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是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的合金的总称。在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过在
共晶温度时能保留在
奥氏体固溶体中的量。
释义
详细解释
1、把
铁矿石冶炼成铁。《汉书·五行志上》:“成帝/河平/二年正月,
沛郡/
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又如
鼓音。”《北史·杨津传》:“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 清
陈维崧《红·舟次丹阳感怀》词:“铸铁竟成千古错,读书翻受群儿耻。”
2、用
生铁重新熔炼而成的
铁碳合金。也叫生铁或铣铁。
定义:用
铸造生铁为原料,在
重熔后直接浇注成铸件,是含碳量>2%的铁碳合金。
简介
铸铁
英文名:cast iron
含碳量在2.11%以上的铁碳合金。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5%~3.5%。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
渗碳体形态存在。除碳外,铸铁中还含有1%~3%的硅,以及锰、磷、硫等元素。
耐蚀铸铁还含有镍、铬、钼、铝、铜、硼、钒等元素。碳、硅是影响铸铁
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元素。铸铁按碳存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
灰口铸铁、
白口铸铁、
麻口铸铁。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2.7%~4.0%),碳主要以
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熔点低(1145~1250℃),凝固时收缩量小,
抗压强度和硬度接近
碳素钢,减震性好。由于片状石墨存在,故
耐磨性好。
铸造性能和
切削加工较好。用于制造
机床床身、汽缸、箱体等结构件。其牌号以“HT”后面附两组数字。例如:HT20-40(第一数字表示最低
抗拉强度,
第二组数字表示最低
抗弯强度)。灰口铸铁按石墨的
形状特征,可分为普通
灰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1.普通灰铸铁。普通灰铸铁的石墨呈片状,由石墨和基体两部分组成,基体可以是
铁素体、
珠光体或铁素体加珠光体,相当于钢的组织。
2.可锻铸铁。可锻铸铁的石墨呈团絮状,由白口铸铁
退火处理后获得,石墨呈团絮状分布,简称韧铁。其组织性能均匀,耐磨损,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用于制造形状复杂、能承受强
动载荷的零件。
3.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的石墨呈球状。将灰口铸铁
铁水经
球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球状,简称
球铁。碳全部或大部分以自由状态的
球状石墨存在,断口成
银灰色。比普通灰口铸铁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和塑性。其牌号以“QT”后面附两组数字表示,例如:QT45-5(第一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数字表示最低
延伸率)。用于制造内燃机、
汽车零部件及农机具等。
4.
蠕墨铸铁。将灰口铸铁铁水经蠕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蠕虫状。
力学性能与球墨铸铁相近,铸造性能介于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之间。用于制造汽车的零部件。
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碳、硅含量较低,碳主要以渗碳体形态存在,断口呈亮白色。凝固时收缩大,易产生
缩孔、裂纹。硬度高,脆性大,不能承受
冲击载荷。多用作可锻铸铁的
坯件和制作耐磨损的零部件。
麻口铸铁
麻口铸铁中的碳以
石墨和渗碳体的混合形式存在,断口呈灰白色。这种铸铁脆性较大,工业上很少使用。
常用铸铁
普通铸铁加入适量合金元素(如硅、锰、磷、镍、铬、钼、铜、铝、硼、钒、锡等)获得。合金元素使铸铁的基体
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具有相应的耐热、耐磨、耐蚀、耐低温或无磁等特性。用于制造矿山、化工机械和仪器、仪表等的零部件。
结构分类
分类
灰铸铁
