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焘(1294年—1339年),
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小字宜孝,蒙古名阿剌讷忒失里(Aratnašri,又作“阿剌忒实里”,
梵语意为“宝吉”),1335年一度改名为卍。他是
高丽忠宣王王璋的次子,受父王禅让继位,先后迎娶三位
元朝公主(濮国长公主、
曹国长公主、
庆华公主)。他在位前期,实权仍在留元的忠宣王手中,后来又面临从弟
王暠(元朝沈王)对王位的觊觎。他于1321年到1325年被扣押在元朝,甚至遭遇了元朝将
高丽废国立省的危机,不过没被付诸实施,高丽国运可谓不绝如缕。笼罩在这种阴影下的王焘无心理政,在1330年禅让于世子
王祯(
高丽忠惠王),1332年被元朝复位。1339年去世,葬于毅陵。元朝赐
谥号“忠肃”,其子
恭愍王加谥“懿孝”。
人物生平
受父禅让
高丽忠肃王王焘生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初七,父亲是高丽世子王謜(后来的
高丽忠宣王),母亲是一个叫
也速真的
蒙古人(追赠懿妃),从其母未被称为公主及生前没有封号来看,应该是王謜邂逅的一个普通蒙古女人。王焘出生的地点似乎也在
中国境内,因为当时王謜还在
元朝,而在
元上都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德二年(1298年),王焘被封为江陵军承宣使,后封江陵侯,于大德九年(1305年)十一月随祖父
忠烈王入觐元廷。忠宣王复位后封江陵大君,并陪同父王在元朝居住。
王焘有一个同母哥哥叫
王鉴,忠宣王曾为兄弟俩谁能继承高丽王位而感到苦恼,他招来“通经史、究
术数”的亲信文臣
朴全之,让王鉴和王焘各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出示给朴全之说:“你看他俩谁会统治高丽国?”朴全之不敢回答,忠宣王非要他回答不可,朴全之就说:“观看两君笔迹的话,弟弟会成为国王。”果然,没过几个月王鉴就被忠宣王杀死,王焘便成为高丽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是至大三年(1310年)的事。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二十四日,忠宣王将王焘带去见
元仁宗,并请求传位给他,元仁宗予以批准,册封王焘为
金紫光禄大夫、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上柱国、
高丽国王。而后王焘随父王忠宣王和嫡母韩国长公主(蓟国大长公主)返回高丽,六月二十六日在开京延庆宫正式即位,是为忠肃王。
尽管忠宣王传位给忠肃王,但实权仍在忠宣王手中,不久后忠宣王赴元定居,依然以传旨的形式遥控高丽朝政,因此在位初期的忠肃王仅仅是个傀儡国王而已。延祐三年(1316年),忠肃王朝觐元廷,透过父王请求下嫁公主,元仁宗遂以
元世祖的孙女、营王
也先帖木儿之女
亦怜真八剌(追赠濮国长公主)赐婚于忠肃王。
被扣元朝
忠宣王不仅是
高丽国王,还兼任了元朝所封的沈王,他将高丽王位传给忠肃王,三年后又把沈王王位传给侄儿
王暠。忠宣王对这个侄儿的宠爱似乎更胜亲儿,甚至还立他为忠肃王的接班人,许多高丽人也归心于王暠,王暠的野心随之愈发膨胀,迫不及待地要夺取高丽王位。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驾崩,皇太子
硕德八剌继位,是为
元英宗,忠宣王遭到迫害,流放
吐蕃,忠肃王趁机肃清了忠宣王的亲信权汉功、
