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认为
企业运营模式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
市场营销和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
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必须对上述五大职能进行统筹管理,这种管理就是运营模式。
企业模式
序言
当今大多数企业的内部运营模式具有相近的特点,不论是国营还是私企或是合资、
股份企业,其
趋同性说明这种
结构模式有其存在的优势,研究这种模式无疑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主要结构
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行政管理层面
销售层面
生产层面
基本职能
其基本职能体现为:
1. 行政
管理层——企业的“大脑”和“中枢”,其主要职责为:
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
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
2. 销售层——企业的“龙头”,其主要职责为:
情报收集——提供给技术部门处理。是企业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也是
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形象推广——配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
品牌效应,引领企业良性发展
产品监测——监督生产环节,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库品管理——库存产品的保管和规划,企业
生产调度的主要依据
用户服务——与
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协作,做好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3. 生产层——企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
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
生产组织、管理
库品管理
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质量 效率 成本 安全 创新
质量——产品、管理
效率——生产、管理、质量
成本——材料、人员、生产、质量、安全
安全——人员、设备
创新——生产、管理
4. 技术层——企业的“发动机”,其主要职责是:
为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解析
5. 资金管理层——企业的“润滑剂”,其主要职责是:
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考核、预警
融资、引资
基本特征
行政管理层——相当于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
技术层——相当于科研和教育机构
资金管理层——相当于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
销售部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向生产部门提出“
订货合同”
生产部门根据“订货合同”,购置材料,组织生产,交付
合格产品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监督生产过程
资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相关流通操作,负责成本、利润的核算和考核,同时监督资金的使用。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考核
3. 需求具有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相互
依赖性特征
例如:销售和生产之间、销售和财务之间、生产和财务之间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5. 运营调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快速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和人员安排、改变
生产计划。
利弊双向分析
1. 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
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运营优势。
有利于形成程序化规范管理和程序化流水线作业模式。
有利于提高
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
使用率、减少损耗等。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
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企业的机器)
2. 对管理者的
管理思想、管理水平、
管理方式、
管理艺术要求较高。
制度化管理、质量
效率管理、满工作量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
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管理的科学性、
有效性、针对性、
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开展
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
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
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崇拜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企业的灵魂)
3. 根据不同的
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
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企业的自由度)
4. 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
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
业务骨干、标兵、劳模。
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
这些对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企业的精灵)
5. 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
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
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即关键部门对
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
应对能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
脆弱性。
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
6.
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
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
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
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
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
负面影响。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
行政干预和制度约束)
发展谋略
1. 优化“大脑”,增强智慧。
优化行政管理层,聘用优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物如总经理或
常务副总经理。让“精灵”变成“
精神领袖”,成为公司这一庞大
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强有力的动力。即一个特殊的领导者,决定一个特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 “政企”分开,各负其责
公司的最高
行政管理是董事会和
监事会,相当于“政”。主要由
出资人、股东组成,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拥有公司的全部财产,以分红的形式享有公司的利润。他们有权决定公司的发展和走向,决定关键人物的任免,是公司的政策“灵魂”。
最高执行机构是执行局和总经理,相当于“企”。由董事会聘用的总经理,以及由其建议聘用的各副总经理、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日常
经营状况和效益,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是公司的运营“灵魂”。
“政”和“企”一定要分开,要各负其责。
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是现有大多数公司所采用的基本策略。因而销售环节不约而同的就成为各公司、企业的运营“龙头”,是否有一支强劲有效的销售队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和效益,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未来。
4. 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生产。
生产的
组织管理、员工的素质和对企业的情感、
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是三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技术是运营的“保障”,技术是公司的“未来”。
6.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是公司生存的“血液”,是
生产经营的“润滑剂”。
7. 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是企业内部的“
粘合剂”和“
乳化剂”
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足够的信任,并逐步上升为依赖,愿意把生存和事业交给本企业,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8. 企业形象和影响是企业对外的“名片” 。
商业模式
概念
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的跟商业模式有关的说法很多,包括运营模式、
盈利模式、
B2B模式、
B2C模式、“
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等等,不一而足。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化的
商业逻辑。
用最直白的话告诉大家: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
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
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
分类
可以把商业模式分为两大类:
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
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产业价值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
资源条件和
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
模式设计(收入来源、
收入分配):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
话语权。
策略性商业模式对
运营性商业模式加以扩展和利用。应该说策略性商业模式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业务模式;企业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和利益,包括品牌、产品等。
渠道模式;企业如何向客户传递业务和价值,包括渠道倍增、渠道集中/压缩等。
组织模式;企业如何建立先进的管理
控制模型,比如建立
面向客户的
组织结构,通过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