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彬(1392年12月16日—1468年1月10日),字道中,号养浩,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今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东庄村)人,祖籍南直隶徐州府砀山县(今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明朝中期大臣、
内阁首辅。
人物生平
生而不凡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1392年12月16日),许彬出生于山东兖州府宁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东庄村)。许彬还未出生时,其母张氏梦见自己吞咽了月亮的光华。醒后,将此梦告诉了丈夫许仲德。许仲德说:“我家世代积德行善,乐善好施,这已经不是一代人的事情了,难道生下的儿子会以文才而闻名吗?”等到许彬出生后,果真面貌方正,口阔唇厚,风骨秀异,言行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有见识的人说:“振兴许家门庭的人,一定是这个孩子。”
稍长大一些后,许彬跟随乡里的先生学习,他整日端坐读书,从不显露出嬉戏的神态。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向先生请教,先生给他分析解答,他很快就明白了。有一天,许彬的老师对许仲德说:“我不是你的孩子的老师,你可以派他到县学去读书,以便谋求未来的大发展。”当时
王贤是县学的生员,正在乡里捕杀蝗虫,正好许仲德带许彬来到乡里。王贤一见到许彬就感到惊异,这时许彬十三岁,于是王贤推荐他进入县学学习,并且一同接受《诗经》的教导,跟随宋参学习《诗经》,宋参认为自己得到了许彬即使得到了拱璧也比不上。后来,许彬的左腋下长了一个疮,半年也没有痊愈,宋参满脸忧虑的神色。叹息道:“上天要夺走我的人才吗?”后来许彬痊愈了,宋参非常高兴。许彬家一向贫困,他的母亲张氏只能拔下簪子耳环来资助他学习,许彬也因此更加感激发愤,刻苦钻研学问。
科举之路
永乐九年(1411年),许彬和王贤参加山东乡试,同时中举,名列前茅。
永乐十年(1412年),许彬在会试中落第,于是入国子监,跟随祭酒
胡俨学习。胡俨每次见到许彬所写的文章,就说:“天才!天才!”每次听许彬讲解经书,总是说:“许彬理解问题特别敏捷,不知道是从哪里学到的?”
步入仕途
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月,许彬考中
进士,被选为
翰林院庶吉士。
永乐十九年(1421年)七月,升任翰林院检讨。
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许彬因参与编写两朝实录有功,升任翰林院编修。
秩满,又升翰林院
修撰。
正统十二年(1447年),福建举行乡试,礼部请京学教官担任考官。由于考官有其他事情,没有前往。礼部将此事奏报给明英宗,于是特地诏令许许彬前往主持考试,该科选出来的人才,号称“得人”。
正统十三年(1448年)八月,许彬遭遇父亲的丧事,
昌英上疏说:“翰林院修撰许彬听说他父亲去世了,按规定应该为他守丧。因为现在外族朝贡往来的人不断,而许彬的番文翻译工作又堆积如山,请求暂时让他回家奔丧,等他回来后立即夺情复任。”于是明英宗下令让许彬
夺情起复。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五月,得到内阁首辅
曹鼐举荐,提督
四夷馆。九月,经新任的内阁首辅
陈循举荐,升任大理寺右少卿。十月,经昌英举荐,升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待诏,提督四夷馆。
迎接英宗
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
明英宗将要还朝,
廷议近臣前往迎接,必须慎重选择有学识的人前去,当时议论迎接的名单中没有许彬,但是许彬毅然
请行,说:“
主辱臣死,这是我们作为臣子的本分。”于是和都指挥马政深入瓦剌的地盘,劝导瓦剌。八月,
也先在土台设座于上,率众酋辞别明英宗,进献
良马、
貂皮,遣得知院等护送明英宗至野狐岭后,又派遣五百名骑兵把明英宗送至
宣府,许彬见到明英宗,明英宗在途中赐给他良马,又撤下皇帝的饭食赐给他,说:“这是圣母亲手制作的,我念你劳苦功高,所以特意赐给你。”同时送上圣皇太后和景泰帝的书信,命令群臣免去朝见,并让其撰《
罪己诏》和