灰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Wc=2.5%~3.6%
1、灰铸铁的组织
(1)铁素体灰铸铁——石墨化过程充分进行;
(2)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第一、二阶段石墨化过程充分进行,第三阶段石墨化过程部分进行;
(3)珠光体灰铸铁——第一、二阶段石墨化过程充分进行,第三阶段石墨化过程完全没有进行;
2、灰铸铁的性能
1)灰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的性能和石墨的数量、形状、大小、分布状况。其中以细晶粒的珠光体基体和细片状石墨组成的灰铸铁的性能最优,
应用范围最广。
2)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大大高于具有相同基体的钢,但石墨片对灰铸铁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灰铸铁广泛用作承受压载荷的零件,如机座、
轴承座等。
3)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而且石墨的存在可以起到减磨、减震作用。
1、变质处理:浇注前向铁液中加入
变质剂,促进
晶粒细化。
常用变质剂为含硅75%的
硅铁,加入量一般为铁液重量的0.4%左右。
2、性能:孕育铸铁的强度有很大提高,并且塑性、韧性也有所提高。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
热处理仅能改变其基体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态,因此,热处理不能明显改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并且灰铸铁的低塑性又使
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难以实施,所以灰铸铁的热处理受大一定的局限性。其热处理主要用于
消除应力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等。
1、消除内应力
退火(
时效处理)——
低温退火。将铸件置于100~200℃的炉中,缓慢升温至500~600℃,保温4~8h缓冷。
2、改善
切削性能的退火——高温退火,降低硬度将铸件加热至850~900℃,保温2~5h,缓冷至400~500℃出炉空冷。
3、表面淬火——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灰铸铁的牌号及用途
例如图1所示:
1、化学成分:Wc=2.4%~2.8%
2、制造方法:可锻铸铁是一定成分的白口铸铁经长时间
石墨化退火而得到的具有团絮状结果的石墨的铸铁。
3、石墨化退火工艺:900~1000℃保温15h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50℃以下出炉空冷,可得到F基体的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的主要成分
——与灰铸铁相比,主要特点是高C、高Si、低S。
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
——基体+球状石墨。基体有F、P、F+P、B下四种。
——对铁液进行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而得到。
球墨铸铁的性能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影响最小,因而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塑性和
切削加工性。
球墨铸铁牌号的表示方法
如图3所示: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退火——目的是为了获得铁素体基体组织和消除
铸造应力;
(2)正火——目的是为了获得P或
P+F基体,细化组织、提高强度和耐磨性;
(4)等温淬火——为了获得B下基体的球墨铸铁。
可锻铸铁
化学成分
Wc=2.4%~2.8%
制造方法
可锻铸铁是一定成分的白口铸铁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而得到的具有
团絮状石墨的铸铁。
石墨化退火工艺
900~1000℃保温15h后随炉缓冷至650℃以下出炉空冷,可得到F基体的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的种类
1)
铁素体可锻铸铁(
黑心可锻铸铁)——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可锻铸铁的性能
团絮状石墨大大减轻了石墨对
基体金属的割裂作用及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可锻铸铁的强度比灰铸铁高,塑性韧性也有很大提高。
