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乐真(1896.9—1972.12),又名阮真;
浙江省绍兴上虞区东关镇人,毕业于
国立东南大学(现
南京大学),中国第一位
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
导师。 是
少年中国学会的首批骨干,“
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在南京创刊《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并担任主编。阮真到新成立的湖南师范学院工作。1967年随子隐居于湖南省
黔阳县岩垅乡干溪坪村(今
洪江市)直至1972年12月25日病逝。
人物生平
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学语文
教育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最具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语文教育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其人半文半理,在学术史上以不信权威、唯真理著名。所著《
中学国文教学法二十世纪初,阮真怀揣着教育救国的梦想,由一位爱国热血青年投身教育,师从
陶行知先生,受的是两级师范的文科教育。“
五四运动”爆发,他在南京创刊《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并担任主编,及时报道全国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批判旧思想,介绍新思潮,同年成为“
少年中国”学会首批骨干。自二十年代后期起,在厦门集美学校(现
集美大学、
集美中学前身)师范国文系任教。1928年,应
广西教育厅之邀,担任《
教育丛刊》的编辑工作。1929年,时年三十三岁的阮真被
广州中山大学聘为教授,担任语文教材教法硕士研究生导师,确立了用科学主义改造语文教育的理念。离开广州以后,曾先后在上海
暨南大学、西大、
无锡国专、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等校任教。30年代末期在湖南省
涟源兰田镇与多位名师创办
国立师范学院。解放初期,时任国文系主任的阮真,参与了
湖南大学和国师的合并工作,被聘为湖大学术研究员。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阮真到新成立的湖南师范学院工作。1967年随子隐居于湖南省
黔阳县岩垅乡干溪坪村(今
洪江市)直至1972年12月25日病逝。
阮真先后出版了《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作文题目研究》《
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研究》和《中学读文教学研究》等多部专著。此外,在《
中华教育界》《
教育研究》《
岭南学报》等杂志上还发表过一系列研究论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1936年为适应师范国文教学法课程的需要,提纲挈领,精心结撰成《
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初步建构起较为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这部书成为我国语文
教育研究的一座丰碑。
阮真曾经在他的《中学国文教学》中自信地说:自
五四运动以来,研究中学国文教学,论者辈起,然而,“其为全部研究之企图者,惟
王森然与作者二人而已”。阮真先生的语文
教育研究始终沿着科学主义的路径,调查分析,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的语文教育问题,这种研究立足于实践,故而对中国的语文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阮真曾抱着“为全部研究之企图”对国文教学作过“单位之研究”,毕生投身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几乎涉及语文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其为语文讲授定下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规矩”,使得语文讲授“有法可依”,单单这一点,就足以显示“阮氏的贡献在历史上的超越性”(
顾黄初语)。
参考文献:
李杏保,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188.
