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
明朝初年名将
陈友(?-1460年4月20日),回族,直隶滁州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明朝初年名将。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陈友的先祖于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自西域归附明朝,并更为汉名,被安置于直隶滁州的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成为骁骑右卫的军户
陈友最初在骁骑右卫为军卒,明成祖时期,他两次随军北征。在成祖第五次北伐期间,“捕获忠勇王也先土干部”。明宣宗时期,授官百户,后因战功进升至副千户
屡使塞北
正统元年(1436年)十一月,行在(北京)礼部尚书胡濙认为陈友“谙晓夷情”,举荐他出使瓦剌。自此,陈友的身份由军人转变为外交使臣。
在正统元年至正统七年(1436年-1442年)间,陈友以正使身份,出使顺宁王绰罗斯·脱欢及其子也先处,多次往来沟通明蒙关系,颇有劳绩。官职也自骁骑右卫千户升迁至锦衣卫都指挥佥事
官秩渐升
正统九年(1444年)正月,陈友充任游击将军,前往宁夏出境巡哨。三月,陈友奏称,与宁夏总兵官黄真出击兀良哈,多有斩获,因功进官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官秩达到从一品,跻身高级武官行列。之后不久,陈友奉命出塞,招降答哈卜等四百人,偕同南归。
正统十四年(1449年),陈友随明英宗北征瓦剌,明军兵败于土木之变。随后,明代宗继位,陈友参与了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军,至晋升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征苗功过
土木之变后,代宗及朝臣担忧在京达官借机作乱,权衡之后,决定将陈友等少数民族将官派往南方,征讨湖广、贵州苗乱。旋即充任左参将,守备靖州(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景泰二年(1451年),陈友随左都御史王来,都督方瑛毛胜等击讨苗王韦同烈于香炉山,自万潮山发动攻势,连战皆捷,大破叛苗。战后留镇湖广,并论功升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
景泰四年(1453年)春,陈友奏称斩得叛苗首级五百余级。但在此役中都指挥戚安等八人战死,兵部怀疑陈友所称的首功不实,指挥蔡升也弹劾陈友欺妄。代宗命总督石璞彻查,发现实际上仅斩获了三、四十人,却有一千四百将士阵亡。代宗赦免陈友之罪,命他“杀贼自效”。
景泰七年(1456年),陈友擒获“妖贼”李珍等,将其押解回京。
天顺元年(1457年),陈友跟随方瑛出征天堂诸苗,取得大捷。战后升任左副总兵,仍镇湖广。之后又与方瑛击破叛侗首领蒙能余党。七月,英宗召回陈友,封他为武平伯,岁禄一千一百石,赐予世袭诰券。八月,英宗命陈友掌理后军都督府事务。
西征进侯
鞑靼哈喇慎部领主孛来侵扰西北边境,英宗于天顺元年(1457年)十二月命陈友充任游击将军,随安远侯柳溥等前往抵御。陈友率领都指挥赵瑛等进击鞑靼,获胜,又击退了进犯镇番的鞑靼,俘获一百六十人。不久后,他佩将军印,充任宁夏总兵官,抵御入侵宁夏的鞑靼。次年,鞑靼大举入侵甘、凉等镇,柳溥及甘肃总兵官卫颖等都无法抵御,只有陈友稍有斩获。
之后,巡抚芮钊分列诸将的过失,奏报朝廷,兵部请求宽赦陈友之罪。英宗下诏一并赦免。
天顺三年(1459年)四月,英宗召回陈友,进封他为武平侯,加岁禄一百石,子孙仍世袭伯爵。
逝世及赠谥
天顺四年三月二十九日(1460年4月20日),陈友逝世。
弘治三年(1490年),经陈友之孙、武平伯陈纲奏请,明孝宗下诏追封其为沔国公,谥号“武僖”。
主要影响
军事
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与宁夏总兵官黄真出击兀良哈,多有斩获。之后又出塞招降答哈卜等四百人南归。
明代宗继位后,陈友出征湖广、贵州苗乱,平苗王韦同烈之乱。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相继随南和伯方瑛出征天堂诸苗,击破叛侗首领蒙能余党。
鞑靼哈喇慎部领主孛来侵扰西北边境时,陈友随安远侯柳溥等前往抵御,所部颇有斩获,但仍不能扭转败局。
外交
明英宗正统元年至正统七年(1436年-1442年)间,陈友六次出使瓦剌顺宁王脱欢及其子也先处,为沟通明蒙关系,促进明蒙之间和平朝贡贸易的正常开展,减少两国的敌对情绪,增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宗教
自陈友以来,陈氏家族积极在北京城内及周边地区兴修、扩建清真寺,并请札副赐匾额,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正统十二年(1447年),陈友在北京出资修建清真寺,明代宗赐名礼拜寺,此寺后来跻身北京伊斯兰教四大名寺之一(即东四清真寺)。其后代亦在河北、山西等地捐资修缮各地清真寺。
历史评价
张廷玉:①频年使瓦剌有劳……。(《明史》)②先是,寇大入甘、凉,溥及总兵卫颖等不能御,惟友稍获。(《明史》)③嘉靖中,吏部以友征苗功多冒滥……。(《明史》)
人际关系
亲属
祖父:原名不详,明太祖时自西域归附明朝,改名陈敬宗。
父亲:那那罕,明太祖时自西域归附明朝,改名陈景通。
儿子:陈能,明英宗时袭爵为第二代武平伯。
孙子:陈纲,明宪宗时袭爵为第三代武平伯。
伯爵世系
陈友自明英宗复辟后受封武平伯,子孙世代承袭,约历七世八代,至明亡而绝。嘉靖(1522年-1566年)年间,吏部认为陈友征苗战功多有冒滥之处,请求停袭武平伯爵。明世宗不允,这才使陈友的子孙免遭一难。
另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年间有“武平伯陈如松”,因其世次、袭年无考,故而不予列入。
第一代:陈友,天顺元年(1457年)封武平伯,予世券。天顺三年(1459年)进封武平侯,子孙仍世伯。天顺四年(1460年)去世。弘治三年(1490年)追封沔国公,谥号“武僖”。
第二代:陈能,陈友之子,天顺四年(1460年)袭爵。成化十九年(1483年)去世。
第三代:陈纲,陈能之子,成化二十年(1484年)袭爵。弘治八年(1495年)去世。
第四代:陈勋,陈纲之子,弘治九年(1495年)袭爵。正德四年(1509年)去世。
第五代:陈熹,陈勋之弟,正德五年(1510年)袭爵。嘉靖八年(1529年)至嘉靖十三年(1534年)间去世。
第六代:陈大策,陈熹之子,嘉靖十三年(1534年)袭爵。万历五年(1577年)去世。
第七代:陈永寿(一名陈永禄),陈大策之子,万历五年(1577年)十二月袭爵。天启二年(1622年)去世。
第八代:陈世恩,陈永寿子辈,天启二年(1622年)或此后袭爵。崇祯四年(1631年)仍在世。
武平伯世系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续藏书·卷四》
明史·卷一百七·表第八》
《明史·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