应用范围
但由于退火
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只适 用于
大批量生产薄壁零件。
可锻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见图4所示:
可锻铸铁组织示意图如图5所示:
用途应用
热处理
由于铸件壁厚
不均匀,在加热,冷却及相变过程中,会产生效应力和
组织应力。另外大型零件在
机加工之后其内部也易残存应力,所有这些
内应力都必须消除。
去应力退火通常的加热温度为500~550℃
保温时间为2~8h,然后
炉冷(
灰口铁)
空冷(球铁)
石墨化,使铸件强度和硬度降低。
铸件冷却时,表层及薄截面处,往往产生白口。
白口组织硬而脆、加工性能差、易剥落。因此必须采用退火(或
正火)的方法消除白口组织。退火工艺为:加热到550~950℃保温2~5h,随后炉冷到500~550℃再出炉空冷。在高温保温期间 ,游离渗碳体和
共晶渗
二次渗碳体和
共析渗碳体也分解,发生石墨化过程。由于渗碳体提高铸件的
机械性能。有时正火也是球铁
表面淬火在组织上的准备、正 火分高温正火和低温正火。高温正火温度一般不超过950~980℃,低温正火一般加热到共折温度区间820~860℃。正火之后一般还需进行
回火处理,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以达到铸件白口的高温石漠化退火。
2.球铁的淬火及回火
为了提高球铁的机械性能,一般铸件加热到Afc1以上30~50℃(Afc1代表加热时A形成终了温度),保温后淬入油中,得到
马氏体组织。为了适当降低淬火后的
残余应力,一般淬火后应进行回火,
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作加残留
贝氏体再加球状石墨。这种组织耐磨性好,用于要求高耐磨性,高强度的零件。
中温回火温度为350-500℃,回火后组织为
回火屈氏体加球状石墨,适用于要求耐磨性好、具有一定效稳定性和弹性的厚件。
高温回火温度为500-6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作加球状石墨,具有韧性和强度结合良好的综合性能,因此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球铁经
等温淬火后可以获得高强度,同时兼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多温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主要考虑使原始组织全部A化、不残留F,同时也避免A
晶粒长大。加热温度一般采用Afc1以上30~50℃,等温处理温度为0~350℃以保证获得具有综合机械性能的
下贝氏体组织。稀土镁铝球铁等 温淬火后σb=1200~1400MPa,αk=3~3.6J/cm2,
HRC=47~51。但应注意等温淬火后再加一道回火工序。
4.表面淬火
为了提高某些铸件的
表面硬度、耐磨性及
疲劳强度,可采用表面淬火。灰铸铁及球
铁铸件均可进行表面淬火。一般采用高(中) 频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
电接触表面淬火。
对于要求表面耐磨或抗氧化、耐腐蚀的铸件,可以采用类似于
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如气体软氯化、氯化、
渗硼、
渗硫等处理。
石墨化
一、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称为石墨化过程。铸铁组织形成的基本过程就是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因此,了解石墨化过程的条件与
影响因素对掌握铸铁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Fe-C合金双重
状态图,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液相亚共晶结晶阶段。包括,从过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直接结晶出
一次石墨,从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结晶出
奥氏体加石墨,由
一次渗碳体和
共晶渗碳体在高温退火时分解形成的石墨。
中间阶段,即共晶转变亚共析转变之间阶段。包括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
二次石墨和二次渗碳体在此温度区间分解形成的石墨。
第三阶段,即
共析转变阶段。包括共析转变时,形成的共析石墨和共析渗碳体退火时分解形成的石墨。
二、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
