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1385年3月27日—1462年),字德遵,号芳洲,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梁家村)人,祖籍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
内阁首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洪武十八年二月十六日(1385年3月27日)寅时,陈循生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梁家村)。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陈循随兄长入塾学习,书过三四回便能背诵,应对谈吐也不落熟套。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陈循的父亲病卒,年仅十岁的陈循与母兄相依,生活较为困苦,学业也一度中断。
建文元年(1399年),陈循的从叔陈一敬罢官归乡,十五岁的陈循才开始跟随其从叔读书。
建文三年(1401年),陈循为
邑庠弟子员,被推荐参加了由江西
学政主持的
院试,以高名次成为
生员,顺利进入
吉安府学去学习。
永乐三年(1405年),陈循参加江西乡试不幸落榜。
永乐六年(1408年),陈循本应参加乡试,但因病未果。
永乐九年(1411年),陈循第二次参加乡试,这次考试陈循表现十分突出,却又因病所累,只考了初场,因病痛未能完成剩下两场,但其文却得到考官赏识,在阅其初场文还未见余下二场文时考官就毫不犹豫地把陈循的文章刻为上录,在将刻完初场两篇文章后却发现陈循缺了第二、三场考试,因此陈循在此次乡试中又失败而归。
永乐十二年(1414年),陈循吸收前两次因病未果的教训,注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并戒了饮酒的习惯,靠多年积累的深厚学识与经验,他终于在此次乡试中夺得第一,为“会元”。
初入仕途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月,陈循至北京参加会试,会试本当为第一的陈循,却因同乡考官梁潜避嫌而改为第二。三月四日(4月13日),明成祖在奉天殿阅读举人的对策,擢升陈循为第一名,赐陈循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三月五日(4月14日),明成祖赏赐陈循冠服银带,并赐宴于北京。三月六日(4月15日),陈循等人上表向明成祖谢恩。三月十九日(4月28日),明成祖任命陈循为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性理大全》等书。当时陈循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明成祖驾临北京,命令陈循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明成祖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侍臣。九月十五日(1415年10月17日),《性理大全》书成。九月十六日(10月18日),陈循以编书有功被赏赐钞币,并赐宴于礼部。
仁宣之治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1424年9月7日),朱高炽即皇帝位。九月十九日(19月11日),明仁宗擢升陈循为翰林院侍讲。
洪熙元年六月十二日(1425年6月27日),朱瞻基即皇帝位。
宣德元年五月十六日(1426年6月21日),明宣宗召见陈循等人商量修撰实录一事。
宣德四年十月七日(1429年11月3日),明宣宗临视文渊阁,陈循和杨士奇等人随从。当时陈循接受明宣宗的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明宣宗赐给陈循住宅在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
宣德五年正月二十二日(1430年2月14日),明宣宗以陈循编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有功,赏赐白金五十两、采币四表里、素罗衣一袭。五月十六日(6月6日),明宣宗以修实录功晋升陈循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辅佐英宗
