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是
杂技门类之一。原指人骑在马上所作的
表演,现为各种野兽、驯禽表演的统称。指以
驯马、马上技艺、大中型动物戏、高空节目为主,包括部分杂技、魔术和滑稽等的综合演出,多在大型场地(马戏院、棚、体育馆或广场)的马圈中表演。有演员指挥
动物表演各种技巧动作或演员在动物身上作各种技艺表演等形式。
基本介绍
马戏,原指人的马技表演,现指有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这些动物都经过专门训练。
原为古代一种技艺,唐宋时,马戏专指驯马和马术表演,现成为各种驯兽乃至杂技表演的统称。现代马戏一般在广场或特建的
马戏场、大型篷帐中演出。
中国马戏传承
简介
马戏,起源于中国的汉代,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指掌握一定技能的人骑在马上进行各种动作的表演。到了近现代,马戏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马上项目外,相继增添了几十种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因此,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在
汴河的南岸,有一座孤零零的阿灵王墓。相传
秦始皇统一天下,其内侄阿灵受封于此建立阿灵王府,后城池沉陷,成为一片荒草湖滩。
唐肃宗至德元年,运粮
钦差庆见为了方便运粮,便在此开挖了一条
运粮河。因河边多生
蒿草,故取名蒿沟。运粮带动了商贸,千年以后,这里成了埇桥(埇桥属于安徽北方的
宿州市,此地以盛产中国四大名烧鸡之一的
符离集烧鸡著名)马戏艺术的发源地。
汉代
马戏,又称戏马,在我国历史悠久。西汉
桓宽的《
盐铁论》中,就有“马戏斗虎”的记载。这时期,马戏的伎艺之一叫做“骗”,骗字,《
汉书》注称为“戏马之术”。
三国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注引晋王沉《
魏书》:“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
唐代
唐代,马戏表演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其中“透剑门伎”尤为精彩。“透剑门伎”就是马越刀山:地上倒插刀剑,间隔分成几级,有如
房椽,寒光闪闪,使人望而却步,表演者驾乘小马,奔腾跳跃,飘忽而过,人马无伤。
宣武军有一小将善为此伎。不幸的是,这位小将在一次表演“透剑门伎”时,忽然风起马惊,失序触剑,“人马皆毙于刃下”。
宋代
到了宋代,马戏伎艺更为成熟,表演技巧。在
东京汴梁(今河南
开封)给皇帝表演马戏时,就有
引马、立马、骗马、
跳马、倒立、拖马、飞仙膊马、镫里藏身、赶马等多种多样的马上功夫。
清代
清代马戏,又有新的创造。咸丰皇帝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观看马戏表演。此时,马戏表演者大显身手:“有一足立鞍镫而驰者;有扳马鞍前行而并马驰者;有两人对面驰来各在马上互换者;有甲腾出乙雇马上戴甲于首而驰者,曲尽马上之奇。”做“中国皮影”。后来又传到了英国和德国,在欧洲曾轰动一时。
西方马戏传承
西方马戏起源于
古罗马竞技场。据记载,1768年,以表演马术为业的英国退伍军官阿斯特利发现,借助于马转弯时产生的
离心力,立在马背上表演不会摔倒。于是,他便开办了圆形
跑马场,这便是近代马戏的开始。
其实早在菲利普·艾特雷
马戏团创办前,各项现今马戏团上演的
戏码都已经有最雏型,只是并未有人将它整合规划成一个完整的演出,直到被奉为马戏团始祖的菲利普·艾特雷的出现,才有一个整套且较为紧凑的演出,而不再是各自为政没有组织的单一节目表演。
菲利普的马戏团也是第一个将场地建造成圆形,不仅让观众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上清楚看到演出者的表演,同时他还为马戏场加盖了屋顶,马戏团的发展也堂堂进入了
现代史。
如今,马戏表演加入更多现代元素,尤其是在
环保意识下,一般听到马戏表演即会想到的
动物表演已渐渐式微,同时现代娱乐活动的多元发展,如何以新的表演内容吸引观众成了现代
马戏团最大的考验。
中国马戏
马戏之乡
宿州埇桥马戏艺术的前身是始于
明末清初的民间杂技,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当规模。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
埇桥区的篙沟、桃沟、柳沟一带,杂技艺人们率先将马、
猴子、狗等动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观众喜爱,后又开始尝试用杂技表演的形式来驯化动物,并很快收到成效。以尹清云、吴清云、顾传标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很快成为新生代主流力量。特别是顾传标,8岁登台,17岁便创建顾家班,其舞台高翻、空口
钓竿、
口环转人、钻镰刀、
硬气功,以及马术上八步赶蝉、美人抖雪等,也使得埇桥马戏艺术初现从地摊演出逐步走上了艺术殿堂。
至20世纪30年代末,诸如
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车、老
虎钻圈、小狗识数等演出节目已经成熟,埇桥区真正意义上的马戏艺术由此逐步形成。受马术的影响,1930年,尹清川