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还朝后,升任
太常寺卿。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1457年),
明代宗病重,
都督张輗、
张軏、武清侯
石亨、
太监曹吉祥、
鸿胪卿杨善谋划复辟,寻求许彬帮助。许彬说:“这是不世之功。可惜我老了,无能为力。徐有贞善于奇策,何不去跟他商量?”张軏等人听从了他的话,找到徐有贞完成了计划,遂成其事。
入阁被贬
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
明英宗复位,许彬经石亨等人的推荐,进升为礼部右侍郎,兼
翰林院学士,入直
文渊阁参预机务,赏赐白金、楮币、靴帽、犀带、织金、袭衣。当时侯伯当中有人因夺门之变有功而想升官的人,于是去巴结许彬,许彬说:“你们杀了几个人?有什么功劳?”于是那些人惭愧退了下去。
后来,在
会试中,许彬嘱咐考官私自录取其子许起,一时
浮议诗评竞起。五月,升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六月,明英宗命
岳正入阁,对岳正说:“凡事由朕主张,许彬老了,不足以害怕。”不久,石亨与徐有贞同事,两人交恶,于是石亨排挤了徐有贞,而波及许彬。许彬对明英宗说:“陛下应当放弃恩怨选拔人才,像
王竑、
宋杰、曹泰、
商辂、王伟这样的人,都是可以使用的,不应当弃置不用。从前唐太宗不怪罪王珪、
魏征,反而重用他们,辅佐成贞观之治,这是前代的明证。石亨自恃功高而骄横放肆,权势压倒朝廷内外,陛下应当像宋太祖那样用酒宴释去六个藩镇的兵权,让功臣都得以老死家中。如今陛下过分宠爱石亨,恐怕不是保全功臣的办法。”七月,许彬为
石亨所忌,出为南京
礼部右侍郎。八月,又贬任陕西布政司
参政。到任后乞求
致仕,得到批准。
天顺五年(1461年),石亨被诛,明英宗恢复许彬的官职。
致仕生活
天顺八年(1464年)九月,明宪宗命许彬以礼部左侍郎致仕。这时王贤也退休在家,县令翟弁因为许彬与王贤的遭遇相同,而且两人都穿着红色袍子、金带,脸色苍白而头发花白,每次会面必定同行,外出也必定同车,乡里人看见他们,都认为他们是神仙。后辈年轻人听到他们的名声的,没有不仰慕他们而振奋起来的。翟弁于是就在县衙南面元观遗址修建了一座“二老堂”,有空时他请许彬和王贤率领他们的友人在这里宴饮游玩,举杯饮酒赋诗,谈笑一整天。
溘然长逝
成化三年(1467年)夏,王贤去世,许彬很伤心的哭了起来。十二月十五日(1468年1月10日),许彬和僧人在宝相寺喝酒,不醉而归。夜里五鼓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身后哀荣
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明宪宗荫许彬之子许赴为国子监生。
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明宪宗在许彬之子许越的恳求下,追赠许彬为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后又追谥“襄敏”。
主要影响
政治
许彬进入内阁后,曾建议明英宗应当效仿唐太宗重用王竑、宋杰、曹泰、商辂等人,也与徐有贞、薛瑄等人共同上疏揭发石亨所造成关卡空虚与缺军防护的罪行,积极建言献策以尽早弥补军事漏洞。由此可知,许彬不仅积极为君主引荐人才,而且对国事颇为关切,尤其是涉及国家边防关口治理之大事,更是展现出忠臣的拳拳之心。
文学
许彬身处翰苑内阁多年,主要从事于文事之职,有诸多佳作存世。现所辑佚许彬诗歌共计37首,虽数量不甚多,但题材类型多样,涉及许彬生活的各种场景,其艺术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诗作既有和平典雅的台阁之风,又因国家动乱与个人浮沉之影响,间有突破台阁之体,刚健与清新并存。
作为正统出身的文人,许彬对台阁体文学极力推崇,并积极进行文学实践。许彬的诗歌继承台阁文学一贯的“颂圣”主题,诗歌风格和平典雅,不出“性情之正”的诗学范畴。但他并未拘泥于台阁体,而是随着政局的变动与个人的沉浮,创作出忧世感愤与清新自然之作,诗歌创作体现出为时、因事而变的特征,这也是台阁文学陵替的表征。
在艺术表现方面,许彬继承了儒家的“性情之正”的诗教观,要求形之于辞却不求其工。受此影响,他非常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强调诗歌创作要合乎性情。他的诗歌常以赞颂儒家先贤之品行,来实现推崇儒家道德观念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对于诗歌内容的过度强调,客观上忽略诗歌的形式美,这也造成其诗歌的艺术价值不高,正是此种诗学思想的弊端所在。因此,许彬的诗歌是“相沿台阁之体”,且能深得“三杨”等人之旨,但也表现出学三杨而不得法的一面,而这也正是台阁末流之失的表现。