正统元年二月七日(1436年2月23日),明英宗命陈循和
王直担任会试考官,并赐宴于礼部。二月二十日(3月7日),明英宗命陈循兼任
经筵官。
正统三年四月十三日(1438年5月6日),明英宗以陈循编修《宣宗实录》有功,赏赐白金三十两、彩币三表里,此时陈循正在为母亲守孝。
正统五年六月五日(1440年7月3日),守孝期满,陈循官复原职。
正统六年七月十五日(1441年8月1日),明英宗命陈循与陈用前往应天府,担任应天乡试考官。
进入内阁
正统九年四月七日(1444年4月24日),明英宗命陈循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八月一日(9月12日),明英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
正统十年三月十二日(1445年4月18日),陈循被明英宗任命为殿试读卷官。五月一日(6月6日),礼部上言说:“先前商议天下官吏百姓进言上奏章,都是三杨主持。到这时杨荣、杨士奇已死,陈循和曹鼐、马愉在内阁,请求援引旧例请示。”明英宗认为杨溥年老,应该悠闲地生活,命令陈循等人参加商议。十月二十八日(11月27日),明英宗升陈循为户部右侍郎,仍兼翰林院学士。
正统十一年八月二日(1446年8月23日),明英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
正统十二年二月五日(1447年2月19日),明英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二月二十二日(3月8日),明英宗命陈循严督考试。十一月三日(12月10日),明英宗按照制度封赠陈循的祖父母、父母、妻子。
正统十三年二月一日(1448年3月5日),明英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三月十二日(4月14日),陈循被明英宗任命为殿试读卷官。八月四日(9月1日),明英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
景泰首辅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日(1449年9月2日),土木事变,人人心里都震荡恐惧,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议南迁。
胡濙说:“文皇帝把陵墓安排在这里,就是向子孙表示不再迁都之志。”于谦也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为今之计是快速召集勤王之兵,以死守北京城。”陈循对于谦的看法表示支持,当时陈循处在其中,所进言的事大多被采纳。八月二十三日(9月9日),明代宗升陈循为户部尚书,仍兼翰林院学士,继任内阁首辅。八月二十九日(9月15日),陈循推荐商辂、彭时进入内阁。九月三日(9月19日),陈循举荐
杜宁、
江渊、
习嘉言、
萧维祯、
许彬有文学才能,老成堪任。十月二十日(11月5日),
脱脱不花派遣兀灵哈等人朝见明代宗,陈循与胡濙、王直等人上疏说:“脱脱不花本来和也先一起来进犯边疆的,如今派遣使者进贡,应该容纳他,依照惯例赏赐他的使者,也先知道了脱脱不花暗自派使臣前来求和,就不会没有怀疑,这也是离间的一种方式。”明代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于是赏赐兀灵哈等人,并赏赐彩币、表里等物。十一月十三日(11月27日),陈循举荐何文渊等人。十二月十五日(12月29日),陈循上疏说:“翰林院的属官虽然有定额,然而自永乐、宣德年间以来,往往超出定额,都是出于皇上的命令,礼部只因翰林院任官九年的官员符合皇上的旨意,按照惯例授予翰林院的官职,不拘泥于冗余,已经是旧例。如今翰林院上自讲读,下至五经博士等官位,缺乏很多官员任职。如今皇上登临皇位,正是用人之际,况且文学侍从的臣僚,尤其应当精选,以备顾问,增益孔子之学。我乞求下令礼部,在翰林院内委任官职,在庶吉士中选举人才补缺官员。五经博士和典籍侍书待诏的缺员,都可以在教官内推举出来,送往翰林院考补。如此,就可以没有空缺职位,在近侍中得到人才。”明代宗听从了陈循的请求。
