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隶属
安徽省淮南市。位于
淮南市中部,东与
田家庵区接壤,南及西南方与
寿县为界,西北与
八公山区相连,北与
潘集区相交,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谢家集区下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2022年末,谢家集区户籍人口29.07万人。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区境为
州来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
吴灭州来,区境属吴。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伐蔡,蔡昭侯求救于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
下蔡。区境属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区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
寿春,改寿春为
郢,区境成为楚国京畿之地。前后为蔡楚辖200多年(楚以寿春为都19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区境属淮河以南
九江郡(郡治寿春)。西楚时,项羽立九江国,区境属九江国下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7月,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
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区境为淮南国英布封地。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以谋反之罪诛灭英布,封年仅三岁幼子刘长为淮南王,改都寿春,疆域仍按原制。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朝廷以谋反罪名派兵诛灭刘安一族,刘安自刎而死。与此同时,朝廷撤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区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东汉时期,区境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
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区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区境为其所辖。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区境为侨置南梁郡。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攻占寿春,爆发了历史上著名“淝水之战”。东晋谢玄打败前秦苻坚,区境复属东晋。
南北朝时期,征战不息,区境数度易主。刘宋、南齐时,区境属侨置豫州。梁时,先属豫州,后属南豫州。陈时,属豫州。北魏、北齐、北周时均属扬州淮南郡,治所都在寿春。
隋时,设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区境复为淮南郡所辖。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开始在州基础上划分全国为十道。置淮南道统属江淮间各州县。区境属寿州境、寿春县地。
五代十国纷争年代,淮南道称谓不变。区境先为吴国所据,后易主南唐,继而易主后周。吴以寿州为中正军,南唐为清淮军,后周复为中正军。
宋初,其建置基本沿袭旧制。太平兴国元年(977年),区境属淮南路寿春府所辖。熙宁六年(1073年),淮南路被分为东、西两路。淮南西路治所设寿春府,区境属淮南西路寿春府所辖。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区境隶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宋金和议达成,以淮河、大散关为界,淮河以北属金,淮河以南为宋。区境属淮南西路寿春府。
金泰和元年(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六月,韩侂胄北伐失败,区境属南京路。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双方达成“嘉定和议”。 金归还新侵土地给宋,双方维持原来疆界。区境复属宋淮南西路寿春府。
元朝,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区境隶属安丰路。次年,改安丰路为散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复安丰路。属寿春县所辖。
明朝,区境为南京(南直隶)所辖。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区境隶属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隶属中都会临濠府。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隶属中立府。次年八月,隶属凤阳府。分属寿州。
清初,区境隶属江南省凤阳府,分属寿州。公元1667年,江南省分设安徽、江苏两省,区境属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凤台县,与寿州同城而治,以东门内大街南北为界,县东50里陈家岗与怀远为界”(《清凤台县志》)。区境隶属凤台县仁寿乡。光绪十五年(1889年),区境南部隶属寿州长丰乡(共十二里)第一里辖隗家店,第二里辖廿店;北部隶属凤台县仁寿乡。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3年(1914年),区境南部隶属皖北道寿县隗家店和廿店;北部隶属皖北道凤台县二区。民国21年(1932年)10月—民国26年(1937年)1月,区境南、北部隶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寿县和凤台县。民国27年(1938年),区境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南部为寿县曹庵区三和乡和东廿店乡;北部为凤台县第一区金石乡。
1949年1月18日,淮南地区解放。2月初,设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凤台县八公山区和蔡家岗区划入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21日,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称为淮南矿区。淮南矿区政府设淮南区。7月,淮南区市镇部分成立淮南矿区八公山办事处。11月,改称八公山镇,农村部分仍为淮南区。
1950年3月,凤台县陶圩、沈塘两个乡划入淮南区。9月,建县级淮南市。11月,淮南区改置为第三区。
1951年11月,第三区改为蔡岗区(科级)。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53年5月,市政府决定,撤销八公山镇,建立八公山区(科级)。
1955年2月,八公山区和蔡岗区城镇部分合并,建立八公山区(县级),农村部分划归淮南市郊区。
1959年3月,撤销郊区,八公山区境农村部分划归八公山区。
1961年10月1日,八公山区分为八公山区和谢家集区两个县级区。
1966年9月5日,谢家集区改称红卫区。
1972年9月5日,恢复原区名:谢家集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4年7月,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划入谢家集区。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谢家集区,位于
淮南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16°54′~117°0′,北纬32°32′~32°39′之间。东与
田家庵区接壤,南及西南方与
寿县以瓦埠湖、
东淝河中间为界,西北与
八公山区相连,北分二道河滩地与
潘集区相交。最东端位于杨公镇杨祠村以东与田家庵区史院乡邵庄村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孙庙乡柯湖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西端位于唐山镇乳山村花山顶部;最北端位于望峰岗镇二道河农场机耕队大坝北侧。城市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
地质
谢家集区地层发育基本齐全,但大部分地区均被冲积层覆盖,基岩出露仅限于中部低山丘陵(八公山、舜耕山等低山),出露地层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为主,古老的变质岩系局限在打石山一罗山南麓一线零星分布,其他地层偶尔见于地表。位于淮南复向斜南翼,间夹于舜耕山与阜(阳)凤(台)两大逆冲推覆构造之间。沿罗山一打石山出露地层以震旦、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为主,前震旦系变质岩和古近系地层零星分布。
地形地貌
谢家集区在淮南西部,南靠瓦埠湖,西南有东淝河,淮河从区境北部穿过。丘陵自西北至东南绵亘于中部,占区境总面积的19.7%;天然湖泊分布四周,因采煤而形成的大、小塌陷区相嵌其间,水面占区境总面积的6%;平原洼地占区境总面积的74. 3%。区境地貌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南部滨湖平原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城镇境内及周围波状平原区、河间平原区。
