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体裁。流传于中国南方产
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
江苏、安徽、
湖南、湖北、
云南、贵州等省地区。亦称“
茶歌”、“
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
茶篮灯”等。采茶倾注着中国
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
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作用。
歌舞起源
“采茶”本为中国南方一种茶农的
生产活动,采者多为手巧的村姑随着
传统文化的发展,这种富于诗意和
艺术形象的劳动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中国一种民间的歌舞体裁,流行于我国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最早见于明
王骥德《
曲律》(1624年初版),云:“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杆》;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
郑声,然各有其致。”至清代采茶的发展更趋完整。清李调元《
粤东笔记》中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十二人,人持
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明?为大圈,缘之
踏歌,歌十二月采茶。”这说明采茶早在17世纪时已盛行于南方诸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为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农村中更广为流传,并经加工整理,搬上了舞台,如
福建龙岩的《采茶灯》、
云南的《十大姐》等。
发展历程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①单纯的“茶歌”,为茶农劳动时唱的歌。茶歌的体裁,有
山歌、
劳动号子、
民间小调等。
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或 4个乐句构成。
②载歌载舞的“
茶灯”,即茶农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其音乐南方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为mi、re、do、la的四声羽调式。各地采茶又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各省的独特风格。如云南采茶融汇了花灯曲调,流畅而富于歌唱性;
湖南采茶,吸收当地
花鼓戏中七度大跳的音乐特点,曲调活泼跳跃;福建采茶灯则取各地所长并加以发展,使抒情性和欢快的歌舞性相结合,并运用调式、调性转换的手法,使音乐富于对比。茶歌有“正采茶”与“倒采茶”之分,两者除在唱词上形成由1——12月顺序的倒转变化外,音乐上常形成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正采茶较为抒情、平稳、歌唱性较强;倒采茶曲调欢快、跳跃,衬字、
衬词的大量运用,使
音乐打破正常均衡的结构,而显得更富有生活气息。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调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
五更调》、《水仙花》、《
红绣鞋》、《十杯酒》、《
卖杂货》、《石榴花》等数十首。因此,采茶音乐受小调影响很大,有些曲调甚至被小调所代替。
③有简单情节的小戏。如
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板腔体音乐。它以富有茶歌特点的“茶腔”、“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
花鼓戏、
广西彩调的曲牌,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
表演形式
山歌艺术
通常为1男1女,或1男2女,后发展为数人至十数人的集体歌舞。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拿钱尺(鞭)以做
扁担、
锄头、 撑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
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或纸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为种茶的全部过程,如《桂南采茶》中有“恭荣、参拜”,预祝茶叶丰收;“十二月采茶”、“摘茶”、“
炒茶”、“卖茶”等,表现从种茶到采摘加工等过程。《浙江采茶》还包括“花采茶”、“顺采茶”、“倒采茶”、“揉茶”、“盘茶”、“
贩茶”等。有的地区在表演过程中,穿插演唱与茶无关的小调,所唱的曲调和数量,视采茶表演的时间和内容而定,一般为2——4首;亦有加入
民间传说故事。
音乐
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
笛子、
唢呐和
大锣、
大钹等,过门或
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舞蹈
采茶的
舞蹈动作一般是模拟采茶劳动中的正采、倒采、蹲采以及盘茶、送茶等动作。有时也模仿生活中的动作,如梳妆、上山以及表示青年男女爱慕之情。常用的道具除茶篮外,还有笠帽、凉伞、花扇等。福建地区的采茶舞步轻盈跳跃,略带颤动。舞蹈的队形有:“水圈花”、“篱笆花”、“八字花”、“螺旋花”等。根据福建
采茶灯改编的《
采茶扑蝶舞》在1953年第4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获集体舞2等奖。
地方舞曲
舞曲
浙江
茶歌。[
