顺义牛栏山公社金牛村。1982年发现。墓葬距地表1米。出土有青铜器8件,陶器4件(当时被丢弃)。这批铜器属西周初期的青铜礼器,包括鼎、卣、尊、觯各1件,觚、爵各2件。器上皆有铭文,鼎铭2行6字,并铸有“亚巳+其(上下)矣”族徽;2件铜爵在鋬内铸有阳文“亚巳+其(上下)矣”族徽;其余各器铸有“父己”二字和“亚巳+其(上下)矣”族徽。在8件青铜礼器中,2件铜觚属北京地区新出现的器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7 15:52
目录
概述
时期定义
区域定义
遗址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