自筹资金购置了一批动物,以棚的形式流动展出,所到之处,群众争相观看。由于在饲养过程中,可以不断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和本能,尹清川开始尝试动物的驯化,并很快初见成效。诸如猴拉车、狼钻火圈、狗识数、
狗熊直立行车等,虽然在技能上尚显粗糙,但影响很大,慕名观看者络绎不绝,尹清川也因此成为桥区动物表演的创始人。在这之后,
高滩村的李同仁,
永安镇的郑纪荣先后创建了“胜利棚”和“大众棚”,他们通过自己摸索,各自闯出一条属于自己家族的驯兽技能,并将演出
市场拓展到江南。
埇桥区真正意义上的马戏艺术就由此而逐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在民间演出团的基础上,
宿县政府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有性质的“大众动物表演团”(后更名为宿县动物表演团)和“宿县
杂技团”。
1977年,宿县动物表演团推出了一台精彩节目,排演出《狮虎大坐》、《狮虎过桥跨人》、《狗熊走钢丝》等高难度节目,每天观众上万人参观。改革开放以来,以篙沟乡为中心的民营马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到90年代,已有民营
马戏团近160家,驯兽水平和演出效果也得到很大提高。近年来,在埇桥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民营马戏队伍更是空前发展,以安徽明星大马戏团为代表的马戏艺术大军已步入全国优秀的马戏队伍,相继拍摄了十几部电影、电视剧。
2001年,安徽明星大马戏团(原
宿县动物表演团)首次参加第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以《驯狮虎》这一节目夺得金狮
特别奖;2002年,该节目又在
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上荣获黄鹤铜奖;全区拥有近300家马戏团,万余名马戏艺人常年巡回全国各地演出,年创收2亿多元,牢牢占据着全国马戏
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2006年6月,经
中国文联、
中国杂技家协会严格考评,
埇桥区独特的马戏文化和艺术贡献得到了一致认可,并由此确认“杂技的中心在吴桥,马戏的中心在埇桥”。
埇桥区马戏艺术是频繁的灾难创造的杰作,也是和灾难抗争的人民的智慧结晶。作为交通要道,历史埇桥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从秦楚大战到宋金的13年拉据战,历史上百余次战争,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百战道”。到了
明清,“三洗
凤阳府,九洗南宿州”,加上
洪涝瘟疫,富饶的埇桥满目疮痍,万户萧疏。但是埇桥人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辛酸的乞讨路上,代代相传,创造了以评书、大鼓、
琴书、
渔鼓、
大铙、皮影、
洋片等地方特色的辛酸文化。到了清朝中叶,杂技魔术一枝独秀,逐步在大河南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埇桥区地处平原,特定的地理优势也为埇桥特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发育条件。冬闲时间长达6个多月,境内及周边有集市200多个,因而在时间和场地上都提供了大型演出很好的市场。当年蒿沟乡尹窝子村,便聚集了各类民间艺人数百人,他们逢会入会,遇集上集,开辟了很大的市场,吸引众多村民前来拜师求艺。到了清朝末年,便逐渐形成了与桃沟、柳沟相连的杂技马戏之乡,蒿桃柳也就成了杂技马戏圈内的艺术中心。
埇桥马戏协会
中国第一个马戏协会——宿州市
埇桥区马戏协会是由全区马戏从业人员组成的
人民团体,是埇桥马戏艺术家自愿结合的马戏专业性群众组织。据介绍,被中国文联授予“
中国马戏之乡”的埇桥区拥有各类民营
马戏团近200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演出收入达2亿多元,马戏产业已成为该区最大的
文化产业。埇桥区马戏协会成立后,将积极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促进马戏创作、艺术探讨、观摩交流等活动,支持和鼓励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加强杂技马戏组织的联系,实现埇桥马戏艺术和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上海马戏城
上海马戏城,有“中国马戏第一城”的美誉,其独特的
建筑造型,金灿灿的穹型屋顶,是上海国际文化都市又一
标志性建筑。上海马戏城地处
共和新路,交通便捷。马戏城以
杂技场为主体建筑,配有排练辅助楼、兽房和文化商业城等
配套设施。
杂技场共有1399座。场内配有先进的灯光设备和
多声道,多重环绕音响。表演设有
旋转舞台、复合
升降舞台、
镜框式舞台和
吊杆,加上高空的3圈
马道,构成了一座设施完整、功能齐全的杂技表演场所。能够同时在高空、半空和地面做立体化、大场面演出,既能供杂技、马戏大赛和表演用,还能为综合性音乐、歌舞演出提供良好的表演空间。国内外著名优秀马戏、杂技节目将轮流在马戏城演出。文化商业城是马戏城重要的配套,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其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明快、流畅的现代风格。辟有文化展示、文化商场、娱乐、餐饮等