蔡洪哲、
裴廷芝等人,试图建构自身的权威,忠肃王的势力“谋改忠宣之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国政紊乱。沈王与元英宗过从甚密,向元英宗进谗言说忠肃王曾撕毁元帝诏敕,于是元英宗命令忠肃王入朝,忠肃王乃于至治元年(1321年)四月动身赴元。到了元朝后,元英宗就毫不客气地诘责忠肃王手撕诏敕之事,并收缴其国王印,把他扣押在元朝。其后来高丽调查的元朝使者络绎不绝,更牵出了过世的亦怜真八剌公主的死因是屡遭忠肃王殴打所致,使忠肃王的处境更加危险。不过因手撕诏敕之事查无实据,白元恒、朴孝修等高丽大臣也力辩殴打公主之诬,所以忠肃王暂时化险为夷,不过忠肃王本人倒是表现出“
无所可否”的态度,导致左右侍臣也颇有动摇。
沈王暠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他的党羽蔡河中(蔡洪哲之子)回到高丽,假传圣旨,说皇帝已经钦点沈王暠做高丽国王,甚至公然咒骂忠肃王为”恶王“;怨恨忠肃王的权汉功、蔡洪哲等也在慈云寺组织高丽百官向元朝
中书省上书请愿,废焘立暠。监察执义
尹宣佐、彦阳君
金伦等官员拒绝署名,元朝中书省、
翰林院等机构也没有受理。沈王暠一派的柳清臣、吴潜等人见立暠不成,干脆请求元朝将高丽“立省比内地”。此议得到元英宗的首肯,打算废除
征东行省,改设三韩行省,与其他行省采取同样模式治理,但此事在元廷内部讨论的时候,遭到集贤殿大学士
王约、参议中书省事回回和前通事舍人王观等的反对,再加上高丽大臣
李齐贤、
崔诚之等上书恳求,元朝丞相
拜住才说服皇帝放弃了立省高丽的念头。于是,高丽躲过了事元以来最大的一次亡国危机,后来忠肃王回国后表示要铭记拜住恩德,每年朝贡时,都要给拜住子孙赠送礼物。据说还为王约修祠供奉。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在
南坡之变中遇弑,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继位,不仅赦免了忠宣王,而且赐还忠肃王印章。泰定元年(1324年)八月,忠肃王迎娶元魏王
阿木哥之女
金童(追赠曹国长公主)作为续弦。然而他继续滞留元朝,一个原因是蔡河中、曹頔等沈王党纠集2000多名留元高丽人联名上书元朝中书省,对忠肃王攻讦不已,另外泰定新贵
倒剌沙又重提将高丽国改为直辖行省之事,因高丽出身的元朝宦官方臣祐对
八不罕皇后的疏通加上金怡、
崔安道等高丽大臣的力争而没能得逞。至此,立省风波方才告一段落,忠宣王为此专门派人告祭他父母
忠烈王和齐国大长公主的陵墓。泰定二年(1325年)五月十三日,忠肃王携安童公主回到开京,同日忠宣王薨于
元大都。
萧墙之争
忠肃王回国途中,沈
王暠前来迎接,并和他一起回到高丽。当初忠宣王曾令忠肃王宽恕沈王党,忠肃王回国后也因沈王党的牵制而无所作为,甚至在泰定四年(1327年)差点上表元朝要禅位给沈王暠,因大臣
韩宗愈和
李兆年等的阻止而未果。致和元年(1328年),柳清臣和吴潜又向元朝告状,说忠肃王盲聋喑哑,不亲政事,又说忠宣王原定王暠为忠肃王的世子,但忠肃王却夺了王暠的世子之印及忠宣王赏赐他的田宅,元朝派买驴去高丽调查,忠肃王起初称病不见,买驴亲自进宫质问,忠肃王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买驴乃返元奏报柳清臣等的话实为对忠肃王的诬陷,忠肃王也借机清洗了一批沈王党官员。但忠肃王厌倦政治已深,在宠臣金之镜的劝说下,于天历二年(1329年)十月派他上表元朝,以“久病不能朝”为由请求禅位于留在元朝为质的世子
王祯。
元文宗允其请,于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册封王祯为
