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00-2008中对“质量计划”的定义是:“对特定的项目、产品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质量计划提供了一种途径将某一产品、项目或合同的特定要求与现行的通用
质量体系程序联系起来。虽然要增加一些书面程序,但质量计划无需开发超出现行规定的一套综合的程序或
作业指导书。 一个质量计划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贯彻
质量要求的情况,但这个指南并不是为了用作符合要求的清单。质量计划也可以用于没有文件化质量体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编制程序以支持质量计划。
相关注释
对特定的项目(3.4.3)、产品(3.4.2)、过程(3.4.1)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3.4.5)和相关资源的文件(3.7.2)。
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那些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
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3.7.4)的部分内容或程序文件。
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3.2.9)的结果之一。
简介
质量计划需要回答的是如何通过各种
质量相关活动来
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中的重要输入是
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来源于
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
项目质量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包括质量保证计划和
质量跟踪控制计划。
质量属性包括了正确、可用等功能性属性,也包括了性能,安全,易用,可维护等
非功能性属性。各质量属性间本身也存 在正负
相互作用力,提高某个质量属性会导致其它质量属性受影响,也会使项目进度成本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项目进度成本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的
质量要求,因 此必须系统的确定各质量属性满足的
优先级,满足的度。这里面有
QFD系统的方法,也可以参考
KANO模型真正找到我们投入不多的时间和成本就能大幅增加客户
满足度的易用性需求。
定义解释
2.质量计划的内容,应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
3.质量计划应与
质量手册的要求相一致,可参照手册中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有关部分。
4.质量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它是
质量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5.质量计划通常是“
质量策划“的一个结果。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文件,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内容
1.明确其范围和目的(所适用的产品、项目;特殊要求及有效期)及需达到的质量目标;
2.组织实际运作的各过程的步骤(可用
流程图或类似图表展示过程要求);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相关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
4.采用的具体的文件化程序和指导书;
5.适宜阶段适用的检验、试验、检查和审核大纲;
6.随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文件化程序;
7.达到质量目标的度量方法及所采取的措施。
具体内容
(1)编制依据;
(2)项目概述;
(3)质量目标;
(4)组织机构;
(6)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
施工过程、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及与其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8)与
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
(9)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作用
1.是一种工具,用于组织内部时,应确保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要求被恰当地纳入质量计划;在合同情况下,质量计划能向其顾客证实具体合同的特定要求已被充分阐述。
2.可在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上代替或减少其他质量体系文件的运用,简化
现场管理。
3.合同情况下,应在
合同签订前编制质量计划,并可作为质量文件的一部分参加投标;
计划编制
编制要求
1.是以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为对象,将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手册和
程序文件的通用要求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联系起来的文件。仅需涉及与特定产品、项目等有关的那些活动,对一般要求可直接采用或引用现行的质量文件。应保持与现行质量文件要求的一致性。
2.
产品结构简单、品种单一或形成
系列产品时,一个质量计划可包容时,可不必针对每个产品都制定质量计划。
3.质量计划可高于但不能低于通用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应明确质量计划所涉及的质量活动,并对其责任和权限进行分配;质量计划应由技术负责人主持,相关部门及人员参加制订。考虑相互间的
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4.当现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时,应考虑编制新的质量计划。
质量体系
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的设计,主要为了满足该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它比特定顾客的需要更广泛。顾客仅评价质量体系中的有关部分。
为了合同或强制性的质量评价,可要求对已确定质量体系要素的实施进行证实[ISO8402]。
输出
质量管理计划:说明
项目管理小组如何具体执行它的
质量策略;
操作性定义:用非常专业化的术语描述各项
操作规程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质量控制程序对它们进行检测。
审验单:用以证明一系列步骤是否已经得到贯彻实施。
对其他程序的输入 – 可以在其他领域提出更长远的要求。
制定
当制定一个质量计划时,应规定适当的质量活动并形成文件。
供方的质量手册和文件化的程序包含所需的大多数通用文件。质量计划所需文件可以选择、改编和/或增加。质量计划应指明如何将供方通用的文件化程序与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任何必须增加的程序联系起来,以达到规定的
质量目标。
质量计划应直接或通过引用适当的文件化程序或其它文件指明如何执行要求的活动。
计划的格式和详细程度应与协商好的顾客要求、供方的操作方法和所完成的活动的复杂程度相一致。计划应尽可能简明,并符合本
国际标准有关条款的规定[附录A列出一些简化了的质量计划例子]。
在供方没有一个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时,质量计划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质量计划也可以作为其安一个文件或一些文件[如产品或
项目计划]的一部分,这取决于顾客要求或具体供方的业务实际。必要时,可制定一个由多部分组成的质量计划,每一部分代表了一个特定阶段的计划,特定阶段指设计、采购、生产、检验和试验或特定活动,如
可信性计划。
注:在草拟结构化质量计划时,应使用如下约定:
will(将)用于表达单方的目的或意图的说明;
should(应该)用于表达推荐其它的可能性;
may(应该)用于指明质量计划中所允许的活动过程。
检查调整
项目的工程质量计划,特别是项目的质量
目标树,是在充分地占有项目
设计文件和科学地分析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严肃性。尤其是对项目总体
质量等级评定有重要影响的主要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和
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其他指标,必须确保达到项目
质量目标树规定的
质量标准,一旦偏离,即会造成项目质量总目标难以实现的严重后果,所以工程质量计划一经颁布,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然而由于影响项目施工的因素非常多,如
设计变更、意外情况的发生等,均能阻碍
项目质量计划的顺利实施,因而在项目工程质量
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发生某部位工程的施工质量经检查未能达到原质量计划规定的质量目标的事件,从而对项目质量总目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在项目质量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应根据原质量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项目的
质量目标树,并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对原质量计划作适当的高速。确实无法调整时,经慎重研究,对影响项目质量总目标的分部实施返工,以确保项目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评审认可
质量计划应就其完整性评审且要经过指定的小组认可,指定的小组人员来自于供方组织中有关职能部门的代表。
在有合同情况下,供方应把质量计划提交给顾客来进行评审和认可,即可在招标的过程中作为
标书的一部分提供,也可在
正式合同签定后提交。如果计划在招标过程中作为部分文件先交给了顾客而且合同随后签定,将计划评审在适当情况下加以修订以反映那些签定合同前协商的结果引起的需求改变。
当合同要求提供质量计划时,计划一般应在要求的活动开始前就交给顾客。在合同按阶段处理的情况下,供方应在每一阶段开始前把每个阶段计划交给顾客。
在合同认可时,计划引用的程序对顾客应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