铸铁的组织取决于石墨化进行的程度,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关键在于控制石墨化进行的程度。
实践证明,铸铁
化学成分、铸铁结晶的
冷却速度及铁水的过热和静置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石墨化和铸铁的显微组织。
1.化学成分的影响
铸铁中常见的C、Si、
Mn、P、S中,C、Si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S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实际上各
元素对铸铁的石墨化能力的影响极为复杂。其影响与各元素本身的含量以及是否与其它元素发生作用有关,如
Ti、
Zr、B、Ce、
Mg等都阻碍石墨化,但若其含量极低(如B、Ce<0.01%,Ti<0.08%)时,它们又表现出有促进石墨化的作用。
2.冷却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铸件冷却速度趋缓慢,就越有利于按照Fe-G稳定系状态图进行结晶与转变,充分进行石墨化;反之则有利于按照Fe-Fe3C亚稳定系状态图进行结晶与转变,最终获得
白口铁。尤其是在共析阶段的石墨化,由于温度较低,冷却速度增大,
原子扩散困难,所以通常情况下,共析阶段的石墨化难以充分进行。
铸铁的冷却速度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它与浇注温度、传型材料的导热能力以及铸件的壁厚等因素有关。而且通常这些因素对
两个阶段的影响基本相同。
提高浇注温度能够延缓铸件的冷却速度,这样既促进了第一阶段的石墨化,也促进了第二阶段的石墨化。因此,提高浇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使
石墨粉化,也可增加共析转变。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铁水的过热温度,延长高温静置的时间,都会导致铸铁中的石墨基体组织的细化,使铸铁强度提高。进一步提高
过热度,铸铁的
成核能力下降,因而使石墨形态变差,甚至出现自由渗联体,使强度反而下降,因而存在一个“
临界温度”。临界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铁水的化学成分及铸件的冷却速度。一般认为普通灰铸铁的临界温度约在1500—1550℃左右,所以总希望出铁温度高些。
焊接性
铸铁含碳量高,塑性差,组织不均匀,
焊接性很差,在焊接时,一般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焊后易产生白口组织
2、焊后易出现裂纹
3、焊后易产生气孔
因此,在生产中,铸铁是
不作为焊接材料的。一般只用来
焊补铸铁件的
铸造缺陷以及
局部破坏的铸铁件。铸铁的焊补一般采用
气焊或
焊条电弧焊。
铸件焊补常分为热焊法和冷焊法两种。
种类及性能
1、铸造缺陷的焊接修复
中国各种铸铁的
年产量现约为800万吨,有各种铸造缺陷的铸件约占铸铁年产量的10%~15%,即通常所说的
废品率为10%~15%,若这些铸件工报废,以1997年铸铁
平均价格计算 ,其损失每年高达10亿元以上。采用焊接方法修复这些有缺陷的铸铁件,由于焊接成本低,不仅可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及时完成生产任务。
2、已损坏的铸铁成品件的焊接修复
由于各种原因,铸铁成品件在使用过程
中会受到损坏,出现裂纹等缺陷,使其报废。若要更换新的,用铸铁成品件都经过各种机械加工,价格往往较贵。特别是一些重型铸铁成品件,如
锻造设备的铸铁
机座一旦使用不当而出现裂纹,就得停止生产,若要更换新的锻造设备,不仅价格昂贵,且从订货、运货到
安装调试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要很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这方面的损失是巨大的。若能用焊接方法及时修复出现的裂纹。
3、零部件的生产
这是指用焊接的方法将铸铁(主要是球墨铸铁)件与铸铁件、各种钢件或有色
金属焊接起来而生产出零件。现今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处于刚起步阶段。如中国山东某厂已用高效
离心铸造的大直径
球墨铸铁管与一般铸造方法生产的变直径球墨铸铁
法兰用焊接方法连接而制成产品。制造中
铸铁焊接已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铸铁
焊接技术的方向。它往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按碳在铸铁中存在的状态及形式的不同,可将铸铁分为:
白口铸铁:碳绝大部分以在
渗碳体状态存在,断口亮白色,渗碳体硬而脆,机械中较少应用。
灰铸铁:石墨片状存在