气候
谢家集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春季多东南风及东北风,夏季多东风及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及西北风。最大风速每秒8米以上,一般在夏季及夏秋之交出现。年平均雨量约937.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33.7天。年平均气温在14. 3'C~16. 40C之间,太阳辐射年均为122.5~123.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279. 2~2323.1小时,日照率51%~53%。
水文
谢家集区境内河流属
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淮河、东淝河、新河。因受地形影响,河流多呈南北流向。主要湖泊有瓦埠湖、十涧湖,小型水库有乳山水库、许桥水库、罗山水库。
土壤
截止2011年10月谢家集区境内土壤主要有
棕壤、
黄棕壤、
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
紫色土、
沼泽土、石灰(岩)土等8个
土类及其所属的14个
亚类、32个土属、70个土种。
从植被、气候和土壤属性看,黄棕壤的
成土过程具有脱钙、离铁、粘化与弱
富铝化的特点。黄棕壤是开发利用较早的土壤之一。紫色土,是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
岩性土,零星分布于诸山岭之上。
石灰土,
有机质含量高达3.10%,表土呈暗黑色,一般位于丘陵中下部。区境有
棕色石灰土一个亚类,棕色石灰土、鸡肝土两个土种。水稻土,属
人为土纲,指人为生产活动,经长期耕作、施肥、灌溉,改变了原来的性状,使土壤获得新的特征,水稻土属于这个
土纲。
植被
截止2011年10月谢家集区自然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
混交林。自然植被中草本植物主要有
白茅、
荩草和
野古草等,灌木主要有酸枣、
胡枝子、枸杞和
柘树等。由于长期开发,
原始植被已很难见到。现有的大多是
人工植被(如树木、庄稼等),一部分是自然草丛植被。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谢家集区地处淮南煤田南翼,八公山矿区南段,区境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上覆冲积层厚度一般仅有20米,开采条件良好。区境煤层走向约10公里,倾斜宽约4.8公里,含煤面积约50平方公里,约占区境面积的50%。50年代先后建成谢家集一、二、三矿和李郢孜一、二矿等5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年产405万吨,最早建成的谢一矿已开采40多年。
水产资源
截止2011年11月,谢家集区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0万多亩,养银鱼、瓦虾、毛刀鱼、青鱼、黑鱼、美国淝、黄颡鱼、优质虾。
人口
2022年末,谢家集区户籍人口29.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3万人,乡村人口8.7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39人,出生率为4.26‰;死亡人口2317人,死亡率为7.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反馈,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21.95万人。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5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4万人,乡村人口8.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36人,出生率为3.63‰;死亡人口1574人,死亡率为5.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8‰。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反馈,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21.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7万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谢家集区地区生产总值94.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下降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24.9∶68.4调整为6.9∶26.0∶67.1。
2022年,谢家集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15户,同比增长35.2%。规模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6.1%。
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25.3∶67.8调整为6.2∶23.8∶70.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0%。
第一产业
2022年,谢家集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32.15万亩,比上年增长0.12%,粮食总产量13.28万吨,比上年增长0.0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9.51万亩,下降0.44%,产量3.76万吨,增长0.23%;水稻播种面积20.81万亩,增长0.03%,产量9.17万吨,下降0.12%。
2022年,谢家集区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3.45亩,比上年增长2.4%。其中,油菜粒物播种面积0.54万亩,增长1.4%,产量0.11万吨,增长3.7%;蔬菜播种面积2.37万亩,增长3.2%,产量5.45万亩,增长4.1%;水果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增长4.2%。
2022年,谢家集区肉类总产量0.29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生猪出栏1.14万头,增长3.0%;家禽出栏76.69万只,下降4.2%;禽蛋产量0.22万吨,下降6.0%。
2022年末,谢家集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03 %。各式拖拉机77261台,增长0.01%;联合收割机32481台,增长0.1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650.3吨,下降 0.1%。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
第二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23.8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8%。
工业
2022年,谢家集区工业增加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2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2%,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0.3%。分行业看,1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0%。其中,占比较大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0.4%、32.5%、8.2%、8.7%。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矿山专用设备增长36.6%,水泥增长15.2%,钢材增长7.4%,日用玻璃制品增长5.4%。产品产销率80.4%,比上年同期回落15.4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企业产品产销率回落15.9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2年,谢家集区建筑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下降2.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家,比上年减少10家。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5万平方米,下降31.4%;房屋竣工面积为0。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0%。
服务业