景泰元年二月九日(1450年3月22日),陈循推荐济宁知州傅霖、吉安通判蔡保各担任太仆寺主簿、厅主簿的职务。三月十一日(4月22日),陈循奏保孔自、王桢担任南京翰林院检讨。五月二十八日(7月7日),明代宗召见陈循,讨论也先一事。六月九日(7月17日),陈循弹劾中书舍人
沈瓛帮助生员陈贤徇私舞弊一事,明代宗贬谪沈瓛到威远卫戍边。九月十二日(10月17日),明代宗命陈循同知经筵事。九月二十四日(10月29日),陈循推荐举人叶玟、谢宇、何暹为中书舍人,推荐中书舍人黄采、赵昂入文渊阁管办文书。十一月十五日(12月18日),明代宗封赠陈循的祖父、父亲为光禄寺卿。
景泰二年二月二日(1451年3月4日),明代宗到太学祭奠孔子,陈循等人随侍,明代宗命陈循等人分祭十哲两庑。二月三十日(4月1日),陈循被明代宗任命为殿试读卷官。三月十六日(4月17日),
涂谦建议按照永乐年间惯例,在进士中选二十八人进东阁读书,陈循表示支持,明代宗令陈循选二十八人入东阁读书。三月二十四日(4月25日),陈循建议对会试副榜和不中式的举人中愿意担任教职的人进行试任,然后再授予官职。七月三日(7月30日),陈循因为埋葬妻子和乡里人争夺墓地,前后任巡按御史认为他无理,陈循就斥责上奏他人的过错,给事中
林聪等人竭力弹劾陈循的罪状,明代宗认为林聪的话正确,却把陈循放在一边不追究。陈循本来靠才学名望显耀,至此清白的名誉被毁坏了。七月十一日(8月7日),陈循举荐马昇担任翰林院检讨。八月二日(8月27日),明代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八月七日(9月1日),明代宗命副都御史
刘广衡代替
王翱,佥都御史
陈诏代替马恭,布政使揭稽代替
刘琏,陈循上言说:“王翱、马恭、刘琏都善于治理边疆事务,人们都很信服他们,但如今虏情尚未平息,边疆事务很重要,臣恐怕刘广衡、陈诏不知晓边疆的事务,所导致的失误不是很小,等到边境安宁的时候,再另行定夺这件事;揭稽调到广东,因为擒杀了反贼
黄萧养等人,所以广东人都很怀念他,臣认为揭稽应当代替
孟鉴。”明代宗都听从了。十二月二十二日(1452年1月13日),陈循举荐
张凤担任南京户部尚书、韩雍担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十二月二十八日(1月19日),陈循升任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对此表示推辞,明代宗对他进行了安慰,不允许他的推辞。
颇受帝宠
景泰三年三月三日(1452年3月23日),陈循奏保中书舍人王采、董玙、刘文担任吏部郎中,检校何英担任中书舍人。四月一日(4月20日),明代宗想改立太子,心里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于此日赐予陈循和高谷白银各一百两,
江渊、
王一宁、
萧镃、商辂各五十两。四月二十二日(5月11日),因明世宗下诏书讨论改立太子的时候,陈循等人没有劝谏,被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明代宗以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和绢帛。四月二十四日(5月13日),明代宗令陈循支给两职俸禄。四月二十五日(5月14日),陈循上疏说:“翰林院的官员都要执事经筵,唯独
柯潜和
王与没有。柯潜和王与是当初的第一甲进士,我请求让他们到经筵侍班。”明代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五月二十八日(6月15日),明代宗又赐给陈循等六个人黄金五十两。八月七日(8月21日),明代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九月二十二日(10月4日),陈循举荐
宋琰为太仆寺卿、夏㫤为太常寺少卿。
景泰四年四月十三日(1453年5月21日),陈循以自然灾害请求辞职,明代宗不允。七月十五日(8月19日),陈循奏保曾暹为国子监司业。七月二十三日(8月27日),明代宗按照制度封赠陈循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子。八月五日(9月7日),陈循奏保
陈贽为太常寺少卿。十月二十九日(11月29日),明代宗同意南京国子监祭酒
吴节的请求,令陈循撰写南京国子监庙学碑文。十一月十六日(12月15日),明代宗命陈循等人轮流在宫内随侍。