可锻铸铁:团絮状
球墨铸铁:圆球状
蠕墨铸铁:蠕虫状
在相同基体组织情况下,其中以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韧性)为最高,可锻铸铁次之,蠕墨铸铁又次之,灰铸铁最差。但由于灰铸铁成本低廉,并具有
铸造性、
可加工性、耐磨性及减震性均优良的特点,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铸铁。
常见灰铸铁化学成分:见P100。
灰铸铁
抗拉强度及硬度的变化是由于机体组织及石墨大小、数量不同的结果。
纯珠光体为基体的灰铸铁:强度、硬度较高
改变基体中铁素体及珠光体相对含量,可得不同的抗拉强度及硬度的HT,石墨呈粗片状的灰铸铁,抗拉强度较低,石墨呈细片状的灰铸铁其抗拉强度较高。
灰铸铁中碳的存在状态及其基体组织决定于铸件冷却速度
P102 4-1 ①铁水以很快速度冷却时,第一阶段石墨化过程(共析温度以上)及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共析温度下)完全被抑止将得到共晶
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织,即白口铸铁组织。[铁碳相图:铁水当温度冷却到液相时,开始从液相析出(γ)。1147共析温度。L→γ+Fe3C(共晶渗碳体) 温度下降,A的饱和固溶碳量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因而析出二次渗碳体,此反应持续到共析温度。在
共析反应中,A转变为珠光体。冷却到室温后,组织由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组成]。
②铁水以很慢的速度冷却时由于渗C体是不稳定相,而石墨是稳定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都进行得很充分,最后得
纯铁素体的灰铸铁组织。
③若石墨化的第一阶段进行很完全,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进行得不完全,则得珠光体+铁素体、灰铸铁。
不同元素对铸铁石墨化及白口化的影响。P102
焊接性分析
灰铸铁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是碳高及S、P杂质高,这就增大了
焊接接头对冷却速度变化的
敏感性及冷热裂纹的敏感性。在力学性能上的特点是强度低,基本无塑性。焊接过程具有冷速快及
焊件受热不均匀而形成
焊接应力较大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导致焊接性不良。
主要问题两方面:一方面是焊接接头易出现白口及淬
硬组织。
另一方面焊接接头易出现裂纹。
(一)焊接接头易出现白口及淬硬组织
见P103,以含碳为3%,含硅2.5%的常用灰铸铁为例,分析
电弧焊焊后在焊接接头上
组织变化的规律。
当焊缝成分与灰铸铁铸件成分相同时,则在一般电弧焊情况下,由于焊缝冷却速度远远大于铸件在
砂型中的冷却速度,焊缝主要为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铁+珠光体,即焊缝基本为白口铸铁组织。
防止措施:
焊缝为铸铁 ①采用适当的
工艺措施来减慢焊逢的冷却速度。如:增大
线能量。②调整焊缝化学成分来增强焊缝的石墨化能力。
异质焊缝:若采用低碳钢焊条进行焊接,常用铸铁含碳为3%左右,就是采用较小
焊接电流,
母材在第一层焊缝中所占
百分比也将为1/3~1/4,其焊缝平均含碳量将为0.7%~1.0%,属于
高碳钢(C>0.6%)。这种高碳钢焊缝在快冷却后将出现很多脆硬的
马氏体。
采用异质
金属材料焊接时,必须要设法防止或减弱母材过渡到焊缝中的碳产生高硬度组织的
有害作用。思路是:改变C的存在状态,使焊缝不出现淬硬组织并具有一定的塑性,例如使焊缝分别成为奥氏体,铁素体及有色金属是一些有效的途径。
特点:该区被加热到
液相线与
共晶转变下限温度之间,温度范围1150~1250℃。该区处于液固状态,一部分铸铁已熔化成为液体,其它未熔部分在高温作用下已转变为奥氏体。
V冷很快,液态铸铁在共晶
转变温度区间转变成
莱氏体,即共晶渗碳体加奥氏体。继续冷却则为C所饱和的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在共析转变温度区间,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由于该区冷速很快,在共析转变温度区间,可出现奥氏体→马氏体的过程,并产生少量
残余奥氏体。
其左侧为
亚共晶白口铸铁,其中白色条状物为渗碳体,黑色点、条状物及较大的黑色物为奥氏体转变后形成的珠光体。右侧为奥氏体快冷转变成的
竹叶状
高碳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还可看到一些未熔化的片状石墨。
当半熔化区的
液态金属以很慢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其共晶转变按稳定
