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孺(1874-1945),浙江
鄞县(今浙江
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㭎,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
清末诸生,曾任福建
同知。
民国后,隐居
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
赵孟頫”。
人物简介
赵叔孺(1874-1945),原名献忱,又易名时㭎,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二弩精舍。浙江
鄞县人。
人物生平
爱好书画
赵叔孺5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1881年, 赵叔孺画作赵叔孺年方8岁,他父亲在春节里大宴宾客,席中有一位长辈林颖叔,听说叔孺小小年纪就能画马,要他出来相见,当众挥毫表演。叔孺领命,很快画出了一幅神骏的奔马,座中宾客传看,都十分惊诧,纷纷赞叹。林颖叔对赵叔孺非常赏识,第二天就请了媒人到赵家说媒,把女儿许配给叔孺。赵叔孺17岁迎娶林家女儿,夫妻恩爱。画一匹马得来一个娇妻,这是赵叔孺的一段佳话。
而赵叔孺的艺术造诣,也得益于林家颇多。他的岳父林颖叔酷爱金石书画,收藏极为丰富,翁婿二人志同道合。赵叔孺在岳父家遍观所藏精品,专心致志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不出3年,便已是成绩斐然。
擅长画马
赵叔孺擅长画马,主要是传承了宋代
李公麟和元代
赵孟頫的画法,又借鉴清初
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西洋画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赵叔孺一生之中,绘画不过百帧,算不上多产,但他的画少而精,有“一马黄金十笏”之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
吴湖帆的山水,
冯超然的人物,
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之称誉。
而赵叔孺所绘的山水花卉、翎毛虫草,也饶有情趣,注重形态,不落窠臼。时人对赵叔孺绘画的评价是:“斟酌龙眠沤波,山水绝似元贤,花鸟则兼宋法,浑厚之气,敛入毫芒。”赵叔孺比较有名的画作有《三骏图》《高柳饮马图》《
关山行旅图》《桐荫高士图》《新蚕上箔图》《马嘶芳草图》《
五骏图》《天马图轴》等。如今他的作品已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散见于民间各收藏家处。
更值得称道的是赵叔孺的篆刻,他兼浙皖两派之长,得前辈
赵之谦的精髓,又精研古
金石学,另成一家,营造出典丽恬静的气象,时人推崇其为二百年来第一。
活跃于印坛
赵叔孺活跃于海上印坛之初,正是
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
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赵叔孺对
篆刻的历史知识也很渊博。在给印友的印谱上题序时,总是把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精辟见解写上,举凡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印谱的收集等,都能历数其年代沿革,以教后人。 赵叔孺书法
自51岁起,赵叔孺每逢元旦,黎明即起,焚香静坐,随后自刻纪年印一方。如此直至去世前22年间,从未中断。他68岁时刊行了《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代表作品。据了解,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
代表性的有: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照读楼”、“
听涛轩”诸印;朱文有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是上乘之作。
书画全才
赵叔孺是个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皆通。赵氏书法,不拘一格,所写
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令人喜爱。他平时训诫学生和子侄辈,临摹古迹书画,要形似,也要得其神韵,最好能自运
机杼,显出崭新面目。赵叔孺著文不多,诗词更是罕见,但在
画轴中偶有绝句
题咏,颇具闲情逸致。
此外,赵叔孺还是一位出色的古物收藏家。他的
书斋名为“二弩精舍”,“二弩”是汉延熹、魏
景耀二
弩机,为
蜀汉遗弩,是赵家珍藏的古文物。由于他收藏丰富,阅历又深,因此
鉴别力也很强。他的鉴定,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良师益友