主要事迹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随着运动的发展,6月23日,由阮真主编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发行所设在门帘桥省教育分会事务所内。
张闻天,
沈泽民(
茅盾之弟)为编辑科科员,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该刊及时报道南京、江苏及全国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围绕如何“改良社会”这一中心问题,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旧思想、旧习惯,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并介绍各种新思潮(该刊连续出版了70号,至9月11日停刊)。阮真在该刊最后一期的《编辑科经过报告》中这样写道:“……真(阮真)于发表来稿,重思想不重文字,尤以改良社会及改良教育为救国初步之方针,此本刊之微意也。”
1919年“
少年中国”成立,会员如下:
毛泽东、王光祈、王克仁、王德熙、方东美、左舜生、
田汉、朱镜宙、李诚、李璜、李人、
李大钊、李珩、李思纯、沈君怡、沈懋德、沈泽民、
周佛海、周炳琳、周晓和、周无、阮真、何鲁之、易家钺、易克嶷、孟寿椿、涂开舆、余家菊、袁同礼、徐彦之、陈愚生、陈道衡、陈登恪、陈剑、陈启天、陈宝锷、张崧年、胡昭、孙少荆、倪文宙、金海观、查谦、唐启宇、芮学曾、梁空、张尚龄、
张闻天、
杨效春、杨德培、
杨贤江、章了天、段调元、彭云生、曾琦、曾俦、舒新城、雷宝华、雷宝菁、雷国能、黄玄、典忏华、黄日葵、曹刍、康鸿章、恽震、
恽代英、
刘仁静、刘国钧、刘正江、苏甲荣、谢承训、赵叔愚、
邓中夏、郑伯奇、罗元恺、罗益增、穆济波、魏时珍、葛澧、范鸿、蒋锡昌、许德珩、宗之、
蔡和森。
「
少年中国学会」二十三位会员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九二一年七月)。
第二排:阮真、
邰爽秋(稍后者)、
高君宇、刘国钧、陈政;
后排:陈启天、
黄日葵、
陈愚生、沈君怡、
赵叔愚、
邓中夏、
左舜生。
来源:《述小事,怀大哲 -- 东美先生逝世卅周年纪念》
用科学主义改造语文教育的学者。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一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这门学科注重经验、注重个人感性认识。千百年来语文教育学科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性。阮真作为一名学者,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接受了
陶行知等教育家的科学主义教育,1929年他在
广州中山大学受到了教育家
庄泽宣的影响,确立了用科学主义改造语文教育的理念。当时的中山大学采用导师制,每一位教授都要指导几位本科生。阮真先生带领本科生深入广州的中小学进行调查,撰写了《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中学作文题目研究》《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研究》。1936年他出版了《中学读文教学研究》。1936年,阮真在无锡师范学校任教,受著名学者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
汪懋祖(著名的
阮汪之争)及陆步青的邀请,阮真撰写了《
中学国文教学法》,这部书成为语文
教育研究的一座丰碑。阮真先生深入中小学的课堂,调查访谈获得了真实的资料,因此他的著作注重用事实说话,这给重视思辨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
把毕生献给语文事业的教育家。阮真把一生献给了语文教育事业。1921年前后,阮真作为一位年轻学者受
陈嘉庚先生邀请到
厦门集美学校任教。当时陈嘉庚先生聘请的教师均为国内的学者,如
蔡元培、
鲁迅等。初出茅庐阮真先生能跻身这个行列,足见其学术地位。1928年,阮真先生应
广西教育厅的邀请,编修《教育论丛》。同年阮真发表了《广西中等学校国文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一文,指出广西国文教学低下的问题。同年
广西教育厅出版了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问题》和《中学读文教学研究》两本书。1929年,阮真教授中山大学;1936年,阮真教授无锡师范学校。抗战爆发,阮真来到了湖南教授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成为与
钱基博、吴世昌并列的大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钱基博等学者离开了湖南,阮真先生则留在了湖南。在特殊的年代,阮真先生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他与普通劳动人民为朋友,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了怀化,贡献给了语文教育事业。