相图转变。最后其室温组织由石墨+铁素体组织组成。
当该区液态铸铁的冷却速度介于以上两种冷却速度之间时,随着冷却速度由快到慢,或为
麻口铸铁,或为
珠光体铸铁,或为珠光体加
铁素体铸铁。
影响半熔化区冷却速度的因素有:焊接方法、
预热温度、
焊接热输入、铸件厚度等因素。
例:
电渣焊时,
渣池对灰铸铁
焊接热影响区先进行预热,而且电渣焊熔池体积大,
焊接速度较慢,使焊接热影响区冷却缓慢,为防止半熔化区出现白口铸铁焊件预热到650~700℃再进行焊接的过程称热焊。这种热焊工艺使
焊接熔池与
HAZ很缓慢地冷却,从而为防止焊接接头白口铸铁及
高碳马氏体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研究灰铸铁试板焊件、热输入相同时,随板厚的增加,半熔化区冷却速度加快。白口淬硬倾向增大。
2)化学成分对半熔化区白口铸铁的影响
铸铁焊接半熔化区的化学成分对其白口组织的形成同样有
重大影响。该区的化学成分不仅取决于铸铁本身的化学成分,而且焊逢的化学成分对该区也有重大影响。这是因为焊逢区与半熔化区紧密相连,且同时处于熔融的高温状态,为该两区之间进行元素扩散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某元素在两区之间向哪个方向扩散首先决定于该元素在两区之间的含量梯度(含量变化)。元素总是从
高含量区域向低含量区域扩散,其含量梯度越大,越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提高熔池金属中促进
石墨化元素(C、Si、Ni等)的含量对消除或减弱半熔化区白口的形成是有利的。
用低碳钢焊条焊铸铁时,半熔化区的白口带往往较宽。这是因为半熔化区含C、Si量高于熔池,故半熔化区的C、Si反而向熔池扩散,使半熔化区C、Si有所下降,增大了该区形成较宽白口的倾向。
该区被加热到共晶转变下限温度与共析转变上限温度之间。该区温度范围约为820~1150℃,此区无液相出现该区在共析温度区间以上,其基体已奥氏体化,加热温度较高的部分(靠近半熔化区),由于
石墨片中的碳较多地向周围奥氏体扩散,奥氏体中含碳量较高;加热较低的部分,由于石墨片中的碳较少向周围奥氏体扩散,奥氏体中含碳量较低,随后冷却时,如果冷速较快,会从奥氏体中析出一些二次渗碳体,其析出量的多少与奥氏体中含碳量成
直线关系。在共析转变快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冷却更快时,会产生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该区硬度比母材有一定提高。
熔焊时,采用适当工艺使该区缓冷,可使A直接析出石墨而避免二次渗碳体析出,同时防止马氏体形成。
很窄,加热温度范围780~820℃。由于电弧焊时该区
加热速度很快,只有母材中的部分原始组织可转变为奥氏体。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冷却很快时也可能出现一些马氏体。
产生部位:铸铁型焊缝
当采用异质焊接材料焊接,使焊逢成为奥氏体、铁素体,铜基焊缝时,由于
焊缝金属具有较好的塑性,焊接金属不易出现冷裂纹。
启裂温度:一般在400℃以下。原因:一方面是铸铁在400℃以上时有一定塑性;另一方面焊缝所承受的
拉应力是随其温度下降而增大。在400℃以上时焊缝所承受的拉应力较小。
产生原因:焊接过程中由于工件局部不均匀受热,焊缝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随焊缝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当焊缝全为灰铸铁时,石墨呈片状存在。当片状石墨方向与外加应力方向基本垂直,且两个片状石墨的尖端又靠得很近,在外加应力增加时,石墨尖端形成较大的
应力集中。铸铁强度低,400℃以下基本无塑性。当应力超过此时铸铁的
强度极限时,即发生焊缝裂纹。
当焊缝中存在白口铸铁时,由于白口铸铁的
收缩率比灰铸铁收缩率大,加以其中渗碳体性能更脆,故焊缝更易出现裂纹。
影响因素:
① 与焊缝基体组织有关,焊缝中渗碳体越多,焊缝中出现裂纹数量越多。当焊缝基体全为珠光体与铁素体组成,而石墨化过程又进行得较充分时,由于石墨化过程伴随有
体积膨胀过程,可以松弛部分
焊接应力,有利于改善焊缝的
抗裂性。
② 与焊缝石墨形状有关
粗而长的片状石墨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会减小抗裂性。
石墨以细片状存在时,可改善抗裂性。
石墨以团絮状存在时,焊缝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③ 与焊补处刚度与焊补体积的大小及焊缝长短有关
焊补处刚度大,焊补体积大,焊缝越长都将增大
应力状态,促使裂纹产生。
铸铁在制造和使用中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和损坏。铸铁补焊是对有缺陷铸铁件进行修复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