2022年,谢家集区服务业增加值63.7亿元,比上年下降0.4%。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0亿元,下降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亿元,下降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亿元,下降1.6%;金融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7.2亿元,下降6.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5%,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1.2%、35.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84.9%。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谢家集区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2%,民间投资下降12.1%,工业投资增长3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5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8.6%。
2022年,谢家集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0亿元,比上年下降44.7%。商品房销售面积1.9万平方米,下降84.6%;商品房销售额1亿元,下降83.5%。
国内贸易
2022年,谢家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完成零售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5.6亿元,增长 13.4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65亿元,增长 15.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完成 4.8亿元,增长16.6%;餐饮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4.9%。按零售商品统计,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41.7%,粮油、食品类增长58.7%,家具类增长16.6%,饮料类增长1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制品类、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分别下降42.6%、23.6%、20.6%、17.2%、0.1%。
对外经济
2022年,谢家集区进出口总额56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数为0。
财政
2022年,谢家集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下降12.4%[3],其中,税收收入1.61亿元,下降36.4%;非税收入1.0亿元,增长8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民生类支出8.38亿元,同比增长19.6%。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看,教育支出增长9.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9.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5.4%。
人民生活
2022年,谢家集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24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30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1元,增长6.2%。
交通运输
淮河、东淝河与规划建设的
江淮运河,102省道、
合淮阜高速公路、
商合杭高铁穿境而过,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70公里。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谢家集区共有各类学校96所。其中,小学 23所,在校学生 11411人,专任教师803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学生12628人,专任教师1131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81人,专任教师132人;幼儿园49所,在校学生5148人,专任教师33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21年,谢家集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7户,营业收入38.9亿元,增长5.1%。
文化事业
二级馆:淮南市谢家集区文化馆(淮南市淮南市谢家集区图书馆)。
2022年末,谢家集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6个。区级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6.3万卷5.3万件,馆藏资料0.5万卷(件)。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谢家集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1个,其中医院10个、三级甲等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村卫生室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30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3人,注册护士1183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2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0.21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425万人次。全区儿童预防接种98%以上,建卡率100%,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3‰。
2022年末,谢家集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个,其中医院6个(含三级甲等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村卫生室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2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0人,注册护士1131 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17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66万人次。全区儿童预防接种达3万余次,建卡率达到98.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 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55‰。
社会保障
2022年,谢家集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4万人。全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3万人,参保率99.3%。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5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21人。
风景名胜
王影怀烈士陵园
王影怀烈士陵园,位于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始建于1998年。1998年4月,长丰县人民政府根据革命烈士王影怀同志亲属要求,将王影怀同志骨灰由安庆市烈士陵园迁回原籍安葬在烈士的故居,并修建墓碑,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崇敬。碑身正面镌刻了已故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英名垂青史、光辉照后人”十个大字,背面是王影怀烈士生平介绍。
地方特产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安徽省淮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八公山豆腐,晶莹光泽,洁白细腻、棱角分明、不散不碎、清爽滑利、鲜嫩味美。凉拌滑溜爽口,煎炸烹煮咸宜,历史上曾为贡品。
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八公山豆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王影怀
王影怀,安徽省
寿县汤王庙乡染房郢(现淮南市谢家集区
杨公镇汤王村)人,1902年3月生,192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奔赴武汉参加
北伐。10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黄土坡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又进入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