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汉语
二级字,读作訾(zī 或 zǐ ),其本意为衡量;计量或毁谤,非议。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
唐韵》将此切《
集韵》《
韵会》
蒋氏切《正韵》祖似切,𠀤音子。《
说文》不思称意也。引《诗·小雅》:翕翕訾訾。《徐曰》言不思称事之意也。今文相承皆作訿。《
尔雅·释训》翕翕訾訾,莫供职也。《诗》《释文》引《韩诗》云不善之意。《朱传》潝潝,相和也。訿訿,相诋也。
又《
玉篇》毁也。《礼·曲礼》不苟訾。《疏》相毁曰訾。《
管子·形势解》毁訾贤者之谓訾。
又《集韵》本作疵。《荀子·不苟篇》正义直指举人之过恶,非毁疵也。《韵会》疵毁字今文相承作訾毁久矣。
又恶也。《管子·形势篇》訾食者不肥体。《注》恶食之人忧嫌致疾,故不能肥体。
又恣也。《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为俗,离踪而跂訾者也。《注》訾读为恣。跂訾,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也。
又《
广韵》卽移切《集韵》《韵会》将支切,𠀤紫
平声。义同。
又《
类篇》思也。《礼·少仪》不訾重器。《注》訾,思也。《唐书·李勣传》临时选将,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音义》訾,思也。
又量也。《前汉·枚乗传》举吴兵以訾于汉。《李奇曰》量也。《商子·恳令篇》訾粟而税。《注》量也。
又限也。《管子·君臣篇》
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注》訾,限。程,准也。
又病也。《礼·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礼者,亦非礼之訾也。《注》病也。
又《扬子·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注》今江东人语亦云訾为,声如斯。
又地名。《左传·僖十八年》而後师于
訾娄。《注》衞邑。
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注》楚邑。
又《襄十年》楚伐宋师于訾母。《注》宋地。
又《昭二十三年》单子取訾。《注》訾在河南巩县西南
訾城是也。《
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维,东訾在巩。
又姓。《前汉·功臣表》有楼虚侯訾顺,又复姓。《
潜夫论》訾辱氏,赵嬴姓也。
又与赀同。财也。《前汉·司马相如传》更名相如,以訾为郞。《注》訾读与赀同,财也。以家财多,得拜为郞也。
又
通作茈。苻茈,草名。《後汉·刘圣公传》南方饥馑,人庶掘凫茈而食之。《注》续汉书作苻訾。
又与觜通。
娵訾,北方宿名。亦作娵觜。详角部觜字注。
又《
集韵》《韵会》𠀤才支切,音疵。亦毁也。《正韵》才资切,音茨。义同。《庄子·山木篇》无誉无訾。
徐邈读。
又《正韵》同啙。《史记·货殖传》呰窳偸生。《前汉·地理志》作啙。《徐广曰》啙窳,苟且惰嬾也。
应劭曰:啙,弱也。师古曰:短也。
又《集韵》《正韵》𠀤津私切,音咨。亦思也。
又《
正字通》与咨通。《前汉·礼乐志》訾黄其何不徕下。《师古注》訾,嗟叹辞也。黄,乗黄也。叹乗黄不来下也。
又《集韵》子礼切,音济。《博雅》諀訾也。
又《
字汇补》宗吴切,音租。
足訾,兽名。《山海经赞》见人则呼其
名足訾。 《集韵》或作𤺒,亦书作訿。《字汇补》又作𧩢、𧬟,非。
考证:〔《尔雅·释言》翕翕訾訾,莫供职也。〕谨照原书释言改释训。〔《
韩诗外传》不善之意。〕谨按此韩诗章句非韩诗外传也。谨照原书改诗释文引韩诗云。〔《
左传·僖十八年》从师于訾娄。〕谨照原文从字改而後二字。〔《襄九年》楚师伐宋师于訾母。〕谨照左传原文九年改十年。楚字下省师字。〔《庄子·山水篇》无誉无訾。〕谨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
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 编号:1623
訾,[将此切 ],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诗》曰:“翕翕訿訿。”
说文解字注
(訾)訾訾、逗。二字今补。不思称意也。释训云。翕翕訿訿、莫供职也。
毛传云。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称其上。不思称其上者、谓不思报称其
上之恩也。大雅传云。訿訿、寙不供事也。二传辞异义同。意者、意内言外之意。按礼记少仪注。訾、思也。凡二见。此别一义。从言。此声。将此切。十五十六部。按呰毁字古作呰。与訾别。后人混用。诗曰。翕翕訿訿。小雅文。
方言汇集
国际音标 tsɿ˥ 唐代读音 tziɛ日语读音 TSUTOMENAI SOSHIRU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자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ih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海陆腔] zih3 [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3粤语 z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