经济意义。
(一)铸铁的焊接性
铸铁的含碳量高,脆性大,焊接性很差,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白口组织和裂纹。
白口组织是由于在铸铁补焊时,碳、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大量烧损,且补焊区冷速快,在
焊缝区石墨化过程来不及进行而产生的。白口铸铁硬而脆,
切削加工性能很差。采用含碳、硅量高的铸铁焊接材料或
镍基合金、铜镍合金、高
钒钢等非铸铁焊接材料,或补焊时进行预热缓冷使石墨充分析出,或采用钎焊,可避免出现白口组织。
裂纹通常发生在焊缝和
热影响区,产生的原因是铸铁的抗拉强度低,塑性很差(400℃以下基本无塑性),而焊接应力较大,且接头存在白口组织时,由于白口组织的收缩率更大,裂纹倾向更加严重,甚至可使整条焊缝沿
熔合线从母材上剥离下来。防止裂纹的主要措施有:采用纯镍或铜镍焊条、
焊丝,以增加焊缝金属的塑性;加热减应区以减小焊缝上的拉应力;采取预热、缓冷、
小电流、分散焊等措施减小焊件的温度差。
(二)铸铁补焊方法及工艺
铸铁补焊采用的
焊接方法参见表3-9。补焊方法主要根据
对焊后的要求(如焊缝的强度、颜色、致密性,焊后是否进行机加工等)、铸件的结构情况(大小、壁厚、复杂程度、刚度等)及缺陷情况来选择。
手工电弧焊和气焊是最常用的铸铁补焊方法。
表3-9 铸铁的补焊方法
手工电弧焊补焊采用的
铸铁焊条牌号见表3-10。补焊要求不高时,也可采用J422等普通低碳钢焊条。
表3-10常用铸铁焊条
手工电弧焊补焊的方法有:
(1)热焊及半热焊 焊前将焊件预热到一定温度(400℃以上),采用同质焊条,选择
大电流连续补焊,焊后缓冷。其特点是焊接质量好,
生产率低,成本高,
劳动条件差。
(2)冷焊 采用非铸铁型焊条,焊前不预热,焊接时采用小电流、分散焊,减小焊件应力。焊缝的强度、颜色与母材不同,加工性能较差,但焊后变形小,劳动条件好,成本低。
(3)也可以采用
高分子材料冷焊,这种修补只需要把被修
表面清理干净就可以了,手工
直接操作。
(4)冷焊材料的使用方法:首先要处理好被修表面,千万不可以有锈和油,否则就会造成
胶层脱落,进行
粗化处理是最好,这样可以增加分子间的
结合力,大大增强修补后的产品使用寿命。还要记住要选择铸件本身材料相对应的专用冷焊材料。
常见焊条
注意问题
预防措施
冷裂纹
冷裂纹可能出现在焊缝或热影响区上,并且发生在400℃以下。
当焊缝为铸铁型时,易于出现焊缝冷裂纹。裂纹发生时常伴随着可听见的较响的
脆性断裂声音,焊缝较长时或焊补刚性较大的缺陷时,常发生这种裂纹。其产生的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由于焊件局部不均匀受热,焊缝在冷却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拉应力,由于铸铁强度低,400℃以下基本无塑性,当拉应力超过此时铸铁的抗拉强度时,即发生焊缝冷裂纹。当焊缝中存在白口铸铁时,由于白口铸铁的收缩率(2.3%)比灰铸铁的收缩率(1.26%)大,故焊缝更易出现冷裂纹,特别是当焊缝强大大于母材时,冷却过程中母材牵制不住焊缝的收缩,结果在结合处母材被撕裂,这种现象称为“剥离”。
当焊接接头刚性大、焊补层数多,焊补金属体积大,使焊接接头处于高应力状态时,如焊缝金属的
屈服点又较高,难于通过其
塑性变形来松弛焊接接头的高应力,则
焊接裂纹易于在热影响区的白口区或马氏体区产生,形成热影响区冷裂纹。
防止冷裂纹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焊补件进行550~700℃的整体预热,其次是采用异质焊缝的焊接材料。
当采用镍基焊接材料(如Z308、Z408、Z508焊条)及一般常用的低碳钢焊条焊补铸铁时,焊缝金属对热裂纹较敏感。产生的原因是:采用镍基材料焊补铸铁时,由于铸铁含S、P高,形成较多的
低熔点共晶物,Ni-Ni3S2(熔点664℃)、Ni-Ni3P(熔点880℃);采用低碳钢焊条焊补铸铁时,第一、二层焊缝会从铸铁溶入较多的C、S及P,因此使第一、二层焊缝的热裂程度增加。
防止产生热裂纹的方法是调整焊缝的化学成分,加入
稀土元素,增强脱硫、
脱磷的能力,减小
熔合比,降低焊接应力等。
熔炼方法
(1)冲天炉构造
冲天炉的基本构造示如图6。
炉身、
风箱及
烟道等用钢板焊成。炉身内部通常砌以
耐火砖层,以便抵御焦碳燃烧产生的高温作用。为了储存铁液,多数冲天炉都配有
前炉。
(2)冲天炉熔炼原理
在熔炼过程中,炉身的下部装满焦碳,称为
底焦。在底焦的上面交替装有一批批的铁料(生铁、
废钢、回炉料、
铁合金等)、焦碳及熔剂(
石灰石、
萤石等)。通过
鼓风,使底焦强烈燃烧,产生的
高温炉气沿炉身高度方向上升,使其上面一层铁料熔化。
(3)冲天炉熔炼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冲天炉是最普遍应用的
铸铁熔炼设备。它用焦炭作燃料,焦炭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用来熔化炉料和提高铁液温度,在