服务项目。
俄罗斯大马戏
大马戏的兴起
马戏在
俄罗斯的表演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起,每一位
沙皇都有自己专署的皇家马戏表演者,这些表演者以马戏、驯兽为家族事业,世代相传,形成了许多如今仍然活跃在世界马戏表演舞台的著名马戏世家。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政府组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表演水平最高的马戏表演团体—“
俄罗斯国家大马戏”。而那些早已为世人熟知的俄罗斯著名传统表演世家正是“俄罗斯国家大马戏”的
中坚力量。
大马戏的成就
“俄罗斯国家大马戏”一直是世界马戏表演领域的佼佼者。从“蒙特卡罗国际马戏
杂技比赛”到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俄罗斯国家大马戏”永远是世界各顶杂技、马戏大赛的最高奖和
金奖的“
长胜将军”。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团中有众多闻名于世界的优秀演员,他们是俄罗斯马戏杂技界的精华,马戏舞台上的大师和马戏界闻名于天下的巨星。如:伏尔尚斯基的高空钢丝、明尔德诺夫的快速马技、依格纳多夫的杂技、鲍索夫的空体操、高尔尼洛娃的“骑象巡游大地”的精彩特技,
切尔尼叶夫斯基杂技演员们“金色小丑”与“金色大狮”奖得者,阿斯哥立—扎巴西尼和埃德加尔——扎巴西尼兄弟俩的驯狮、虎和马上杂技,费拉多夫依万诺夫驯熊等等都是国际马戏节上的获大奖节目。无论是在蒙特卡罗、巴黎、中国、
布达佩斯、华沙····“俄罗斯国家大马戏”都是马戏观众最爱的明星。
俄罗斯马戏大师的演出吸引着全世界的巨大兴趣,哪里有
俄罗斯大马戏,哪里就有他们在获奖,受到广泛赞扬。称他们是“俄罗斯马戏伟大的典范”、世界马戏最著名最坚挺的“。
大马戏的经典节目
1、“驯虎表演”由俄罗斯国家
人民演员巴连科.尼古拉.卡尔勃维奇演出。1990年蒙特卡罗杂技节获得高奖项“
金小丑奖”。(这是马戏界中的奥斯卡奖)被
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国家马戏艺术特级津贴奖金。
2、“米娜索夫小丑”曾涉足大半个欧洲,以及日本,中国等国家2006年1月最后的国外演出地是
蒙古国家马戏场。
3、“空中飞人”阿尼斯金娜.欧列卡。全体演员为
运动健将,曾在欧洲,中国等国家演出,其中之一为俄罗斯马戏团顶级
舞蹈演员。
4、“阿利亚”马术巴基耶夫.阿尔谢为国家功勋演员,此节目曾获波兰
华沙马戏节金奖,团队巡演欧洲各国。
5、“死亡轮”耶尔詹娜.伊曼别科娃极具创意的新节目,从2004年开始巡演
土耳其等国家。
6、“
呼啦圈神鞭表演”表演者詹娜.玛列耶娃和“滑稽长杆”的表演者伊格利.别尼科夫。巡演地遍布欧洲各国以及
亚洲的日本。
7、“抖杆”瓦娜切斯拉夫.斯科金为运动能手级运动员,巡演欧洲等国家。
8、“环中体操”瓦佳尼科.尼古拉为运动能手级运动员,巡演欧洲各国家。
大马戏在中国
20世纪中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俄罗斯国家大马戏“曾多次来华进行访问表演,每一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曾经亲自接见过来华访问的“俄罗斯国家大马戏“的
演职人员。
中国杂技团办公室仍然陈列着一张毛主席当时接见该团的照片。进入21世纪,“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在中国日益繁荣的
商业演出市场上更是倍受瞩目。2002年“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在中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巡演,均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创下了当地马戏演出票房的最高纪录。特别是在
北京工人体育馆的演出在当时曾一度成为北京街头巷尾的
热门话题,出现了
一票难求的现象。
“俄罗斯国家大马戏”最擅长驯演大型猛兽,如狮、
虎、熊、象等都是传统的表演项目,驯养难度非常大、演出异常彩。滑稽小丑、
大跳板和高空飞人都是“
俄罗斯大马戏”的经典演出项目。此次来世园会演出的节目,有滑稽性的杂技表演项目,以及驯虎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惊奇绝的项目。
马戏非遗
参考信息
引证解释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鬭虎。”
《三国志·魏志·文昭
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
裴松之注引晋
王沉《
魏书》:“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
《
孽海花》第三回:“自后,彼此酬酢了数日,喫了几台花酒……看了两次车利尼马戏。”
杨大群《关东传奇》第二章:“(叶青)脸面清秀,腰身苗条,马鞍上的功夫赶得上耍马戏的女戏子。”参阅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