中国国内辑佚许彬的散文共得46篇,其中记26篇、序3篇、碑文2篇、墓志铭类10篇,其他5篇。许彬散文的内容丰富,涉及明前期的思想、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家族观念、建筑沿革、人物事迹等。
许彬的散文不仅种类颇丰,且其文学造诣也极高。相较于诗歌创作,许彬的散文成就更为突出,不仅名驰宇内,甚至被刘昺推尊为山东地域之首。作为散文家,许彬获得如此高度的赞扬,不单是其人格气质与艺术修养的显现,也与其文随气变、情理兼备与平实质朴的艺术风貌有关,这些特征共同奠定许彬散文的独特地位。
许彬作为由庶吉士进学文渊阁的正规途径培养出来的翰林作家,渊源有自,散文主要沿袭欧阳修、杨士奇的语言平易、文风畅达的一路。他的创作继承了台阁“文以理为主”的观念,文章本于儒家政教道德之说,理趣意味浓厚,风格以平正典雅见长,淳雅质朴。但许彬作文并非敷衍应酬,而是投入自我的真情实感,做到“文中有我”,随物赋形,饶有趣味。其中他的部分创作学习韩愈的尚气倾向,将气灌输于文字之间,以气御文,文随气变,纵横豪宕,体现了其浑厚昂扬的个性风貌,正是其文的出新之处,迥异于台阁卑弱的时风。其散文既体现了他作为台阁文人典雅温厚的文学气质,同时又能自出机杼,展现其任性纵情、真诚朴实的性格特征。
然而许彬处于台阁文学陵替之际,创作上仍是沿袭馆阁文学的旧有文风,也无可避免沾染了台阁体的流弊。他的文章往往语意平淡,应酬文字居多,立论也主要围绕儒家道德与理学敷衍展开,平实有余而新意不足,言尽意也尽,略显肤泛。同时其文章亦流于格套化的倾向,如记文的创作往往先叙缘由,次写事件,最后转为评论,遵循着固定的写作模式,用语也颇多重复之处,不能做到文随事变,陷入了台阁体肤廓的通病。
总体而言,许彬作为台阁文学后期的羽翼,其散文创作虽承袭了台阁文风的流弊,但同时又学韩之任气行文,无意间已流露出时风突破之兆,真实再现了正统天顺之际翰林文学的衰颓困境以及其中潜藏的新变萌芽。
历史评价
胡俨:天才!天才!(《明故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致仕东鲁许先生墓志铭》)
刘珝:先生质直倜傥,襟度宏阔,待人虽和,少所许可,事物之来必归于正。人见其外,而不知其内之所守者,不可以势力回。终其身,未尝有检行,未尝害一人。孝友忠信出于自然,此先生为人也。其于天下之书无所不读,天下之理无所不究,旁至夷狄之语无所不详。下笔为文,如云行雨施,丰赡雄伟,数千百言,不烦思索,顷刻立就。虽不蹈袭前人一言,而自不外乎前人法度。(《明故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致仕东鲁许先生墓志铭》)
刘吉等:彬性坦率,无拘检,广交游,而不择人,一时放荡之士多出其门。吟诗饮酒以为乐,议论
斖斖而不切于用。晚预机务,方欲闭门谢客,而平昔旧游恶其变态,率多腾谤云。(《明宪宗实录》)
廖道南:予观《天顺日录》及袁彬、李实、杨善纪行记,乃知许道中之大节亦不可诬也。夫晋之怀愍、宋之徽钦……未有若我朝英庙之全福。而诸臣建策远出晋宋之上,如许道中者,词林之翘楚也。(《殿阁词林记》)
雷礼:人坦率,少
拘检,
放荡者多归焉。及典机务,一意闭门谢客,尽反所平昔,旧游心恶之,率多腾谤云。(《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尚书东鲁许公彬传》)
张廷玉等:彬性坦率,好交游,不能择人,一时
浮荡士多出其门。晚参
大政,方欲
杜门谢客,而客恶其变态,竞相
腾谤,竟不安其位。(《
明史》)
轶事典故
不修边幅
许彬担任内阁首辅后,
不修边幅。一天,许彬退朝后,在上东阁台阶时,因为路滑而跌倒,但许彬还是又爬上了台阶。徐有贞看到他趴着又起来了,于是忍不住笑着讽刺他,大家也都瞧不起他。
去世预兆
在许彬去世的前一天,监生杨寿忽然梦到自己来到宝相寺,见到王贤穿着朝服,手里拿着笏板,端端正正地站在那里,许彬的儿子许越也在旁边。他问王贤为什么站在那里,王贤回答说:“我在等待许越的父亲。”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许彬著有《东鲁先生文集》二十卷、《东鲁先生诗集》四卷,今均佚,仅梵蒂冈图书馆藏有正德刻本文集。
后世纪念
许彬墓志,20世纪60年代末在今宁阳县鹏达丝绸有限公司院内出土,现藏于宁阳县博物馆。墓志一合,青石质,方形,志石长65、宽60、厚13厘米。志文阴刻楷书,字径1厘米,57行,满行56字,计2824字。志盖残,右上部缺失,长、宽、厚同志石,上刻篆书6行,每行5字,现存22字。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