能量消耗方面比电孤炉和其它熔炉节省。而且设备比较简单,大小工厂皆可采用。但冲天炉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由于铁液直接与焦炭接触,故在熔炼过程中会发生铁液增碳和
增硫的过程。
采用了冲天炉一电孤炉双联熔炼法或冲天炉一
感应电炉双联熔炼法,以充分利用冲天炉
熔化效率较高、电孤炉和感应电炉对铁液过热能力强及化学
成分控制容易的优点。
感应电炉熔炼
(1)感应电炉构造及工作原理
感应电炉是利用电流感应产生热量来加热和熔化铁料的熔炉。
炉子的构造分为有芯式(图7)和无芯式两种,在无芯式感应电炉中,
坩埚内的铁料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
感应电流,并因此产生热量,而将其自身熔化和使铁液过程热。在有芯式感应电炉中,需要加入用其它熔炉(如冲天炉)熔化的铁液,在环形
铁芯内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沟槽内的铁液过程,并利用沟槽中铁液与其上面熔池中的铁液循环作用而加热全部铁液。无芯式感应电炉具有熔化固体炉料的能力,而有芯感应电炉只能过热已熔化的铁液,但在过热铁液的
电能消耗方面,则以有芯感应电炉更为节省。
(2)感应电炉熔炼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与冲天炉熔炼相比,感应电炉熔炼的优点是熔炼过程中不会有增碳和增硫现象,而且熔炼过程可以造渣覆盖铁液,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铁液
中硅、锰及
合金元素的氧化,并减少铁液从炉气中吸收气体,从而使铁液比较纯净。这种熔炼方法的缺点是电能耗费大。
感应电炉适用于熔炼高质量灰铸铁、
合金铸铁、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等。无芯感应电炉能够直接熔化固体炉料,而且开炉及
停炉比较方便,适合于
间断性生产条件。有芯感应电炉开炉及停炉不便,适合于
连续性生产。这种炉子熔化固体炉料的
热效率低,而对过热铁液的热效率高,故适于与冲天炉配合使用。如今这两种形式的感应电炉在铸铁生产上都得到应用。
(1)电弧炉构造及工作原理
电弧炉熔炼是利用
石墨电极与铁料(铁液)之间产生电弧所发生的热量来熔化铁料和使铁液进行过热的。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是三相电弧炉,其炉体部分的构造示于
图8。在电弧炉熔炼过程中,当铁料熔清后,进一步地提高温度及调整化学成分的冶炼操作是在
熔渣覆盖铁液的条件下进行。电弧炉依照炉渣和炉衬耐火材料的性质而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碱性电弧炉具有脱硫和脱磷的能力。
(2)弧炉熔炼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电弧炉熔炼的优点是熔化固体炉料的能力强,而且铁液是在熔渣覆盖条件下进行过热和调整化学成分的,故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铁液吸气和元素的氧化。这为熔炼低碳铸铁和合金铸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弧炉的缺点是耗电能多,从熔化的角度看不如冲天炉经济,故铸铁生产上常采用冲天一电弧炉双联法熔炼。由于碱性电弧炉衬
耐急冷急热性差,在间歇式熔炼条件下,
炉衬寿命短,导致熔炼成本高,故多采用
酸性电弧炉与冲天炉相配合。
铸铁裂纹修复
铸铁件性脆且铸造过程中易产生气孔,在长期的震动和冲击下,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壳体开裂。由于铸铁的焊接性较差,加上
液压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传统的焊补工艺根本无法实现修复。而现场一般没有此类设备的
备品备件,购买更换需要大量的停机时间。此类问题多采用
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修复,高分子金属修复材料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粘接力、耐压性,使得该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修复过程:根据现场情况,建议企业先用
电焊把裂纹上下连接,焊接几个点用于加强
壳体结构力。找到裂纹的终点位置,在终点处打4.2mm
止裂孔防止裂纹的进一步延伸。用
磨光机沿裂纹打磨干净,向两边扩展75px打磨。用
无水乙醇清洗干净后调和高分子金属修复材料配合加强带对裂纹进行修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