对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了“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为后世语文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强调:“一件事,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对事说是做。”因此,“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这就是所谓“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思想,是这一新思想的先声。①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观。对“教”、“学”相长思想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的语文教育家当首推阮真先生,他在借鉴前人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凭借科学的态度,以独特的视角精心撰写了《
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笔者在读了他的这本书之后,发现他在批判国文教学上某些理论、主张或措施时,总是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凡合于这一原则的,他肯定;违反这一原则的,他否定。他在制定初、高中教学进程标准时明确指出:“初中以不读古文为原则,高中以不读经书、子书为原则,尤其不用读辞赋骈俪,目的在使‘教学做’发生切实的功效,以提高程度。”②可见,他非常重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把它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予以阐述。
历经了教与学的分离到结合,经由
陶行知、阮真等诸位先生理论上的倡导,新思想逐渐被学者和教育家们认可,并在实践中得以践行。
摘自扈本英《“教”“学”相长》
培训地方教育师资。辅导地方教育工作是国师社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1945年9月,
溆浦县李济民县长乘国师在溆浦的难得机会,请国师协助举办
国民教育师资进修讲习会,时间在1946年1、2月份,分两期进行,每期半月,讲习地点在县民教馆新建的
中山纪念堂,第一期学员为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与教师计135人,第二期为乡、镇公所的文化股长与国民学校的教师,共149人。讲习会的教师全部由国师教授担任,主要有
孟宪承、
李剑农、王越、
皮名举、朱有瓛、
朱有光、王硕如、
陈奎生、
储安平、阮真等人。
出自〈
湖南师大校庆网之校史述往〉 由孔春辉著《
国立师范学院办学述略》
主要著作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
《论诗歌教学》广西教育旬刊第一卷第七期
《广西中等学校国文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1928年《教育论丛》
《中学国文教学之问题》1928年
广西教育厅编译处出版
《中学读文教学研究》1928.11年
广西教育厅编译处出版
《几种现行初中国文教科书的分析研究》1929年岭南学报1929.12 年第一卷第一期
《初中国文教材研究》1929年《
教育研究》第14、16两期所载
《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1929.7年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丛书- -中学用-民智书局出版
《中山大学预科入学国文试卷研究》1929.7年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丛书- -中学用-民智书局出版
《
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1929.4年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丛书之二-中学用-民智书局出版
《广西中等四年生作文程度研究》1929.12中山大学
教育研究第十二期
《中学国文选科教学研究》
《中学国文教材研究》
《中学作文题目研究》1930年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丛书之十- -中学用-民智书局出版
《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研究》1930.1年民智书局出版