高丽国王,是为忠惠王。然而忠惠王上台后就罢斥了忠肃王的近臣,父子顿时反目,忠肃王决定赴元,期间勒令将忠惠王的母亲德妃洪氏(
恭元王后)转移乡下,不让她和忠惠王相见,又在黄州遇见回国即位的忠惠王,借口
胡跪把忠惠王骂哭。忠肃王这次赴元期间,又娶了元魏王阿木哥的另一个女儿伯颜忽都,号为
庆华公主。
因忠惠王荒淫无道及涉嫌勾结流放高丽的元朝皇子
妥懽帖睦尔谋反,元廷于至顺三年(1332年)正月三日恢复忠肃王的王位,并派人把忠惠王带到元朝。至顺四年(1333年)三月,执政的元朝丞相
燕帖木儿以备倭为由催促忠肃王回国。忠肃王复位后,倦于政务,朝政由被称为“三青”的宠臣申青、朴青、李青把持,而他本人则沉迷于
游豫和狩猎。大臣
李齐贤形容忠肃王末年“
紫泥之封涂抹于
宦寺之手,黑册之谤流播于妇儿之口”,当时的腐败也就可见一斑了。
至元元年(1335年)闰十二月,元朝命忠肃王入朝。不久后,忠肃王听说忠惠王在元悔过后,为之流泪。至元二年(1336年)三月,忠肃王北上,却又不愿入朝,故久留西京
平壤,到冬季因听说元廷又有废国立省之议才启程赴元,至元三年(1337年)十二月回到高丽。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二十四日,忠肃王薨,享年四十六岁,葬于毅陵。至正四年(1344年),元朝赐
谥号“忠肃”,后其子
恭愍王加谥“懿孝”。
个人作品
史载忠肃王“善
属文,工
隶书”。他爱好作诗,《
高丽史》中有多次他赋诗的记录。其作品仅有两首
七律汉诗流传于世,其中游开京广明寺诗如下:
独访禅房境转深,赏春台感故人心。
清风北榻青山影,香雾东池绿树阴。
螺点远空千里岫,莺穿丝柳一枝金。
个中异瑞何须问,鸾凤来巢锦绣林。
题安州百祥楼诗如下:
草远长堤青一面,天低列岫碧千头。
锦屏影里飞孤鹜,玉镜光中点小舟。
轶事典故
洁癖
忠肃王有洁癖,在一个月中要用各种香料10多盆、
苎布60多匹来洗澡,称之为手巾。宦官时常偷窃忠肃王洗澡用具,但因为总量太大,所以即便被偷走一些忠肃王也不会察觉。
打人
忠肃王动辄对他人施以肢体暴力。他在东宫时,有一位叫李恭的官员多次向他直言进谏,忠肃王竟然为此踢瞎了李恭的一只眼睛,不过即位后念其忠诚,仍然重用李恭,让他观察沈
王暠的动静。据
亦怜真八剌公主的厨师韩万福的证词,因为忠肃王宠爱德妃洪氏导致公主妒火中烧,而忠肃王则对公主还以老拳,把她打出了鼻血,后来又在妙莲寺毒打公主,幸被公主随从于侁夫介(也先不花)所救,却造成了公主英年凋谢。高丽君臣则坚称无此事。
自闭症
在经历了与从弟和儿子的权力斗争后,复位后的忠肃王显得更加消沉,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史称“王留燕五年,忧悸伤性,及还国,常居深殿,忽忽不乐,不亲政事”。他不愿见人,独来独往,连左右侍从都不能接近他。有一个叫李叙的忽赤(侍从)担心忠肃王一个人走在外面会出什么事,便跟在忠肃王身后,忠肃王大怒,将其治罪。百官去迎宾馆迎接
元朝诏使,没想到忠肃王早已来到,他们仓皇行礼时,忠肃王把百官全部赶走。忠肃王虽然在位20多年,死后居然没有任何大臣
配享(此外高丽太庙中无人配享的君王还有
高丽献宗和
高丽忠穆王两位幼主),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位时君臣关系的异常状况。
历史评价
《
高丽史》:自烈、宣、肃、惠世历四代,父子相夷,至与之讼于天子之朝,贻笑天下后世。且父子天性之亲,孝为百行之先,而政事之本也,本既失焉,其他无足观者。忠肃晩年,遗弃国事,出舍外郊,信任朴青等三竖,威福下移,若子若孙皆罹凶夭,可胜叹哉!
家族关系
影视形象