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国防部。其长官为
兵部尚书。兵部又称
夏官、
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简介
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
军机、军令之政,为军事行政的总汇,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曹魏时置五兵,即中兵、外兵、骑兵、
都兵、
别兵,设五兵尚书;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
唐玄宗时曾一度改为武部。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枢纽,与中书省共同执政,兵部成为虚设。明朝定制之初,以
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清朝军权全由皇帝掌握,兵部只徒有虚名;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兵部虽历代沿置,但职权范围不尽相同。
历史沿革
魏晋
魏晋南北朝于
尚书省置五
兵曹(七兵曹),设尚书为长官,初掌军令、军政等军事枢务,后专掌兵籍、征兵、仪仗等
军事行政,
十六国后燕及
后秦、
西秦、
北凉等则称兵部。
麴氏高昌国置为八部之一,设长史、
司马为正副长官。
西魏改七兵为兵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恭帝三年 (556)仿《
周礼》建六官,遂为
夏官府所属
诸司之一,置中大夫为长官,
小兵部下大夫、
小兵部上士为佐贰,或省中大夫,则以下大夫为长官。领
武环率下大夫、武侯率下大夫、
司固上士、
司火中士、
司辰中士等属官,掌诸兵种及全国军务。
隋唐
隋、唐、五代置为尚书省六部之一,领兵部 (兵曹) 、职方、驾部、库部四司。隋初设尚书为长官,炀帝增设侍郎一员为次官,唐侍郎增为二员。诸司各设郎中、
员外郎等员。
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司戎,咸亨元年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名夏官,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 (752) 改名
武部,
肃宗至德二载 (757) 复旧。职掌武官铨选考核 (五品以上送
中书门下,六品以下量资注定)及军籍、地图、疆界、边防、车舆、厩牧、
驿传、装备、军械、仪仗等军事行政之节制,具体事务由
太仆寺、
卫尉寺、
诸卫及地方官府分别办理。
宋朝
北宋初,武官
铨选及军令、军政悉归枢密院,本部唯掌仪仗、武举及义军、弓箭手
名籍,设判部事一人,以两制充任,职任甚轻,尚书、侍郎皆为
寄禄官。神宗
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武官铨选归吏部,军令、
禁军兵籍仍归枢密院,本部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设尚书、侍郎为长贰,除原有职掌外,兼掌
厢军、
乡兵、
土兵、
蕃兵名籍及边境
少数民族首领官封、承袭等事。
南宋以卫尉寺、太仆寺并入,尚书不常置,侍郎置一、二员不等。属吏分十案: 赏功、民兵卫、
厢兵、人从看详、帐籍告身、武举、
蕃官、开拆、知杂、检法。诸司
郎官或分或并。
明朝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1380) 废
中书省后,六部直隶皇帝,
分掌政务。兵部掌武卫官、土官选授考课及
军制、训练、征调、镇戍、边防、仪仗、禁卫、驿传、厩牧、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军事行政,其堂官往往
督军出征,本部操赏罚进退将帅之柄,职权尤重。初设尚书、侍郎各一员,后分置左、右侍郎。建文 (1399—1402) 中置左、右侍中,居尚书下、侍郎上,寻罢。
景泰 (1450—1456) 中增设尚书一员,协理部事,
天顺 (1457—1464) 初罢。隆庆四年 (1570) 添注侍郎二员,寻罢,
万历 (1573—1620) 末复置。景泰以来,又常以尚书、侍郎兼掌
京营戎政,督领京营操练。初领总部、驾部、职方三属部,后又增设库部,洪武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定制,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又领
司务厅、
会同馆、
大通关。
清朝
清朝所掌略同,职权则轻,仅为管理军事行政的事务机构。始设于天聪五年(1631),以贝勒管理部务,置满、蒙、汉承政、参政、
启心郎等官。崇德三年 (1638) 分参政为左、右,增理事官、
副理事官、
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 (1644) 停贝勒管理部务,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八年复以诸王、贝勒兼理部事,寻罢。
雍正元年 (1723) 以
大学士领部事,置尚书满、汉各一员,左、右侍郎满、汉各一员。属官有
堂主事,
清档房满二员,
汉本房满二员,汉军一员,掌文案章奏。领司务厅、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清吏司,及会同馆、
捷报处、
督催所、
当月处、稽封厅等机构。
机构职责
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
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驾部有时亦设尚书。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
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
明朝兵部先是设有司马、职方、驾部、库部四清吏司,后改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同时派员会同管、大通关。
部门设置
兵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隋唐
正三品,明正
二品;侍郎二人,隋唐
正四品下,明清正三品。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
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
龙朔二年,改兵部曰
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
司库。
光宅元年,改兵部曰
夏官,天宝十一载曰
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
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
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史籍记载
《通典.职官五.
兵部尚书》:“《
周礼.
夏官》
大司马之职......即今兵部之任也。魏置
五兵尚书。”又“
后周置大司马,其属又有兵部......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
前代五兵之职。”
《
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
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