《中国国文课程之商榷》1930.5年岭南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初中国文教材程度的比较研究》1930.5年岭南学报第一卷第二期
《近五年来中学作文题目之统计》1930.6年岭南学报年第一卷第三期
《国文科考试之目的及方法》(载《
中华教育界》第20卷第5期)1932年
《时代思潮与中学国文教学》(载《
中华教育界》第22卷第1期)1932年
《对于中学、师范国文课程标准之意见》(载《
中华教育界》第23卷第3期)1932年
《中学国文教学研究论文提要》
《中学国文科的师资训练》.教育杂志(第25卷第1号,师资训练专号),1935年
《中学读文教学研究》改著于1936.7年中华书局出版
《
中学国文教学法》1936.8年时代教育丛书-中学用-阮真-
正中书局出版
《评两宋词》1936.6年《国专月刊》三卷五期。
《中学国文教学问题及研究法》
《锡师纪念周讲稿》1937
《九思堂记》1942年
《中学国文教学研究》
《记我第二故乡-湖南》由
谢扶雅于1980年发表在《台北中外杂志》。
……
大事年表
1896年 一岁
9月10 日(农历八月初四)阮真出生在浙江
绍兴县东关区沽汇乡二村九组(应为现绍兴
上虞市东关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小名法贤。
巧合之二:教师节9月10 日正是阮真的生日,中国的教师节最初是由教育家
邰爽秋1931年发起建立的,而邰爽秋又与阮真既是同学又同是
少年中国的首批骨干成员并留有合影,1928年邰爽秋和阮真又一起到
广西教育厅工作。
其弟阮法道和妹阮璞真相继出生。
1904年 八岁
在当地一家南杂店的账房先生那里读私塾。阮真自述:“八岁至十岁读四书,十一十二读左传,十三十四读礼记,在
书塾七年,不曾读完五经”。(见阮真著《
中学国文校外阅读研究》)
1910年 十四岁
就读当地洋学堂。
1911年 十五岁
九月就读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今
绍兴文理学院)。那时的师范因为不要学费和生活费,只要毕业后服务社会五年,教五年小学就可。
当时正是
鲁迅先生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后阮真之妹阮璞真逃婚曾躲到鲁迅在北京的家中,在鲁迅的帮助下其妹考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间鲁迅给阮真寄信,信中大骂阮真自身是新青年,却赞成妹妹的封建包办婚姻。
1915年 十九岁
与同学
孙福熙等到五师附小教书,在教书的同时仍刻苦自学,专心到一次校工把他的工资20元大洋放在他的书桌上他都不知道,感动得校长说:让你在这里教五年小学太埋没你了。因此,就同意只教了一年小学的阮真去报考深造。
1916年 二十岁
九月由
浙江省教育厅郑彤华(后任
湖州中学校长)担保介绍,以前四名的成绩考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
国立东南大学,今
南京大学)国文部学习,修习中文专业和教育专业历时七年。深受老师
陶行知的影响,接受了科学主义教育的观点。
1919年 二十三岁
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南京学生迅速声援北京。6月23日,阮真与
张闻天、
沈泽民等创办《南京学生会联合日报》,阮真任主编,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秋,南高师国文部改为文史地部,理化部改为数理化部。
11月1日
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成立。会员有左学训、
黄仲苏、
黄忏华、
沈泽民、
蒋锡昌、
杨贤江、阮真、
赵叔愚、
谢循初等12人。
1920年 二十四岁
一月,又合并二部建立文理科,下设国文、英文、哲学、历史、地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系。
七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毕业。
毕业后到各地中学教书。
与陈氏结婚。
陆续在各报刊发表文章,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新看法和新观点,引起教育界、学术界的关注。
12月16日在南高师成立了东南大学筹备处。
1921年 二十五岁
大儿阮欧文出生。
1922年 二十六岁
女儿阮明玉出生。
九月回到国立东南大学专修教育科。
1923年 二十七岁
一月小女出生。
三月因妻子陈氏思想新潮、爱好交际跳舞使刚出生女儿早夭致阮真大怒而离婚。此事闹得文学界沸沸扬扬,
周作人等人为此专门撰文发表不同看法。
阮真作《答周作人先生》。
七月在国立东南大学进修结束。
到浙江(台州)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第六中学师范部)任国文教员。
1924年 二十八岁
阮真应陈嘉庚邀请赴厦门集美学校任教。
1925年 二十九岁
一月再次到国立东南大学进修半年。
1926年 三十岁
夏,负责厦门集美学校招生阅卷。
1928年三十二岁
十月,在南宁负责