周大风作曲] 原是越剧
现代戏《雨前曲》的
主题歌及舞蹈曲。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歌舞曲。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
采茶舞》。这首
采茶舞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50年代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987年,《采茶舞曲》被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
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
茶歌茶舞得到的最高荣誉。
山西民歌
采茶:管子独奏,
山西省民间乐曲,描绘了人们紧张而欢快的劳动场面。既可独立成曲,也可用于
山西八大套中。引子以散板奏出带有前倚音的一串同音和长音,雄伟、宽广,表现了郁郁葱葱的
茶山美景。
主题由五个富有歌唱性的乐句组成,乐句间采用顶真的手法(即前乐句的末尾是后乐句的开始),曲调连绵不断,犹如山歌此伏彼起。然后是主题的六次变奏:前二次变奏主要采用特殊的技巧,模仿箫的音色,圆润柔美,配以
颤音,好比随风飘荡的歌声。后四次变奏速度渐快,旋律简洁,节奏紧凑,
音区陡变,偶尔出现由“涮音”技法模仿的笑声,生动地表现了紧张而欢快的劳动场面。
方法
1.手采采茶
①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②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③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50-
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kg,但
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
树冠,
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
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
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
新梢萌发。 机采:在机采前数日用手采掉一批达到标准的
鲜叶,这样机采鲜
叶质量基本可以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
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
3.机采
主要是往复切割式
采茶机来采。 由0.6~14瓦的小
汽油机或40瓦左右的
微电机驱动,动力由
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
切割器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采摘质量好,芽叶完整率可达80%左右,是非选择性采茶机发展的主要类型。
同安科技[1]生产的采茶机,具有良好的
耐用性,可作为专业商业采茶使用,与普通采茶机相比,启动非常轻便, 操作十分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泛,可配各种刀具。采茶机是水泥园林整理的好帮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强而有力,是职业爱用中的第一指定品牌!
采茶铗采茶
优点
1、工效较高。据调查,一把采茶铗在高产茶园一天可采100多公斤鲜叶,在一般茶园一天可采50多公斤鲜叶,比一般手工采摘提高工效1-2倍。
2、质量较好。使用采茶铗采茶,只要掌握住技术要领,则不论在芽叶的完整率方面还是对茶树的留养方面都比当前手采的好,而且由于工效高,比手工采茶容易抓住
农时,有利选择最佳时间采茶,保证鲜叶质量。
3、成本较低。一般而言,购买一台采茶机要5000元以上,农民难于承受,而一把采茶铗只要10多元钱。户户都能买得起。
4、
适用性广。采茶铗使用简便,妇女及文化水平低的人都能操作使用。此外,使用采茶铗对茶树采摘面的
平整度要求没有采茶机那样高。因此,采茶铗特别适合山区及家庭式经营的生产者使用。
注意事项
1、要适时剪茶。使用采茶铗采茶最好与采制名茶结合起来,
春茶早期萌发的芽叶应先行手采制名茶,以后按大宗茶的采制标准及时使用采茶铗剪采。并可实施分批剪采。
2、要适度剪采。春茶掌握在修剪面上3厘米左右的部位下剪,即要达到留1叶剪采。
夏秋茶要在上一次剪采面上略提高一点距离下剪,切不可一次比一次剪得重,否则会影响茶叶质量与茶树生长。
3、要刀口锋利。剪采必须一刀成功,切不可在同一处连剪两刀,否则会影响芽叶的完整率,同时也易造成对茶树剪采过重。
4、要增施肥料。使用采茶铗剪采的茶园,
施肥量应比手采茶园多些。一般可按每采100公斤
干茶,增施2-3公斤
纯氮来计算。增施肥料不但能提高芽叶的持嫩性,有利于增产提质,而且对提高采茶铗的剪采工效和芽叶的完整率也都有利。
5、要实施茶树正常修剪。使用采茶铗采茶虽比采茶机对茶树采摘面平整度的要求低些,但不等于不要有一定的采摘面,因此,需要对茶树作正常的轻修剪。对于茶树高低不一的茶园,仍要通过
重修剪或
深修剪措施,将改造成为平整的采摘面,以便于实施采茶铗采茶,这不但能提高采茶工效,而且剪下的芽叶完整率较高,
茶梗少,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小资料
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①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
叶温增高;②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
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③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④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