景泰五年二月六日(1454年3月4日),明代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二月二十四日(3月22日),陈循以自己年老请求致仕,明代宗不允。二月二十八日(3月26日),陈循被明代宗任命为殿试读卷官。三月十四日(4月11日),明代宗命陈循对进士进行提督考校。七月十一日(8月4日),明代宗命陈循率领户部官员纂修《天下地理志》。
景泰六年二月一日(1455年2月17日),明代宗祭奠孔子,派遣陈循行礼。七月二十日(9月1日),明代宗听从陈循的建议,杂犯、死罪和流罪以下的凡人,一律释放为民。
景泰七年五月七日(1456年6月9日),陈循等人进《寰宇通志》一书,被赏赐白金、采币。五月九日(6月11日),明代宗以陈循主持纂修《寰宇通志》有功,提拔陈循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像以前那样在文渊阁兼职。 九月三日(10月2日),陈循的儿子陈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府的乡试被除名,一齐拉拢考官刘俨、黄谏,被给事中张宁等人所弹劾,明代宗也不追究他们的罪过。九月二十八日(10月27日),巡抚江西的右佥都御史韩雍乞求给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追赐谥号,陈循等人也奏请,按照《谥法》中“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的含义,明代宗赐文天祥谥号为“忠烈”。
落魄晚年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英宗复辟,命陈循和徐有贞草写诏书。正月十九日(2月13日),六科给事中弹劾陈循等人迎立明代宗,同日,陈循与其他五部尚书辞职,明英宗同意了。正月二十日(2月14日),六科再次弹劾陈循党附王文、于谦,迎立外藩,明英宗命群臣在朝堂上审问陈循。正月二十二日(2月16日),明英宗将于谦、王文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岭卫。
天顺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462年1月24日),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明英宗诏命释放陈循为平民。
天顺六年(1462年)十一月,陈循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成化六年十二月十日(1470年12月31日),于谦的事昭雪,陈循的儿子陈珊援引旧例请求恤典,明宪宗恢复陈循的官爵并赐予祭祀。
主要影响
政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廷人情汹惧,乱作一团,甚至出现了拥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君的言论,而陈循立即反对,并当机立断,立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郕王朱祁钰监国辅佐,然后再想办法把皇帝迎接回朝。但当时有部分官员认为皇子年纪最大的也只有三岁,无法主持大局,陈循则以“但生一日,即是主人”这一坚定有力的回答稳固了朝臣之心,于是太皇太后下诏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郕王朱祁钰监国。而蒙古瓦刺部落在击败英宗北征大军后乘胜追击,直犯京师,后来迫于形势,陈循、于谦等大臣迫于形势不得不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君,以稳定军心。
北京保卫战期间,陈循令城外各马坊焚烧积草使敌军的战马饥饿,没过几天,敌军战马饲料紧缺,并派五名士兵突围出城分东北二路传手敕请各边守兵增援北京,两名士兵援书顺利到达,另三名援兵的敕书被也先所截留。援兵至,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人马疲惫的也先由此撤兵北逃,北京保卫战由此获得胜利。陈循的政治决策与掌控能力在北京保卫战中显现出来,陈循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军事决策力使北京转危为安,稳固了明代的政治根基,但是他在北京保卫战中拥立朱祁钰为新君为之后英宗复辟遭到迫害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景帝年间,河南、河北发生大雪,麦子冻死。陈循上疏,请求拨款购买麦种给百姓补种,得到明代宗的允准。