由于出身于官宦世家,从28岁之后的10年间,赵叔孺也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但赵叔孺性情淡泊,这从他对金石书画的爱好中可以看出来,官场之事并不是他所热衷的。从38岁之后,赵叔孺就从官场销声匿迹,携眷到了上海,以舞文弄墨为乐,以篆刻字画为生。其间他广交朋友,如四川
张大千、
鄞县高振霄等当时名家,都乐于与他相交,
并尊他为
金石学泰斗。
1912年,赵叔孺编辑了《汉印分韵补》六卷。这一时期,是他艺术上的
黄金时期。各地慕名来求墨迹和治印的人络绎不绝,登门求教或拜师的人也接踵而来。其中有平湖
陈巨来、
永嘉方介堪、
吴县潘子燮等,深得师承。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也曾尊赵叔孺为师。据《赵氏同门录》记载,赵叔孺所收门人大约有60余人。
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赵叔孺不赞成学生单纯传承老师的心得,而主张学生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素质,确立研究上的
侧重点。其众多学生纷纷成才,也验证了赵叔孺的育人方法十分成功。回顾二十世纪的印坛,同出赵叔孺门下的
沙孟海、
方介堪、
陈巨来、
叶潞渊,以各自的成就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而陈巨来在篆刻上的成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叔孺60岁和70岁寿辰时,其亲友及门人曾发起两次祝寿活动。这两次祝寿活动,是庆生宴,更是众多艺坛名流的大聚会,
群贤毕至。1942年和1944年,赵叔孺率领学生,先后在上海举办“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堪称艺坛盛事。
1945年,赵叔孺72岁,因染
感冒,恶化为肺炎,药石无效,当年3月17日在家中过世。
艺术成就
赵叔孺斋馆名二弩精舍。五岁起就爱好书画,尤以画马最佳,被称为神童。十岁时,曾邀当众画马,所以骏马神彩毕现,观者无不叹服。后被收藏金石书画极富的
闽县林氏招为婿, 赵叔孺画作居
岳家其间,遍观林氏所藏的精品,潜心钻研,特别着力于青铜器与
古玺印。赵叔孺是个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骏马无所不精,书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宋元圆
朱文一路的造诣尤深。他又是一位教育家,弟子五十多人,现代艺坛上著名的书画
篆刻家如
陈巨来、
叶潞渊、
方介堪、
张鲁庵、
徐邦达等都是他的学生。其书法取法
赵之谦、
赵孟頫,而以后者学得最久。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力假定
秦汉。学赵之谦所得尤多。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
赵叔孺父亲
赵佑宸为
咸丰翰林,曾为
同治帝蒙师,官至
太常寺卿,家中富有收藏;舅父林寿图亦为闽中大收藏家,赵叔孺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颇有灵性。1911年后定居上海提蓝桥,作书鬻画,为海上一代宗师。赵叔孺以其自身的画艺名噪海上时,从其学艺者众多。当时海上桃李最盛有三家,一为昌硕门下缶庐弟子;一为
李瑞清、
曾熙门下曾立同门会;另一家则就是赵叔孺了。
赵氏门下弟子凡七十二人,以篆刻名家
陈巨来最早,
潘君诺为最后。其他如
方介堪、
支慈庵、
戈湘岚、
沙孟海、
徐邦达、张鲁盦、
张雪父、叶园露、
厉国香等人都能传其薪火,为
艺林翘楚。(可见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当时,国门乍开,派别林立,艺坛纷呈。赵氏的画学思想则是以著书风、印风学古,而萌发出“画风也要复古”的想法,于是他走了一条高致林泉之道,且由此画艺
大成,但此时的艺术之道已不再是“华山一条路”了,多元化的变迁使得赵氏的画在他的那个时代(当时大兴沿承
石涛、八怪一路传统
大写意画风)无法取得主导的辉煌。
2023年5月,入选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艺术特色
在书法上,赵叔孺正草篆隶皆擅。
行楷出入
赵孟頫、
赵之谦,恬静娟美;篆书得力于
李斯、
李阳冰,平稳圆转;隶书融会两汉,有秀逸之趣。亦精篆刻,宗法秦汉,参研宋元,以工见长,不滞不板,行刀以冲为主,造诣极深,时人将其与
吴昌硕并誉为“瑜、亮”。所刻“先忧事者后乐事”为其精严之作,神明独迈、繁而不乱。在整体布局上产生自然和谐的效果,构思严谨,为人喜爱。清末即与吴昌硕齐名,又与
黄士陵、
齐白石、
王福厂并开“民国印坛五大流派”。
晚年生活
赵叔孺晚年曾获得东汉
延熹年间和蜀汉
景耀年间的两张
弩机,所以自称二弩老人,且榜其斋为二弩精舍,并著《二弩精舍印谱》。1945年4月18日赵叔孺因患
肺炎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有《赵叔孺先生遗墨册》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