广西教育厅评阅教育行政人员养成所的入学国文试卷。
十二月,到梧州做广西大学预科入学国文试卷调查研究。
1929年 三十三岁
一月,应中山大学
教育研究所所长庄文宣邀请担任教育研究所教授。
一月未,在广州开始考査中山大学十七年度的预科入学国文试卷。
担任几位硕士研究生的语文导师,潜心研究中学国文教育,确立了用科学主义改造语文教育的理念,成为我国第一位语文教材教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多部著作。
1932年 三十六岁
1934年 三十八岁
经人介绍认识了在上海工作的罗素兰(又名罗秉清,湖南省
芷江县岩桥乡瓦盖桥〈现庆湾煤矿〉人)并结婚。
到西大讲学。
1935年 三十九岁
1936年 四十岁
农历6月13日 小儿阮昌仁出生。
阮真在1929年前后,分别对中学读文教学、中学作文教学、中学国文各学程教学、中学国文校外阅读以及读文教学的目的、读文教学的教材、作文教学的题目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别出版了专门论著、发表了专题论文。阮真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只是自己撰写《
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的准备;阮真曾广泛阅读前人的研究论文,写下阅读笔记十六余万言,并编成《中学国文教学研究论文提要》一书交付出版社(此书最终未能出版),足见其搜集资料之丰。又参考了1917年美国全国英文联合委员会的报告,然后拟订出自己认为切合国文教学实际的教学目的。
阮真与
汪懋祖(典存)先生论中学国文教学(即非常著名的阮汪之争)及阮真致陆步青先生书论中学国文教学,终使《
中学国文教学法》问世。
1937年 四十一岁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无锡高等师范遭日机轰炸,被迫停课,二十五日,锡城沦陷。
作为最后一批撤离的教师,阮真在江苏高淳与年仅十五岁的女儿失散。
国破家毁、亲人离散,给了阮真极大的痛苦。从此性情张扬狂放的阮真,在学术界沉寂下来,慢慢消失在公众的视线。
1938年 四十二岁
八月到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国文系教授。并在国师附中讲授国文教学,以此作为国文教材教法研究的实际教材。
1942年 四十六岁
著《九思堂记》。
1944年 四十八岁
1945年 四十九岁
同乡
钱基博教授找到阮真,说:我在兰田镇涟水河边修了一栋房子(后改造成了涟源县政府),卖给你,你妻子是湖南芷江人,你也把湖南当成第二故乡,是不准备回江浙的,钱先生说复员后他准备回上海(1946年钱基博来到武汉,在私立
华中大学任教)。在溆浦阮真就买下了钱教授的房子。结果国师回迁不回
涟源,而是来到衡山南岳。阮真要妻子和儿子先去
涟源,料理一下该房屋的有关事情,虽然房子有个山东老鲁看管,但其妻到了兰田镇,仍然住到李园,这里当时还有很多国师的职工在打理国师的产业。
1946年 五十岁
国师回迁南岳,院址就用了原来的克强学院旧址。校址在半山腰上,距南岳镇有几公里,生活极为不便。很多教师就住在山脚下靠近集镇。阮真家住在原伪省长
赵恒惕的一栋有院落的房子。隔马路就是大军阀何健的荣园。
女儿阮明玉由其弟阮法道几经周折在江苏高淳找到。
1947年 五十一岁
大儿阮欧文去台湾成功中学教书并改名阮昌华。
1949年 五十三岁
12月,时任国师国文系主任的阮真被任命为接管委员,接管湖大和
国立师范学院的合并工作。合并后,被聘为湖大中文系学术研究员。
1950年 五十四岁
给曾经在蓝田国师读书的学生写信,并附早年写的《记我第二故乡-湖南》。
直到1980年谢扶雅到台湾访问,见到该信后将《记我第二故乡-湖南》发表在《台北中外杂志》
1953年 五十七岁
与大儿阮欧文(阮昌华)失去联系。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八月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阮真被聘为湖南师范学院(现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员,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
1959年 六十三岁
因身体原因退休。
1967年 七十一岁
妻子亡故后随子阮昌仁来到湖南省
黔阳县(今
洪江市)岩垅乡干溪坪过着隐居生活。
1972年 七十六岁
12月25日去世,在湖南省黔阳县(今洪江市)岩垅乡干溪坪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渡过了生命的最后近六年时光,与妻子罗素兰合葬在那里。
正应验阮真晚年曾说的那句话:“我由农村走出来半个世纪,最后又回到了农村”。
阮真墓志铭
阮真者,绍兴人也。少读师范,传道桑梓;负笈北上,师从行知;“五四”乍起,办刊呐喊;传播真理,救亡图存。南下集美,播撒理想;西入广西,兴利除弊;东进中山,甫就教授;讲座无锡,著经述典;投身抗日,蓝田兴教;建国伊始,受聘湖大;执教湘师,整理国故;文革始兴,潜身黔阳;徜徉山林,鸿鹄望天。
铭曰:为人师,著经典,成一代语文巨擘;求真理,兴庠序,就万世教育楷模。呜呼!科学救语文,同君者何人?