景泰二年九月一日(1451年9月25日),陈循上疏说:“内阁是掌管制诰等机密重务的衙门,近侍官员的职位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永乐初年,本阁官员凡遇到皇上视朝,站在金台东,锦衣卫站在西面,后来因为不方便,移到贴御道,东西相对立,已成为定例。近来因为下雨,各衙门的官员都上奉天门奏事,五府官员虽然品级高,都站在西檐柱外面,唯独六卿按次序站在东檐柱内,于是使内阁官员没有地方站立。这是朝廷仪礼,不能不辨明。从前孔子在宗庙朝廷,也随便发表言论,实在是因为礼法所在、政事所出的地方,不能不明确辨明啊。另外臣等承蒙皇上提拔担任同知经筵事,会讲之日,按位次列在六卿之下,恐怕有识之士会耻笑玷污侮辱这个职位是从臣等无能开始的。另外每午朝进近御榻奏事,臣所奏的多数是制诏等机密重要事务,按理不应该在五府六部奏报杂事后进行。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要争的话,那就必须是射箭了吧?’古人大射之礼尚且如此认真对待,更何况圣明礼乐文物之朝呢?内阁经筵是神明制作政令的地方,怎么可以轻率对待呢?”明代宗认为陈循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说:“常朝内阁学士与锦衣卫官员东西相对立,经筵之日同知经筵事的官员按次序站在尚书、都御史上,午朝翰林院先奏事。”该次上疏以后,到成化年间, 几乎在所有公开的政典场合, 阁臣与部臣在品级相当的情况下, 阁臣则列在部臣前。
文学
陈循现存诗歌590题,共1120首诗,其中歌4题4首、四言古诗2题2首、五言古诗52题56首、五言律诗15题23首、五言绝句6题14首、六言绝句6题10首、七言古诗28题28首、七言律诗16题191首、七言绝句371题792首。其诗歌以七律和七绝为主,亦可知近体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创作比重较大,尤其七言绝句占其诗歌总数70℅比重。另一方面,从题材内容方面来看,陈循诗歌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应制、歌行、送别唱和、八景、题画、咏史、即事感怀与纪行与边塞等内容。
陈循创作的诗歌种类和数量较多,其诗歌具有雅正醇厚、清新活泼、清刚豪迈、沉郁顿挫等多样风格。陈循在翰林院与内阁任职近四十年的经历及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创作风尚的影响下,其诗歌创作风格也自觉地带有台阁风气,这一风格是陈循诗歌风格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陈循在文学上力随东里先生,可谓杨士奇的衣钵传人,他的诗歌虽有其自身特点,但依然受到杨士奇主导的“台阁体”的影响较深,为杨士奇的羽翼,并与箫镃为正德、景泰时期的台阁诗歌的代表,亦称为“台阁后派”;其诗歌大部分为题赠颂美之作,表现出对盛世颂赞及仕大夫的生活状态,内容空洞,缺乏一定思想深度。
历史评价
明代宗
朱祁钰:①卿等(陈循、高谷)历事有年,今又匡辅朕躬,宜兹宠嘉。(《明英宗实录》引)②内阁乃辅导之职,非老成人难以付托,卿等历练有年,尤当尽心,匡辅治道。(《明英宗实录》引)③卿历事朝廷有年,况是内阁师保重任,朕朝夕资以匡辅,治理者不在引年之例。(《明英宗实录》引)
明宪宗
朱见深:卿制科首选,纶阁重臣,祗事累朝,克副倚毗,顷因权奸诬构,暂谪遐方,幸先帝明并日月,寻赐昭雪,敕还故里,以在年终,可无憾矣。兹特复卿旧职,遣人谕祭。呜呼!哀其死而悯其忠,式遵先志;厄于前而伸于后,永惬人心;灵爽如存,歆余至意!(《皇明历科状元录》引)
杨士奇:①此永乐乙未进士第一人也。质秀而温,行谨而淳,擢芙蓉于秋水,敷五采于春云,潇洒玉堂之署,从容论思之臣,惟大道之不穷,而学海之无垠,奋千里之高足,益骚驳以忘志。盖吾深望其为阿阁之凤而在郊之麟也。(《芳洲集》引)②余与德遵家居里巷,相比幼而学也,孤苦相类;仕而官也,职业相联。于论议趋向,亦靡不相契。余去乡二十有五年,德遵亦十有余年,水木本源之念,皆未尝斯须忽忘也。(《东里续集》)
孙继宗等:循动止雍容,辞气温雅,为文援笔,立就意气层叠,然概以矩度,则未尽合。(《明英宗实录》)
