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固沙草( Orinus kokonorica (K. S. Hao) Keng ex X. L. Yang)是禾本科、固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密被
鳞片的根茎,鳞片老后易脱落。秆直立,质较硬,高可达50厘米。叶鞘长于节间;叶舌膜质,截平,边缘撕裂呈纤毛状,
叶片质较硬,先端长渐尖,常内卷呈刺毛状,基部稍呈耳形,两面皆糙涩或被短刺毛,边缘具顺向短刺毛呈锯齿状。圆锥花序,分枝单生,直立,稜边具短刺毛,具颖披针形,质薄,外稃质薄,背部黑褐色而先端及基部为黄褐色,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尖或微凹,颖果狭长圆形,8月开花。
多年生草本。具密被鳞片的根茎,鳞片老后易脱落。秆直立,质较硬,粗糙或光滑无毛,高(20)30-50厘米。
叶鞘无毛或粗糙,有时被短糙毛,长于节间;
叶舌膜质,截平,边缘撕裂呈纤毛状,长0.5-1毫米;叶片质较硬,先端长渐尖,常内卷呈刺毛状,基部稍呈耳形,长4-9厘米,基部宽2-3毫米,两面皆糙涩或被
短刺毛,边缘具顺向短刺毛呈锯齿状。
圆锥花序线形,长4-7(19)
厘米,分枝单生,直立,稜边具短刺毛,具(3)4-6(11)
小穗,小穗长(4)7-8.5毫米,含2-3(5)小花;小穗轴节间疏生细短毛,长1-1.5毫米;颖披针形,质薄,背部常带黑紫色,边缘膜质呈土黄褐色,无毛,第一颖具1脉,先端尖,长3.5-5毫米,第二颖具3脉,先端尖或钝,长4.5-6毫米;
外稃质薄,背部黑褐色而先端及基部为黄褐色,具3脉,先端呈细齿状,或中脉伸出成小尖头,脊的两侧以及边缘或下部疏生长柔毛,基盘两侧疏生短毛,第一外稃长5-5.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尖或微凹,具2脊,脊上及脊的两侧疏生短毛;
花药长约3毫米。
颖果狭长圆形,具3稜。花期8月。
青海固沙草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从海拔2700-4200米的高度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耐旱能力强,在雨量极少的柴达木干旱地区也能生长;耐寒性强,在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冬季气温在-36.2-38.1℃的情况下,植株越冬及分蘖均很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薄、土层厚的地区均有生长,沙土、碱土、一般栗钙土、草甸土上均生长发育良好;能适应pH值7.1-8.7的土壤范围。
青海固沙草与旱生密丛型地面芽植物新疆针茅、短花针茅等为建群种组成滩地和阳坡的青海固沙草、
针茅草场。这类草场气候温和,坡陡,坡面多石块,宜放牧牦牛和山羊。再生能力很强。这类草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少,蒸发强,牧草返青早枯黄晚,生育期约180天左右;耐牧性强。该类草场是主要的冬春放牧地,约占青海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61%,亩产青草130.5千克。
在海拔2500-4500米的长江沿岸阶地及坡麓,青海固沙草与
针茅属植物、
芨芨草、
芦苇等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原草场。植株最高达200厘米以上,一般30-50厘米。这类草场面积大。在海拔3700-4200米的阳坡,以
高山绣线菊、西北扣子灰珣等灌木组成的高山绣线菊草场,青海固沙草以灌丛下草本优势种出现,常与
矮生嵩草、
糙毛鹅观草、
西藏鹅观草等组成灌丛下草场,覆盖度30-40%。
青海固沙草枝叶茂盛,叶和花序占全株的28-30%左右,全株质地柔软,无刚毛、刺毛,无特殊气味,结果前期
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结果后期适口性降低。青海固沙草在开花前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元氮浸出物,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青海固沙草易于调制
干草,花期刈割的干草含营养价值较高,也可用于放牧。在青藏高原主要用于夏秋放牧。天然草场产草量不高,一般亩产干草100-175千克。青海固沙草地下根茎发达,且耐瘠薄。青海固沙草为良好的固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