人物评价
阮真先生在1930年对作文命题的思考,真是值得鉴赏:“替学生拟题,是要有计划的,所以不能毫不思索地随意写一个;替学生拟题,是要斟酌时地环境和学生程度的,所以决不能抄袭模仿;替学生拟题,是要根据学生的学识经验与生活需要的,所以决不能根据教师的学识经验。那么作文的拟题,确是很困难的问题了。”
摘自王利琴《穿越时空,美丽课堂》
阮真是三十年代中学语文
教育研究最杰出的开拓者,他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尤为突出,他强调作文教学要崇实致用,倡导重视应用文教学并根据不同社会需要把应用文分为:普通、公牍、职业三类。他在作文拟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作文题目,应给学生的良好刺激,引起他们作文的动机和兴趣,他提示了5种可利用的机会:1、利用学生实际需要事项;2、利用读物;3、利用定期刊物;4、利用校内服务事项;5、利用社会服务事项。这对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他还说:“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要利用,没有实际生活需要的机会,我们也要假设环境,造成机会,去做问题设计。”⑥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发表”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具有相当实际意义的。
在三十年代的语文教学法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阮真的《
中学国文教学法》。阮真是我国语文教育专业中最早的研究生导师之一,对语言文学和教育科学都有很高深的造诣。他多年承担中学、大学的国文和国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精心写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基础扎实,论述全面;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合教学。
中国现代第一位语文教育学硕士导师阮真先生,感叹“今日中学国文教学之效率几等于零”,并构建了以检测语言与思想发展程度为内核的“国文科考试”体系。他认为,读文考试目的“不徒令其日知所无,月无忘所能;且须令其阅读速率之增高,理解能力之进步也”;作文考试目的“一面须察其内容之思想与事实之材料;一面当察其所以发表思想与运用材料之能力”。而考试方法则分别针对国文基本能力、读文和作文三方面予以设计。阮先生最早从宏观上把握时代思潮与国文教学的发展关系,指出剧变的时代思潮对国文教学的影响力远甚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西学为用、提倡白话的时代思潮对国文教师及其教学是一种直接推动。
以下摘自《名家作文教学思想》:
4.1用“看书”代替“讲读”。
要增加阅读量。阅读要做到由博而专。只用讨论,不用讲解。
4.2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
选文的两个标准,一为文质兼美之美文;二(学生)可解易懂完整之书(读《史记·四公子列传》,不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读《史记·项羽本纪》,不读苏轼的《范增论》)。拒绝游戏之作。不用讲解。
写作也是这样,可以采取自出题目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
4.3能作文为第一标准。
读书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强调手到的重要。胡适认为,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勤笔,助我之思也。
(朱熹有言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胡适先生提出读书四到,并且把手到提到最重要的地位。此说耐人寻味。)
4.4活语言和活的教授法。
胡适先生提出,学用一途。采用演说、辩论的方式,分组合作进行,辩论先立论,再求驳论。
5.1写作法则没有而有用。
作文法有三个层次,其一,基础理论;其二,应用理论;其三,应用技术。夏丏尊先生反对空言技法。他认为,应该以写作行为为经,以写作技术知识为纬,来作探究。他认为,形式法易,内容法难。文章的法则,应该讲究文质相融,于无法中求法。
5.2为文不要忘记有读者。
为文要讲究读者,文章的性质要与写作的动机适当,作前六问,谁、哪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
5.3从试作小品入手。
作文即生活。作者应该从不留心,到留心,再到无须留心。
5.4学国文应着眼文字形式。
作文要讲究词句的表达法。要求通求达。但是,不应该从模仿入手。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
三、 阮 真