李贤等:立朝四十年,列圣宠遇最厚。(《
明一统志》)
叶盛:陈循妄意要君,甘心负国,腼颜厚貌,全无补报之心,恃宠矜恩,大肆凶强之志,豪横乡曲,即并吞其坟山,暴虐贫寒,敢强占其田地。(《御选明臣奏议》引)
黄佐:陈循当笔撰祭文,溥欲有所易,循忿然不平,见于言色,溥即已之。(《翰林记》)
廖道南:予观《琐缀录》所载陈芳洲事,语多近俚,及观国史,乃见其城府深刻,罗钳结网,靡所不为。视厥初疏陈诸事,力救张楷、陈祚,若有睽焉。不然,又胡为乎力诋刘俨、黄谏,末流至此极也,岂孔子所谓患得患失者耶?(《殿阁词林记》)
陈鎏:循立朝四十年,列圣宠遇最厚,尤为宣庙所知,盖久在词垣,深知先朝典故。(《皇明历科状元录》)
王世贞:循有文武才,尝识拔韩雍,卒成名将。而刻躁多私,主人恶之。(《弇州别集》)
焦竑:①循动止雍容,辞气温雅,作文
援笔立就,意气层叠,然概以
矩度,则未尽合。(《国朝献徵录》)②循首当国,不能大有所
建明,且乏
廉介之誉,至以争乡人坟地。(《国朝献徵录》)
姚舜牧:昔狄梁公潜授五龙夹日以飞,韩魏公调和两宫口古侈为元勋。若先生所处,视二公难易何如哉?(《芳洲集》引)
严尧日:宇宙间恒存不泯者,精诚而已矣。精诚于干国为忠贞,于克家为孝慈,此皆可形外阅世者也。若夫履屯而忠贞,至艰若遘闵,而孝慈至岌殆,则其所经摧踣,磨炼精诚,更有百折不回者。造物于亏盈乘除之际,未必铢铢而称之,缕缕而度之也。(《芳洲集》引)
张廷玉等:因事进言,多足采者。然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
明史》)
轶事典故
擅长巧对
陈循与同学姚与成两人天资聪明,曾一同就读于泰和县城南萧寺。一年中秋夜半时分,姚与成看到月色很美,又是中秋佳节,遂放下书本离开萧寺返家,当他走到溪边,遇到一长老。长老对姚与成说道:“我有一对,你若能对答上来,我就让你走,如果对不出来,你就休想回家去。”姚与成施礼后说道:“请长老示教吧。”长老出了上联:“半夜二更半”。姚与成犹疑了许久,对答不出来,只好返回萧寺。陈循看见姚与成又返回了学堂,神情沮丧,十分不解,就问姚与成是怎么回事。姚与成只好把实情跟陈循说了。陈循听了,便对姚与成说:“你为何不对‘中秋八月中’。”姚与成听了恍然大悟,马上跑去告诉长老,长老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对得好,竟有大魁语气。”说罢长老就不见了。事后,姚与成自觉惭愧,从这以后就不再经常回家,虚心向陈循学习,把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后来进士及第。
梁潜遗稿
永乐十六年(1418年),
梁潜以职务犯错被逮,使者均来自皇宫,人皆惶恐。陈循与梁潜居同院,尽力庇护他的家人。梁潜平日所作诗文类稿,当时多散逸,陈循遣人访求于市,倍价赎还。
袒护忠臣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诗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
交友不慎
徐珵急于进取,自从创议南迁,遭内廷讪笑后,很久得不到升迁。他便送给陈循玉带,并使用星术,对陈循说:“公的腰带不久将是玉的。”不久,陈循果然加封为少保,他非常高兴,便屡次推荐徐珵。后来,陈循劝徐珵改名,徐珵于是改名为有贞。后来,英宗复辟,徐有贞陷害了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内阁各大臣几乎全被逐出,其中陈循被贬铁岭卫戍边,陈循素来对徐有贞有恩,徐有贞也不救。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陈循著作颇丰,现存有《芳洲文集》十卷、《芳洲诗集》四卷、《东行百韵集句》六卷、《芳洲续集》六卷,此外还有与他人合撰的《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朱彝尊《明诗综》收录过其《开平》《野望》《鸥阁》等六首诗;钱谦益《列朝诗集》收录其《过徐州回銮处》《沛县》《开平》三首诗;陈田《明诗纪事》收录其《沛县》《过徐州回銮处》两首诗。
史料索引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影视形象
2004年电视剧《
大明王朝惊变录》:
刘一兵饰陈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