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抃(1595年12月3日-1644年1月2日),字彦清,号石谷,江西
九江府德化县(今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人,
明朝末年
蓟辽总督。
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1595年12月3日)
寅时赵光抃出生于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九江府德化县(今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其祖上自明初世居于此。父赵赞化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官至
工部郎中。
天启四年(1624年)赵光抃
乡试中举,天启五年(1625年)
联捷成
进士。乡人
曹钦程以拜
干父谄媚宦官
魏忠贤,由员外郎骤升
太仆少卿,赵光抃好言相劝:“富贵一时,名节千古,君不可不审。”曹钦程反恶之,不日出赵光抃父为
南宁府知府。南宁地处边远。赵赞化年老失意,忧郁而死,赵光抃以奔丧获免。
崇祯元年(1628年)魏党覆灭,赵光抃服阙起官为工部都水司主事,出榷清江关,因祖母去世丁忧归。崇祯十年(1637年)服阙起复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升
郎中,迁
太仆寺少卿,监诸路军。赵光抃为官清正,秉公办事,喜谈兵,才气雄豪,出语无忌,
光明磊落,为兵部尚书
杨嗣昌所赏识,屡荐举。崇祯十年(1637年)秋赵光抃被派往蓟辽巡察边务,周历数千里,尽得边塞形势和战守机宜,并择要上奏十二条良策。
崇祯十一年(1638年)
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廷议增设巡抚一人,驻密云,赵光抃于是升
右佥都御史,出任
密云巡抚。到职不久,便告发密云
监军邓希诏奸谋通敌。朝廷召还邓希诏,派太监孙茂霖核查,不料孙茂霖与邓希诏向有私交,谎报“查无实据”,赵光抃反坐罪,充军广东。 崇祯十五年(1642年)边境战事又起,京师多次戒严,形势危急,廷臣力荐赵光抃。赵光抃家里向来富饶,闻召迅即返里变卖田产,毁家纾难,携白银万两以充军资,授
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
蓟州、
永平、
山海关、
通州、
天津诸军务。
赵光汴治军严谨,作战骁勇,临危不惧,
指挥若定,时蓟州被围,赵光抃至命放大将军炮,无人敢应,便下马亲自燃放;旋将长须藏人囊内,率二骑疾驰入城,城上鼓吹大作,大呼“新督莅任!”清军望而惊叹,蓟州之围遂解。后清军分兵四出,气势凶猛,赵光抃援南闯北,“不释鞍甲者七阅月,斩虏首千六百有奇”,然力不从心,河间迤南皆失守,廷臣交相弹劾,崇祯帝令其立功自赎。
崇祯十六年(1643年)赵光抃与
范志完再次被弹劾。四月,在截击清军归路的螺山战役中,明军将领
唐通、
白广恩等八镇兵各保实力,互不协同作战,所部被敌军各个击破,八镇兵皆败走。
崇祯帝闻讯大怒,在京城解严后赵光抃与范志完一起被问罪。崇祯帝召见
雷縯祚询问意见,雷縯祚诋毁范志完但称赞赵光抃,崇祯帝说表示范志完、赵光抃一起逗留河间,如果只惩罚范志完,无法服众。又因赵光抃曾推荐白广恩,而白广恩却骄横不听命令,崇祯帝因此更加厌恶赵光抃,最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1644年1月2日)
午时与范志完一起被处斩于北京
西市。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
太仆少卿万元吉、给事中熊维典等为赵光抃申辩,言其受命于败军之际,身先被创,竟与误国督师
范志完同骈首西市,无论文武贵贱莫不为之抱冤。
弘光帝为苟延残喘,宠络人心,遂下诏平反昭雪,复其官。遗骨迁葬乡里。
赵光抃著述淹博,在淮有《船政录》,兵曹有《职方奏议》,蓟督有《御奴疏稿》,杂著有《木笔斋诗文二集》,批订有《
陈龙川集》《职方集思录》《边情考藏》。现皆未见存世。
赵光抃墓在江西德化县西五十里仙居乡小石山(今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小石山南麓),1983年3月15日在墓穴中发现了其
墓志铭。
袁继咸《明故总督关蓟通津等处军务经略御虏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通议大夫石谷赵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