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Kumar和Foster等进一步证明
哺乳动物的降钙素来源于甲状腺,但鱼类降钙素却产生于其后部
腮腺。所有的降钙素结构上相似,具有单链、排列顺序不同的32个
氨基酸,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取决于物种,其作用基本相似。鱼降钙素与哺乳动物降钙素受体的结合能力超过哺乳动物的降钙素。基于这一原因,临床应用的均为鱼降钙素。
降钙素对破骨
组织细胞有急性
抑制作用,能减少体内钙由骨向血中的
迁移量。骨
转化率增高的病人或
实验动物,注射降钙素后血浆钙明显下降,但骨转化率正常的成人则无上述反应。鱼降钙素增加尿中钠、钙和磷的排泄,但人降钙素的上述作用轻微。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在“钙应激期”,如儿童
生长期、妇女
妊娠期、
哺乳期等。在此期间,
血清降钙素明显升高,起到促进骨骼发育和保护骨骼的作用。妇女绝经后
骨丢失增加,相关的现象是血钙和血降钙素水平降低,应用降钙素治疗可减轻这种骨的不断丢失。降钙素除可抑制骨吸收外,对许多骨代谢疾病所引起的骨痛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1)对骨髓的作用体外骨培养证明,降钙素抑制骨的吸收,又能抑制骨
自溶作用,使骨髓释放钙减少,同时骨骼不断摄取血浆中的钙,导致血钙降低,降钙素还可抑制
骨盐的溶解与转移,抑制
骨基质分解,提高骨的更新率,增加尿钙、
尿磷排泄,引起
低钙血症或
低磷血症。在体内的降低血钙作用很短暂,降钙素可对抗
甲状旁腺激素对骨髓的作用。
口服降钙素后,在胃液内迅速降解。肌肉或
皮下注射后约0.5~1小时血中浓度达到高峰,12小时后从血中消失。
半衰期约为10分钟,消除率为每分钟8.4±1.1 mg/Kg。鼻腔
喷雾给药的
生物利用度约为
注射给药的50%。
1.
变形性骨炎:可使
骨痛缓解,
X线及
组织学可改善,用法为隔日皮下或
肌内注射1次或每周肌内注射3次,每次50~100单位,12周后骨痛减轻,3~6个月骨痛消失。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此症的
骨吸收障碍可用降钙素治疗,每周皮下或肌内注射3次,每次50~100单位。
3.
高钙血症:骨转移性肿瘤的高
血钙症应用本品治疗后;一般只降低血钙及
尿钙,骨痛大多数不减轻。高钙血症危象的急症治疗,
静脉滴注,一日50~10单位/Kg,加入500 mL
生理盐水中,缓慢滴注,6小时滴完,或将上述剂量分2 ~4次缓慢静脉滴注。对维生素D 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对小儿较成人疗效好。对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癌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
高血钙,开始剂量为每12小时4单位/kg,皮下或肌内注射,如效果不好,可适当增加剂量。
4.痛性神经营养不良症: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日100IU,持续2~4周,然后每次100IU,每周3次,维持6周以上。鼻内
给药每日200IU,分2~4次给药,持续2~4周,然后每次200IU,每周3次,维持6周以上。
3.
本药系多肽制剂,有引起休克的可能性,故对有过敏患者,应详细
问诊,注意观察,若出现症状,应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罕见局部或全身性
过敏反应,出现
皮疹、
荨麻疹时应停药。有
过敏体质、
支气管哮喘或有其
既往史的患者慎用。
7.长期使用本品可出现抗体,但通常并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长期用药亦可见药物失效,即出现“逃逸”现象。这可能是药物的受体
结合部位饱和所致,与抗体的产生无关,停止用药后,降钙素的
治疗反应可恢复。
喷鼻剂:每瓶2 mL含14次喷射量,每喷量50单位、10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