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
断裂带是
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中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
中国东部不同
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
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
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
活动带。它形成于
中元古代。
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
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仍继承着
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
地震活动带。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许多研究者带着不同任务和目的,局限于对断裂带的某些地段进行考察和勘探。结果在不同地段断裂带命名了一些地方性的名称,诸如在
黑龙江吉林省境内称为依兰——
伊通深断裂,在
辽宁省称为
开原——
营口——
潍坊深断裂(又称辽东滨海断裂),在苏皖境内名为安江山断裂(或称皖苏鲁断裂),以及1959年命名的
郯城——
庐江深断裂(狭义)等名称繁多。实际上,普遍引用的
郯庐断裂(广义),就是上述各地段断裂带串联起来的总称。
郯庐断裂带并不仅存于郯城与庐江之间,向南到
湖北省长江北岸的
武穴,向北北东方向经
安徽省的
宿松、
潜山、庐江、嘉山,
江苏省的
泗洪、
宿迁,
山东省郯城、
沂水、潍坊,进
渤海,然后过
辽东半岛,穿过
东北三省去了
俄罗斯。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 千米,宽几十至200千米,总体走向北东10-20度。现今的郯庐断裂水平滑移速率约为2.2 毫米/年。
郯庐
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持续遭受着挤压,使前期大规模的
断陷盆地抬升、消亡,近代还是
中国东部最大的
地震活动带.断裂带所遭受的近WE向的挤压,是西太平洋
弧后扩张和
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中的构造挤出作用产生的区域动力.断裂带在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切入
上地幔,出现了
地幔剪切、地幔交代、
部分熔融等深部过程,最终形成了挤压背景下的陆内断裂带大规模的
玄武岩喷发。
郯庐断裂带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内生矿和外生矿,有
金属矿和
非金属矿,有沉积、变质热液矿产约几十种之多。这些矿产都受控于构造地层,岩性和
岩浆活动等条件。如
辽宁鞍山铁矿、
岫岩县岫岩玉石、
辽东金刚石矿、山东
招远大型富金矿、山东
蒙阴金刚石原生矿、山东
昌乐蓝晶石,江苏
东海水晶、
云母、
红宝石、
金红石、
蛇纹石矿等。
另外,在我国
大别山—
胶南地区,是全世界发现4个含
柯石英的高压
变质带中规模最大、最完善、出露最好的变质带。柯石英是来自地球深处的信使,是
地壳运动留下的记录,用它可研究
超高压变质作用和
板块碰撞作用,分析推测
地球深部物质的运动,描述沧海桑田变化规律。这些深变质和热液型的高压矿物岩石和矿产,都是郯庐断裂带超
高压变质带的典型标志和亚洲科钻第一井定位在
东海县的科学依据。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
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三百多年前,即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
特大地震事件。三百多年后的1969年7月15日,
渤海中部再次发生7.4级地震。紧接着,1975年2月4日,又在辽宁
海城发生7.3级地震。引人注目的是,这三次大地震以及公元前70年6月1日,山东
诸城一带的7.3级地震和1597年10月6日渤海中部的7级地震,它们的
震中位置都无一例外地落在郯庐断裂带上或其附近。就小地震而言,该带及其附近,亦时有发生。这就提示了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
活动断裂,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是郯庐断裂带一次次间歇性活动的结果。
(肇兴—沈阳):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E的主断裂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
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夹
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沈阳—嘉山(今明光市)):呈北北东向穿切由
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
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
沭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沭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6级以上
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
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
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
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
正应力大,
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
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
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
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
(嘉山(今
明光市)—广济):依次发育在
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
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
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浙江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王晓民表示,合肥在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南部,有突出的构造背景,地震概率比长三角其他城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