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恂(1853年~1927年),字念劬。浙江吴兴人,晚清著名外交家,晚清和民国时期思想开明的学者。曾任自强学堂(
武汉大学前身)首任提调。
钱恂(1853年~1927年),字念劬。生于1854年l月10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浙江吴兴(今
湖州)人,祖上原居“湖州南门外之鲍山,以渔田耕稼为业”。钱询不仅对旧学有研究,而且对当时兴起不久的新学也有较深的了解,是个思想开明的学者。光绪十年(1884年),钱恂32岁时投宁绍召道
薛福成门下,是薛福成的得意门生之一。钱恂是
钱玄同(核
物理学家钱三强之父)同父异母的兄长。
钱恂长早年奔走于薛福成、
张之洞幕下,后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1907年,担任出使
荷兰和
意大利大臣,是晚清著名外交人才,和
维新派、革命派都多有联络。其夫人
单士厘裹着
小脚随钱恂走遍世界,所留下的《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使其扬名。
1889年5月15日(光绪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湖南
按察使薛福成以三品
京堂后补充任出使英、法、意、比大臣。钱恂受薛之命,整理宁波
天一阁存书。1890年以直隶候补县丞随薛出使英国、法国、意大利、
比利时。回国后,为
张之洞帮办洋务。1893年以
盐运使衔分省补用知府,出任湖北
自强学堂首任提调(1893年--1898年9月)、
武备学堂提调。钱出任
湖北自强学堂提调期间,协助总办
蔡锡勇为学堂聘请师资、制订章程、筹措经费、建筑校舍、管理师生、编订教材、
组织教学。1898年蔡病逝后,学堂不再设总办,所有校务全由钱负责,为自强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8年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1905年为赴东西洋考察宪政大臣参赞官。1907年,以
江苏省补用知府出任荷兰大臣。次年改出使意大利大臣。
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1914年6月,任
北京政府参政院参政。著有《天一阁见存书目》、《
二二五五疏》、《中俄界的疏注》、《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等。
1927年2月,钱恂病危,家族推选钱玄同主持丧礼,这一天的日记中
钱玄同写道:“上午视
大兄,据云心脏益衰弱,吃了些强心药,略见兴奋,但比昨天又大不如。弥留之际的兄长只是‘太太、太太’地拉住了嫂嫂,这样叫,真令人酸鼻。”第二天钱恂去世,在又次一日钱恂的
小殓上,钱玄同本想不穿孝衣,不过最后还是穿了,只不过行的是
鞠躬礼,而没有跪拜。
民国后任
浙江图书馆总理,1913年年首任浙江
图书馆馆长(另一说:他于1912年2月25日任
浙江省图书馆馆长)。1915年向北京
文津阁补抄
文澜阁所藏《
四库全书》缺佚卷帙,编成《文澜阁缺书目录》、《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5卷。又设法购回旧抄本颇多,购回原抄本182种。补充浙江图书馆馆藏。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主持制定有《浙江公立图书馆章程》12条及办事细则,分为总则、购置、庋藏、借阅、目录、统计、年报、印行共48则,律令分明,管理有方。早年曾在
鄞县范氏“
天一阁”参加整理古籍,并编撰有《天一阁见存书目》。曾和
缪荃孙交往甚密,书信往来颇多。编著有《史目表》等15种。
图书馆长上任之后,因为担心
孤山山脚过于潮湿,不利于馆藏的《
四库全书》(1911年6月中旬,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并归浙江图书馆)。钱恂派人把墙拆掉,将《四库全书》迁入一墙之隔的红楼——这件事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可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下,红楼成了《四库全书》的新家。 1915年,在钱恂的主持下,以文津阁《四库全书》为底本,开始了8年补抄。共抄缺书33种,268卷,被称为“乙卯补抄”。同时还购回旧抄182种。
钱恂生平不以学问名世,不过作为一个外交人才,他以出色的眼光将大量当时的西方知识介绍到中国,使钱恂的名字至今在
金融学、政治学、
地理学等很多学科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但钱恂本人最钟情的还是小学。他晚年提到自己一生的著述时,首列
音韵学著作《韵目表》,称“生平所撰此最精,刊亦最早”。其夫人单士厘也说“夫子好治小学暨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