阮真又名乐真。他在学术史上以不信权威、唯真理著名。其人半文半理,负笈东南大学,讲道中山大学。
6.1批判、独立的理论品格。
非常著名的有阮汪(汪典存)之争、文言文与语体文之争、多读多写辩、课外练文辩。其课内有教而无学,课外有学而无教的思想很有针对性。
6.2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其搜集、统计、分析和整理的研究方法很到位。
6.3崇实、致用的教育思想。
顺而上,逆而上。顺而上为教而研,逆而上为科研。
注重应用文。三种。普通应用文、公牍应用文和职业应用文。
设计作文批分表。初高中各六个方面。
拟题。拟而引趣。假设环境,造成机会,做问题设计。
作文的五种利用机会。(实需、读本、刊物、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
7.1思想和文学修养并重。
代圣贤立言文章乃普遍的失语症。作文要求真诚、深入和大胆。讲究作文与做人合一,文道合一。先生于具体技巧多有传授。
7.2从读中作比较鉴别。
模仿乃试误。反对读文选。倡导古今中外法。注重大家作品,成品与半成品的比较。
7.3先写能写,再图变革。
反对硬写。严筛选、力开掘。
7.4文章要使人爱看。
倡导白描。反对朦胧晦涩。语言表达取做与不做之间。
8.1写和说到底是两回事。
写特别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书面程式和个人习惯。
写作是两种能力的过渡。从朗读、诵读中悟语言。宣读得文脉。
8.2创作与写作性质不同。
广义散文到求通求稳。作文有两个注重,一文字,二思维。
8.3写作要有切近目标。
切用,重实用、重时文。
8.4写作要有假想读者。
重视书信法。书信如面谈。
文艺论坛巨子。
9.1写作学习的程序。
四范畴论。万事万物不外情理事态。作文不外为言情、说理、叙事、绘态。作文程序应该由实而虚,从叙事、绘态到言情、说理。四个境界说《精进的程序》。文章四境界,一疵境、二稳境、三醇境、四化境。疵境有瑕疵,稳境虽然没有瑕疵,但是失之平庸。化境难教。
法有抽象法和具体法。抽象法为,文法、逻辑和义法。具体法为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
9.2养成纯正的趣味。
趣味有三个因素——资禀性情、身世经历、传统习尚。从读作品入手,寻思、寻言。
作者与读者需要,一不得已宣泄之思想感情;二以极深心秘蕴交付读者。所以于读者有极深之同情。
写作三修养。一人品,二学识经验,三文学本身之修养。
契诃夫指出,人有三个头脑。一来自自然,二书本,三生活。
朱先生认为,人如果要有成就,1、必须要有大修养、大德、真性情、大胸襟;2人生世相、丰富而正确的蓄积(读书和察世);3、认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本行之内的功夫——从人情世故和物态事理中学习,讲究本色当行。玩味生活、探索自我。
本行之外的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学养。
9.3克服心理懒惰、疏于思考和苟且敷衍的习惯。
养成一种严肃认真之态度。不苟且、不马虎。语不惊人死不休。
深思有三益。一拔丝抽茧、鞭辟入里;二潜意识一旦贯通,则如涣然冰释。三难关可以因之打通,思路更见不凡。
苦思意味创造。一手腕趋娴熟,举重若轻。二高屋建瓴、轻车熟路。三驭难如易。
寻言应该突破套板反应。唯陈言之务去。追求陌生化、新鲜化。求得真创造。
9.4写作外下工夫(功夫),三种修养、基础宽厚、金字塔式。
门外谈文。视野宜宽。
10.1作文与做人——求诚。
其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求诚和应需。求诚参见3.2和4.2。
外求——物为主,真切把握;
内求——心为主,严格自律。
生活充实——指精神生活能力强,能够自立、自强。
充实精神生活两条道路。一训练思想,二培养感情,为立诚创造条件,这样有蓄积可以倾吐。此为正真之写作教学。
10.2应试与应需。
以应需为最要紧。
文德教育之误区。作文与做人应该区分之。不可以片面强求思想性,片面追求文章之立意高。为应需不为应试。
10.3授知与亲知。
知与行。知行并重。重视技能。
10.4。写作与阅读。
但是叶论认为“阅读为写作之基础”,此为经验主义的写作教学观,失衡的读写观。
10.5基础与源头。
潘新和提出读写并行观。读——目的是鉴赏求知;写——表情达意。读始于言,写始于物。读面对的是精神产品;写面对杂乱无章的素材和朦胧不清的思绪。内部话语转变为外部话语。吸收不决定倾吐。
10.6临摹与创造。
临摹培养模仿力,求像(过像则死),重借鉴。创造培养创造力,求真,重超越。
如何使得学习写作者处于主动地位?
10.7求通与求好。
通与好讲究诚实与精密。
将线表珠。连贯、圆融、调顺。思想、语言和文字其实是一样的,三位一体的。
摘自《名家作文教学思想》
“其十数年来试图以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学国文教学问题的精神,正是植根于这样的一种无限关切国家千千万万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之上,因而是十分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